白巖松:就算是付出再多的辛苦,我也堅決不同意我的孩子上寄宿

2020-08-10 育兒小導師

現如今,由於社會經濟的日漸發展,父母們的工作也越來越繁忙,「事業和家庭到底應該如何兼顧?」這一問題難倒了大半父母,為了替更多的家長「排憂解難」,寄宿學校成了眾多家長心目中的「大恩人」。

很多父母認為,將孩子送往寄宿學校一方面可以鍛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另一方面也替自己省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另外孩子在寄宿學校可以接受到更加封閉化的管理;

這種管理既能斷了孩子對於外面花花世界的痴戀,又能使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和時間觀念,在眾多父母看來,這無非就是一件一舉多得的好事,殊不知,自己則是一點點將孩子推入了「深淵」。

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表示:就算是付出再多辛苦,我也堅決不同意我的孩子上寄宿。

此觀點一出,立即引來眾多家長的不解,白巖松對此也做出了回應,為什麼自己那樣不贊同孩子上寄宿?

①養成固定習慣的同時也是對未來的一種「摧毀」

眾所周知,現如今的寄宿學校大多都是體制極其森嚴,有嚴格的作息時間表和學習規劃表,這些看起來滴水不漏的管理模式,實則弊大於利。

這種管理模式的優點體現在:它能讓原本渾渾噩噩、毫無時間理念的孩子,變得生活有規律起來,每天有固定的起床、休息時間,同樣也有每日學習時間,即便是假期回到家裡,孩子的這種自律習慣也會一直伴隨其左右。

但這種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當孩子已經習慣了這種每日有人管教、時刻提醒自己的日子,一旦孩子畢業離開了學校,突然之間生活恢復到前往寄宿學校之前的日子,每天不再有人督促自己學習,不再有人提醒自己要自律起來;

剩下的只有自己一個人,這時突然回歸平靜的孩子內心是發慌的,因為他已經習慣了被別人管的日子,一旦這種習慣被打破,孩子是很難獨立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的,這對於孩子涉足社會是件極為不利的事。

②親子關係越來越生疏

寄宿學校施行的是全方位封閉式管理,學生一般一周才可以回一次家,這對於親子間關係的培養是極為不利的,本就由於父母工作太忙,而無法經常陪伴在孩子左右,如今又將孩子送入寄宿學校,親子間相處的機會更是少得可憐。

不僅如此,由於父母長時間的缺失於孩子的生活中,會導致孩子越來越疏遠父母,漸漸地對父母設起防心,久而久之,孩子對於父母的感情會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消失殆盡,甚至還會產生逆反心理。

讓孩子在該享受家庭溫暖、父母陪伴的時候,將孩子推入了枯燥、乏味、如機器一般生活的寄宿學校中,這無疑是在孩子脆弱的心靈上狠狠地插上一把尖刀,孩子內心在「滴血」的同時也是孤獨的,他們渴望父母的陪伴,渴望每日享受家庭的溫暖,然而現實毫不留情的告訴他們「你的想法就是天方夜譚」,這是一種極不利於孩子內心健康發展的傾向。

白巖松一直堅持每日接送孩子上下學,就算是再累,時間分配再難,他都不允許自己及妻子將孩子送進寄宿學校,白巖松認為事業固然重要,但比起家庭來看,事業微不足道。

他曾在節目中坦言:雖然每日自己和妻子接送孩子、輔導孩子很累,也很辛苦,但人就是要學會經營家庭,而不是將這份本該是歷練自己的事情直接丟給學校。

③不利於孩子的全方位發展

由於孩子過早地脫離家庭,因此家庭該有的溫暖對於被送進寄宿學校的孩子而言是極為模糊的,孩子在個人發展期,是需要老師和父母齊力培養的,然而被送進寄宿學校的孩子本就缺失家人的陪伴,內心也本就孤獨、寂寞,然而在教育方面卻仍是缺失父母的那一方,這無疑是不利於孩子全方位發展的,尤其是智力方面。

學校的教育無論再怎麼生動、活靈活現,事實上也都是枯燥、乏味、傳統、保守的,然而加入親子互動教育,則更能達到「裡應外合」的效果,老師教的是身,父母教的是心。

在學校老師雖然可以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也會教學生學會 「吾日三省吾身」,但若孩子心靈寂寞、孤僻,老師也只能束手無策;若是有了父母的積極開導,每日陪伴,那麼孩子也會變成積極向上、樂觀開朗、內心充滿陽光的人。

據了解:只有一直生活在家庭幸福美滿和樂中的孩子,內心才是溫暖的、充滿愛與激情的,這樣的孩子無論是在學習上,亦或是在工作乃至生活上,不僅學習、理解能力極強,而且路人緣也是極棒的。

父母每日積極陪伴孩子的同時,若是還能和孩子一同學習,不僅能促進孩子的學習興趣,更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全面發展,所以,將孩子送進寄宿學校並非明智之舉。

相關焦點

  • 堅決不讓孩子上寄宿,白巖松另類育兒觀,值得父母反思
    ,白巖松認為:即使自己和妻子會萬分辛苦,也堅決不讓孩子去上寄宿,甚至直言:打死我也不讓孩子上寄宿。白巖松的觀點主要是認為,上寄宿可能確實是方便了父母,但是卻對孩子沒多少好處,因為比起孩子成績,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教會孩子經營自己的家庭,這才是對孩子終身有益的一件事。
  • 白巖松:堅決不讓孩子住校!走讀還是寄宿,家長應該怎麼選擇?
    白巖松一次在採訪中說到,「打死我也沒讓我的孩子住宿,即使我和妻子會萬分辛苦」白巖松為什麼堅決反對讓孩子住校呢?說起來就是一把辛酸淚!但是現實是殘酷的,孩子不喜歡學校,討厭學習,再好的學校對她來說都是枉然。她還有一種很不安全的感覺,總對別人說,爸爸媽媽不愛自己,自己是多餘的。碰巧她是老二,上面一個姐姐,下面一個弟弟,她更感覺爸爸媽媽不喜歡她。
  • 「再累也不能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寄宿傷害了孩子,家長:很對
    文/璇璇說育兒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都會將孩子送到寄宿學校,因為很多家長會為了讓孩子學會獨立,或者為了減少孩子帶給他們的壓力,就將孩子送到寄宿學校去管理,其實寄宿學校對孩子的成長並不帶來的都是好處。白巖松說出了寄宿的傷害,家長:真實白巖松是我國一位央視的著名主持人,也是中國內地的記者作家,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
  • 白巖松為什麼說「辛苦萬分也不會讓孩子寄宿」?3個現實,太扎心
    「打死我也不會讓孩子寄宿,即使我和我的妻子會萬分辛苦。」這是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對孩子上學的「寄宿制」觀點,同時深刻地反應出了孩子「寄宿制」上學的弊端與危害。一、寄宿影響孩子的智力雖然學校的教育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為目的的,但畢竟學校裡的孩子太多了,而且每個孩子的智力潛能的發展方式都是不同的,而學校與老師不可能對每個學生都能針對性的教育,所以孩子如果能經常回家,除了接受學校裡的知識之外,還能經常受到父母的提示與教育。
  • 「打死我也不讓孩子住校」,白巖松一番話,揭開寄宿學校的危害
    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基本上都會有住校的經歷。很多農村孩子從初中開始,就在學校住宿。但是在城市生活的孩子,可能一直到高中甚至是大學才會在學校住宿。如今很多小學也都推出了寄宿模式,可以讓小學生也過上寄宿生活。對於父母來說,孩子在學校住宿是好事,可以鍛鍊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自己平時也樂得輕鬆。
  • 白巖松:我絕不會讓孩子住校,其實適合的孩子,寄宿能有不少好處
    白巖松公開反對「寄宿」這件事,他曾在節目中說:「我和我的妻子就算是被打死,也不會讓孩子住校!」但是,無論什麼時候,我們的孩子遲早是要獨立生活的,「寄宿」就是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最好途徑。最近,上海一所中學,有一位學生在開學一周左右,就打電話哭著喊著要回家,原因是孩子總是和同學吵架、自己不會洗衣服,並且他認為自己實在是沒辦法去融入集體宿舍。
  • 「打死我不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寄宿對孩子的傷害,令人心疼
    九月初是個大學校神獸回籠的日子,很多家長都鬆了一口氣,但是也有一些需要從原先的學校畢業,並前往新環境的孩子的家長可就皺起了眉頭,腦子裡布滿了很多的煩惱。這不,鄰居家的孩子今年上高一,因為新學校離家很遠,所以隔壁的家長很擔憂孩子的健康、飲食等問題,只能祈禱孩子一個人在學校可以注意身體,一切順利。
  • 白巖松:「打死我也不讓孩子寄宿」,他這麼說,究竟是為什麼?
    導讀:白巖松:「打死我也不讓孩子寄宿」,他這麼說,究竟是為什麼?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白巖松:「打死我也不讓孩子寄宿」,他這麼說,究竟是為什麼?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再累也不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寄宿對孩子成長的傷害,蠻現實
    前兩個星期,我們這邊學校紛紛都開學了,表姐也把兒子送去了寄宿學校,7歲的男孩一年級就開始寄宿,從星期一到星期五打了五次電話哭了5次,孩子回到家後也沒有了平時的歡聲笑語,離別時的樣子讓人看著心裡難受。現在很多孩子早早就開始住校,家長因為工作忙沒有時間照顧,花了錢從小學開始就讓孩子寄宿,看似能夠鍛鍊孩子心性和自主能力,但危害也是相伴相行。
  • 「再苦也不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寄宿危害,這3類孩子不適合寄宿
    「再苦也不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寄宿給娃的傷害,讓人非常心疼這篇文章中,我們談到了白巖松和妻子針對孩子寄宿的問題,明確表態說:「我和妻子再苦,打死也不讓孩子住校!」比如說,孩子因為不會清洗自己的衣物,有時候洗不乾淨或者甚至不洗就一直穿著,難免會被別的同學閒言碎語,不願意和孩子玩到一起;孩子吃完飯不會洗碗,或者洗不乾淨,導致身體上的不舒服,或者是直接選擇用不吃的方式,這會影響到孩子的的身體健康成長;孩子不會整理自己的床鋪,也容易被老師通報批評,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受挫,對校園生活會更加抗拒
  • 白巖松什麼時候說的「打死我也沒讓我的孩子住宿」?
    近年來,在關於是不是讓孩子在校住宿的事情上,一些家庭教育自媒體作者動不動就拿白巖松的「打死我也沒讓我的孩子住宿」來說事,似乎父母讓孩子住校就是一個天理不容、大逆不道的事。白巖松這句話的出處是——在2014年11月10日央視《論道》欄目「人生的關係」訪談中,白巖松與龍永圖對話中,在談到家庭時白巖松是這樣說的「因為我覺得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家庭,所以你就會去經營它,看重它,就像我絕不同意,打死我也沒讓我的孩子住宿,我跟我夫人為此會很辛苦,接送等等的付出很多。」
  • 白巖松:打死也沒把孩子送寄宿,父母了解這3點原因後,再做考慮
    其中白巖松就表示:打死也不會把孩子送寄宿。白巖松:打死我也沒把孩子送寄宿白巖松是一位頗受大眾喜愛的節目主持人,他的育兒觀念也受到了不少人的推崇。在某一次的節目之中,白巖松就曾公開表示:「打死我也沒讓我的孩子住寄宿。」
  • 寄宿學校的利弊,在我看來就是個人觀點的問題!
    相比於國家扶持的九年義務教育,寄宿學校的學費大概等同於同城私立幼兒園的費用。至少我們這裡是這樣的標準。但思前想後,還是我這個當媽的「婦人之仁」,沒有同意。老公不開心,他覺得寄宿學校可以培養孩子獨立性,同時可以解放家長。其實很多迫切希望孩子能夠儘早成才的父母,總是想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學習。
  • 白巖松痛批寄宿傷害,小學生父親卻無奈發問:讓孩子住校我錯了嗎
    拼了命地去給孩子爭取最好的教育資源,但好的學校就那麼多,想讀,就要克服一些困難,有些難題家長可以替孩子解決,有些卻只能孩子一個人去面對。白巖松痛批寄宿傷害,無非是這三點打開任意一個搜索框,輸入「要不要讓孩子去住校?」,得到的答案大多是「高中之前,絕對不要讓孩子住校!」
  • 「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的話,揭開寄宿學校的現實危害
    前段時間知乎的一則「我後悔讓孩子住校」文章的走紅,更是讓許多父母心裡惴惴不安:難道讓孩子住校真的是害了孩子嗎?「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一席話,揭開寄宿學校的現實危害說到白巖松,大家一定不會感到陌生。
  • 「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寄宿帶給孩子的傷害,很現實
    正值開學季,知乎上一篇名為「打死也不讓孩子住校」的文章火了,文中是一位母親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她把孩子送到寄宿學校後,從周一到周五打了5次電話哭了5次,回家後也沒了以往的快樂笑聲。這篇文章深深觸動了廣大父母的心,現在多數中學孩子都是住校,父母忙的孩子甚至從小學就開始了寄宿生活。整天忙碌的父母只顧著給孩子送吃的用地,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卻對孩子寄宿的真實生活一無所知。
  • 「我決不讓孩子住校」,白巖松坦言寄宿給孩子的傷害,講得很真實
    白巖松曾在一次節目回答過,面對對方的提問,白巖松思考了一會兒便直言:&34;緊接著他就做出了一系列的分析,向眾人坦言寄宿生活將會給孩子帶來的傷害,雖然言語很是直白,但內容卻十分真實。白巖松不願孩子住校的原因:1、 擔心孩子遭遇冷暴力都說暴力是對孩子肉體上的傷害,那麼冷暴力則是對孩子造成心靈上以及精神上的傷害,不知道諸位家長有沒有體驗過被排擠的滋味?
  • 寄宿學校好還是不好?白巖松:「再苦也別讓孩子住宿」
    在通往大學的路上,上寄宿制學校成為了中國大多數孩子不可避免的記憶。有些孩子甚至從小學開始,一日三餐及生活都在學校,由學校封閉管理。現在不少家長也想把孩子送進這樣的寄宿制學校,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等能力,有這樣思想的家長在國內不佔少數
  • 白巖松談寄宿制:「打死我也不讓孩子住校」,他為什麼這麼說?
    目前在在國內很多的初、高中都為學生提供住宿,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寄宿學校。但是自從住宿現象漸漸普遍之後,很多家長就開始思考孩子究竟是住宿還是走讀好呢?各位家長的的看法也不盡相同:有些家長認為住宿學校可以免去家長和孩子在上下學的路上來回奔波的麻煩,學校和老師還能夠幫忙照料相對比較放心;但也有許多家長卻認為,孩子住在學校,自己平時沒法一直見到孩子,萬一孩子背著家長學壞了怎麼辦?
  • 「打死也不讓孩子寄宿學校」白巖松談寄宿學校的危害,引人深思
    因為,需要完成學業的時間跨度長,小學、初中、高中這些學校,很難恰巧離家很近,所以上寄宿學校就是一個折中的辦法。孩子吃、住、學習都要校內,大大節省了往返學校的時間,有更多時間學習。白巖松,喜歡看新聞的都知道他,主持界的「常青樹」。他在做客一檔訪談節目的時候,談到關於寄宿制的話題,他表示打死也不會讓自己的孩子住宿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