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蘇逸:守護光明 破解3萬人的民生難題

2020-12-22 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9月4日訊 (通訊員 宣青松 劉芬芬 記者 羅鵬)9月4日早上7點,金黃色的陽光透過絲絲薄霧灑在金陵大地上,城市正在慢慢甦醒,馬路上,已漸有行人。

「龍師傅,穿好工作服,我們到南化供電分離移交項目現場去。項目施工後,經過冬季寒冷和夏季高溫的檢驗,看看有沒有什麼缺陷隱患,如果有,趕緊報計劃進行消缺。」南京蘇逸實業有限公司六合分公司副總經理王學峰一邊招呼著老搭檔,一邊收拾好要用的工具。

2016年,國有企業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在全國如火如荼地開展,南京化學工業有限公司自然也在其中。分戶設表、按戶收費,交由專業化企業或機構實行管理,2019年7月,南京化學工業有限公司供電分離移交項目正式實施,一個涉及近3萬戶居民的民生課題迎來破解。

位於六合區的南京化學工業有限公司,歷史悠久、生產生活氣息濃厚,與其說是公司,更像一個設施完備、系統健全的「小型社會」。6.62平方公裡的面積裡,既有住宅小區、醫院、個體商戶,又有企業職工用房、棚戶區等。廠區內,電力供應更是由企業自身完成。

然而,常年的風吹日曬,加之供電設備及線路的陳舊老化,導致電壓極不穩定,大面積停電更是常有的事。「去年夏天一次停電裡,從凌晨1點到早上10點,整整9個小時,大片生活區無法供電,這麼熱的天,老百姓哪裡受得了。」王學鋒告訴記者,廠區內供電線路較為單一,搶修力量也很薄弱,一旦出現故障,停電時間長且停電範圍大,讓居民們苦不堪言。

「移交改造任務迫在眉睫!」自項目進入實施階段後,特別成立的工程管理組、經營計劃組、物質供應組、安全文明管理組、質量管理組等5個小組,根據實際情況劃分出13個片區片組,精心編制施工方案。項目進程中,更是建立了周例會制度,定期協調處理工程實施中出現的相關問題,指出各片區需要改進的方面全方位推進項目進行。

由於施工地段集中在居住區,項目組工作人員不僅積極與當地街道居委會和南化物業頻繁溝通,更是耐心聽取老百姓意見,因地制宜更改、確定施工路線。「比較常見的就是立電線桿的選址問題,因為涉及到居民的基本利益,很多情況下地址要改很多次才能滿意。」王學鋒坦言,除了儘量不影響每一位居民的利益外,由於廠區「年歲」悠久,老房子眾多,街巷更是狹窄蹩腳,甚至有的小巷子只供一人側身進出。「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只得多次更改方案,確保工程順利進行。」

「記得有一次,在兩排居民房之間要立電線桿,但巷子窄、彎道多,10米長的杆子根本進不來。怎麼辦?市民們用上電才是真的!我們立刻更改方案,換成價格更高、安裝更費事的分節杆,終於給兩排居民重新引入了電源。」對於施工時遇到的種種複雜狀況,王學鋒仍是歷歷在目。

傾聽民意,全力保障百姓切身利益;主動作為,讓人們感受「用心服務」的真情實意。在項目施工過程中,一件王學鋒口中的「小事」卻感動了當地居民。原來,在一次戶表切轉工作前,片區負責人得知一居民家中因有病人需要吸氧不能斷電,提前將臨時電源送到居民家中,並安排專人值守,確保了此居民家的不間斷供電,這位居民緊緊握住工作人員的手,激動地說:「當時想的最壞的情況就是把家人送到醫院,可沒想到你們不僅特意給我家送了電,還派人專門值守,太感謝了!」

在項目進行中,施工人員經常會遇到群眾的實際困難,但他們絲毫沒有推脫,盡力幫助居民解決每一個難題。在當天的巡檢中,曾經飽受停電痛苦的李奶奶一看見王學鋒,立即拿出板凳招呼他們休息。「過去和現在不能比,過去一個故障,停電時間都要八到九個小時以上,現在基本不停電,就算停電,也能夠提前通知。原來天冷或天熱的時候,家裡的空調都不能開,現在什麼時候都能開,感謝電力工人,為我們解決了實際困難。」

王學鋒告訴記者,像李奶奶這樣的居民在南化還有很多,經過移交工程後,居民們都用上了放心電。「在蘇逸所有員工的心中,用電的事從來沒有小事,老百姓的事更是最重要的。只有居民們豎起大拇指,才是對他們最好的肯定。」王學鋒說。

蘇逸人既是這麼說的,又是這麼做的。在項目進行中,為了能及時發現問題,第一時間解決問題,定位準確、細緻有效的工作微信群建立起來,成為為民服務的「後戰場」。「張工,畢窪路那個棚戶區的電線桿今天要立起來了,咱們早點去。」「小黃,還是薛奶奶家的事,可能線路要重新調整下,馬上咱倆一起去看看。」「今天天太熱,又會遇上早高峰,大家辛苦點,上午5點就去現場,爭取在9點前把活幹完。」......熱火朝天的討論中,一個個施工難題化為無形,一條條民意訴求得到接納,一顆顆炙熱的心正在燃燒。

驕陽下,是汗水浸透的背影;夜幕裡,是堅守崗位的身影;承諾中,是秉承職責的擔當。正如每一位蘇逸人所言,守護光明,就是守護民生,更是電力人提供優質、安全、可靠電力的執著追求。

相關焦點

  • 開封:破解民生「八需八難」 為百姓幸福「加碼」
    圍繞破解民生「八需八難」,侯紅走進學校、醫院、工廠、社區、村莊等地,對八個方面的民生問題分專題逐一進行深入調研,對破解民生「八需八難」中存在的「疑難雜症」一一拿出「醫治良方」,推動全市黨員幹部以敢於擔當的寬肩膀、推動發展的真本領、親民愛民的硬作風,促進工作中的難題按照計劃一一解決。
  • 南京大學協同培養專碩新模式 破解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難題
    光明日報記者 劉已粲 光明日報通訊員 陳向遠 顧國華專業學位研究生如何培養?自教育部2010年推進研究生分類培養改革以來,這一難題困擾著多所高校。南京大學在總結校外產學研平臺——南京大學鹽城環保技術與工程研究院多年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出了專業學位研究生協同培養模式。
  • 南京首創防範騙局新方法,破解健康消費陷阱
    南京首創防範騙局新方法,破解健康消費陷阱南報網訊(通訊員 楊磊 記者 耿海華 費壽濤)雨花臺區板橋新城和梅山街道轄區內南京市雨花臺區市場監管局新城梅山分局黨支部,結合市場監管職能,著力破解老年人民生難題,「不忘初心記使命,心系桑榆暖夕陽」創建「情暖夕陽」基層黨支部,並打造成一個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堅實後盾。
  • 各地中小學陸續開學 校內託管能否破解三點半難題?
    各地中小學陸續開學 校內託管能否破解三點半難題?  破解課後託管難題不能單靠學校,還需整合家庭、社會等各方資源。創意製圖/新京報記者 王遠徵  今天,北京中小學生迎來了2017年新學期。
  • 中國破解資源型城市轉型難題要「三箭連發」
    &nbsp&nbsp&nbsp&nbsp(經濟觀察)中國破解資源型城市轉型難題要「三箭連發」&nbsp&nbsp&nbsp&nbsp中新社徐州7月14日電 (張文絞)資源型城市的轉型發展被視為一個世界性難題。
  • 破解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難題
    自教育部2010年推進研究生分類培養改革以來,這一難題困擾著多所高校。南京大學在總結校外產學研平臺——南京大學鹽城環保技術與工程研究院多年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出了專業學位研究生協同培養模式。南京大學鹽城環保技術與工程研究院黨總支書記、副院長陳金幹認為。2010年8月,以南京大學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李愛民團隊領銜,由南京大學與鹽城市政府共建的南京大學鹽城環保技術與工程研究院,落戶江蘇鹽城環保高新區。
  • 破解3800年數學難題-
    昨日,60歲的崔榮琰在上海科學會堂召開「3800年世界頂級四大數學難題破解會」,公布自己對四大頂級數學難題的破解方法。儘管數學界宣布其中三題早已被判死刑,但崔榮琰聲稱將參加2010年世界數學家大會,以證明自己解法的正確性。
  • 山西省教育廳多舉措破解「民生短板」
    2月7日,省教育廳舉行2018年度教育工作會議,省教育廳廳長吳俊清針對當下教育熱點難點問題,提出了破解辦法。
  • 打造「輕運營」模式 破解網點轉型難題
    在困局中,民生銀行提出網點「輕運營」模式,通過對網點運營模式的體系性重塑,依託標準化、集中化、數據化、智能化的運營後臺建設,弱化網點運營專業性,推動網點由運營主導向經營導向轉型。在提升客戶服務體驗的同時,共享網點人力資源,壓降操作風險敞口,有效破解網點轉型難題。
  • 民生工程開啟合肥「幸福模式」
    原標題:民生工程開啟合肥「幸福模式」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發展的根本目的,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努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促進教育公平,推進醫療體制改革……在合肥轉型升級道路上,一系列的民生工程不斷完善和創新,譜寫出百姓與政府同行共享改革成果的美麗篇章。
  • 守護民生!排查線索809件,立案771件
    △ 2020年8月4日《恩施日報》 第01版 守護民生2015年7月,湖北等13個省份檢察機關獲得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開展公益訴訟試點的授權守護綠水青山綠色是恩施州的底色,也是恩施州持之以恆守護的顏色。
  • 福建泉港:破解石化產城融合發展的難題
    為徹底解決「廠村混雜」的歷史遺留問題, 2017年泉港啟動了石化工業區安全控制區項目,在石化廠區和居民生活區建設綠化隔離帶,涉及3個鎮17個建制村,約5.3萬人,斥資約355億元。1萬多戶、5萬多名群眾盼來了從「憂居」到「宜居」的大好時機。
  • 光明新區去年經濟民生「成績單」亮眼
    新區年產值超100億元企業達到3家、超10億元企業達到26家;新增上市企業7家,總數達到41家。 周家大道等「斷頭路」打通 城市品質提升「全面開花」 2016年,光明新區城市面貌打了一場「翻身仗」,城市品質提升行動初見成效,道路交通系統逐步完善,治水提質行動全面行動,綠色生態新城建設不斷深化,可謂亮點紛呈。
  • 建築工自稱破解世界級古希臘難題 耗時三個月
    盧應相(左一)與西安市第一中學的老師探討該題 本報記者 黃利健 攝    建築工自稱破解古希臘難題12月1日,51歲的建築工人、西安市民盧應相告訴記者,他破解了這一難題,但卻找不到人幫其驗證。  世界級難題三個月「破解」?  51歲的盧應相是西安一公司建築工人,家住東關南街臥龍巷,初中文化。工作之餘喜歡研究數學難題,他曾對圓周率提出過疑問,並曾將自己的觀點發表在雜誌上。  今年春節,他上網搜出了古希臘三大幾何難題。
  • 又有人自稱破解世界數學難題
    東方網11月27日消息:今年以來,雲南農民王德坤稱自己證實了一元五次方程以及一元高次方程不僅有一個求解方法,而且有多個求解的世界級數學難題;重慶退休老人陳敏道稱解答了「三等分任意角」的世界級數學難題;江西自譽「哲學烏鴉」的黎鳴稱解答了「四色」定理證明的世界級數學難題。
  • 肅南:多舉措破解鄉村教師發展難題
    肅南 多舉措破解鄉村教師發展難題金海軍 王 偉每日甘肅網9月9日訊據張掖日報報導 肅南縣採取有效措施,破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難題,不斷夯實脫貧攻堅教育基礎。推進「縣管校聘」 破解結構性短缺難題2017年起,推行教師「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縣教育局根據各學校班額、生源、師資變化等情況,對學校教師編制進行動態調整,做到有增有減、編隨人走。制定出臺《肅南縣校長教師交流管理辦法》,建立區域內校長教師在城鎮學校和農村學校、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之間雙向流動的長效機制。
  • 老城區民生難題如何解
    編者按 老城區房屋老舊,道路狹窄,人口密度大,配套設施有限,如何通過社區改造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何在改造老城區時留下文脈?這是困擾著不少地方的難題。
  • 古稀老人50年破解世界幾何難題
    大約在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4世紀之間就形成了世界三大幾何難題:即 「三等分任意角」問題——把任意給定的一個角三等分;「化圓為方」問題——求作一個正方形,使它的面積和已知圓面積相等;「立方倍積」問題——求作一個立方體,使它的體積是已知正方體的兩倍。這三大難題,在長達2000多年的歲月中,還沒有人能夠破解。
  • 總書記的囑託,南京落實得怎麼樣?
    浦口區供圖要發展就有難題,要改革就有險阻,面對風險挑戰,南京保持定力,戮力攻堅,敢打攻堅戰,啃下「硬骨頭」。保護生態環境是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強富美高」新南京建設的重中之重,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南京全力以赴。
  • 破解未成年人監護權幹預難題的意見有望近期出臺
    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司長:破解未成年人監護權幹預難題的意見有望近期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