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9月4日訊 (通訊員 宣青松 劉芬芬 記者 羅鵬)9月4日早上7點,金黃色的陽光透過絲絲薄霧灑在金陵大地上,城市正在慢慢甦醒,馬路上,已漸有行人。
「龍師傅,穿好工作服,我們到南化供電分離移交項目現場去。項目施工後,經過冬季寒冷和夏季高溫的檢驗,看看有沒有什麼缺陷隱患,如果有,趕緊報計劃進行消缺。」南京蘇逸實業有限公司六合分公司副總經理王學峰一邊招呼著老搭檔,一邊收拾好要用的工具。
2016年,國有企業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在全國如火如荼地開展,南京化學工業有限公司自然也在其中。分戶設表、按戶收費,交由專業化企業或機構實行管理,2019年7月,南京化學工業有限公司供電分離移交項目正式實施,一個涉及近3萬戶居民的民生課題迎來破解。
位於六合區的南京化學工業有限公司,歷史悠久、生產生活氣息濃厚,與其說是公司,更像一個設施完備、系統健全的「小型社會」。6.62平方公裡的面積裡,既有住宅小區、醫院、個體商戶,又有企業職工用房、棚戶區等。廠區內,電力供應更是由企業自身完成。
然而,常年的風吹日曬,加之供電設備及線路的陳舊老化,導致電壓極不穩定,大面積停電更是常有的事。「去年夏天一次停電裡,從凌晨1點到早上10點,整整9個小時,大片生活區無法供電,這麼熱的天,老百姓哪裡受得了。」王學鋒告訴記者,廠區內供電線路較為單一,搶修力量也很薄弱,一旦出現故障,停電時間長且停電範圍大,讓居民們苦不堪言。
「移交改造任務迫在眉睫!」自項目進入實施階段後,特別成立的工程管理組、經營計劃組、物質供應組、安全文明管理組、質量管理組等5個小組,根據實際情況劃分出13個片區片組,精心編制施工方案。項目進程中,更是建立了周例會制度,定期協調處理工程實施中出現的相關問題,指出各片區需要改進的方面全方位推進項目進行。
由於施工地段集中在居住區,項目組工作人員不僅積極與當地街道居委會和南化物業頻繁溝通,更是耐心聽取老百姓意見,因地制宜更改、確定施工路線。「比較常見的就是立電線桿的選址問題,因為涉及到居民的基本利益,很多情況下地址要改很多次才能滿意。」王學鋒坦言,除了儘量不影響每一位居民的利益外,由於廠區「年歲」悠久,老房子眾多,街巷更是狹窄蹩腳,甚至有的小巷子只供一人側身進出。「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只得多次更改方案,確保工程順利進行。」
「記得有一次,在兩排居民房之間要立電線桿,但巷子窄、彎道多,10米長的杆子根本進不來。怎麼辦?市民們用上電才是真的!我們立刻更改方案,換成價格更高、安裝更費事的分節杆,終於給兩排居民重新引入了電源。」對於施工時遇到的種種複雜狀況,王學鋒仍是歷歷在目。
傾聽民意,全力保障百姓切身利益;主動作為,讓人們感受「用心服務」的真情實意。在項目施工過程中,一件王學鋒口中的「小事」卻感動了當地居民。原來,在一次戶表切轉工作前,片區負責人得知一居民家中因有病人需要吸氧不能斷電,提前將臨時電源送到居民家中,並安排專人值守,確保了此居民家的不間斷供電,這位居民緊緊握住工作人員的手,激動地說:「當時想的最壞的情況就是把家人送到醫院,可沒想到你們不僅特意給我家送了電,還派人專門值守,太感謝了!」
在項目進行中,施工人員經常會遇到群眾的實際困難,但他們絲毫沒有推脫,盡力幫助居民解決每一個難題。在當天的巡檢中,曾經飽受停電痛苦的李奶奶一看見王學鋒,立即拿出板凳招呼他們休息。「過去和現在不能比,過去一個故障,停電時間都要八到九個小時以上,現在基本不停電,就算停電,也能夠提前通知。原來天冷或天熱的時候,家裡的空調都不能開,現在什麼時候都能開,感謝電力工人,為我們解決了實際困難。」
王學鋒告訴記者,像李奶奶這樣的居民在南化還有很多,經過移交工程後,居民們都用上了放心電。「在蘇逸所有員工的心中,用電的事從來沒有小事,老百姓的事更是最重要的。只有居民們豎起大拇指,才是對他們最好的肯定。」王學鋒說。
蘇逸人既是這麼說的,又是這麼做的。在項目進行中,為了能及時發現問題,第一時間解決問題,定位準確、細緻有效的工作微信群建立起來,成為為民服務的「後戰場」。「張工,畢窪路那個棚戶區的電線桿今天要立起來了,咱們早點去。」「小黃,還是薛奶奶家的事,可能線路要重新調整下,馬上咱倆一起去看看。」「今天天太熱,又會遇上早高峰,大家辛苦點,上午5點就去現場,爭取在9點前把活幹完。」......熱火朝天的討論中,一個個施工難題化為無形,一條條民意訴求得到接納,一顆顆炙熱的心正在燃燒。
驕陽下,是汗水浸透的背影;夜幕裡,是堅守崗位的身影;承諾中,是秉承職責的擔當。正如每一位蘇逸人所言,守護光明,就是守護民生,更是電力人提供優質、安全、可靠電力的執著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