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8月4日《恩施日報》 第01版 守護民生
2015年7月,湖北等13個省份檢察機關獲得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開展公益訴訟試點的授權。5年來,全州檢察機關主動作為,依法履職,守護恩施的碧水藍天,保衛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捍衛國家和人民的公共利益,著力打造恩施檢察公益訴訟品牌。
2015年7月至2020年7月,全州檢察機關共排查線索809件,立案771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730份,督促整改663件,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38件。
5年來,從公益訴訟試點到全面實施,從翻山越嶺核實案件線索到問題解決,公益訴訟案件從無到有、從少到多,這背後承載的是全州檢察人的勇氣和擔當。
▲6月10日,恩施州八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召開。會議聽取和審議了恩施州人民檢察院關於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開展情況的報告。圖為恩施州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劉恆明作《關於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開展情況的報告》。
守護綠水青山
綠色是恩施州的底色,也是恩施州持之以恆守護的顏色。2007年,州委、州政府明確提出並實施生態立州發展戰略;2016年底,州第七次黨代會提出打造「一谷、兩基地、三示範區」,將創建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區納入「十三五」時期重要工作目標。
全州檢察機關順勢而為,結合生態特點,履行檢察職能,圍繞人民群眾關心的大氣、水、土壤等熱點難點問題,運用公益訴訟,加強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守護綠水青山。
多個有影響力的案件就能說明問題:2016年,利川市人民檢察院辦理的利川市林業局不履行法定職責行政公益訴訟案入選第十四屆中國十大影響性訴訟案例;2016年,州人民檢察院辦理的利川市五洲牧業有限責任公司汙染環境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案成為全省首例民事公益訴訟案件;2018年,宣恩縣人民檢察院辦理的龍洞河水庫生態環境保護公益訴訟案被評為全省檢察機關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公益訴訟十大典型案例。
「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必須堅決制止、及時查處,不能手軟,更不能下不為例,要體現生態紅線不能逾越、有一起處理一起的堅定態度。」州人民檢察院第六檢察部負責人說。
統計數據顯示,5年來,全州檢察機關共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案件397件。督促清理長江沿岸堆積垃圾1萬餘立方米,治理水域面積13萬平方米,取締違法排汙養殖場30餘家,清理河道60餘公裡,清理拆解遊船7艘,沿水岸線栽植樹苗2000餘株,治理礦山300餘畝,恢復耕地230餘畝,恢復生態公益林200餘畝。
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全州檢察機關充分履行法律監督職能,主動與有關部門加強協作配合,加大打擊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力度。
「我們以網絡餐飲、校園餐飲、校外託管機關餐飲為重點,深入開展『保障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專項監督活動,嚴格落實食品藥品安全要求,辦理了一大批案件,起到了很好的震懾作用。」州人民檢察院相關負責人介紹。
2018年,利川市人民檢察院訴吳某安、趙某國等人生產銷售病死牛肉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被最高人民檢察院評為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該案也是檢察機關提起的全國首例法院判決支持懲罰性賠償的食品安全領域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全州檢察機關開展了「保障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專項監督活動,解決了一大批群眾關心關切的問題。
恩施市人民檢察院接群眾舉報後,對恩施市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提供者及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進行全面排查,對存在的無實體經營門店、無證經營、不符合安全生產食品衛生條件等違法行為向相關機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要求加大監管力度。
鶴峯縣人民檢察院結合縣域特點,從飲用水安全、食品藥品衛生等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方面入手,從源頭上解決了一批輿論高度關注、對生產生活影響嚴重的「老大難」問題,充分發揮檢察公益訴訟在食品監管領域的積極作用。
5年來,全州檢察機關共辦理食品藥品安全等民生領域案件138件,督促有關部門對網絡餐飲商家、校園周邊流動攤販等進行整治,督促存在食品安全隱患、不具備資質的300餘戶商戶整改到位。
守護傳統古村落
我州是全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擁有81個中國傳統村落和38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民族文化底蘊深厚,特色鮮明。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時代變遷,傳統村落遭破壞的狀況日益嚴重。
2019年12月,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審議批准《恩施州傳統村落和民族村寨保護條例》,2020年3月1日起實施。《條例》提出,傳統村落、民族村寨保護範圍包括核心保護區、建設控制帶、風貌協調區。保護範圍內禁止破壞傳統建築、特色民居、歷史環境要素、自然景觀、文物古蹟,禁止開山採石、新建和改建建(構)築物、建造墳墓等。
「前幾年我們就了解到,傳統村落遭破壞情況比較多,但一直沒有法律依據開展公益訴訟,《條例》的出臺讓我們喜出望外。」州人民檢察院第六檢察部負責人說。
《條例》出臺後,全州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檢察職能,強化與有關部門的協作配合,在破解保護傳統村落與群眾渴望發展困局上積極探索,激發鄉村發展活力。
恩施市崔家壩鎮滾龍壩村是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該村傳統屋場存在門窗損壞、牆壁腐蝕、房梁破損等情況,並伴有以水泥磚房取代傳統木質瓦房的情況。今年5月,恩施市人民檢察院向有關部門送達檢察建議書,要求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專項整改,加大對傳統村落的保護力度。
宣恩縣高羅鎮傳統村落清水塘村已被納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目錄,有村民用水泥將河床硬化,用於搭建燒烤攤,破壞了生態環境,更損壞了傳統村落自然文化遺產。宣恩縣檢察院依法向相關部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恢復河床原貌,不僅有效保護了生態環境,而且促進了對傳統村落的保護。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完善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拓展公益訴訟案件範圍。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既有廣闊舞臺,也面臨更大挑戰。我們將再接再厲,善作善成,推動全州公益訴訟檢察工作行穩致遠。」州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劉恆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