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英語需要長期保持的習慣就是要不斷進行大量有意義的語言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而這其中其中聽力和閱讀佔著最重要的位置。
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學習英語母語人士的高水平文章對於我們學習英語、提高英語表達大有裨益。在這其中,建議大家可以將The Economist作為自己英語學習的好幫手,其中很多地道的英語表達都可以用在我們的寫作或者口語當中,可以讓自己的英語水平上一個層次。不管是英語專業、還是考研英語或者是備考翻譯考試,The Economist都是很好的學習材料。
我們來看一下2020年4月18日的The Economist其中的一些高級英語表達。
Fumbling for the exit strategy 這篇文章中的幾個表達:
1. fumble & fumble for
先看fumble for這個短語,fumble在Cambridge Dictionary的解釋是:
v. to do something awkwardly, especially when using your hands
笨手笨腳地做;(尤指)摸索,亂摸
eg: He fumbled in his pockets for some change.
他在口袋裡摸索著找零錢。
v. to have difficulty saying or thinking of suitable words
說話時找不到合適的詞
eg: I was fumbling for the right word.
我搜腸刮肚,想找個合適的詞。
Fumble for就形象描寫做事情動作很笨拙,沒有方向和策略。在中文中也有類似的表達,形容力量有限,做事情倉促窘迫,難於應付,比如「捉襟見肘」、「左支右拙」。
比如:fumble for a solution, fumble for a way out
fumble for the exit strategy就是指在尋找出路策略很吃力,笨拙,沒有好的方法路子。所以以後,除了常見的look for, seek, go after, grope,在想表達尋找什麼很吃力,摸索前行有困難,也可以嘗試使用fumble for這個表達。
2. overwhelmed by the crisis
Overwhelm是一個在生活中特別有用而且地道的一個詞,表達的意思也有很多,用好了,可以讓自己的英語表達顯得高大上。
Overwhelm的基本含義是由over+whelm組成,over是「超過」的意思,whelm是「淹沒」的意思,加起來就是大幅度淹沒的基本意思。因此引申出來的意思就有「蓋過」、「超過」、「覆蓋」、「打敗」。
我們可以這樣想,當一個事物在某一方面超過另一個事物,就可以用overwhelm來表達。
eg:The government army was completely overwhelmed by the rebels.
政府軍被叛軍徹底打敗了。
或者
The public health system was overwhelmed by the current Covid-19 pandemic.
公共衛生系統被新冠病毒疫情所摧毀。
除了defeat, beat, win, 我們現在還可以使用overwhelm。
平常我們說的:喜不自勝、欣喜若狂、悲痛欲絕、嘆為觀止、美不勝收、不知所措、激動不已等等等等,這些成語其實都可以用overwhelm這一個詞給「包場」。
eg:
overwhelmed with joy 喜不自勝/欣喜若狂overwhelmed with grief 悲痛欲絕overwhelmed with excitement 激動不已overwhelmed with shame 羞愧難當
The beautiful scenary in the nature is overwhelming.
自然界的旖旎風光讓人嘆為觀止/美不勝收。
I was overwhelmed by the breaking news.
聽到突發新聞,我一時間不知所措。
He was overwhelmed with the longing for home. 他心中充滿了思鄉之情。
當然,如果說自己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也可以用overwhelm一詞,別總說I’m busy with work這種初級英語的表達。
eg: I’m so overwhelmed with work these days. 最近我工作忙的不可開交。
因此,題目中overwhelmed by the crisis意思就是,被這次危機打了個措手不及。
3. ill-prepared
這裡的ill和生病沒有任何關係,ill的這種用法相當於bad或badly,表示不充分、不好、不足。學會了這個用法,我們平時很多想說的話都會迎刃而解,會收穫一大堆地道的表達。
eg:說某人壞話:speak ill of someone
難以承受:can ill afford something
我們平時漢語說某個人隨地吐痰、在No smoking的地方吸菸,都稱這些人為「素質差」其實就可以用這個ill-mannered來表達,如果確實想強調某個人素質差沒有文化,可以再加上一個ill-educated,而不是把「素質差「字面上翻譯成「low quality」,low quality指的是東西、物體質量不好。
eg: You』ll ill-advised to do so. 你這樣做欠妥。漢語說的「出餿主意」是不是和ill-advised有異曲同工之妙。
eg: an ill-conceived plan 計劃不周全
eg: He becomes ill/bad-tempered everytime when people start to tease him. 每次有人想取笑他,他就會大發脾氣。
(說到這個詞,不由想起來鐵達尼號,用這個詞把這艘當時世界最大的船的命運表現的淋漓盡致)
eg: On April 10, 1912, Titanic sets off on its ill-fated maiden voyage.
1912年4月10日,鐵達尼號首次出航,便命喪海底。
好了,我們舉一反三,如果表示相反的意思,只要把ill改為well,就行了,你看,表達的豐富度又增加了吧:
well-educated 接受過很好教育、飽讀詩書、學富五車
well-tempered 脾氣好、溫文爾雅
well-mannered 行為得體、彬彬有禮
再來分享一句古語: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One will succeed when well-prepared, and fail when ill-prepa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