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體育課受傷誰來賠?《民法典》這樣說

2020-08-29 蘇州工業園區司法行政

近年來,校園意外受傷事件頻頻發生,尤其是體育課上這類事件更是屢見不鮮。

發展校園體育活動,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一直以來,困擾學校的問題是:一旦學生在運動中受傷,學校責任如何明確?

民法典

即將於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民法典》,將自甘風險條款納入侵權責任編。

自甘風險原則是指,當事人已經意識到某種風險的存在,或者明知將遭受某種風險,卻依然冒險行事。那麼,當風險出現時,就當自己來承擔責任和損害後果的原則。

該條款對侵權責任的明確,為從根本上治理「校鬧」、給學校鬆綁提供了法律依據,也對學校開展文體活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進而為學生的自由全面發展提供更為有效的法律保障。

這就意味著

如果踢球時被朋友碰到意外受了傷

只要對方不是故意或者重大過失

按照《民法典》的規定

當自擔相關責任

但如果是未成年人在學校體育課上受傷

責任劃分則與成年人不同

要分兩種情況來看

第一種情況

不滿八周歲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受傷的情況。應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九條的規定,學校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是如果學校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侵權責任;

第二種情況

八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受傷的情況。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二百條的規定,學校如果沒有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如果盡到了教育、管理責任,則不承擔責任;

需要注意的是

不論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還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如果對自己所參與活動的危險性缺乏判斷、識別力,則其行為不構成自甘風險行為,除非該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行為時事先得到了其監護人的知情同意。

民法典相關規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條規定:自願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因其他參加者的行為受到損害的,受害人不得請求其他參加者承擔侵權責任;但是,其他參加者對損害的發生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除外。

第一千一百九十九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是,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二百條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確立自甘風險 告別「受傷即有理」

在推進建設體育強國和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民法典自甘風險原則的確立對於促進全民理性、積極參與體育活動有著重要意義。

一方面是,行為人需依法承擔與其年齡、智力、行為能力相適應的責任,對其依法自願參與、甘冒風險的活動做到風險自知、風險自擔,而不是「甩鍋」給他人;

另一方面,明確了相關活動組織方、承辦方、管理方的責任,未盡到安全管理職責的,即應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督促其更好依法履行主體職責,確保各項文體活動健康有序開展。

如此規定,可以讓各方責任主體更有擔當,也讓責任範圍更加清晰明白,責任承擔更加公平合理,法、理、情更加相融相通。

來源:央視社會與法、司法部

我都喜歡

相關焦點

  • 【以案釋法】學生上體育課受傷誰來賠?民法典這樣說~~
    學生這個群體比較活躍,經常會出現一些受傷的情況,特別是在上體育課的時候。如果孩子在上體育課受傷了應該誰來負責,是家長,學校,還是學生自己?下面來給大家詳細的講解一下。02孩子在上體育課時受傷,如果所做項目是國家規定的教學項目,如果用於體育教學的器材符合國家規定標準,如果授課教師在教學中按教程規定盡到了相關管理和保護義務,如果學校在事故發生後積極搶救並及時通知家長的,學校不存在過錯,承擔責任的可能性很小。
  • 孩子上體育課受傷誰來賠?民法典這樣說
    民法典即將於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民法典那麼,當風險出現時,就當自己來承擔責任和損害後果的原則。該條款對侵權責任的明確,為從根本上治理「校鬧」、給學校鬆綁提供了法律依據,也對學校開展文體活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進而為學生的自由全面發展提供更為有效的法律保障。
  • 普法課堂 | 孩子上體育課受傷誰來賠?民法典這樣說↓
    不過,從明年1月1日開始,這樣「鬧了就有錢」的情況會有所改變。發展校園體育活動,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長期困擾學校的問題是:一旦學生在運動中受傷,學校責任如何明確?那麼,當風險出現時,就當自己來承擔責任和損害後果的原則。所以,當一個成年人和朋友一起踢足球、打籃球,一不小心被對方碰到受了傷,只要對方不是故意或者重大過失,按照民法典的規定,當自擔責任。
  • 【每日學法】孩子上體育課受傷誰來賠?民法典這樣說↓
    編者按: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那麼《民法典》是什麼?與我們生活有哪些關係?《民法典》中又有哪些亮點?相信廣大讀者都非常關心。「牡丹江公安」整合權威司法部門和法律專家的剖析解讀,為大家帶來更多關於《民法典》的普法知識。
  • 【法律貼士】走進「民法典」 | 孩子上體育課受傷誰來賠?民法典這樣說
    確立自甘風險告別「受傷即有理」在推進建設體育強國和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民法典自甘風險原則的確立對於促進全民理性、積極參與體育活動有著重要意義。可以看到,民法典自甘風險原則在充分尊重個體自由的同時,將風險、責任進行合理的控制和分配。
  • 學生上體育課受傷,這醫藥費到底誰來賠?快看,《民法典》給你支支招!
    孩子在學校上體育課,受了傷學校該不該擔責?怎麼擔責?該條款對侵權責任的明確,為從根本上治理「校鬧」、給學校鬆綁提供了法律依據,對學校開展文體活動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進而為學生自由全面發展提供法律保障。什麼是自甘風險原則?自甘風險原則是指,當事人已經意識到某種風險的存在,或者明知將遭受某種風險,卻依然冒險行事。那麼,當風險出現時,就應當自己來承擔責任和損害後果的原則。
  • 孩子校園活動受傷誰來賠?《民法典》「自甘風險」條款來了…
    孩子在學校上足球課,受了傷,學校該不該擔責?怎麼擔責?這些糾紛十分常見,實踐中對此類事件責任的判定難度較大。同時,《民法典》還明確了體育場館等場所的經營者、管理者或群眾性活動組織者的安全保障義務。這就意味著,如果踢球時被朋友碰到受了傷,如果不是故意或有重大過失,受傷者不得請求朋友承擔侵權責任。但如果孩子在學校上體育課時受傷,學校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 暴雨後財產受損,誰來賠你?看民法典怎麼說!
    誰來賠你?暴雨等自然災害的發生或許無法避免,但是人們對於暴雨可能對財產安全帶來的危害,卻可以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進行有效預防和事後補救。來看看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怎麼說!路邊廣告牌、樹木砸車傷人怎麼辦?
  • 【法治聲音】孩子校園活動受傷誰來賠?《民法典》「自甘風險」條款來了!
    其實就是我們《民法典》新增「自甘風險」條款的規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條規定:「自願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因其他參加者的行為受到損害的,受害人不得請求其他參加者承擔侵權責任,但是其他參加者對損害的發生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除外。
  • 法治手牽手,《民法典》走進常州武進「開學第一課」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交匯點訊「在學校上體育課受傷,誰來賠?」「未成年人充值打賞,能不能追回?」「碰到校園欺凌,我們該怎麼辦?」「小明就是你我他,《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百科全書,守護我們一生一世。」課堂上,劉飲海從《民法典》的編纂歷程、時代意義、體例與法律效力等方面為同學們深入解讀。同學們認真聽講,不時舉手提問、踴躍搶答,現場氣氛熱烈。
  • 酒後駕車撞死,酒友判賠20萬,《民法典》:別濫用「死者為大」
    後來,家屬來工地鬧了一個多月,還把當天酒席上的人都告了,要求為該民工的死亡負責。最後,法院判決工頭賠10萬元,酒桌上的人每人賠了1萬元,一共賠了20萬元,這事就這麼了結了。對此,最新的《民法典》針對這一法律漏洞,進行了修改:《民法典》第1186條【公平補償責任的一般規定】:「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的,依照法律的規定由雙方分擔損失。」這條規定,說的是都沒有過錯,其實針對的也有「說不清楚對錯」的情況。
  • 民法典 | 流浪狗咬人,誰來負責?
    寵物傷人事件愈發頻繁,作為「鏟屎官」,如果你家的寵物傷到了人,責任由誰承擔你知道嗎?通俗來講,判斷誰來承擔責任,一要看主人是否對寵物依法合理看管、約束,二是看要寵物的傷人行為是什麼原因。但《民法典》又是如何規定的呢?
  • 民法典救救我丨八歲以下打籃球,在校受傷誰擔責?
    第二季 侵權責任篇第17集 八歲以下打籃球,在校受傷誰擔責?小德很苦惱,民法典呀,救救我吧。【民法典來拯救你】小德、小小德,你們都不要著急,民法典可以來拯救你。雖然自甘風險行為在法律上確實不再被規定為一種侵權,但是民法典1176條第二款同時也規定,組織者和活動參加者在法律上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參加者之間確實可以適用自甘風險原則,但是組織者仍然要適用安全保障義務。尤其是學校等教育機構在面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時候,採取的是一種過錯推定原則。什麼意思呢?
  • 《民法典》實施後,僱員致使他人受傷,還需要與僱主一起賠錢嗎?
    最近辦理的這樣一個案件,比較有意思,與各位同行和網友分享。某日,張三僱請李四開車運貨,同時在車上的還有貨商王五。運輸途中,因為車速過快,拐彎時車翻下山路。天幸,車上三人俱無生命之憂,但王五受傷嚴重,此後治療花費10萬元。經交警部門認定,本次事故由李四負全責。
  • 未婚生子誰來養?《民法典》有規定了
    未婚生子誰來養?《民法典》有規定了徐大叔和尹阿姨,在年輕的時候,談了幾個月戀愛,可是和平分手後尹阿姨卻懷孕了,但徐大叔已經和劉阿姨結婚。經過十月懷胎,尹阿姨生下了孩子小尹。並且找到已經和劉阿姨結婚的徐大叔,告訴了他,孩子是他們的。
  • 《民法典》元旦實施後,來看看打官司有哪些變化
    都市快報訊 2021年1月1日,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正式施行。7編1260條,幾乎囊括人一生中所有的民事行為。作為保護公民權利的宣言書,它的影響將貫穿我們的一生,事關每個人的生老病死、所慮所求。這幾天,浙江各地法院已有案件適用《民法典》進行辦理,讓我們來看一看有哪些變化吧。
  • 2021年正式生效的《民法典》,和你密切相關的10個問題!
    《民法典》:能扶。自願施救造成被救人受傷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2、公共場所遛狗遛寵物不牽繩子,行不行?《民法典》:不行。養寵物者,飼養人如果沒有對動物採取安全措施(不牽繩,不戴嘴套),造成別人受傷,要承擔民事責任。3、婚前買房,寫上夫妻雙方的名字,算不算婚內共同財產?
  • 走進生活的民法典 · 總則編
    ,妻子回家發現孩子脫水暈厥,便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了小張的監護人資格。在尊重其孩子真實意願的情況下,若法院根據具體情況判斷小張確有悔改表現,可視情況恢復其監護人資格。——民法典第181條✍問題5:為保護他人使自己受到損害的,可以找誰負責呢
  • 北京民法典首案宣判|《民法典》自甘風險條款對體育活動的影響
    在運動過程中,難免會發生一些碰撞,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受傷,其他的活動參與者是否要承擔責任,成了讓人撓頭的問題。針對這樣的情形,「自甘冒險」的規定也就應運而生。 案例二: 上海某中學體育課傷害案 2018年,「上海某中學體育課傷害案」二審宣判,該案的起因為學生小於與小汪搶球時撞到對方,自己倒地受傷。
  • 《民法典》新規,8種「你傷害了我,還一笑而過」的人,跑不掉了
    好在貼身保護人民權益不受侵害的《民法典》來了,8種「你傷害了我,還一笑而過」的人,都跑不掉了。一天,黃某在街上追著看一位美女,一頭撞在了路邊一餐館向外打開的玻璃門上。不料玻璃門炸裂,萬某頭上臉上多處被炸傷,流血不止,後來他去醫院縫了4針,又打了破傷風的針,共花了3300多塊錢。黃某心疼錢,就去找餐館老闆要醫藥費,結果老闆說他是自己撞上門去的,怪不得別人,不但拒絕賠償,反而還找他要600元,來賠玻璃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