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在紐約地鐵站中的藝術

2020-12-11 人民網

一輛運行中的紐約地鐵。圖片:Courtesy of the MTA

  紐約人對於大都會運輸署(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MTA)的感情稱得上是愛恨交織。地鐵的改線、遲到、漲價以及,老鼠……仿佛不抱怨紐約的地鐵,就稱不上一個合格的紐約客。

  但是在7月18日紐約州州長安德魯·庫默(Andrew Cuomo)頒布了預計耗資270億美元的全新五年計劃之後,這一情況也許會有好轉。這個項目中,除了有能夠讓乘客們在不同車廂之間自由移動的「開放通 道「的新列車外,還有一些新的藝術作品將出現在目前正進行修繕的31個車站中。

  升級地鐵藝術,預算高達170萬美元

  湯姆·奧特奈斯,《地下的生活》(Life Underground,2004)。位於紐約14街-8大道地鐵站的公共藝術。圖片: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Tom Powel Imaging

  雖然在高峰期間人們很可能就忽視了這些作品,但是地鐵系統有時其實很像是一個地下的當代藝術博物館。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桑德拉·布拉德沃斯(Sandra Bloodworth)領導的MTA Arts & Design團隊。

  遍布整個地鐵網絡的藝術品當中,包括了羅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在時代廣場站創作的壁畫、59街-哥倫布圓環站在索爾·勒維特(Sol LeWitt)去世後才完成的馬賽克作品,以及湯姆·奧特奈斯(Tom Otterness)在14街-8大道站安裝的可愛的青銅小人像。

  59街-哥倫布圓環站在索爾·勒維特去世後才完成的馬賽克作品《螺旋與迴旋(MTA)》(Whirls and twirls [MTA])。圖片:Courtesy of the MTA

  庫默的公告當中沒有透露關於增加藝術品的細節,只是提及修繕後的車站將包括「手機信號、Wi-Fi以及新的公共藝術等設施。「

  「現在談論在這些車站裡會增加什麼樣的藝術還為時過早,「在談論發言人阿曼達·關(Amanda Kwan)對artnet新聞說。

  目前,MTA正在為Astoria區的N線與Q線地鐵的五個站點進行公開藝術家徵集。按照之前的 2015-2019資金計劃,預算為170萬美元的Arts for Transit 項目是East Side Access項目中的一部分,後者旨在擴建Penn Station到Grand Central的長島鐵路延長線,完工期限是2016年。

  查克·克洛斯為86街-2大道車站創作的馬賽克壁畫。圖片:Courtesy of the Metropolitan Transit Authority and Arts for Transit

  2大道線路的一期工程計劃將於今年12月完工運行,屆時86街車站將會出現12幅大型的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創作的馬賽克瓷磚肖像畫。據 Curbed報導,該項目計劃的總預算是500萬美元。

  在這條新線路上出現的藝術家還包括了在96街車站的薩拉·施(Sarah Sze )、72街車站的維克·穆尼茨(Vik Muniz)、以及在63街車站的簡·辛(Jean Shin)。

  在18日消息公布之後,MTA將會將這條大家期待已久的線路延伸至125街。與新線路改進計劃相關的內容還包括了將會取代MetroCard的新付款系統,以及在布朗克斯區新增四個Metro North線路車站。

  想讓自己的藝術作品成為紐約地鐵的一部分?並非不可能

  比起上世紀80年代初,如今的紐約地鐵環境和條件已經足夠好。1982年,MTA開始了一項投入數 百萬美元的地鐵改造計劃。到了1985年,Art for Transit的部門成立,目的是為MTA運輸系統引進好的原創的、優秀的藝術品和藝術項目,給整個地鐵進行一場徹頭徹尾的藝術升級。這項升級措施的背 後,不僅體現了當時市政部門對於歷史保護的重視,也說明當時的公共藝術運動開始真正影響公共政策,那個時候全美國的大城市都陸續開始了他們自己的重建和改 造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地鐵系統的特殊條件和環境也給不少藝術品的材料提出了特別要求——最好是耐用持久的 材料,所以Arts & Design部門選擇的藝術項目最常見的便是用瓷磚、馬賽克、銅或者玻璃做成的作品。不僅如此,Arts & Design部門還要負責保護、修復這些藝術項目和藝術品。與此同時,還得做一些「措施「以提示乘客——「這裡有藝術」,以此讓來往的人們可以在地鐵大 門、售票機器以及車廂內部留意到這些細節。

  點擊觀看Chris Sickels(紅鼻子工作室)在Fulton中心站的作品《被風吹走的禮帽》(The Blowing Bowler),創作於2016年。視頻:致謝藝術家及MTA

  每一項被Arts & Design選中的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雖然形態、創作時間和風格各不相同,但是都一定符合同一標準,那就是適合一個「開放而又令人愉快的空間「。

  Arts & Design部門的靈魂人物桑德拉·布拉德沃斯,本人就是一個藝術家。1988年的時候,她加入了Arts & Design團隊成為一名經理,之後成為了總監。在此前的一次媒體專訪中,她曾經表示,自己在這個部門的角色主要做著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藝術相 關,包括視覺與表演、海報項目、藝術燈箱,以及最重要的大型委任藝術項目。另一方面,則是要用儘量少的資金,去提升整體城市設計與形象。

  有意思的是,身為藝術家的布拉德沃斯也許對於紐約地鐵的感情太深厚,自己創作一套名為《地鐵故事》(Subway Stories)的作品,每一幅作品不僅包含了各種地鐵的標誌性元素,還有刻畫了一個MTA的工作人員,布拉德沃斯還用心地在網站上一一分享了他們的故事。

  想要自己的作品成為紐約地鐵的一部分,對於藝術家而言,絕對不是不可能。相反,在MTA Arts & Design的網站上,明確地向所有藝術家發出徵集啟事,其中包括了插畫、影像裝置、數碼藝術、現場音樂表演以及移動詩歌等類別。對於藝術家而言,只需要 在官網上提交自己的簡歷、藝術闡述、以及最多20張帶詳細說明的圖片即可。

宋昕在Bay Parkway的作品《生命樹》。圖片: Courtesy of the MTA

  在現有的超過260件藝術品和裝置中,也有中國藝術家的身影。在D線位於布魯克林的Bay Parkway這一站,就有中國藝術家宋昕的剪紙裝置作品《生命樹》(Tree of Life),作品中素材的來源,既有報紙雜誌,也有藝術家自己的攝影,這些生活中的碎片相互交織,在站臺上與光影形成有趣而溫馨的互動。

  更多紐約地鐵藝術裝置亮點

  藝術家Eric Fischl位於34街賓州車站的玻璃馬賽克作品《馬戲團歡樂的花園》(The Garden of Circus Delights),創作於2011年。圖片:Courtesy of the MTA
  華裔藝術家Carlo Sun在167街站的玻璃藝術《一個布朗克斯的影子》(A Bronx Reflection),創作於2007年。圖片:Courtesy of the MTA
  Rita MacDonald的作品《明顯在這兒》(Here Apparent),位於M大道站,創作於2011年。圖片:Courtesy of the MTA
  藝術家Terry Adkins在哈勒姆區125街的裝置作品《哈勒姆安可曲》(Harlem Encore),創作於2007年。圖片:Courtesy of the MTA
  藝術家Rhoda Andors在Kings Highway站的作品《Kings Highway的象形文字》(Kings Highway Hieroglyphs),創作於1987年。圖片:Courtesy of the MTA
  藝術家Tumi Heo在40街的作品《Q是給Q皇后的》(Q is for Queens),創作於1999年。圖片:Courtesy of the MTA

來源:artnet新聞

(責編:董子龍、魯婧)

相關焦點

  • 紐約的第一條地鐵,現在成了博物館
    與大多數人相比,紐約地鐵線的歷史可能更早一些。假如你已經厭倦了紐約的灰暗沉悶的地鐵站,那麼來看看過去那些隱藏的珍寶吧。有了玻璃磚和壯觀的吊燈,它看起來更像一個隱藏在裡面的藝術博物館。當地鐵站剛到紐約時,由私營公司運營。第一條鐵路於1904年開行,由市政廳延伸至145街,共設28個車站,標語為「15分鐘內到達市政廳」。因為這些鐵路線路已經私有化了,它們一定很引人注目,給紐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就是市政廳車站被設計成樣板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早期的車站都裝飾一新的馬賽克。
  • 紐約地鐵站眾人齊推車幫女子取出行李箱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5日報導,當地時間4月5日早上8點,美國紐約市地鐵站內,一名女子在進入地鐵車輛時,所帶行李箱的輪子卡在了站臺和車廂門之間的縫隙中。一名乘客拍下了地鐵站裡發生的這溫馨的一幕,並傳到了推特上。畫面中,許多人從地鐵上下來,自發地合力推動地鐵,最終幫這位女士取出了被卡的行李箱,並鼓掌歡呼。
  • 紐約最美地鐵站歷時10年建成( 1 / 3 )
    12月16日,在美國紐約曼哈頓,乘客在富爾頓車站大廳換乘。日前新建成投入使用的紐約地鐵富爾頓換乘中心是紐約市新建最大的地鐵換乘樞紐,擁有27個入口,6.6萬平方英尺的零售和商業辦公空間,九條地鐵線路交匯,每天換乘人數達30萬人次,堪稱紐約地鐵的「中央車站」。該地鐵換乘樞紐建設歷時10年,耗資14億美元。地鐵站的設計充滿現代感,尤其是頂部的穹頂天幕設計,利用自然光和材料反光效果,使車站大廳顯得富麗堂皇。
  • 重慶創意公園打造「藝術地鐵站」 讓城市公共空間充滿藝術氣息
    從地鐵站出口步行近百米來到重慶創意公園園區內,一位站在樹下唱歌的男生出現在重慶日報記者視野中。男生是西南政法大學新聞學專業大四學生陳玉松,今年22歲,曾獲得西南政法大學「校園十大歌手」稱號。「在重慶創意公園這種戶外空間表演還是首次,把自己喜歡的歌唱給大家聽,我覺得非常自豪。」他說。在他周圍,有人靜靜欣賞,有人錄視頻發朋友圈,十分熱鬧。
  • 美國紐約地鐵站出現便利貼牆 為大選後民眾提供情緒出口(組圖)
    紐約聯合廣場地鐵站內,一面五彩繽紛的便利貼牆上,寫滿了民眾對於剛剛結束的美國大選結果的各種感嘆。紐約布魯克林28歲的藝術家馬修查維茲發起這項名為「地鐵療傷」的運動已有6個月,向地鐵站內的路人發放空白的便利貼,讓他們寫下心中的憂鬱和不滿。直到大選後,這一「地鐵療傷」突然火了起來。在大選結果公布後的24小時內,就有超過3000張便利貼出現在牆上。目前,仍有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參與到這項運動中來。便利貼牆前,有人慕名而來寫下自己的感想,有人駐足瀏覽,有人拍照留念。
  • 紐約男子地鐵站推倒女乘客就要性侵,警察局長:令人髮指!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崔妍】當地時間29日上午,美國紐約曼哈頓一地鐵站內出現令人震驚的一幕此事被美媒報導後立即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網友憤怒,紐約警察局局長羅德尼·哈裡森則譴責該男子的行為「令人髮指」。目前,施暴男子已被警方逮捕,將面臨強姦未遂和毆打他人的指控。
  • 紐約地鐵站外的「綠色球」是啥意思?搞不清楚要走好多冤枉路啊!
    學英語的時候,愛刷老友記,老友記裡出現頻次超高的Central Park也是在這裡~除此之外,紐約還有另一個東西很出名,就是它的地鐵系統。那地鐵在英語中是咋說的呢?:Underground (system)Tube那以紐約為例:如果是紐約的地鐵站你會看到寫
  • 紐約視覺藝術學院
    紐約視覺藝術學院(school of visual arts),簡稱sva,成立於1947年,位於美國紐約州紐約市曼哈頓,是一所盈利性的藝術設計學院,目前開設有11個本科專業和22個研究生學位項目,那麼紐約視覺藝術學院sva哪些專業還不錯?
  • 韓首爾市長:計劃取消首爾市地鐵站廣告 打造藝術站點
    【環球網綜合報導】韓國首爾市長樸元淳日前提出構想,將取消首爾市內所有地鐵站內廣告,並用藝術作品取代,爭取將地鐵站打造成「藝術站點」。樸元淳還表示,正在討論取消首爾市所有地鐵站的廣告,繼而展示藝術作品,努力將公共空間打造成美術館。運營地鐵1-8號線的首爾交通公社計劃,截至2022年,將取消商業廣告的地鐵站增加至40個,並將先取消市廳站、景福宮站和安國站等10個站點的廣告。(實習編譯:裴思宇 審稿:李小飛)
  • 光天化日,紐約地鐵站發生性侵事件!警察曝光細節讓人氣憤至極
    據海外媒體報導,近日在美國紐約地鐵站發生了一起非常惡劣的事件:一名男子突然將另一個年輕女子推倒在地,試圖在光天化日下實行性侵。該女子大叫吸引來多名行人,這些路人圍過來最終把男子趕走。截止目前,男子已經被警方抓捕,而事件視頻也在網上廣為傳播。
  • 毆打盲人,推人下站臺險些喪命,紐約地鐵又害人
    說起紐約地鐵的事故,這已經算是比較輕的了。之前紐約地鐵的惡意推人事件,更是讓人不寒而慄。還是提醒大家,在紐約地鐵出行時,一定要注意安全,提高警惕。說道全世界的地鐵站,紐約地鐵一定是最「臭名昭著」的那一個,除了紐約地鐵,世界各地的其它地鐵都能在保持乾淨整潔的同時,還別具一格,它們有的美的不像話,有的藝術氣息和文化氛圍濃厚,不妨去看下這些國家的地鐵吧!
  • 紐約地鐵站精神病患者將一女性推下站臺致死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8日報導,近日,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地鐵站中,一名30歲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將另一名女性推下站臺,致其死亡,推人女子隨即被逮捕,她還向警方謊稱自己還製造了10月的另一起地鐵死亡事故。
  • 全球最美地鐵站評選 高雄美麗島站名列第六名
    高捷美麗島站因其玻璃公共藝術「光之穹頂」,獲CNN推薦為全球最美地鐵站之一,它如教堂般莊嚴,難怪成為新人集團結婚的最佳會場。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紐約富爾頓轉運站。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 高清:紐約——世界巨城中的「億萬富翁」
    1825年,連接哈德遜河和五大湖區的伊利運河建成通航,繼而又興建了鐵路、溝通了紐約與中西部的聯繫,因此,從19世紀開始,紐約就加速向世界性大城市發展,至20世紀中葉,紐約已成為美國最大的港口城市和集金融、貿易、工業、旅遊及文化藝術於一身,完全與倫敦、巴黎齊名的國際大都會。 美國重要的工業中心之一。
  • 在中產階級化的紐約,藝術還能生存嗎?
    如果藝術家們還想繼續住在紐約搞創作,他們就不得不更多地面對這個話題。房租在飛速上漲,短短幾年裡,布魯克林許多地段的房租上漲到原來的三倍。各種藝術空間也陸續在倒閉。上周,藝術家,策展人大衛·肯尼(David Kenny)在紐約當代藝術中心PS1召開了一場關於藝術和中產階級化的小組討論。參與人員都是藝術家或策展人。
  • 全美排名第三 貴陽17歲女孩考上紐約視覺藝術學院
    不過,早在 2019 年 12 月,貴陽一中中美班的李卓璟就收到了來自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的錄取通知,她報考的平面設計專業,在全美排名第三。錄取通知提前送達高三黨變準大學生紐約視覺藝術學院 ( School of Visual Arts,縮寫 :SVA ) 成立於 1947 年,位於美國紐約州紐約市曼哈頓,地處全美國最中心的文化藝術中心地區,橫跨紐約市區東西兩岸。
  • 呼市十四中國際班開學在即,紐約視覺藝術學院藝術家的搖籃
    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簡稱SVA)於1947年成立,校區位於紐約市區曼哈頓,地處全美最中心的文化藝術中心地帶,橫跨紐約市區東西兩岸。學校一共擁有教學大樓16座,按規模來說也是世界。學院是公認的 「美國設計與藝術」最高峰,也是國際藝術教育領域公認的頂級設計學院。學院的插畫、卡通、電腦藝術等已是公認的全美排名的專業。
  • 美國頂級藝術學院·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申請解析
    紐約有超過一半的藝術家和設計師都是從School of Visual Arts(SVA)畢業的。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的所有校區位於紐約市區曼哈頓,地處全美國最中心的文化藝術中心地區,橫跨紐約市區東西兩岸,插畫、動漫、平面設計、電腦特效等專業,目前在全美排名第一。
  • TIFFANY搭出藍色地鐵站超好拍!林依晨戴螢火蟲戒指心痒痒
    TIFFANY & Co.又使出超級誘人的珠寶Tiffany Paper Flowers,而且在店的布置,有TIFFANY藍色腳踏車、地鐵站、塗鴉牆,拍照打卡打不完。▲林依晨坐在店內的紐約地鐵場景,很有氣氛。
  • 「世界最美地鐵站」——義大利那不勒斯Toledo地鐵站
    擁擠繁忙的地鐵站,如果總是死氣沉沉毫無新意,每天走那麼幾次,很快就會厭倦了吧。 可是,小sitan想告訴你這世上存在著功能與氣質並存的地鐵站,想要擺脫龐大沉悶的形象,通過獨特的設計在人們的匆匆行程中刷一刷存在感,也向人們展示著特殊的城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