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色厲內荏,拼音:sè lì nèi rěn。
聯合式結構;常用作謂語、狀語;含貶義。
色:神色,樣子;厲:兇猛;荏:軟弱。意思是外表強硬,內心虛弱。
出自:先秦·孔子《論語·陽貨》篇十七之第十二章:
子曰:「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色厲內荏:厲,威嚴,荏,虛弱。外表嚴厲而內心虛弱。窬:音yú,洞。
用現代語言表示就是:
孔子說:「外表嚴厲而內心虛弱,以小人作比喻,就像是挖牆洞的小偷吧?」
穿窬之盜,孔夫子這個比喻妙極了。因為內心虛弱,雖然外表顯得底氣十足,其實是表裡不一的。想想那個做賊的人,雖然膽量大得很,但是心裡畢竟空虛害怕。所以心虛的人,儘管表面看起來牛逼得很,甚至說話的嗓門也很大,但是容易詞窮。反過來,如果內心不懷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不做虧心事,說話就會有底氣,就能做到表裡如一。
可見,色厲內荏不是靠調整心態就能解決的,而是要強大內心才能解決問題。而要強大內心,首要就是要加強修養,要讓自己有底氣。
想每天收看更多好文章,請關注公眾號:酒仙閒話,或者長按並識別以下二維碼加關注
歡迎轉載,但請尊重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