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專家來麻城調研這個重要文物保護工作,事關唐太宗李世民

2020-12-19 黃岡人看世界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0]41號)精神,根據國家文物局《關於開展全國石窟寺專項調查工作的通知》(辦保函[2020]889號)、省文化和旅遊廳《關於開展全省石窟寺和石刻專項調查工作的通知》(鄂文旅發[2020]28號)要求,為全面掌握我市石窟寺現狀,更好完成麻城市石窟寺及摩崖石刻野外調查和資料上傳工作,2020年12月9日,省古建築保護中心負責人龍永芳、黃岡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萍等一行領導專家在麻城市文旅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彭海濤,麻城市文物局長郝傑等相關負責人陪同下與麻城市博物館野外調查組全體成員一起前往徐家園石窟進行實地調查,並赴國保單位柏子塔檢查文物建築及周邊環境整治、消防安防、防雷設施設備運行狀況進行了安全檢查。隨後前往唐王洞石窟寺現場開展進度督辦和業務指導培訓。

調查活動中,龍永芳強調各單位要加強組織協調管理,嚴格落實《湖北省石窟寺專項調查工作實施方案》具體要求,統籌謀劃,有序推進,全面掌握石窟寺的保護狀況,為編制《湖北省石窟寺、摩崖石刻保護利用總體規劃》奠定基礎,進一步提高全省石窟寺、摩崖石刻保護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研究水平。

鑑於麻城市的石窟寺及摩崖石刻有25處,居整個黃岡市首位,排查任務最重,難度最大,早前一天,黃岡市原文物局副局長、文博研究員洪剛,黃岡市文旅局張志華、塗建專項督導調查組首站已來博物館進行現場培訓,輔導相關表格填寫、地圖生成、相片拍攝等方面專業知識。

製作:麻城市文化和旅遊局

相關焦點

  •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 的女官 此人究竟是誰?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唯一的女官 此人究竟是誰?時間:2020-12-18 19:01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唐太宗李世民手下唯一的女官 此人究竟是誰? 唐朝,是一個偉大的朝代。唐朝國力強盛,武備強大,稱雄亞洲,是當時世界範圍內數一數二的超級大國和強國。
  • 唐太宗李世民趣聞
    政治家們對李世民也多有讚美,像康熙皇帝說過:「朕觀古來帝王,如唐虞之都俞籲咈、唐太宗之聽言納諫,君臣上下,如家人父子,情誼浹洽,故能陳善閉邪,各盡所懷,登於至治。」比隆三皇五帝,這是古代帝王的最高榮譽,也是許多臣子對皇帝的諛詞,但李世民確實當得起這個說法。既是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事。傳說唐太宗誕生滿三天,就有書生拜謁唐高祖李淵,說:「公是貴人,必有貴子。」
  • 「大唐的背影——尋訪唐帝陵」之二 唐太宗李世民昭陵
    考古專家告訴記者,長孫皇后臨死囑咐唐太宗,要儉薄:「請因山而葬,不需起墳」(《舊唐書》卷五)。她於貞觀十年(636)病逝,可能臨時埋葬於此。貞觀二十三年(649),太宗李世民駕崩,長孫皇后與他一起重新合葬在了昭陵地宮。此墓從此就荒了下來,形成一個空洞墓。
  • 小鳥依人一詞居然是唐太宗李世民誇獎大臣的!這些成語也和他有關
    現在人們常用「小鳥依人」來形容少女或小孩子的嬌小可愛,殊不知這一成語剛形成的時候並不是用來形容女子,而是唐太宗李世民用來評價大臣褚遂良的。可是沒想到,官職不高、權力不大的褚遂良卻一口回絕:「我現在擔任的這個起居郎職位,就像以前的史官一樣,無論皇帝的善行還是惡行都要記錄在案,以督促皇帝不要犯錯。按照以前的先例,皇帝不可以自己看這些記錄!」
  • 黃岡市科協到麻城調研科普建設工作
    調研農村中學科普建設及湖北省特色產業科普基地建設情況。第一站:張家畈鎮中心學校調研組一到麻城,直奔張家畈鎮中心學校。市教育局、張家畈鎮、學校相關負責人陪同。首先,調研組一行在學校會議室召開了座談會。圖為:學校科技館展品會上,胡建偉主席就學校科普建設工作提出了意見和建議,並詢問了學校工作情況,要求學校要充分調動老師的科研積極性,讓教師們樹立「以科研促教學,以教學帶科研」的思想,培養學生的科技興趣,使他們更多了解科學知識
  • 湖北省衛健委主任來麻城調研,支持麻城建設鄂東北區域醫療中心
    信息來源:麻城市人民政府 發布日期:2020-12-07 17:0712月5日,省衛健委主任塗遠超深入市人民醫院新院區,就深化公共衛生體系改革、構建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進行調研。
  • 關於唐太宗李世民的後人,你知道多少?
    我們慢慢道來。據載李世民的兒子:皇后長孫氏生恆山王李承乾、濮王李泰、高宗李治;楊妃生吳王李恪、蜀王李愔;陰妃生庶人李祐;燕妃生越王李貞、江王李囂;韋妃生紀王李慎;楊妃生趙王李福;楊氏生曹王李明;王氏生蔣王李惲;後宮宮女生楚王李寬、代王李簡。長子、故太子李承乾。據《新唐書》載,李承乾生於承乾殿,故以「承乾」為名,寓意承繼皇業,總領乾坤。
  • 他曾救李世民於危難之中,沒有這個人,就不會有後來的唐太宗
    他曾救李世民於危難之中,沒有這個人,就不會有後來的唐太宗大家好,首先歡迎朋友們來到我的百家號,我是「嘻嘻說歷史」的小編,李世民也應該是馬背上的皇帝,在他的早期,他從南向北作戰並任命了許多著名的部長,毫無疑問尉遲恭是李世民麾下的將軍,他在李世民成為皇帝的道路上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玄武門兵變期間
  • 唐太宗李世民,中國最偉大的書協主席!
    但要論對書法最狂熱的、對其傳承、傳播、教育及發展貢獻最大的,那一定是唐太宗李世民。今天,咱們從多方面看看,李世民是怎麼當好「書協主席」的!重師資,廣教育首先,唐太宗對當時書法名家極為器重。我們今天能以歐體九成宮作為楷書範本,在佩服歐氏書法之妙時,還得感謝唐太宗對書法的重視,才會留下如此瑰寶。由於李世民既重視網羅書法人才,又重視書法人才的培養,唐代書法必然人才輩出,攀上尚法求實的高峰。網羅書法名家,培養書法骨幹是李世民在書法史上的又一大功績。太宗設立弘文館,傳習書法。
  • 麻城誕生一「國寶級文物」古建築,看看在哪裡?
    遠古聞名的古建築,不僅能夠給人帶來賞心悅目的精神享受也是古建築研究和保護的重要資源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包括762處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50處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的項目麻城雷氏祠入選古建築類名單雷氏祠
  • 長樂公主唐太宗李世民為什麼這麼寵愛長樂公主?
    誇讚她將後宮打理的井井有條,讓唐太宗能安心處理前朝國政。誇讚她寬容大度,能在唐太宗憤怒之時,進行適當的勸諫。然而長孫皇后對唐太宗的影響,或者說是幫助遠不止於此。長孫皇后祖先是北魏宗室長,父親是隋朝右驍衛將軍。李家和長孫家結親,其實就已經是將兩家綁在一起。這對李家而言,不管是在當時朝政方面,還是日後起義反隋來說,都有重要輔助。
  • 隋唐演義記載,唐太宗李世民寵愛妃子,常餌金石,餌金石是啥意思?
    唐太宗死於韓國人還是印度人?聞聽兩國開吵,李世民的棺材板發出了震動唐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也就是公元649年7月10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於昭陵,這是中國歷史的記載。正是圍繞著這個病逝的「病」字,卻引起了另外兩個國家的爭論。
  • 記住這個文物販子,中國一半文物從他手上盜賣到海外
    唐太宗李世民曾自稱,「吾十有八舉義兵,二十四定天下」,戰功顯赫,頗為自矜。明清時期,帝王都以唐太宗為榜樣,為表明自己對偶像的崇拜,十分重視對昭陵的保護,不時派人祭祀,不時進行維修。負責看管昭陵的工作人員,將信將疑,又不敢違抗,只好裝箱放行。
  • 「名人百科」盛世明君演繹美輪美奐的歷史——唐太宗李世民
    賞析:唐朝時,太宗李世民把選拔人才看得非常重要,通過御史府的設立,來補充國家對人才的需要。一次李世民秘密地去御史府視察,得知又有了許多新考取的進士,便高興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清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茲乃投其所好。榮以正位,亦安有不入吾彀中哉!」
  • 你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和隋文帝楊堅是什麼關係嗎?
    昨天一則「唐太宗和隋文帝的行宮新發現」上了熱搜,小編看到的時候,第一反應,怎麼他們兩個名字擱一塊了,有什麼關係嗎,再細看,哦是行宮呀。不過這不經勾起了小編的探知欲,一查發現唐太宗和隋文帝有著錯綜複雜的關係。你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和隋文帝楊堅是什麼關係嗎?
  • 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到底荒唐成什麼樣?
    唐太宗李世民是千古明君,其皇后長孫皇后是千古賢后,二人生有三男四女,長子李承乾,次子李泰,三子李治。李承乾出生於619年,即大唐建立的第二年,因生於承乾殿,被其祖父,唐高祖賜名承乾,有承繼乾坤之意。高祖武德年間,李承乾被封為中山郡王。
  • 麻城,不接受批評!
    推介還未結束,就有不少專家紛紛掃描麻城二維碼,獲取麻城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政策。這次活動,麻城成功籤約1項,達成10項合作意向。在交談中,蔡緒安自信地說,「麻城今天是最大的贏家。」獲評「千年古縣」2019年2月21日中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促進會,發出通知確認,麻城市為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據了解,湖北省政府確定千年古縣調查研究,共有30個縣市,目前已經通過北京專家認定評審的有,大冶、黃梅、麻城,而且這是麻城繼榮獲,「中國孝善文化之鄉」,「中國十大詩意小城」,等國字號稱號後的又一國字號招牌!
  • 唐太宗李世民親自撰文並以行書書寫的《溫泉銘》《晉祠銘》碑刻賞析
    唐太宗(599-649)隴西成紀人。姓李名世民,唐高宗李淵第二子。隋末從父起兵,屢立功勳,封秦王,任尚書令。公元626年發動"玄武門之變",被立為皇太子。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詩人。 李世民是一位文武兼備,開創"貞觀之治"的聖明君主。
  • 北京昌平「敕賜和平寺」——唐太宗李世民御筆親書寺名
    據清《日下舊聞考》記載,唐貞觀年間(624-694年)唐太宗李世民委派唐名將尉遲敬德監建此寺,並以御筆親書「敕賜和平寺」而得名。相傳三國末東晉初這裡就建有寺廟,由於屢遭戰亂,後經唐宋元明清各代修繕,曾有佛堂、曾舍99間半,建築面積1500平米。該寺建築規模宏偉,屬於四合院結合,寺院整體布局巧妙利用了自然環境,殿堂錯落有致,遮掩於古樹參天之中,背靠青山,面對京北平原,環境優美,四季清幽。
  • 全國政協來丹東調研長城保護工作
    7月20日,以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卞晉平為組長的全國政協調研組來到丹東市,就長城保護工作進行監督性調研。  調研組一行先後來到虎山明長城遺址和九連城古城牆遺址,實地了解長城保護管理情況和搶救保護項目實施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