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這個文物販子,中國一半文物從他手上盜賣到海外

2020-10-18 最愛歷史本尊
 

馬,是一種浪漫的動物,

長久以來,它與人類同行,

剽悍而靈動,

野性而柔和,

奔馳於草原,漫步於林間,

四蹄翻騰,鬃毛飛揚。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那是沙場喋血時的恢宏激蕩。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那是飛將馳騁時的英姿颯爽。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那是邊塞送別時的綿綿惆悵。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那是士子登科時的欣喜若狂。

最愛君今天想說的這六匹馬,

來頭可不小,它們的故事,

引人深思,盪氣迴腸。


隋末豪傑並起,李淵於太原起兵,

唐朝立國,他的孩子們立下大功。

唐太宗李世民曾自稱,

「吾十有八舉義兵,二十四定天下」

戰功顯赫,頗為自矜。

自古寶馬配英雄,

伴隨李世民徵戰四方的有六匹好馬,

它們有著威風八面的名字,

分別叫:

拳毛騧、什伐赤、白蹄烏、

特勒驃、青騅、颯露紫。

歷史學者葛承雍認為,

這六匹馬的名字都出自突厥語。


公元618年,

盤踞在西北一帶的薛仁杲,

帶兵東進,

與初定關中的唐軍狹路相逢。

雙方經過兩個多月的僵持,

李世民派龐玉領兵,

誘敵深入至淺水原,

隨後親率大軍擊潰薛軍,

並一夜疾行兩百多裡,

追擊薛仁杲主力,一舉平定隴東。

這一戰中,李世民的坐騎,

是毛色純黑、四蹄獨白的白蹄烏

李世民為其題贊語:

倚天長劍,追風駿足,

聳轡平隴,回鞍定蜀。


當時,河東未定,

劉武周在突厥的相助下,

帶兵南侵,唐軍連敗。

公元619年,

李世民反對李淵退守關中的策略,

帶兵出擊,乘冰渡過黃河,

連挫宋金剛、尉遲恭等部,

與劉軍交戰數十次,

曾一天連打八次硬仗。

這一戰中,李世民的坐騎,

是黃毛黑喙的特勒驃。

李世民為其題贊語:

應策騰空,承聲半漢,

入險摧敵,乘危濟難。


公元620年,

唐軍出兵河南,進攻洛陽的王世充

邙山一戰,李世民率數十騎出陣,

親探對方虛實。

沒想到李世民這回玩脫了,

他的的坐騎在交戰中連中數箭,

轉眼就要陷入絕境。

隨行的侍臣丘行恭急忙翻身下馬,

不顧生命危險,

為李世民的坐騎拔箭,

兩人連斬數人,突圍而出。

回到營中,李世民的馬,

箭傷不愈,倒地不起。

這一戰中,李世民的坐騎,

是「六駿」中最有名氣的颯露紫

李世民為其題贊語:

紫燕超躍,骨騰神駿,

氣讋三川,威凌八陣。


王世充見唐軍勢大,無力抵抗,

遂與河北的竇建德聯合,

李世民在洛陽與虎牢關,

擒獲二王,一戰定中原。

這一戰,李世民連損兩匹戰馬,

一是渾身赤紅,身中五箭的什伐赤,

李世民為其題贊語:

瀍澗未靜,斧鉞申威,

朱汗騁足,青旌凱歸。

一是產自大秦,蒼白雜色的青騅,

李世民為其題贊語:

足輕電影,神發天機,

策茲飛練,定我戎衣。


竇建德被處死後,河北輿論譁然,

竇建德的老鐵劉黑闥再次起兵。

公元622年,

李世民率軍與劉黑闥在洺水激戰。

唐軍毀堤放水,水淹劉黑闥軍,

並趁機攻殺,大獲全勝。

這一戰,李世民的坐騎,

是黃色捲毛的拳毛騧。

李世民為其題贊語:

月精按轡,天駟橫行,

孤矢載戢,氛埃廓清。


李世民對曾陪伴其戎馬生涯,

勞苦功高的這六匹戰馬念念不忘。

貞觀十年(636年),長孫皇后病危,

她留下遺言,請求薄葬。

李世民遵照皇后囑託,

將她葬於九嵕山新鑿之石窟,

陵名昭陵

並決定自己去世後與皇后合葬與此。

建造昭陵時,

他命藝術家閻立德、閻立本兄弟,

雕刻六塊高1.7米、寬約2米的駿馬石刻,

分東西兩列,

置於昭陵北麓司馬門內,

此即「昭陵六駿」

盛世大唐的能工巧匠,

大膽採用「高肉浮雕」工藝,

使得昭陵六駿顯得磅礴大氣。

六匹駿馬,

或四蹄飛躍,

或昂首疾行,

其在戰場上的英姿,

在石刻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六匹「戰馬」在昭陵中,

沉睡了一千多年。


歷朝歷代,昭陵一直受到保護,

哪有人敢打六駿的主意。

唐高宗年間,

守陵的武衛將軍權善才

就因不小心砍了昭陵一棵樹,

惹得李治龍顏大怒,

要把權善才處死方能解恨。

幸虧大理寺丞狄仁傑為他求情,

才免了一死。


明清時期,

帝王都以唐太宗為榜樣,

為表明自己對偶像的崇拜,

十分重視對昭陵的保護,

不時派人祭祀,

不時進行維修。


清乾隆年間,

畢沅任陝西巡撫時,

命人為昭陵修築圍牆三十餘丈,

在周邊廣植松柏,

並親手撰寫《清防護唐昭陵碑》。

在這樣的條件下,

昭陵六駿風採不減當年。


時過境遷,到了清末,

法國古董商格魯尚

聽說昭陵六駿的大名,

派心腹戈蘭茲來中國打探情況。

1913年,

戈蘭茲通過收買幾個村民,

成功潛入到昭陵,

將六駿中的其中兩尊打碎,

打算就這樣偷偷運送出國。

由於石刻沉重,難以輸送,

幸而被鄉民及時追回。


這兩尊石刻,

就是六駿中的颯露紫和拳毛騧。

這兩匹「駿馬」,

展現大唐精湛的浮雕工藝,

都是名副其實的國之瑰寶。


颯露紫石刻,有一人一馬,

再現丘行恭陣中救主之舉。

丘行恭身穿戰袍,俯首拔箭,

颯露紫低頭站立,栩栩如生。

拳毛騧石刻,作按轡緩行狀,

昂首揚鬃,氣宇軒昂,

馬身有從不同方向射來的箭,

真實還原當年戰況之激烈。


辛亥革命後,

陝西成立軍政府,

張雲山任兵馬都督。

張雲山對昭陵瑰寶心嚮往之,

時常前去觀賞,

尤其對昭陵六駿心動不已,

每次見到就駐足不前,

恨不得立馬把它們運回家。

沒過多久,

颯露紫和拳毛騧,

就被他搬到陝西督府中,

兩尊石刻皆已「斷泐不堪」

一千多年來默然護主,

如今,卻這樣,

為人所奪,離鄉失群。


1914年,

在袁世凱的幹涉下,

陝西軍政發生劇變,

陸建章出任陝西督軍。

張雲山失勢,為求自保,

將自己偷出來的昭陵「二駿」,

颯露紫和拳毛騧獻給陸建章。


1915年,

與袁世凱次子袁克文私交甚密的,

琉璃廠延古齋老闆趙鶴舫

打聽到「二駿」在陸建章手中。

恰逢袁克文為修建花園,

搜羅奇花異草、怪石古樹。

趙鶴舫遂借袁克文之手,

命陸建章將兩尊石刻運來北京。

袁家人伸手要貨,

陸建章不敢怠慢,

二駿一路暢通無阻,

運到北京。


據當時的古物陳列所所長周肇祥稱,

袁克文為人豪放,揮霍無度,

有時手頭拮据,需趙鶴舫相助。

有一次,

又將「二駿」歸還給趙鶴舫。

趙鶴舫到底是生意人,

這兩件國寶幾番周轉,

來到自己手裡,

自然要待價而沽,

賣個好價錢。


此時

另一個文物販子盧芹齋

注意到了離群的昭陵「二駿」。

盧芹齋年輕時在南潯張家為僕,

深受張家公子、革命黨人張靜江賞識。

他自小在文物鑑賞方面天賦過人,

從古董店學徒起步,

逐漸成為小有成就的文物鑑賞家,

關鍵是,這廝不忘大發國難財。

離開張靜江後,

盧芹齋開始經營古玩公司,

並與歐美等國商人密切來往。

一大批珍貴文物,

經由盧芹齋之手,

被走私到海外。


經過一番周轉,

流落民間的颯露紫和拳毛騧,

被賣給盧芹齋,

並因此經歷另一番「劫難」。


1916年2月,

美國費城,

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建成。

這座博物館以收藏亞洲文明藏品著稱,

尤其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可說是美國掠奪「戰利品」的展覽館。

館長高登與盧芹齋是故交。

此前,

美國文物商人畢士博

 在西安遊覽昭陵後,

發現石刻雕琢精美,

遂為高登寫信:

「最好的二駿由前督軍盜走,

它們十有八九遲早會在美國市場出現。」

高登對這兩匹「馬」垂涎三尺,

經過一番打聽,

得知它們就在老朋友盧芹齋手裡。

經過一個多月的交涉,

盧芹齋願意給老朋友面子,

將「二駿」借展於賓大博物館。


1918年5月,颯露紫和拳毛騧,

被分成幾大塊運往費城。

賓大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再根據碎塊編號,

將「二駿」拼接復原,

參與博物館展覽。

盧芹齋何等精明,

不會白白將珍寶拱手讓人。

「二駿」到了美國後,

立馬引來各方角逐,

波士頓博物館有意收購。

高登費盡心思才借來,

自然不肯退讓,

要讓它們從此留在費城。


在高登的奔走下,

一個叫詹森的商人,

願意為賓大博物館慷慨解囊。

盧芹齋起初開價15萬美元

雙方經過一番討價還價,

最終在1920年底,

以12.5萬美元成交。

此次「借展」,從此有借無還。


盧芹齋是這起交易的罪魁禍首。

據悉,目前流失海外的中國古董,

約有一半經過盧芹齋之手售出。

他在紐約開設美國最大的古董店,

自1915年起,

其公司向美國出口文物長達30年,

國寶不計其數。


盧芹齋聲稱,

這兩件駿馬雕像,

是他向中國「中央當局」購得的,

合法合規。

但事實上,1914年起,

中國就嚴令禁止古物出口。

盧芹齋公司的很多員工,

都曾因盜賣文物被警察局抓捕。

為了運送「二駿出境」,

狡詐的盧芹齋甚至制定了,

如何逃避海關幹涉的詳盡方案。

如此種種,足以證明,

當年賓大博物館「購買」二駿,

實為贓物,並不受法律保護。


颯露紫和拳毛騧被掠奪後,

另外四駿差點兒也慘遭厄運。

1918年,又有洋商來到西安,

此時陝西督軍已是陳樹藩

洋商託關係,

找到陳樹藩的父親陳配嶽

請他幫忙偷運「四駿」。

陳配嶽讓人拿著公文前往昭陵,

謊稱要把這四尊石刻,

運到省城妥善保管。

負責看管昭陵的工作人員,

將信將疑,又不敢違抗,

只好裝箱放行。

洋商在渭河邊的草灘碼頭等候,

照他們的計劃,

這幾尊石刻將經由渭河運往洛陽,

再從洛陽用火車運至上海,

最後故技重施運到美國販賣。


得到風聲的當地鄉民怒不可遏,

無論士紳,還是農民,

都自發地組織起來,

打響一場國寶保衛戰。

西安一家古董店的老闆老馬,

及其兒子馬振華通過多方途徑,

得知運送路線,

帶領部分民眾,

分頭行動,成功攔截,

阻止了洋商水運「四駿」的計劃。

隨後,

「四駿」被轉移至陝西圖書館,

暫時得以安定。


抗日戰爭期間,

「四駿」得到保護,

為防止日軍轟炸和搜刮,

一度被掩埋進地下。

「四駿」經過歲月侵蝕,

又在偷運過程中被分割,

早已斷裂殘缺。

1942年,

文史專家王子云率領文物考察團,

秘密將「四駿」挖掘出來,

進行石膏模鑄,

由於戰火頻仍,

工作只能趁夜完成。

王子云及其同事,

冒著被敵人發現的危險,

對「四駿」進行修復。

1953年,陝西省博物館成立,

對這四尊石刻進行接收。

從此之後,

「四駿」安家落戶,

再無丟失之憂,

但它們的另外兩個兄弟,

卻仍流落海外。


自颯露紫和拳毛騧遭劫,

中國的有識之士從未忘記它們。

國民黨元老、陝西人于右任

於1918年回到家鄉時,

發現六駿離散,不禁感慨,

「六駿失群圖尚在,追懷名跡感無窮」。

于右任晚年身在臺灣,

仍不忘四處奔走,

一心想促成「昭陵六駿」的重聚。

直到他去世,

六駿依舊天各一方。


1972年,尼克森訪華。

在來中國前,

他為要贈送什麼禮物,

徵求社會各界意見,

諾貝爾獎得主、美籍華人楊振寧,

再三請求,

建議送回颯露紫和拳毛騧。

然而,

此事再沒下文。

一直以來,

美方對華人的共同呼聲,

置若罔聞。


2017年1月,

陝西省昭陵博物館正式發文:

《昭陵「二駿」,中國等你回家》,

據理力爭,公開呼籲,

要求賓大博物館歸還「二駿」。


如今,

自颯露紫和拳毛騧漂洋過海,

被盜賣給賓大博物館,

正好過去整整一個世紀。

它們的兄弟們,

還在西安,

等它們回家。

我們,

也在等它們回家。

還有無數因戰亂、走私,

流落於海外的國寶,

我們,

在等你們回家!


參考文獻:

葛承雍:《唐昭陵六駿與突厥葬俗研究》

馬海艦、郭瑞:《唐太宗昭陵石刻瑰寶》

沈琍:《國寶春秋:雕塑篇》

相關焦點

  • 流失海外的文物,那些藏有重要中國文物的海外博物館!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海外各主要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達十萬件以上,這僅僅是統計在冊的,真實流失海外文物數量無法統計,只能說「海量」!中國歷史悠久,文物浩如煙海,為外國博物館及公私機構收藏是不可避免的,並不全都是「流失海外」。本文為您詳細介紹了目前中國文物的海外收藏現狀,並整理出藏有較重要中國文物的海外博物館名單,以供諸君參考。亞瑟 賽克勒大廳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陳列中國佛教藝術的特別展廳,出自山西廣勝寺的元代壁畫、雲岡造像、河南淇縣東魏李道贊等五百人造像碑等傑作濟濟一堂。
  • 流失海外一半的古董出自他手,世界的古董販子,是地地道道的渣男
    自然也少不了在文物方面的傳承,可古代的文物越是悠久,其價值就越高。在我國的近代史當中,存在著這麼一批人。他們靠販賣文物發家致富,以至於眾多有價值的文物流落海外,至今無法回到祖國的懷抱。說起文物販賣中名人,就不得不提起一個人,那就是19世紀當中的盧芹齋。
  • 山西古建文物頻遭盜賣 部分廟宇被整座賣掉
    山西平順縣明惠大師塔(圖片來源:資料圖)山西村落古建築文物頻遭盜賣大量古建築存在丟失構件現象,其中不乏村中整座戲臺、廟宇被賣掉本刊記者近日在晉東南地區走訪了十餘個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莊,發現買賣盜竊古建構件的現象也普遍存在。擁有上千年歷史的沁水縣竇莊村2009年曾在中央電視臺做過專題節目。「節目播出第二天就丟了一個宋代藥槽。到2011年的三年間,全村共丟了石獅子等20多件寶貝。」村委會主任豆國平說,為圖一時之利,很多村民也將家裡的古家具等售賣,現在村裡只剩下搬不動的文物了。
  • 圓明園迎來馬首銅像,民間收購海外中國文物之路有多遠?
    至此,馬首銅像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馬首銅像百年回歸之路畫上圓滿句號。  近年來,眾多中國文物陸續回流,頻頻回歸公眾視野。然而,流失文物回國之路有多艱辛?民間力量發揮的作用不容忽視。  近年來的「文物回歸熱」中,許多流失海外文物的回歸都是民間資本以競拍的方式重金贖買的。然而,以競拍方式回購流失文物,也可能導致文物販子利用國人感情,乘機炒作,進行第二次瘋狂掠奪。
  • 逛美英法日博物館,最怕看見中國文物
    中國共有3萬片甲骨文,日本竟佔有了1.3萬片。 這一時期,由於國民政府對文物管理的薄弱,大量的歐美資本也開始流入中國古董市場,文物販子易賣、盜取、哄騙等手段也成為文物流失的主要手段。
  • 法國奢侈品大亨無償歸還中國文物
    今年4月,皮諾特將4件猛禽金首移交給位於巴黎的中國駐法大使館,沒有索要任何補償。與此同時,從同一賣家手中購得另外28件文物的法國收藏家克裡斯蒂安·戴迪耶也於5月15日交還了他購買的文物,時間正好與法國外長法比尤斯訪華的時間吻合。據最近披露的信息,中國政府約在10年前通過一名法國專家對這些盜墓所得文物發出追索申訴,在未獲積極答覆的情況下,仍繼續通過外交渠道努力追索。
  • 抗戰館文物工作者:「為了尋找文物 牛車馬車都坐過」
    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1987年7月6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落成,次日正式開館。   作為全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的大型綜合性專題紀念館,抗戰館內的文物工作者們在籌建和開館後,一直在全國各地尋訪散落在老兵、收藏家乃至文物販子手中的抗戰文物。
  • 老農挖出一隻「金蠶」,拒絕5萬賣給文物販子後上交,後續如何
    一個在村裡相當面熟的人名叫王二,他說這也許是以前的古董也說不定,並且幫老農介紹給了一位文物販子!文物販子來到後仔細打量了一下,出價五萬元打算把金蠶買走!老農聽後頓時震驚的無以加復,他這輩子可都沒見過這麼多錢,忐忑之下對文物販子說要考慮一下,文物販子貌似見多了這樣的人,於是說道:「好的,考慮好了你就讓王二找我,錢給你隨時準備著」!當初可是在80年代,五萬塊對於常年在農村務農的譚福全來說,無異於天文數字,至此老農意識到這件事情絕對不簡單,不敢擅作主張!
  • 菜地挖出一顆「玉白菜」,文物販子出80萬收購,老農:無償上交了
    沒想到這偶然的經歷,竟是自己挖到了寶貝,他挖出了一顆「小白菜」,但又不是白菜。村民將這一件挖到的東西拿回了家,將上邊的汙泥洗乾淨,展現在他眼前的,是一顆玉做成的白菜,青翠欲滴,咋一看與自己菜地中的小白菜沒什麼區別。「撿到寶貝了」,他心裡想,並且已經開始盤算,這顆小白菜值多少錢。
  • 文物盜販地下江湖:從出土到銷贓「各司其職」
    記者歷時三年,獨家採訪一線民警、盜墓分子和文物販子,發現文物盜販呈現產業化模式,被盜文物銷贓、出境、洗白快。多位受訪幹警和業內人士建議,要在遏制市場需求、販賣環節下功夫,健全完善與打擊文物犯罪相適應的體制機制。盜販過程中,一伙人從文物出土到銷贓「各司其職」。
  • 文物盜販的地下江湖
    一名被抓獲的盜墓分子給記者講了「門道」:「支鍋」提供經費和工具,並不直接到現場;清坑者清出文物後,裝進蛇皮袋子全部交給「支鍋」;「支鍋」根據貨物價值高低,一次性給盜墓團夥發放買斷費用或勞務費用,其中盜墓團夥的頭子拿一半,剩下的團夥成員一起分;幹吊土的是純苦力,連看一眼出土文物的機會都沒有,出一坑貨能分到幾千元辛苦錢。
  • 清亡後大量文物流入海外,關鍵時刻是誰救了國寶書法《平復帖》?
    1956年,深明大義的張伯駒把價值數十億元的藏品無償捐獻給了國家,故宮所藏的頂級書畫文物中,有一半都是張伯駒捐贈的,其中不僅包括李白唯一的書法真跡《上陽臺貼》,還有傳世最古畫跡隋展子虔的《遊春圖》(黃金170兩購得),以及上文提及的中國傳世最古墨跡西晉陸機的《平復帖》(現大洋4萬塊購得)。古玩字畫最講究「流傳有序」,而張伯駒的《平復帖》,是從溥儒手裡買的。
  • 文物販子把玉塞入活羊身體,5年後取出賣天價?馬未都:確有其事
    文物販子把玉塞入活羊身體,5年後取出賣天價?馬未都:確有其事。文物,這個我們應該很熟悉了,因為文物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遺物和遺蹟。 它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雖然說文物是非常珍貴的,但是文物也是有一個定義的。比如說文物是指具體的物質遺存,它的基本特徵是:第一,必須是由人類創造的,或者是與人類活動有關的;第二,必須是已經成為歷史的過去,不可能再重新創造的。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文物的價值也是越來越大。一些唯利是圖的人,卻抓住了這一點,於是開始製造一些假的文物,就是為了騙錢。
  • 中國流失海外的文物為什麼能賣出天價?真的是老外識貨?
    從一八四零年以來,中國進入了近代史,伴隨而來的是西方的侵略和壓迫,數以萬計的珍貴文物流落海外。中國千千萬萬的珍寶被擄走,流亡海外。很多中國人,也加入到把自己的文物賣出去的行列。最有名的大家都應該知道,末代皇帝溥儀,他對於自己的未來跟明鏡似的,知道自己退位後就是普通人。為了維持自己以後的奢侈生活,所以趕在自己退位前,溥儀和他表哥大肆把皇宮裡的珍寶往外出售。溥儀對自己家的東西能不清楚嗎,哪些東西值錢,哪些器件兒不值錢。此外還有很多發國難財的人。
  • 英國又拍賣爭議文物!前首相:「如果歸還文物,大英博物館就空了……」
    但當卡梅倫在訪問印度期間被問及這一問題時,他說此舉將開創一個不切實際的先例,所以英國選擇「保持現狀」。也有人認為活動主題——「不是每件藏品都是劫掠來的(Not everything was looted)」恰恰印證了英國對別國文物的掠奪史。推特網友評論:大英博物館的新口號真是令人激動:不是「所有的」文物都是偷來的近年來,隨著中國、埃及、希臘等國逐漸加大海外流失文物追討的力度,結合國家或民間回購、捐贈交換等方式,不少遺失海外的珍貴文物得以物歸原主。
  • 香港文匯報:國人炒熱流失文物得不償失
    中新網11月6日電 香港《文匯報》6日刊文說,從圓明園鼠兔首銅像分別拍出1400萬歐元天價,到日前乾隆玉璽以逾4500萬港元成交,中國流失文物屢遭拍賣。多位權威文物專家曾直言,這些文物實際價值遠低於拍賣價格,之所以能不斷拍出天價,正是外國人利用中國人購寶心切,從中漁利。
  • 戰後日本歸還16萬馬車文物只是皮毛,國外拍賣中國文物件件過億
    這引發了網友關於中外文物的大討論。清朝末期,幾次侵略戰爭,列強從中國掠奪的文物不計其數,單就八國聯軍橫掃圓明園這一次,他們就把大清當朝以及搜集的中國前朝文物帶走了大半,圓明園堪稱大清的博物館,可想而知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
  • 一馬當先,首件流失海外重要文物馬首回歸圓明園,激勵吾輩當自強
    前言: 自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起,中國的很多文物就流失到海外,這些文物很多都是被當時的列強從貧弱的中國擄走的,就全世界的博物館中展出的中國文物來看,就已經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這裡面還有一些流失文物被私人收藏,這些流失的文物全部都是屬於中國的瑰寶。
  • 那些流失海外的國寶文物
    我國還有大量珍貴的文物流落海外,遲遲不能回歸故土。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有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地區、日本和東南亞地區,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有100餘萬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在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中有中國文物164萬件,而民間收藏的中國文物是館藏數量的10倍之多。1924年華爾納從敦煌盜走的唐代壁畫。現藏於哈佛藝術博物館。《歷代帝王圖》: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作為唐朝人物畫的最高水平之一,在中國古代繪畫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 吳樹:承德李海濤案,中國第一文物監守自盜大案
    盜賣國寶2002年10月28日下午,香港金鐘道萬豪酒店。一場名為「皇室信仰:乾隆朝之佛教寶物」的專場拍賣會正在進行,有20多名中國香港、德國、法國及瑞士富商參與競拍,主持拍賣的是香港佳士得公司。因為「留平」字、「故」字標籤,表明那兩件拍品是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當晚,他給國家文物局的有關領導撥通了電話。果然,此次拍賣一經公開,中國文物界一片譁然。很快,國家文物局指派專人對此事展開了調查。根據專家提供的文物編號,調查人員很快核實:這兩件文物的確是故宮博物院的收藏品。但從文物去向登記上看,它們已於1972年前後調撥到河北省承德市文物局外八廟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