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這裡有公共法律服務「南昌模式」

2020-09-25 司法部

近年來,江西南昌市司法局積極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優化服務方式、狠抓制度規範,全市公共法律服務網絡進一步健全、服務領域進一步擴大、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

建平臺 法律服務網絡更加健全

南昌市司法局堅持把「線上+線下」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作為健全完善法律服務體系的重要舉措,加快推進 「實體、熱線、網絡」三大平臺建設。

——「線下」。2018年底,南昌市建成1個市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9個縣(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115個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1930個村(居)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在江西省率先實現市縣鄉村四級實體平臺全覆蓋。

——「線上」。「12348」熱線平臺開通5個坐席,每日安排律師「坐班」接聽群眾法律諮詢。南昌掌上「12348」公共法律服務城市服務號,為群眾免費提供線上諮詢、辦理有關法律事項,實現法律服務「掌上辦」「指尖辦」。

——「三臺融合」。出臺《南昌市公共法律服務「三臺融合」實施方案》,市縣鄉三級實體平臺全部配齊群眾滿意度評價器、身份證讀卡器和高拍儀,將現場服務、線上服務、網上服務有機結合起來,打通了法律服務「最後一公裡」。



優服務 便民惠民舉措更加精準

立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法律服務需求,南昌市司法局創新服務舉措,優化服務方式,努力提升人民群眾對公共法律服務的知曉率、首選率、滿意率。

——全面推行錯時延時預約服務。疫情防控期間,南昌市四級實體平臺全面實行延時服務,對外公布預約服務熱線電話。「12348」熱線平臺提供延時服務,及時回復處理群眾「未接來電」「語音留言」。掌上「12348」公共法律服務城市服務號增加「企業諮詢」專欄,方便中小企業及時進行法律諮詢,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了法治保障。

——優先服務保障困難特殊群體。南昌市司法局積極推行優先服務、預約服務、上門服務等便民舉措,鼓勵法律服務機構對特殊困難群體申請法律服務費用緩減免。

——開闢農民工綠色援助通道。南昌市司法局深入實施「法援惠民生·助力農民工」品牌工程,對農民工因討薪、請求工傷賠償等申請法律援助開闢綠色通道。


抓規範 服務發展水平更加高效

南昌市司法局主動順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以人民群眾滿意為標準,狠抓規範管理,提升服務水平,努力使公共法律服務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

——服務「六穩」「六保」。南昌市司法局組織律師行業開展服務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和經濟發展「三大專項活動」,提供免費法律諮詢;組建脫貧攻堅法律服務團,對口幫扶80個貧困村;組建經濟發展法律服務團,為企業開展公益「法治體檢」,截至8月,南昌市共辦理訴訟案件2.11萬件,非訴訟法律事務2395件;同時,南昌市司法局組織公證行業幫助中小微企業快速融資,為復產復工企業和個人辦理公證事項減免公證費,截至8月,共辦理各類公證事項4.35萬件。

——狠抓作風養成。南昌市司法局深入開展作風教育整頓工作,積極開展公共法律服務同步評價,在服務中及時評價、考核,做到隨時評價、隨單評價;安排專人負責對公共法律服務三大平臺工作的統籌調度、督辦、監管,對「不滿意」和「基本滿意」工單進行100%電話回訪;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及時反饋群眾,確保工作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

——健全工作制度。南昌市司法局制定《南昌市「12348」公共法律服務便民指南》《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工作制度》等文件,規範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工作紀律、電話接聽要求、工單錄入辦理等10餘項工作要求,確保每個服務窗口、工作環節和流程都有規可依、有章可據;推行測評機制,促進公共法律服務人員嚴格執行工作紀律和要求,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

相關焦點

  • 寫訴狀、提供法律援助,這裡有免費的公共法律服務!
    "感謝咱公共法律服務站的幫助,有了起訴書我就能到法院打官司了,還幫我省了一筆錢!"據了解,鄭州市上街區中心路街道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始建於2018年5月,體系由"114"網格化布局組成。1是指中心路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採取"3+N"模式運作。3是指履行法律援助、人民調解、法律諮詢等基本職能,N是指同時引入律師、公證、社區矯正、安置幫教、司法考試、司法鑑定等便民法律服務,可為百姓提供化解基層矛盾糾紛、法治宣傳、提供法律諮詢等服務。
  • 揚州市實施公共法律服務「四統一」管理模式
    法制網訊(通訊員 範曉傑)近年來,揚州市司法局在積極推進實體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建設的同時,將「線上」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建設作為信息化一項重點工作,同步推進。在省廳及地方財政支持下,先後投入120萬元用於公共法律服務應用管理平臺研發及硬體更新。目前市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管理模塊已基本建成,在揚州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上線運行,並實現了公共法律服務管理「四統一」。
  • 公共法律服務
    公共法律服務「三大平臺」是司法行政機關統籌提供公共法律服務的重要窗口、方式和途徑。加強「三大平臺」建設,推進「三大平臺」融合發展,不斷提高平臺服務能力和水平,是構建和完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必然要求,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性工作。
  • 【安徽日報】我省著力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打造高質量公共法律服務
    深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滿足人民群眾的法律服務需求。近日,我省專門研究部署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舉措,調度推進法律援助民生工程,著力建設人民滿意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宿州市按照「窗口化、集約化、一站式」服務模式,整合公共法律服務資源,集中受理和解決群眾及企事業單位民商事仲裁服務事項,實現仲裁業務量質齊升。今年6月,宿州仲裁委受理埇橋區時村鎮110名貧困戶與某養殖場的合同糾紛一案。為減輕貧困戶維權的經濟壓力,宿州仲裁委果斷決定免收仲裁費。
  • 公共法律服務惠民共享零距離
    繼續推廣「網際網路+法律服務」模式,利用微信公眾號、微信群、QQ群、4K智能機頂盒等平臺,以傳播政策法規、提供法律援助諮詢和指引、涉法涉訴信訪法律諮詢和各類民間糾紛調解和指引為主,為群眾搭建「一站式、網點化、綜合性」的司法行政法律服務便民平臺。
  • 張家口市深入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一站式」服務提檔升級
    三位一體」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指導全市司法行政系統逐步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機制,不斷提升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規範化水平,全力開展公共法律服務品牌化創建,努力推動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長足發展。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進一步擴充了「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在線諮詢服務內容,將單一的法律援助諮詢向公證、司法鑑定、糾紛化解等司法行政多種諮詢事項拓展,實現了從傳統型電話平臺向一站式、多功能的綜合服務轉型升級。該中心承接全市「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接聽任務,可實現24小時法律服務,8小時工作時間內由人工接聽,在線解答法律諮詢,為群眾提供通俗易懂、操作性強的法律諮詢建議。
  • 濟寧:積極推進在法律服務機構設立公共法律服務分中心試點工作
    近日,濟寧市出臺《關於開展在法律服務機構設立公共法律服務分中心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全市首家公共法律服務分中心正式投入運行。,選擇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社會形象好的法律服務機構進行試點,通過建立公共法律服務分中心引導法律服務機構向社會提供法治宣傳教育、法律諮詢、法律援助、矛盾糾紛調解等法律服務,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運行模式。
  • 四川攀枝花東區探索公共法律服務新模式
    1個公共法律服務平臺、開闢1條普法新路徑、織密織牢公共法律服務4張網的「1+1+4」模式,著力將公共法律服務嵌入到社會治理網格服務之中,進一步推進基層治理「精細化」,切實打通法律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 滕州市推進公共法律服務提檔升級
    今年以來,滕州市司法局以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為綱,通過整合服務資源、完善服務機制、拓寬服務渠道,優化升級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為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保障群眾安居樂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強化政治統領。
  • 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海南模式」,秘訣全在這10個字!
    作為全省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主管部門,海南省司法廳針對全省公共法律服務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結合「省管市縣」的特點和優勢,著力探索「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海南模式」,將公共法律服務產品送到群眾手上,為海南自貿港建設保駕護航。
  • 全國首部公共法律服務法規《山東省公共法律服務條例》將施行
    公共法律服務是政府公共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性、服務性和保障性工作。全省司法行政系統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統籌謀劃、強力推進。今年9月,我省出臺《山東省公共法律服務條例》,將於2021年1月1日施行,這是全國首部公共法律服務的省級地方性法規,標誌著我省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步入法治軌道。
  • 淮南市:公共法律服務觸手可及惠民生
    公共法律服務作為政府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民生福祉,事關法治社會建設,事關社會公平正義。近年來,淮南市不斷創新公共法律服務內容、形式和供給模式,城鄉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均等化持續推進,服務平臺功能有效發揮,為廣大市民和企業提供全時空、全方位、觸手可及的公共法律服務。近日,淮南市司法局榮獲「全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 郫都「法律服務圈」再升級,讓公共法律服務走到人民群眾身邊
    擦亮郫都法治底色、營造良好法治氛圍,像視頻12348平臺這樣的創新在郫都公共法律服務工作中還有很多。能為老百姓帶來怎樣的服務?記者帶著疑問來到郫都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法律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一邊演示一邊告訴記者,視頻12348平臺以郫都區司法行政指揮中心為統領,視頻連接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司法所和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三級實體平臺。
  • 武漢:啟動新運作模式!湖北得偉君尚律師事務所入駐市公共法律服務...
    9月27日,湖北得偉君尚律師事務所入駐武漢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籤約儀式在市司法局機關七樓會議室舉行,這標誌著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新運作模式的正式啟動。市局黨委書記、局長關太兵,全國人大代表、湖北得偉君尚律師事務所主任蔡學恩出席籤約儀式,市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劉新濤主持籤約儀式。
  • 作為一種公共服務模式的公共服務精準化
    公共服務模式轉型的催化因素  不同時期的政策導嚮往往決定了不同的公共服務理念和制度設計。自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社會主要矛盾已發生轉化的論斷後,多種因素共同推動著我國公共服務模式轉型。第一,公共服務領域基本矛盾的轉化。
  • 山東公共法律服務將有法可依
    山東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王仲泉表示,《條例》的出臺,將山東省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明確了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引領推動、規範保障公共法律服務事業發展的方向目標,對於加強全省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水平,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推進全面依法治省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 日照:打造「一站式」基層公共法律服務窗口
    「諮詢法律問題,申請法律援助,辦理公證業務,要找專業的司法鑑定機構,都可以到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來,這裡有專業的律師和工作人員提供服務,實在太方便了!」最近這陣子,五蓮縣松柏鎮村民老張,逢人便誇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好。
  • 簡陽市智慧公共法律服務平臺正式上線
    近日,簡陽市智慧公共法律服務平臺正式上線。該平臺是我市為有效解決法律服務供需矛盾,提升公共法律服務質效,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量身打造的「人工智慧+法律服務」新型法律服務供給模式。平臺的全面運行標誌著我市公共法律服務數位化、科技化時代全面開啟。
  • 三創四建|河北石家莊:讓公共法律服務走近群眾身邊
    近年來,石家莊市聚焦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統籌整合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堅持硬體設施建設和軟體服務提升並重,堅持線上和線下同步發力,構建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全力推動覆蓋城鄉、便捷高效、普惠均等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著力築牢社會治理現代化法治基礎,讓群眾切身感到「公共法律服務就在身邊」。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如何一竿子插到農村、社區?
  • 傾力打造公共法律服務的湖南樣本
    近年來,湖南司法行政系統積極整合服務資源、改革服務模式、創新服務方法,著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初步形成以實體、網絡、熱線三大平臺為載體,由專業法律服務機構組成、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傾力打造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湖南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