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行知教育網訊:冷風帶著刺骨寒意,吹不散老師們對科研工作的熱情。2020年11月26日,成都市雙流區彭鎮小學的階梯教室迎來了雙流區「北鬥星」教育科研共同體第五次專題研討活動,此次主題為《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評一致性」之生課堂傾聽、表達行為研究》。出席會議的專家有雙流區小學教育研究室馮之剛主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易恩主任,及雙流區北鬥星教育科研共同體的校長及聯組七校的課題組老師。
課例展示
首先,彭鎮小學郭嬋老師為大家呈現了研究課例——三年級數學上冊《搭配中的學問》。郭老師以真實情景引入課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接著精心設計自主探究和小組交流活動並給出明確的要求,讓學生在師生、生生交流中體會有序思考的重要性。本節課,郭老師由淺入深從沒有完成的文字表示的搭配→圖案表示的搭配→圖形表示的搭配到最後連線的搭配方法,層層深入,讓學生體會到符號化的必要性和簡潔性,最後郭老師點撥提示呈現了」字母加腳標」這種更簡潔的表達形式。整堂課,郭老師都以學生為主體,像一名優秀的「主持人」,引導生生去交流、表達、質疑。
接著,雙中萬科小學王夢娜老師展示了一節三年級上冊語文《灰雀》的預習課。王老師用猜一猜甲骨文「雀」字的情境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興趣。再通過學生自主預習,教師檢測預習和全班理解文意三大板塊進行教學。整節課預習要求明確清晰,有層次,注重生字的記憶。既有以往識字方法的回憶,也有本課生字學習的遷移。通過「我是自己的小老師」和」我是同伴的小老師」的活動,讓學生在學會傾聽、表達的同時更學會自評和他評。
在評課環節,為了達到深入、高效的目的,七校課題主研教師分為兩組進行,其中西航港小學,雙中萬科學校,紅石小學,龍池小學為一組,老師們圍繞第一節課例進行集體評課。勝利小學,棠湖小學南區,彭鎮小學為一組,圍繞第二節課例展開評課。
龍池小學的老師代表一小組對郭老師的課進行了深入的評價:1、教學評一致的達成上高度一致。2、問題由淺入深,遵循學生的認知。3、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表達、生生互動,形成有序思考的意識。4、傾聽能力強,能找到同伴的錯誤並指出問題。
接著棠湖小學南區的老師代表二小組對王老師的課作了點評:1、用預習單以學定教,以學生為主。2、教學層次清晰,注重方法指導。3、課堂中學生認真傾聽,達成學習目標。
在讀書分享環節,勝利小學老師分享關於《學習、教學和評估的分類學》讀書心得。老師從記憶、理解、分類、運用、分析、評價、創造6個板塊,向大家介紹了布盧姆認知過程的維度。
西航港小學老師結合長方形的周長課例談了自己讀完《學習、教學和評估的分類學》的認識。兩位老師的分享也給予我們思考:將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結合可以讓課堂更高效。
馮之剛主任和易恩主任分別針對本次活動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和建議。馮主任希望課題組老師能將研究落實到實際的教學中去,讓學生由說不清楚到說清楚、說不全面到說全面、說不深刻到說深刻,讓學生的學習思維可視化。
易恩主任提到,研究中要結合課標去把握好學習目標,讓學生可說(說什麼)、會說(怎麼說),在表達過程中培養學生傾聽能力,提高生生互動的能力。科研的觀課量表要找準學段差異、分層要求要準確、表達行為進行分類調整。同時,易主任帶給大家好消息,我們正在進行的區級課題已成功申請成了省級課題,科研時長增加,因此對所有聯組成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強理論學習,紮實課堂研究,注重成果收集和提煉。
彭鎮小學夏校長對本次主題探討活動進行了總結和評價:希望參加課題組的老師們珍惜讓自己快速成長的機會,把握好科研這個平臺,在後期的教學活動中結合課題根據不同學段要求培養學生的傾聽和表達能力。
科研,是一所學校久盛不衰的動力,也是學校不斷推陳出新,自我救贖的良徑。通過此次專題研討活動,讓老師們對課題研究的下一步方向和目標有了更清楚的認識。課題組老師們一定會不斷努力,紮實行進!
編輯:小伴
責編:付藝薇
來源: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彭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