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項目催生五個產業下出「金蛋」 雲浮河口寨村貧困戶全部脫貧

2020-12-18 金羊網

扶貧項目催生五個產業下出「金蛋」 雲浮河口寨村貧困戶全部脫貧

金羊網  作者:陳澤雲、孫晶  2020-05-01

有勞動力的貧困戶181人月均增收超1000元以上,一舉摘掉了「窮帽子」。

美麗村貌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澤雲 孫晶

4月的雲浮市河口鎮河口寨村,微風細雨中,南江河汩汩流過,鬱鬱蔥蔥的山嶺上整片荔枝樹開出了細小的花。山坡上,身材消瘦的謝木英正忙著收拾雞舍,不久前,她剛賣掉了今年第一批肉雞,再過兩天,2萬隻雞苗又要進場。對於51歲的她來說,忙碌是有盼頭的,一年養3批雞能為家庭創收20多萬元,不僅實現了脫貧,離致富的夢也更近了。

四年來,借產業扶貧之勢,河口寨村大力發展起蛋雞養殖項目、辣椒種植項目、光伏發電項目、金煌芒種植項目以及入股縣光伏扶貧項目和東壩高效花卉種植項目,實現收益45萬多元,帶動該村建檔立卡的63戶202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有勞動力的貧困戶181人月均增收超1000元以上,一舉摘掉了「窮帽子」。

一戶一策 小雞場蘊藏大能量

「你想做點啥?」「我想養雞。」「好,你大膽做,我們幫你。」

這是雲浮市農業農村局駐河口寨村第一書記張天德和村民謝木英在2016年底的對話。當時謝木英家裡3個孩子都在讀大學,丈夫又下崗了,一家五口就靠著幾畝果樹維持生計,全家年收入才7、8千元,孩子的學費都成問題。

「我們入戶遍訪後發現,河口寨村的貧困戶有些是因病致貧,有些則是因為家裡孩子上學,負擔過重。」張天德介紹,河口寨村是革命老區村,全村農民收入主要來源於種植業和外出務工,被列入2016年廣東省新時期精準扶貧工作相對貧困村。像謝木英這樣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共45戶181人,無勞動力的貧困戶共18戶21人。

張天德帶著駐村幫扶幹部多次跟謝木英溝通,根據她的實際情況和個人意願,協助她申請到婦女創業貸款和扶貧貼息貸款,於2017年與溫氏公司合作發展養雞項目,溫氏「公司+農戶」模式包技術指導包回收,解決了缺乏技術和銷路的問題。

「啟動資金方面,我們幫她去銀行一共貸了8萬元,為她跟進協調好建設雞場的用地。」張天德表示。

雞場建起來了,謝木英幹勁滿滿。「我現在一批至少有1.5萬隻雞,一年可以養3批,去年一年的收入接近30萬元。」眼看著家裡的孩子陸續畢了業,雞場的經營又步入了正軌,謝木英搓著滿是老繭的手欣慰地笑了。

肉雞養殖基地

就業+分紅 多元產業精準扶貧

「遠看一片荒涼,近看一片泥濘。」回憶起4年前剛駐村的情形,張天德印象深刻,「要想脫貧,最重要的是發展產業」。

產業帶來改變:山腳下,100畝辣椒基地掛滿了紅彤彤的美人椒;山腰上,30畝的金煌芒初具規模,半身高的荔枝苗正加快高接品種改良;山頂上,150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已經正常運轉;村莊裡,蛋雞聲此起彼伏匯成音樂……通過自籌幫扶資金建設、資金入股、引進外部公司合作等多種模式,駐村工作隊在河口寨村發展起了五大產業,為村裡的發展注入新動力。

「四年來村裡貧困戶的收入已經實現了翻倍增長。」張天德介紹,為助力長效脫貧,河口鎮還整合了扶貧資金引進蛋雞養殖項目,讓扶貧資金「下蛋」,以「村黨(總)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合作經營產業扶貧項目,該蛋雞養殖基地項目佔地面積150畝,總投資2100萬元。目前,首批禽舍已經建好。

「這些產業項目均優先聘請村內貧困戶參與種養,就地安排貧困戶就業。目前,河口寨村45戶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在駐村工作隊的聯繫下,實現每戶至少安排一人外出務工。」張天德介紹。

記者看到,自動化蛋雞生產線上,雞蛋一枚枚「走」下來,陳國洪熟練地撿蛋進行包裝。他家裡有80歲老母要照顧,妻子患有精神疾病,還有兩個孩子要撫養,「以前只能在附近打散工……現在月收入有2500元,能就近照顧家庭。一家人一年還能從村裡的產業項目拿到1萬多元分紅。」陳國洪說,日子比過去幾年強多了。

扶貧幹部楊漢輝介紹,目前,河口寨村全部貧困戶已經落實了醫療保障;同時,全村所有無勞動力貧困戶均全部納入政策兜底保障,醫療兜底讓貧困的村民看得起病、吃得起藥。「有了大病醫保之後,我妻子服用的藥物報銷幅度近90%,壓力也小了很多。」 陳國洪長舒了一口氣。

長效機制 撐起「買車建房」夢

「短短幾年時間,河口寨村集體收入就增長了10倍,之後還會繼續增長。」河口寨村的老書記康永杏無比自豪地說,2016年,河口寨村集體收入只有幾千元,目前這一數字變為8萬多元。

更讓張天德安心的是,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河口寨村扶貧的長效機制已經建立起來了。

「我們預計今年年底可以把肉雞養殖場建造完成,都是自動化的雞棚。一條雞棚可以養3萬隻雞,我們總共建設28條,貧困戶可以自己建設雞棚自己養雞,一隻雞純收入能賺4.2元;貧困戶若不想建設雞棚也可以租賃公司建設的雞棚養雞,一隻雞純收入能賺3元。」張天德表示,駐村工作隊「搭平臺」,由貧困戶和村民「上臺唱戲」。

謝木英的典型示範大大鼓舞了村民,在辣椒基地務工的賈六英激發出創業熱情:「等村裡的雞場建好後,我也要去養雞,以後掙錢建新房、買車。」

對話第一書記

張天德:扶貧工作很平凡,總要有人去做

「我的名字很普通,在雲浮就有好幾個跟我同名的人,扶貧工作也很平凡,但總要有人做。」已經參加了三次扶貧工作的雲浮市農業農村局駐河口鎮河口寨村第一書記張天德是一位「老書記」,在村裡工作了四年。

羊城晚報:從2010年開始,你參加了三次扶貧工作,你認為要幫助貧困村脫貧,其中最困難的問題是什麼?

張天德:困難最大的是推進項目,要整合一塊地。這邊農村的地,全部分到每一戶的農戶手上,每個人的想法不同,一些農戶不理解、不配合,就需要我們挨家挨戶去做工作,這是很大的挑戰。比如我們的蛋雞養殖場用地,用了5個月時間,整合150畝地,跨了三個村委會,嘴皮子都磨破了。

羊城晚報:作為經驗豐富的扶貧幹部,你是如何與貧困戶打交道的?

張天德:要想幹好扶貧工作,就要主動作為,通過走訪和交流,與村民打成一片,了解貧困戶的真實想法,有針對性地開展精準幫扶工作。來到河口寨村,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團結和帶領村「兩委」幹部,深入到村到戶調查摸底、了解村情民意,掌握第一手真實資料拍照存檔,做到情況明、底數清、全覆蓋、不漏戶。對河口寨村63戶貧困戶202人,我每一家都去了解情況,問他們的需求,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再制定行之有效的幫扶措施。

數說成效

◆2019年,河口寨村辣椒種植基地、光伏發電站、蛋雞養殖基地和入股的鬱南縣光伏扶貧項目、東壩花卉基地5個扶貧項目共獲取分紅45.383868萬元(村集體收入8.072372萬元,45戶有勞動力貧困戶人均分紅2061.4元)。

◆2019年全村農民年人均純收入13682.5元;有勞動力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12147.5元;63戶貧困戶202人以戶為單位全部達到「八有」指標,全部實現穩定脫貧,脫貧率100%。

◆2019年,河口寨村貧困戶適齡入學子女50人全部在讀,入學率100%,落實教育補助人數48人,補助發放率100%。

編輯: 寶厷

相關焦點

  • 藍田22個產業扶貧項目落地 貧困戶家門口能上班
    「三加」脫貧產業模式正在形成:黨支部 產業園區、產業園區 合作社、合作社貧困戶,西安市市長上官吉慶給予肯定,並指出「要把項目打造成產業扶貧的典型」。他們實施「三加」發展脫貧產業,即「黨支部產業園區」、「產業園區 合作社」、「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具體來說,村黨支部結合幫扶的三個村獨特的自然條件和長期種植金銀花、油菜花、「九孔貢蓮」、核桃、柿子等傳統經濟作物的情況,探索出「黨支部產業園區」脫貧新路徑。預計要建設1000畝荷塘、1000畝金銀花基地、1000畝花椒基地和1000棵柿子樹園。
  • ...奏響脫貧時代歌——紅山區凝心聚力做好產業扶貧脫貧「大文章」
    近年來,紅山區堅持以扶貧工作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用心、用腦、用情、用力打好脫貧攻堅戰,全力做好責任、工作、政策「三個落實」,緊緊圍繞「花菜糧菌藥」五個產業,通過「引戶入園、社企合作、主副結合、寄養託管、一村一品」五種形式,採取「複合式藥方」對「症」用「藥」,引領產業發展,引導貧困戶增收,全面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脫貧標準,讓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 ...奏響脫貧時代歌 ——紅山區凝心聚力做好產業扶貧脫貧「大文章」
    「花菜糧菌藥」五個產業,通過「引戶入園、社企合作、主副結合、寄養託管、一村一品」五種形式,採取「複合式藥方」對「症」用「藥」,引領產業發展,引導貧困戶增收,全面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脫貧標準,讓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取得更有質量的脫貧成果,繪就出更有溫度的振興畫卷。
  • 585個貧困村全部脫貧!2019年石家莊多措並舉助貧困戶穩定脫貧
    其中,平山縣退出5個,行唐縣退出12個,贊皇縣退出1個……30日,從石家莊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2019年底,石家莊市585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 據了解,近年來,石家莊始終把扶貧和脫貧攻堅工作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通過全面落實資助政策、發展產業扶貧項目、投入專項扶貧資金等多種舉措,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進程。
  • 通許縣厲莊鄉:產業扶貧鼓起貧困戶「錢袋子」
    映象網訊(記者 崔學慶 實習生 王山峰)近幾年,通許縣厲莊鄉緊緊抓住產業扶貧這個關鍵,使產業扶貧挑起了脫貧攻堅的「大梁」,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廣大貧困戶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了很大提高,一批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和合作社成長起來。
  • 上海交通大學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典型項目
    面對最後五年的衝刺時刻,《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明確要求,實施好「五個一批」工程,即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而產業扶貧,是其中的重頭戲。上海交通大學自2013年起,定點幫扶雲南省洱源縣。
  • 富民書寫高質量脫貧攻堅「答卷」 貧困戶2019年全部脫貧
    昆明信息港訊 記者段佳琪 8月11日,中共富民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王磊,在昆明市「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上,分享了近年來富民縣脫貧攻堅的主要做法及成效。他介紹,富民縣常住人口15.65萬人,全縣有貧困村2個,貧困戶841戶2666人,邊緣戶6戶18人,脫貧監測戶6戶17人。
  • 東方:聚焦重點領域精準幫扶 52391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
    這位曾經一貧如洗的中年男子,乘著扶貧春風,一家人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政府的大力幫扶下,積極進取的他成功闖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致富路。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如今,邢道金一家的家庭年收入已達10多萬元。致富後的邢道金不忘本,今年以來,他還帶10多名貧困戶去到多個項目基地打工掙錢。  邢道金的致富路只是東方市大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的縮影之一。
  • 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造血式」扶貧助力對口幫扶地高質量脫貧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自2016年開始對口幫扶雲浮羅定市附城街道康任村、新民村、生江鎮榃兵村、裡午村等4個相對貧困村。根據脫貧標準,大瀝鎮對口幫扶的4個貧困村全部都已脫貧摘帽,同時協助幫扶村完善產業布局,實現了高質量脫貧。
  • 【產業扶貧看陝西】「紫芽芽」發出「金蛋蛋」 嵐皋魔芋產業鏈牽著...
    村上目前還沒有來得及按程序把我退出來,我今天可以高興的對你們說,我提前脫貧了。」11月27日下午,安康市嵐皋縣藺河鎮蔣家關村貧困戶曹先斌捧著剛剛從地裡挖出來的魔芋,對三秦都市報記者說。像他這樣,被合作社和企業「拴」在魔芋產業鏈上,把「金蛋蛋」埋在土裡,把「紅票票」別在腰裡的貧困戶,全縣目前共有4000戶1.6萬餘人。
  • 武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精準扶貧肖家壠村44戶貧困戶脫貧摘帽
    陳家先介紹,這個房屋以前是個危房,經常「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武漢市市場監管局扶貧工作隊了解情況後,向政府申請資金2.9萬元,幫助他將危房進行了改造,「多虧黨的好政策和市場監管局扶貧工作隊的幫助,讓危房改造的款項才有了著落,購買抽水的發電機、翻地的耕田機時,他們都給予了幾千元的資助,他們是我走上脫貧致富路的恩人」。
  • 產業扶貧幫扶政策覆蓋超98%的貧困戶——產業對了頭 小康有奔頭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產業扶貧紮下根,群眾脫貧有底氣。2015年以來,全國共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00多萬個,建設各類產業扶貧基地30多萬個,每個貧困縣都有了2—3個特色鮮明、帶貧能力強的主導產業,產業扶貧幫扶政策覆蓋98%以上的貧困戶。
  • 東營243個扶貧項目築牢脫貧之基
    「為確保扶貧工作成效,防止因『疫』致貧、返貧,我們因村因戶制訂可行方案,像蘆筍、黃瓜、鵪鶉蛋等當地特色品牌,線下渠道受『堵』,我們就轉到線上,通過與東營郵政公司電商平臺『郵惠東營』合作,解決了各種植戶積壓的『囤貨』。」北宋鎮扶貧辦公室工作人員鄭雨薇介紹,該鎮還建立了貧困村信息員AB角機制,引導村「兩委」成員和熟悉電腦手機操作的人員參與到信息化扶貧中來。
  • 濰坊市青州市產業扶貧 彰顯脫貧攻堅道路上的硬核力量
    原標題:濰坊市青州市產業扶貧 彰顯脫貧攻堅道路上的硬核力量   脫貧攻堅,「關鍵是要找準路子、構建好的體制機制,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
  • 選準項目 創新業態 激發動力 湘潭縣產業扶貧結碩果
    紅網湘潭縣分站10月16日訊(來源:湘潭在線)2014年,湘潭縣共有省定貧困村28個,建檔立卡貧困戶16944戶43822人。截至2019年底,28個省定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發生率由5.41%下降至0.22%,所有貧困戶有望年底前全部摘帽脫貧。
  • 3年61戶貧困戶全部脫貧!這個村是怎麼做到的?
    從坪圍村口到145鄉道,羅觀福、曾四妹夫婦騎著摩託車疾馳而行,趕往附近的產業轉移園上班。  3年前,羅觀福一家6口被認定為精準扶貧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280元。在扶貧隊的推薦下,羅觀福兩口子在產業園裡找到了工作,每個月可以各領到3000多元工資,去年全家可支配總收入超過了11萬元。  羅觀福所在的坪圍村,位於河源市源城區埔前鎮西南部。
  • 【千名記者一線行】塘嶺村:林下養雞孵「金蛋」 特色產業促脫貧
    【千名記者一線行】塘嶺村:林下養雞孵「金蛋」 特色產業促脫貧 2020-07-03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遼寧朝陽市:扶貧產業挑大梁 帶動17.5萬貧困人口脫貧
    投放扶貧貸款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建設標準化扶貧工廠實現家門口就業,完善產業體系拓寬老鄉增收渠道……隨著一項項精準扶貧政策的落地,如今,朝陽市已經實現5個貧困縣脫貧摘帽、662個貧困村銷號、17.5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由6.9%下降到0.28%。「多虧黨的好政策,讓咱過上了好日子,現如今腰包鼓了,咱精神頭也更足了!」
  • 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5097戶16659人全部達到脫貧標準
    堅持落實「五級書記抓扶貧」和「五級書記遍訪貧困戶」責任機制;進一步深化「三級結對」「四級掛扶」幫扶機制,持續加大實施「11+3+3」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措施;創新開展「三社聯動」(社會、社工、社區)扶貧行動等,成功兌現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承諾,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5097戶16659人全部達到脫貧標準。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
  • 寧夏80.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10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
    12月15日自治區召開全區脫貧攻堅工作新聞通氣會介紹了寧夏脫貧攻堅情況我們一起去看寧夏80.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100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自2015年我區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