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B肝病毒感染大國。B肝病毒感染後,有人能清除病毒,但相當一部分人會發展成慢性感染,並可能發展為肝硬化、肝癌。儘管學術界對B肝病毒感染進行了長期研究,B肝慢性感染的免疫學機制並不完全明確。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免疫學系與同濟醫院肝膽外科共同合作在Hepatology雜誌上發表了文章MAIT Cell Dysregulation Correlates with Conjugated Bilirubin Level in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慢性B型肝炎患者體內MAIT細胞功能失調與血清結合膽紅素水平相關)。本論文報導了一種人體肝臟內富集的新型固有免疫樣T細胞-MAIT細胞在抗B肝感染中具有重要功能,其在慢性HBV感染患者體內數量及功能存在明顯缺陷,並揭示血清直接膽紅素(direct bilirubin, DBIL)是引起其數量及功能缺陷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於傳統T細胞主要識別蛋白類抗原,MAIT細胞主要識別由MR1分子提呈的維生素等小分子代謝物,快速感應肝臟代謝變化,在肝臟局域免疫微環境調控中起重要作用。
本研究通過對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血液及肝臟標本中的T細胞亞群進行檢測、並分析鑑定其關鍵差異性表達基因及代謝物含量,結合病人病程相關指標,發現MAIT細胞在B肝感染的病理條件下更易發生活化、衰竭、存在功能異常及對活化誘導的細胞死亡更敏感,該過程與患者體內高水平的DBIL以及肝臟組織纖維化的程度密切相關。IL-2是調控T細胞生長、增殖、分化和記憶的關鍵細胞因子。團隊發現,給予IL-2可在膽紅素撤退後部分修復MAIT細胞增殖及抗病毒細胞因子的分泌能力,為體內建立基於MAIT細胞抗病毒策略提供了新的幹預靶點。
據悉,免疫學系吳雄文教授與翁秀芳教授為文章共同通訊作者。免疫學系博士研究生劉宇與同濟醫院肝膽外科朱鵬副教授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該論文的最後通訊作者翁秀芳教授近年來主要圍繞肝臟免疫相關疾病、肝臟富集的固有免疫樣T細胞以及肝臟代謝改變的相互調節開展研究,目的是篩選能夠調控病理條件下肝臟免疫微環境的關鍵細胞群體與關鍵代謝物,並探索具有臨床應用價值的幹預靶點與幹預策略。近五年來的研究以通訊作者身份發表在Hepatology, Journal of Hepatology, Journal of Immunology, International Imunopharmacology, Methods Molecular Biology, Molecular Immunology, 以及Cell transplantation等雜誌。
原文連結: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08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