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細胞療法前瞻,探索T細胞耗竭異質性,有助相關靶點藥研進步

2020-12-15 小番健康

製藥領域,T細胞疫苗接種被認為可能是治療慢性B肝(CHB)具有一定前景的方法,即細胞療法。或許讀者朋友對細胞療法較為陌生,其機理主要是過繼性T細胞療法,在《Vaccines》雜誌上,摩洛哥卡薩布蘭卡馬洛克巴斯德研究所病毒性肝炎實驗室病毒學組、日本鹿兒島大學獸醫聯合學院越境動物疾病中心曾經成功發表過相關作用機制介紹。

B肝細胞療法前瞻,探索T細胞耗竭異質性,有助相關靶點藥研進步

研究人員指出,在最近一項研究表明,移植T細胞的過繼轉移提供了一種很有前途的新療法(來源負責本項目研究人員Sayeh Ezzikouri等原文點評)。其作用機制是,T細胞嵌合抗原受體(CARs)的逆轉錄病毒傳遞,能夠使原代人類T細胞檢測B肝表面抗原陽性肝細胞,釋放IFN-γ和IL-2,並裂解HBV複製細胞。上述研究人員還給出了另一項研究:

即具有HBV包膜蛋白CAR特異性T細胞可定位於小鼠肝臟,減少B肝病毒複製,只會造成短暫的肝損傷。但是,縱觀全球藥物研發,這種新藥開發方法在針對治療傳染病方向是遇到了相當大的阻力!簡單的講,這種方法從理論上是可行的,即B肝病毒的特異性T細胞在數量和功能上都存在缺陷,而免疫療法可能逆轉這種缺陷的免疫反應,並重新編程HBV特異性T細胞,從而實現慢性B肝的功能性治癒。

只是,到目前為止,全球將其稱為:適應性免疫應答調節劑在較多臨床研究中取得的成果有限,多數只能實現部分T細胞恢復,從全球該領域藥研方向,這種可以針對感染肝細胞的有效HBV特異性T細胞應答有局限性,而且還需要密切監視。當然,全球基於細胞療法的主流思路已經存在,即對T細胞耗竭異質性的進一步了解,或許有助於識別T細胞亞群衰竭群體,他們對免疫調節策略反應更敏感。

從總體的全球免疫療法研發新藥方向,還只是正處於臨床前和臨床試驗探索多種策略之一。許多讀者詢問,目前B肝新藥開發總體方向都有哪些?簡單概括是:針對B肝病毒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比如B肝病毒進入、病毒複製、B肝病毒複製模板cccDNA生成和病毒蛋白表達等抗病毒藥物或免疫治療藥物的研發。這些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方向,被主流醫藥學家認為具有治療B肝潛力。

當然,想要實現醫學家、藥物學家眼中的功能性治癒(也就是臨床治癒),目前還沒有值得推敲的有效數據證明這種觀點,即功能性治癒目標很高,現有臨床前或進入I-II期臨床試驗研究藥物均在探索聯合用藥。還有許多讀者詢問,慢性B肝藥物開發難點如何科學地認識,你們專注於B肝藥品研發的藥物化學家和臨床研究人員,經常會遇到哪些困難?

這個問題提得很好,也值得讓更多讀者了解。簡單來講,我們所遇的的最大問題應該是,慢性B肝患者的宿主免疫應答偏弱,還有持續存在的B肝病毒複製模板cccDNA、肝細胞內整合的HBV-DNA、功能失調的T細胞和不充分的B細胞反應等,這些都是目前我們所遇到的主要問題。全球已有科學家提出一些設想,比如通過提高先天免疫或功能恢復衰竭的CD8T細胞,可能實現功能性治癒;

想要通過這種方法實現目標,首先是理解不同的慢性B肝患者的階段限制高效抗病毒免疫發展因素,提供更合適和成功的免疫調節劑與高效的核苷類藥物(NAs)的最佳耐受性組合。依然是Sayeh Ezzikouri等研究人員給出了自己觀點:如果期望通過先天性或者適應性免疫策略來開發B肝新藥,更適合年輕群體中e抗原陽性慢性B肝患者,而並非處於活躍期的老年患者(觀點來自Vaccines)。

簡單理解上述科研人員觀點是,因為年輕慢性B肝患者表現出較少受損的HBV特異性T細胞功能和較低的促炎反應,他們或許、可能更容易實現恢復HBV特異性T細胞免疫,而不會出現嚴重的炎症性反應。但是,目前全球對這種方法還有一定爭議。

相關焦點

  • 多靶點新型CAR-T細胞療法蓄勢待發,多管齊下對抗癌細胞!
    通常情況下,單靶點CAR-T細胞療法在血液瘤中的療效顯著,這全都得益於血液瘤的腫瘤細胞有著祖傳的靶點——CD19(只存於腫瘤細胞中而不存在於正常細胞),在治療中可以依靠此靶點帶領CAR-T細胞找到並消滅癌細胞。
  • CAR-T細胞療法是什麼?一文讀懂免疫療法之星CAR-T細胞療法!
    隨著生物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近幾年,全球範圍內以幹細胞和免疫細胞為基礎的細胞療法不斷取得突破,成為大眾關注的熱點。細胞療法的大熱,也標誌著現代醫學由分子治療向細胞治療的轉變。當下,已有兩個相關的CAR-T細胞療法獲得FDA批准上市,分別是諾華的Kymriah(淋巴瘤)與吉利德的Yescarta(白血病)。而其他的CAR-T細胞療法相關臨床試驗研究,正在全球範圍內開展。
  • 免疫療法之CAR-T細胞療法
    CAR-T免疫療法和其他免疫療法類似,它的原理就是利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細胞來清除癌細胞,唯一有所不同的是,它是一種個性化定製版細胞療法,而不僅僅是一種藥。 CAR-T 發展簡史 CAR-T進行治療,大致通過以下步驟進行: 從患者體內提取t細胞;
  • B肝在研新藥基於MAIT細胞,中國科學家研發,免疫治療新靶點
    B肝病毒進入人體主要宿主是肝細胞,進入肝細胞並在其中組裝釋放進入血液。B肝病毒複製全生命周期十分複雜,全球科學家已將可行靶點瞄向如cccDNA形成、B肝表面抗原形成與分泌、pgRNA以及HBx蛋白等。中國科學家在《HEPATOLOGY》雜誌發表了:慢性B型肝炎病毒感染中MAIT細胞失調與結合膽紅素水平的關係,介紹了基於MAIT細胞新免疫治療方法的B肝新治療靶點。
  • 國產CD19 CAR-T細胞療法!CASI/合源生物CNCT19細胞注射液獲NMPA...
    2019年12月06日訊 /生物谷BIOON/ --CASI Pharmaceuticals, Inc.是一家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生物醫藥公司,在中國、美國及世界其他地區擁有藥物開發、產品加速上市和創新療法探索平臺。
  • 細胞免疫治療 CAR-T療法知多少?
    除了用藥物解除腫瘤細胞對免疫細胞的抑制,另一個思路是:直接利用患者體內的T細胞,將它們拿到體外進行改造,大量複製後再回輸到患者體內,這就是免疫治療的「另一條腿」——免疫細胞療法。目前,已有兩種免疫細胞療法在2017年獲得美國FDA批准上市。即諾華的Kymriah,和Kite Pharmar的Yescarta,就此開啟了腫瘤的免疫細胞治療的新時代。
  • 藍氧自體細胞免疫療法聯合中藥探索肝病新治療
    近日,中華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謝鍾在國際肝病「藍氧自體細胞免疫診療技術」學術報告會上介紹。  北京京科肝泰肝病醫院白潔認為,B肝是可以發展成肝硬化和肝癌的慢性疾病,傳統的觀念認為此病是不可治癒,然而,目前現代醫學的發展和進步使B肝的治療已經有了很大的突破,提出了徹底清除B肝病毒的口號,這就證明B肝有治癒的可能。
  • B肝關鍵靶點免疫調節劑Tα1,詳解作用機制,促進缺陷重新建立
    B肝關鍵靶點免疫調節劑Tα1,詳解作用機制,促進缺陷重新建立 簡而言之,Tα1的作用機制被科學家假設與它的免疫調節活性有關聯,目前,已經證明
  • 人人都能學懂CAR-T(二)——主流細胞療法「大比拼」|CAR-T細胞免疫...
    CAR-T細胞免疫療法與PD-1抑制劑治療,可謂是腫瘤免疫中並駕齊驅的兩輛「馬車」,各有千秋,而CAR-T細胞治療以其「個體化定製」最為特異。上一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CAR的結構以及CAR-T細胞免疫療法的起源,CAR-T細胞根據其CAR的胞內段組成不同,主要可分為1-4代。
  • 「特寫」全球製藥巨頭調整CAR-T免疫細胞療法的背後
    CAR-T是一種細胞治療腫瘤的技術,全稱是嵌合抗原受體(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細胞免疫療法。T細胞是血液中的一種淋巴細胞,扮演著「衛兵」的角色,通常會識別並殺死藏在人體中的腫瘤。
  • B肝新研究領域,駐留記憶性T細胞,肝組織中獨特特性
    (下圖:來自本研究人員在Cells資料圖:經刺激後,TRM細胞可通過誘導高水平的CD69、CCR7和S1PR1的表達而再循環到血液中)B肝新研究領域,駐留記憶性T細胞,肝組織中獨特特性研究人員介紹,人體免疫應答是機制免疫系統繼免疫應答後的第2個重要特徵。為了建立系統保護,循環和組織駐留記憶T細胞(TRM)細胞存在。
  • CAR-T細胞知多少(一)——CAR的起源|CAR-T細胞|腫瘤免疫療法|起源|...
    隨著各種組學(基因組學,蛋白組學等)的發展,腫瘤細胞由於突變產生的免疫原性得到了廣泛的認可,這為腫瘤免疫治療奠定了理論的基礎。同時,隨著腫瘤免疫學研究自身的積累,腫瘤免疫治療近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一系列新的免疫治療手段逐步進入臨床,其中以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細胞)治療為代表的腫瘤細胞免疫療法在白細胞等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治療中,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 B肝HBV進入細胞機制和硫酸肝素蛋白多糖
    科學家必須弄清楚B肝病毒(HBV)進入細胞的機制,才能夠基於這項靶點開發HBV進入抑制劑。將根據B肝病毒顆粒是附著於細胞表面和硫酸肝素蛋白多糖的低親和力結合,詳細介紹B肝病毒進入機制。B肝顆粒附著細胞表面,詳解硫酸肝素蛋白多糖,低親和力結合硫酸乙醯肝素蛋白多糖(HSPGs)是一種糖蛋白,含有1條或多條硫酸乙醯肝素鏈,存在於幾乎所有細胞的細胞表面和細胞外基質中。熱休克蛋白具有重要生理功能,並與許多病毒(包括單純皰疹病毒、人乳頭瘤病毒和登革熱病毒等)粘附到細胞中有關。
  • 《細胞》:促進創新T細胞療法開發 哈佛大學團隊開創高通量T細胞...
    今日,TScan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該公司的一篇學術論文在著名科學期刊《細胞》上發表。這篇論文描述了對T細胞的生理靶點進行迅速和無偏倚篩選(unbiased screen)的突破性技術。
  • 揭示慢性B肝患者體內MAIT細胞功能失調與血清結合膽紅素水平相關
    我國是B肝病毒感染大國。B肝病毒感染後,有人能清除病毒,但相當一部分人會發展成慢性感染,並可能發展為肝硬化、肝癌。儘管學術界對B肝病毒感染進行了長期研究,B肝慢性感染的免疫學機制並不完全明確。本論文報導了一種人體肝臟內富集的新型固有免疫樣T細胞-MAIT細胞在抗B肝感染中具有重要功能,其在慢性HBV感染患者體內數量及功能存在明顯缺陷,並揭示血清直接膽紅素(direct bilirubin, DBIL)是引起其數量及功能缺陷的主要因素之一。
  • Nature提出腫瘤異質性和耐藥性的罪魁禍首
    近日,由Ludwig癌症研究所的Paul Mischel和加州聖地牙哥醫學院的Vineet Bafna共同領導的跨學科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在所分析的40%的腫瘤細胞系中,非染色體DNA(ecDNA)表達驅動腫瘤生長和存活相關的致癌基因的多個拷貝,並且可能有助於腫瘤的異質性和進化。文章已發表在Nature雜誌上。
  • CAR-T細胞療法最新研究進展
    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即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該療法是一種出現了很多年但近幾年才被改良使用到臨床中的新型細胞療法。在急性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上有著顯著的療效,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腫瘤治療方式之一。
  • B肝在研新藥靶點,英國科學家建模,CAMs/PS靶向更具前景
    B肝在研新藥靶點,英國科學家建模,CAMs/PS靶向更具前景雖然,英國約克大學系統分析交叉學科中心和英國約克大學數學系等研究人員,開發的並不是一種潛在治療慢性B肝新藥,但是,這種針對不同抗病毒藥物策略影響的評估表明,B肝在研新藥開發靶點之一:核衣殼組裝抑制劑,如CAMs和PS靶向藥物,相比其他在研藥物更有前景。
  • B肝PD-1受體,恢復衰竭T細胞,體外阻斷改善動物亞群特性
    B肝PD-1受體,恢復衰竭T細胞,體外阻斷改善動物亞群特性PD-1受體,主要表達在活化的T細胞和B細胞表面,而其配體PD-L1、PD-L2主要存在於多種細胞類型當中,包括肝細胞。PD-1/程序性死亡1配體1(PD-L1)系統,可能在B肝病毒感染期間負性調節T細胞功能,耗盡的T細胞就是慢性B肝感染的標誌。
  • 華西醫院莫顯明教授:如何讓腫瘤異質性顯山露水?
    編者按:腫瘤異質性是惡性腫瘤的重要特徵,是引發癌症患者藥物耐受性和療法失敗的主要原因,也是近期腫瘤研究熱點。隨著基因組測序技術的快速進步以及生物信息與大數據科學的交叉應用在腫瘤研究中不斷取得的突破,加速了研究人員對腫瘤異質性的認識,並提出了以個體化醫療為基礎的「精準醫學(precision medicine)」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