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作者吳承恩,大家都認同,吳承恩究竟是真正的作者嗎?
我國的古典四大文學名著之一的《西遊記》,由於當年央視版電視劇《西遊記》的熱映,包括近些年,以孫悟空為原型的各種影視作品都紛紛登場,使得這本古典名著即便是到了今天依然是巨大的IP,然而,針對於《西遊記》的作者,這個問題其實在歷史上是沒有確切答案的,雖然吳承恩作為這本小說的作者是受到眾人的支持的,那麼這本書的作者又是誰去考證出來的呢?就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魯迅先生。
原本的《西遊記》是沒有原作者的,只不過是到了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的時候,因為要發行,所以就根據魯迅和胡適的考證,署名了吳承恩為這本書的作者,但實際上,這種推論如今看起來也並不是非常縝密的,因為魯迅等人當時是根據清朝人所提供的諸多線索,並且進行了諸多的歷史對比,以及反反覆覆的考證後,首當其衝的就否定了《西遊記》是出自丘處機之手的推論,之後魯迅就在《明之神魔小說》中明確說出了吳承恩是西遊記的作者,而胡適在研究《西遊記》的過程中得到了魯迅的資料後,更是歡喜異常,並在一九二年年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說的是在《淮安府志》中記載了吳承恩寫了《西遊記》。
按理來說,如此真憑實據,也就沒有什麼值得懷疑的了,但是,西遊記的故事在此之前就已經有多個版本,而《淮安府志》當中只是說了吳承恩寫了一本叫西遊記的書而已,根本就沒有說吳承恩寫的這本書有多少章節,更沒有說明吳承恩寫了一本什麼性質的小說,要知道書名完全是可以相同的,歸根到底,名字很大程度上就是個代號,人名都有不少相同的,況且這樣的疑問還真的不是空穴來風,因為在明末時期,藏書家黃虞稷就編寫了一本叫做《千頃堂書目》中就把《西遊記》給編輯到地理類的書籍中去了,這類書都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遊記二字,換句話說,不是小說,而是工具書。
而且根據歷史的諸多評價來看,黃虞稷的歸類還是讓歷代文學家非常信服的,因為他並不是沒看過就亂分類的人,他所歸類的每一本書都是自己親自看過的,如此就有疑問了,吳承恩的《西遊記》會不會和我們今天看到的《西遊記》完全不是一回事呢?還別說,這種可能性不僅有,而且還非常大,因為吳承恩曾經是荊府紀善,荊王府在薪州,而吳承恩作為荊王的蜀官,從故鄉前往荊王府的路上,正好就是由東往西走,如果說吳承恩正是因為這一路上的所見所聞,之後完成了自己的遊記,並取名為《西遊記》那是完全合情合理的,據史料記載,吳承恩可是個清雅流麗的文人墨客,才華很好,遊歷了這麼長時間,寫一本遊記,更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在古代文人墨客的心中,寫小說就好比是如今的地攤文學,根本就是不入流的事情,從先秦時期的《莊子》開始就有太多表示對於小說不屑的言論,而《淮安府志》中所記載的人物都是當地官場上有頭有臉的人物,所以他們去搞對於當時來說,小說就是地攤文學的可能性不高,而且在,西遊記的故事,自從玄奘大師西行歸來後,關於這段故事,就在歷朝歷代被演變和改善,因此某種程度上,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吳承恩百回章的《西遊記》,是中華人民共同的智慧所創造的也是極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