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最近陸陸續續有同事辭職,其中有一個能力很強的同事小Z也辭職了。
令我唏噓不已!
同事小Z辭職原因很簡單,和最近抖音上300多萬網友點讚的一張手寫辭職書一樣。
請看下圖內容:
為什麼這封手寫辭職書會在網上爆火呢?
用馬雲的話說,就是"一是錢沒給到位,二是心委屈了。"
歸根結底就是幹得不爽!
所以才引起了諸多職場人的共鳴。
只是,同事小Z卻不敢寫和抖音這封辭職信一樣的內容,費盡心思想了很久的理由,就是為了給自己的領導留面子。
馬雲的話,說得很好,但卻是站在老闆的角度說的;作為員工,你如果真把委屈都說出來,恐怕總會被當成刺頭。
畢竟風水輪流轉,如果今天離職惡了上級領導,萬一將來這個領導又成為了自己的直屬領導呢?
有許多職場人認為,既然要辭職了,何不暢所欲言?
但其實這是個錯誤的觀點。
職場是個小圈子,在我們身上黏得最久的評價不是面試時留下的印象,而是離職時留下的印象。
這時候得罪人,其實是很不合算的。
通常我們進入一家新公司工作時,尤其是在很窄的行業內時,往往會被進行背景調查。
因為辭職時暢所欲言得罪了曾經的上司、同事,那背景調查的結果可想而知。
也就是宣告你的新工作尋找失敗。
對我們來說,每換一個工作,應該是一種資歷和人脈的養成和積累,而不是和過去徹底決斷。
所以,如何好好地辭職尤為重要!
事實上,在如今的職場中辭職,已經是很稀鬆平常的事了。
據領英發布的《第一份工作趨勢洞察》報告可見:70後從學校畢業之後的第一份工作時間超過4年,80後3.5年,而90後只有1.7年,而剛剛這一批新鮮的95後的第一份工作時間只有7個月。
很多人都喜歡從這份報告中,來分析辭職的原因、應不應該辭職、這屆95後任性等等內容,但本文僅單純想闡述:"作為職場人,想辭職,要怎麼說才能優雅得體?"
最近正好看到《三國演義》中武聖關羽向曹操提出辭呈的情節,可以說這個辭呈完全可以被稱為辭職教科書,從中提煉出了3個辭職要素,使得我們職場人可以優雅得體的提辭職!
故事情節是這樣的:
劉備在徐州被曹操打敗以後,跟關羽和張飛失散了,獨自投奔河北袁紹。曹操使用計策奪取了徐州的下邳,把關羽圍困在一座土山上,派遣跟關羽有一面之交的張遼來勸降。關羽提出三個先決條件:一是只投降漢獻帝,不投降曹操;二是劉備的兩位夫人要受到贍養和尊重;三是一旦知道兄長劉備的下落,就立刻去投奔。三個條件缺一不可。曹操愛才心切,就答應了關羽的全部要求,漢獻帝還任命他當偏將軍。後來曹操跟袁紹交戰,在曹操受到嚴重挫折的時候,關羽斬殺了袁紹的大將顏良,為曹操解圍,立了大功,曹操上表奏請朝廷、封關羽為漢壽亭侯,還專門鑄成一枚大印送給關羽。在隨後的戰鬥中,關羽又追殺了袁紹的另一員大將文丑,正是這次戰鬥,劉備知道了關羽在曹操手下;不久,關羽也得知兄長劉備在袁紹那裡,並且收到袁紹部下送來的劉備親筆信,當時就寫了回信,由來人帶回。關羽把劉備兄長的消息告知嫂夫人以後,就到丞相府向曹操告辭。曹操知道他的來意,在大門上懸掛了迴避的牌子,關羽一連去了好幾次,都見不到曹操。張遼也推託有病不接見。關羽知道他們的用意,就寫了一封信,派人送到相府。然後把歷次所收受的金銀都封存起來,把漢壽亭侯的大印懸掛在大堂上,帶著以前的部將,護送著兩位嫂夫人,向著官道進發,去投奔劉備了。
關羽封金掛印,辭別曹操去追尋劉備時,留下的是這樣一封的辭呈:"我年輕時侍奉劉備,發誓同生共死;之前對您的請求已被恩準,今日得知舊主在袁紹軍中,想到昔日的誓言不敢違背。您的恩德深厚,可之前的義氣難忘,故而寫信告辭。承蒙照顧,還有恩德沒能報答,就留給未來吧。"
這裡面包含了三層含義:關羽先是告知了曹操自己的去處,選擇了一個很好的理由,義氣難忘,最後表達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所以這段辭呈成為後世的一段佳話,而且關羽並沒有受到刁難,走後曹操還親自追趕挽留,贈送禮物。
這段辭呈總結出來其實就是我們當今職場人辭職時很重要的三個要素:
要素1:告知去處
我們知道辭職時,通常上級領導總會問:"接下來怎麼安排啊?"
不管他們是出於何種目的,我們也應該如實回答。
前幾年也有個辭職信很火,內容是這樣的:"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
結果後面被媒體曝出寫這封信的女教師根本就沒去旅行,而是結婚了,使得很尷尬。
如果我們希望在離職後依然保持過去經營的人脈,那對於辭職後的計劃最好不要隱瞞。
有人已經籤好了下家,卻說自己要複習考研,遲早會被拆穿。
畢竟這個世界真的很小。
要素2:慎選理由
這一條也就是針對上文所說的辭職時不能暢所欲言,而是應該慎重、慎重、再慎重!
比如"那邊給的錢比這邊多!"、"這邊的人讓我覺得憋屈!"這樣的話語來。
薪資水平和人際關係是最具破壞力的辭職理由,這樣的理由一旦出口,麻煩就來了。
舉個例子:某人確定辭職後和領導說:"我的薪水不夠高。"領導很容易就會說:"你覺得錢不夠,我們可以加啊。"某人還得拒絕啊,只能說:"不行,我還是想走。"領導說:"這樣都不行,那你想要多少?"
此時,領導當然會開始不滿,要麼覺得你不說實話,要麼覺得你貪得無厭。
並且這樣的理由在新公司做背景調查時,容易傳到新公司,從而導致你的形象大打折扣。
如果換一種說法,比如"公司同事不好相處",這個理由同樣很糟糕。
上司和同事不會因為我們的評價而改變性格,他們只會改變對我們的評價,認為我們愛挑剔、不好管理、要求太多。
當然,如果我們憋不住非要說,可以這麼說:"我不太適應公司的文化,大家很內斂,溝通較少,而我很外向,性格不太一樣。"
這樣的理由就會溫和很多。
自嘲永遠是獲得其他人喜愛的內容!
要素3:表示感激
這一要素很關鍵,我們可以談談這段時間在公司的收穫,談談自己有了哪些成長。
要讓上司知道,我們很感激他對自己的培養和照顧。
說不定這一次的感謝,也就是我們未來提升的契機呢?
儘管辭職以後,我們之間的關係也就從曾經的從屬關係變得平等,畢竟上司是行業裡的前輩,我們是他培養過的新人。
在沒了利益關係之後,我們也可以坦誠地問問自己的未來發展,自己在曾經工作中暴露過哪些不足,碰到負責的領導,會給我們解答不少疑惑。
如果說辭職前和上司、領導的談話沒那麼融洽,對方指責我們不夠忠誠,我們也只需要表示遺憾,無需爭辯,因為立場不一樣,他不會接受我們的辯解。
同時要知道,我們表達感激,是在體現我們在職場上的專業態度,不要因為談到了感情就覺得辭職二字說不出口。
辭職就是辭職,工作就是工作,別因為聊到感情而拖泥帶水,也別因為感情而反反覆覆。
本文從武聖關羽向曹操的辭呈中延展開來,講了3個辭職要素:
1.告知去處;
2.慎選理由;
3.表示感激。
說到底都是為了讓辭職順利,也能給自己帶來收穫,其中最關鍵的其實是平和的心態,切不可因對方的職責或者挽留自己先亂了陣腳,語無倫次。
最後祝,想辭職的職場人辭職順利,找到稱心如意的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