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廣富 72歲,清真烤鴨傳人,「鴨胡」胡寶珍和清真菜大師楊永和的弟子,曾任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團廚師、北京亞運會清真餐廳總廚,高級烹飪技師。
北京烤鴨,從清末起便被尊為「中國第一名菜」,是中國餐飲在世界上影響最大的品牌,「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吃烤鴨真遺憾」的口號,人人皆知。
然而,你真的吃過烤鴨嗎?你吃的真是烤鴨嗎?
這是一個隨處都能見到烤鴨的時代——超市裡袋裝產品堆積如山(事實上,其中絕大多數不是烤制的),在許多餐館的菜單上,一套烤鴨價格不過38元。然而,在表面繁榮的背後,從原料,到工藝,到吃法,到味道,這道名菜已被歪曲得越來越不成樣子。在食客們一片「烤鴨也不過如此」的感慨聲中,誤會正漸漸取代著傳統。
「照這麼下去,20年後,還有誰能說出真正的烤鴨是什麼味?」「鴨胡」傳人艾廣富憂心忡忡。
總以創新、發展為藉口,毀掉了一個又一個經典,難道數百年創下的名吃、老北京的驕傲,將毀在我們這一代手中?艾廣富大聲疾呼著:救救「國菜」,救救烤鴨。
一隻烤鴨匯集各方精華
烤鴨是上世紀50年代後的名字,此前叫「爐鴨」、「掛爐鴨子」或「燜爐鴨子」。
據學者考證,烤鴨源自南京「片皮鴨」,這道菜至今仍有。做法簡單,用30多塊磚臨時砌爐,連泥都不用,有點像烤羊肉串。條件太簡陋,最多烤三四成熟,只能吃皮,剩下部分做別的菜。以後傳入宮廷,燜爐法應運而生。
鴨子本是南方家禽,明成祖遷都,烤鴨進京,後流入民間,第一家烤鴨店是老便宜坊,開在菜市口米市胡同,大忠臣楊 山題的匾,楊家住南橫街,祠堂仍在,距此店很近,推測當年顧客多是達官貴人。
該店後轉由山東人經營,融入「烙餅卷大蔥」的技法,加了大醬,這是江蘇原本沒有的東西。但大醬味鹹,漸被面醬替代。面醬非北京土產,是保定「三寶」(鐵球、面醬和春不老,春不老是一種鹹菜,類似雪裡蕻)之一,它自然發酵而成,略帶甜味。
可見,一隻烤鴨融入各地美食精華。
老北京吃烤鴨規矩多
在過去,烤鴨是一道大菜,吃一隻的人幾乎沒有,一般三四人吃一角(四分之一),五六人吃半隻,平常人只吃一盤,即1.2兩。改革開放前,一瓶茅臺酒4.3元,可一隻三斤重的鴨坯,烤出來就得7.7元。那時北京能做海參的店到處有,能烤鴨的不超過10家,吃一次烤鴨,是相當值得炫耀的一件事。那時也沒領導來吃,只有文人、名醫、名演員才吃得起。連馬連良這樣的名角,一次也捨不得吃一隻。
因為珍貴,所以規矩大。客人來了,徒弟先拿幾隻鴨坯讓主賓選,用淡墨在鴨背上畫記號,目的就是讓請客的人好好顯擺一下。現在多用糖汁在鴨脯上畫,這不對,這是烤鴨最好吃、最打眼的地方,貨賣一張皮,指的就是它。從養鴨到宰殺,從冷藏到烤制,都要保護好這塊肉,抓鴨都不能碰這兒,因為太嬌嫩,易留瘀青。
鴨子烤好,要跑步端上去,大家一鼓掌,主賓就得塞紅包,解放後改成送盒煙,然後按客人要求片制。過去名廚不是評出來的,是名人認出來的,馬連良要吃烤鴨,先打電話問「鴨胡」在不在,不在人家壓根不來。
現在的鴨子不對勁
烤鴨現在變味了,因為原材料不對勁。名義上叫填鴨,實際是肉鴨。
新中國成立前,一隻鴨120天出欄,後來改善了養殖條件,上世紀80年代前,出欄期是65天至70天,現在是28天至35天,和肉雞差不多。
現在鴨子確實嫩,但沒鴨味,過去鴨子瘦肉多,顯老,但味是嚼出來的,不嚼,你吃的是什麼?以前4斤鴨烤完能出1.6斤肉,現在1.2斤都出不了。一道國菜,弄成快餐了。
北京烤鴨是幾百年培育出來的品牌,在上萬道中國菜中,它影響最大,為什麼不能搞個基地,按傳統方式提供原材料呢?現在柴雞蛋都有基地,怎麼烤鴨就沒有?你看人家比薩餅,全世界開連鎖,可麵粉、原料必須用人家的,否則給多少錢不讓你幹。
以前北京餐飲規範嚴,宮保雞丁只許四川飯店賣,蔥爆羊肉只許清真飯館賣,現在北京賣烤鴨店上千家,這麼一哄而上,就把自己牌子給砸了。
傳統烤鴨不同季節味道不同
最不對頭的,是荷葉餅,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現烙的餅才好吃,過去烤鴨店都有烙餅師,只要求相對薄,沒聽說透過它能看報紙,那是吃的,不是讓你看報紙的。過去荷葉餅講究綿軟,現在圖省事,都是提前幾星期甚至幾個月烙好,筋道得扯都扯不斷,用這個卷,還能吃出烤鴨的脆勁兒嗎?
現在的荷葉餅多用機器加工,是從美國傳入的,國外上世紀80年代就基本淘汰了,根本不是傳統工藝。真正的荷葉餅有面香味,這樣才能和蔥、醬配到一起。
傳統烤鴨不同季節味道不同,因為蔥不一樣,春節到4月用羊角蔥,即頭年沒長成的大蔥,埋在土裡,用秫秸稈擋住西北風,一開春它就長了出來,經過一冬的冬眠,味道特別好,呈黃色,葉是綠的。4月到5月,用小蔥,小蔥辣,講究的切成「水仙蔥」,即豎剖三刀,放水裡去一下青草味,它會自動打卷,像水仙那麼漂亮。6月到9月,用溝蔥,剩下時間,用大蔥,即山東的「高腳白」。不同時節吃不同的滋味,順應自然規律,是養生之道。
今天黃瓜成了卷餅的標準配置,四季都吃,這不對,過去黃瓜不是這麼吃的,而是冬天到開春氣候乾燥,所以切根黃瓜,吃兩口烤鴨,再用它清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