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U2AF的不同構象在mRNA前體剪接中起著關鍵性作用

2020-12-18 生物谷

2016年11月6日/生物谷BIOON/--在基因的RNA轉錄本能夠表達蛋白之前,它們的非編碼區被一種稱作剪接體的複合體移除。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德國科學家們報導這種分子複合體的一種成員的不同構象在這種移除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RNA充當著將儲存在DNA中的遺傳信息有序地轉化為合成特異性蛋白的藍本的中間產物。在細胞核中,DNA的特定片段首先轉錄為mRNA前體(pre-mRNA)。在很多情形下,這些主要的RNA轉錄本含有打斷實際的蛋白編碼序列的散在序列(即內含子)。在這種信息能夠被用來合成蛋白之前,這些內含子必須被移除,這樣編碼序列就被拼接在一起。確實,一種給定的基因可能通過一種被稱作選擇性剪接的過程編碼一種蛋白的幾種不同形式---不同剪接的mRNA鏈編碼不同的蛋白形式,其中選擇性剪接在轉錄後基因調節發揮著重要作用。所有的剪接都是被細胞核中的一種複雜的分子複合體(被稱作剪接體)執行的。

在這項項新的研究中,在德國慕尼黑大學化學系Don Lamb教授和德國慕尼黑理工大學Michael Sattler教授的領導下,研究人員證實在剪接體在mRNA前體上的組裝中起著至關重要作用的一種蛋白所採用的不同結構構象對剪接效率產生關鍵性影響。相關研究結果於2016年10月26日在線發表在

PNAS

期刊上,論文標題為「Recognition of the 3′ splice site RNA by the U2AF heterodimer involves a dynamic population shift」。

在人細胞中發現的剪接體是由很多不同的亞基組成的,這些亞基必須以一系列精心設計的步驟在mRNA前體上組裝在一起。單個亞基的結合特異性在剪接體組裝和功能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論文第一作者Lena Voithenberg說,「我們研究的被稱作U2輔助因子(簡寫為U2AF)的組裝因子在正確識別這些內含子的一端上的剪接位點中發揮關鍵性作用。」 U2AF本身是由兩種不同的亞基組成的。Voithenberg和她的同事們利用單分子螢光顯微技術證實在U2AF的游離形式時,它的大亞基是一種高度動態的蛋白。利用核磁共振開展的實驗進一步提供與U2AF的結構和構象動態變化相關聯的信息。

Voithenberg解釋道,「我們發現U2AF的大亞基在微妙到毫秒的時間範圍內快速地切換它的構象:從一種開放結構切換到一種封閉結構。」僅有開放結構的這種大亞基能夠結合到mRNA前體上。再者,具有這種構象的這種大亞基的比例依賴於可獲得的mRNA前體序列的相對結合親和度:相比於具有較低親和度的那些序列,對這種結合亞基(即U2AF的大亞基)具有較高親和度的序列具有更高的被識別和切割的概率。這些結果提示著U2AF的大亞基採取的不同結構構象起著調節不同剪接位點上的剪接效率的作用。這接著對mRNA前體如何被切割和剪接產生顯著的影響,而這不僅會影響最終蛋白的結構,而且也影響它的合成速率。(生物谷 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Recognition of the 3′ splice site RNA by the U2AF heterodimer involves a dynamic population shift

Lena Voith von Voithenberg, Carolina Sánchez-Ricoe,f,g, Hyun-Seo Kange,f,g, Tobias Madle,f,g,h, Katia Zanieri, Anders Bartha,b,c,d, Lisa R. Warnere,f,g, Michael Sattlere,f,g,1, and Don C. Lamb

doi:

10.1073/pnas.1605873113

相關焦點

  • 施一公等報導釀酒酵母剪接體處於完成RNA剪接後構象的高解析度電鏡...
    施一公等報導釀酒酵母剪接體處於完成RNA剪接後構象的高解析度電鏡結構 1977年,科學家們首次發現來自於腺病毒的mRNA與其對應的DNA轉錄模板並不能形成連續的雜交雙鏈,而是在雜交雙鏈的不同位置伸出了環狀的DNA單鏈。
  • 施一公團隊《細胞》解析酵母ILS狀態剪接體—新聞—科學網
    內含子的去除主要是通過兩步轉酯反應來實現的,這兩步化學反應是由剪接體催化完成的(下圖a)。對於每一個內含子來說,為了調控反應的各個基團在適當時機呈現合適的構象從而發揮其活性,剪接體各組分按照高度精確的順序結合和解離,組裝成一系列具有不同構象的分子機器,統稱為剪接體。
  • 《科學》:施一公團隊揭示剪接體的複合結構以及催化機制
    mRNA剪接是基因轉錄以及蛋白質翻譯過程的關鍵一環,其中mRNA前體(pre-mRNA)的剪接是通過剪接體(spliceosome
  • 科學家闡明剪接體激活過程的摺疊機制
    科學家闡明剪接體激活過程的摺疊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4:48:52 德國哥廷根生物物理化學MPI Reinhard Lührmann和Holger Stark
  • 丁一倞團隊首次揭示體內RNA二級結構對調控前體mRNA加工的作用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RNA高級結構在基因表達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調控作用。但由於研究技術的限制,目前對mRNA結構的調控作用了解並不深入。近年來,隨著RNA結構組學技術的進步,使得在全基因組水平上解析RNA結構的生物學功能成為可能【1】。
  • RNA結構多樣性的確定及其在HIV1 RNA剪接中的作用
    RNA結構多樣性的確定及其在HIV1 RNA剪接中的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7 14:43:23 RNA結構多樣性的確定及其在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HIV-1)RNA剪接中的作用,這一成果由美國Whitehead
  • 我科學家首次展示RNA剪接「分子時鐘」精確的原子模型
    剪接體每種狀態的轉變,都需要動力驅動蛋白——ATPase/helicase對剪接體的結構重塑進行嚴格的調控,它們在催化剪接體構象的改變、控制RNA剪接的進程、對RNA進行檢驗和校對等過程中有著極其關鍵的作用,被譽為RNA剪接的「分子時鐘」。
  • RNA剪接"分子時鐘"精確原子模型
    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題為《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剪接體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機理
  • 我科學家首次展示RNA剪接「分子時鐘」精確原子模型
    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題為《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剪接體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機理》的論文,11月27日在《科學》雜誌以長文形式發表。此文報導了釀酒酵母處於激活狀態的剪接體2.5埃的高解析度電鏡結構,該結構是目前報導的最高解析度的剪接體結構,首次展示了剪接體狀態轉變過程中的「動力驅動」蛋白——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其重塑的結構基礎,為理解剪接體激活重塑的分子機理提供了迄今最清晰的結構信息。
  • Neuron|剪接體基因突變可導致嬰幼兒早發性神經退行性疾病
    ,並且揭示了一個脯氨酸異構酶在RNA剪切體中主要發揮支架蛋白而非催化酶的作用。PPIL1和PRP17都編碼RNA剪切複合體的組分,它們在RNA剪切反應開始之前被募集到成熟前複合體中,並一直作用到剪切反應結束。體外實驗發現病人的突變或影響蛋白的穩定性,或影響其與其他剪切複合體蛋白的相互作用。
  • 施一公團隊首次捕獲真核細胞剪接體三維結構
    21日,施一公團隊在《科學》(Science)同時在線發表了兩篇研究長文,《3.6埃的酵母剪接體結構》和《前體信使RNA剪接的結構基礎》。第一篇文章介紹了通過單顆粒冷凍電子顯微技術(冷凍電鏡)解析的酵母剪接體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結構,第二篇文章在此結構的基礎上進行了詳細分析,闡述了剪接體對前體信使RNA執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機理。
  • 我科學家首次展示RNA剪接「分子時鐘」精確原子模型-光明日報-光明網
    【科技前沿】    本報北京12月3日電(記者鄧暉)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題為《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剪接體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機理》的論文,11月27日在《科學》雜誌以長文形式發表
  • Nature:揭秘RNA結構多樣性在HIV-1剪接過程中扮演的角色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題為「Determination of RNA structural diversity and its role in HIV-1 RNA splicing」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懷特黑德生物醫學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確定了RNA的結構多樣性及其在HIV-1剪接過程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 我科學家首次展示RNA剪接「分子時鐘」精確原子模型 有望推動RNA...
    【科技前沿】  光明日報北京12月3日電(記者鄧暉)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題為《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剪接體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機理》的論文,11月27日在《科學》雜誌以長文形式發表
  • ...學院施一公研究組發文報導釀酒酵母內含子套索剪接體的三維結構
    剪接體在真核生物進化中極為保守,這一點對於真核生物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至關重要。一個基因轉錄出的前體信使RNA 可以通過RNA剪接成若干種信使RNA,於是極大地豐富了真核生物蛋白質組的多樣性。RNA剪接示意圖。施一公研究組此次報導的正是釀酒酵母RNA剪接循環中最後一個狀態的內含子套索剪接體總體解析度分別達到3.5埃的冷凍電鏡結構(圖2)。在這個結構中,第一次觀察到了參與剪接體解聚的4個關鍵蛋以及在剪接體解聚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一個剪接因子。
  • 施一公、萬蕊雪再刊新作:闡述酵母剪接體結構生物學最新進展
    該過程的保真度基於對內含子中的保守序列的識別以及該多兆達爾頓機器的動態組成和結構重排。自2015年內源性裂殖酵母剪接活性剪接活性位點的原子可視化以來,其他剪接體中間體的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開始揭示其分子機制。剪接體的結構生物學的最新進展使其更清楚其組裝,活化,解體和外顯子連接的機制。這些離散的結構圖像一起產生剪接體的分子編排。
  • 研究揭示LARP7介導U6修飾及其在生精細胞mRNA精準剪接和精子發生中...
    該研究報導了LARP7蛋白通過促進U6 snRNA與具有RNA甲基化催化活性的box C/D snoRNP相互作用,介導了U6的2′-O-甲基化修飾,並進一步證明此過程為小鼠生精細胞中mRNA剪接保真性及精子發生必需。
  • 西湖學者萬蕊雪和西湖大學博士後白蕊等Science發文,報導剪接體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機理
    剪接體每種狀態的轉變,都需要動力驅動蛋白——ATPase/helicase對剪接體的結構重塑進行嚴格的調控(圖2),它們在催化剪接體構象的改變、控制RNA剪接的進程、對RNA進行檢驗和校對等過程中有著極其關鍵的作用,被譽為RNA剪接的「分子時鐘」。
  • 晚期核內體作為mRNA的翻譯平臺,維持著軸突中的線粒體
    介紹mrna的局部翻譯是一種高度保守的機制,它允許在亞細胞水平上對蛋白質組進行時空控制。這種調控在神經元中尤為重要,在神經元中,對蛋白質定位的嚴格控制使得細胞功能高度區域化,遠離細胞體。在神經元中,膜的運輸依賴於核內體,核內體攜帶一系列蛋白質和脂質進行靶向傳遞。內體途徑內化細胞表面的貨物,調節其儲存和循環,或將其送到溶酶體降解。除了在轉運中發揮作用外,核內體還可作為多種細胞內信號級聯被激活或維持的平臺。
  • Science:RNA剪接突變在遺傳變異和疾病中發揮重要作用
    論文共同通信作者、芝加哥大學人類遺傳學教授Yoav Gilad博士說,「我們能夠全面地鑑定突變如何擾亂從轉錄到翻譯整個過程中的基因表達,以及它們如何影響不同的調節機制。我們發現突變與疾病變化之間的關聯很大比例上能夠依據對RNA剪接的影響加以解釋。我們如今能夠努力更好理解這種關聯,並且在我們的工具箱上加入另一項工具以便確定導致疾病的生物學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