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倞團隊首次揭示體內RNA二級結構對調控前體mRNA加工的作用

2021-01-08 BioArt生物藝術

#BioArt植物#

責編 | 王一

在經典的中心法則裡,mRNA分子只作為遺傳信息的中間載體,被轉錄和翻譯。由於mRNA分子是一條長的單鏈核酸,本身的物理性質決定了其能夠摺疊成複雜的空間結構。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RNA高級結構在基因表達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調控作用。但由於研究技術的限制,目前對mRNA結構的調控作用了解並不深入。近年來,隨著RNA結構組學技術的進步,使得在全基因組水平上解析RNA結構的生物學功能成為可能【1】。

在真核生物中,前體mRNA (pre-mRNA)被轉錄後要經過剪接(splicing)和多聚腺苷酸化(polyadenylation)才能形成具有正常功能的成熟mRNA。剪接位點和多聚腺苷酸化位點的精確識別,是前體mRNA加工的關鍵。但這些位點的序列保守性不足以將其和其他序列精確區分開,人們對剪接位點和多聚腺苷酸化位點的精確識別機制認識尚不深入【2】。RNA結構是RNA本身的物理性質,能夠影響和RNA相關的所有生物學過程,理論上可以作為一種普遍和精確的調控機制。一些體外單基因的研究表明,RNA結構可以影響剪接和多聚腺苷酸化【3】。但RNA結構調控剪接和多聚腺苷酸化位點識別的具體機制和普遍性,目前尚不清楚。

近日,英國約翰英納斯研究中心丁一倞團隊在Genome Biology在線發表了題為In vivo nuclear RNA structurome reveals the RNA-structure regulation of mRNA processing in plants的研究論文,首次揭示了體內RNA二級結構對調控前體mRNA加工的作用。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了擬南芥細胞核內RNA二級結構檢測的新方法(圖1),在全基因組水平上鑑定到了調控pre-mRNA 剪接及和多聚腺苷酸化相關的RNA二級結構。

圖1利用Nuc-SHAPE-Structure-Seq技術能夠準確檢測活細胞中細胞核RNA的二級結構

研究人員首先通過完整細胞核分離,富集了尚未發生剪接和尚未發生多聚腺苷酸化的pre-mRNA。通過對比pre-mRNA和成熟mRNA的結構組學數據,發現這兩類mRNA二級結構有所不同,尤其在翻譯起始和終止的位置結構差異較大。這預示著mRNA可能在不同加工階段對自身二級結構的需求不同。接著通過對pre-mRNA的全基因組分析發現,能夠成功被剪接的內含子,其5』剪接位點上遊的兩個鹼基以及3』剪接位點附近的分支位點(branching point)傾向於呈單鏈狀態。而剪接效率低的內含子,這兩個位點傾向於呈雙鏈狀態。這兩個位點的單鏈狀態也分別和可變剪接事件中的5』和3』剪接位點的選擇顯著相關。通過人工創造突變來改變RNA結構的技術,研究人員發現,改變5』剪接位點上遊兩個鹼基的單鏈/雙鏈狀態能夠成功實現對內含子剪接的調控,進一步確定5』剪接位點上遊兩個鹼基的結構能調控剪接(圖2)。另外,研究人員還發現多聚腺苷酸化過程中的兩個重要位點:PAS motif (PolyA signal motif)和cleavage site在全基因組水平上也傾向於呈單鏈狀態(圖2)。植物的多聚腺苷酸化和動物不同,植物並不具有典型的PAS motif consensus序列,推測這兩個位點的單鏈狀態可能和擬南芥中polyA位點的識別有關【4】。

圖2 pre-mRNA剪接(a)和多聚腺苷酸化(b)相關的RNA二級結構

綜上所述,該研究在全基因組水平上鑑定到了和剪接以及多聚腺苷酸化相關的pre-mRNA二級結構特徵,並用實驗驗證了一個可以調控剪接的mRNA二級結構,為進一步揭示RNA結構參與前體mRNA加工的具體機制奠定了基礎。

英國約翰英納斯研究中心(JIC)的劉振山博士和劉奇博士並列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JIC的終身研究員丁一倞博士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楊小飛博士,張月瑩博士和陳曉曦博士等參與了部分工作。東北師範大學張鏵坤教授也參與並支持了此項研究工作。該研究得到了英國生物科學與技術委員會,歐洲科學研究委員會,諾裡奇科技園基金,瑪麗居裡基金等的經費支持。

參考文獻

1. Ding Y, Kwok CK, Tang Y, Bevilacqua PC, Assmann SM. Genome-wide profiling of in vivo RNA structure at single-nucleotide resolution using structure-seq. Nat Protoc. 2015;10(7):1050-1066.

2. Roca X, Krainer AR, Eperon IC. Pick one, but be quick: 5' splice sites and the problems of too many choices. Genes Dev. 2013;27(2):129-144.

3. Rubtsov PM. Role of pre-mRNA secondary structures in the regulation of alternative splicing. Molecular Biology. 2016;50(6):823-830.

4. Loke JC, Stahlberg EA, Strenski DG, Haas BJ, Wood PC, Li QQ. Compilation of mRNA polyadenylation signals in Arabidopsis revealed a new signal element and potential secondary structures. Plant Physiol. 2005;138(3):1457-1468.

論文連結:

https://genomebiology.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059-020-02236-4

相關焦點

  • 晚期核內體作為mRNA的翻譯平臺,維持著軸突中的線粒體
    核內產生的mrna直接與rna結合蛋白(RBPs)結合,並以核糖蛋白顆粒的形式運輸到遠端亞細胞位置進行局部轉譯。然而,調控精確RNP定位和新生蛋白在特定神經元位點合成的機制仍不清楚。內皮細胞通路參與了真菌黑木耳的mRNA定位和翻譯,長菌絲的極化生長需要RBP、Rrm4的內皮細胞依賴性轉運,以及9 / in mRNA的翻譯。
  • .| 惠靜毅團隊揭示RNA結合蛋白QKI調控肺癌關鍵可變剪接事件
    在肺癌的發生和發展進程中,基因表達在各個步驟都發生了顯著變化,包括RNA 轉錄、加工、轉運、降解以及翻譯等步驟。因此,在基因表達的各個層面探究導致肺細胞惡性轉化的分子基礎是非常必要的。RNA的可變剪接是一種被大家廣泛接受的增加基因組多樣性的機制。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在腫瘤細胞中,mRNA 可變剪接發生顯著變化,並在腫瘤的發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Song et al., 2018)。
  • Nature:時松海/史航團隊揭示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的嶄新機制
    研究大腦神經系統發育及其調控機制,對加強對神經系統的認知,以及診斷治療神經系統相關疾病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放射狀膠質細胞是哺乳動物大腦發育關鍵的神經前體細胞,其分裂產生大腦皮層幾乎所有的神經元和膠質細胞。在大腦發育過程中,放射狀膠質細胞的行為高度有序【1】。
  • ...研究院周玉峰團隊與呼吸科錢莉玲團隊合作揭示長鏈非編碼RNA在...
    我院兒科研究院周玉峰團隊與呼吸科錢莉玲團隊合作揭示長鏈非編碼RNA在兒童哮喘中的調控新機制 2020-08-08 12: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施一公團隊首次捕獲真核細胞剪接體三維結構
    因為這項成果不僅標誌著人類對生命過程和本質的理解又向前邁進了關鍵一步,也標誌著困擾國際生命科學界二十幾年的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中的一個關鍵步驟、一直以來充滿神秘感的剪接體的三維結構終被揭示。  這項成果來自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的團隊。
  • 生命科學學院任國棟團隊揭示HYL1拮抗外切體調控miRNA加工生成新機制
    7月7日,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任國棟課題組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了題為《雙鏈RNA結合蛋白HYL1保護miRNA前體分子免受核內外切體攻擊》(「Hyponastic Leaves 1 protects pri-miRNAs from nuclear exosome attack」)的研究論文。
  • 【科技前沿】清華時松海/史航揭示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的全新機制
    【科技前沿】清華時松海/史航揭示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的全新機制 2020-03-26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NSMB | 錢書兵組揭示5'UTR在mRNA翻譯和穩定性中的作用
    儘管3'UTR在mRNA降解中的作用已經被廣泛研究了,但最近的研究表明,核糖體介導的mRNA監測途徑主要作用於編碼區,核糖體在mRNA上的負載過高可能會觸發mRNA的降解,例如核糖體翻譯停滯。但是也有證據表明,有效的翻譯可以保護mRNA免受降解。這種看似矛盾的概念,表明了核糖體動力學在mRNA監測中的重要性。翻譯中的核糖體在mRNA究竟是起到保護還是降解的作用,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 《科學》:施一公團隊揭示剪接體的複合結構以及催化機制
    早期複合物與U2 snRNP結合進一步形成前剪接體(A, pre-spliceosome),後者結合U4 / U6.U5 tri-snRNP形成前體剪接體(pre-B,precursor spliceosome)。
  • 非編碼RNA之snRNA和snoRNA最新研究進展
    它是真核生物轉錄後加工過程中RNA剪接體(spilceosome)的主要成分。現在發現有五種snRNA,其長度在哺乳動物中約為100-215個核苷酸。snRNA一直存在於細胞核中,與40種左右的核內蛋白質共同組成RNA剪接體,在RNA轉錄後加工中起重要作用。
  • Nature:張巖/於曉/謝欣/孫金鵬團隊合作揭示膽汁酸受體配體識別及...
    最近研究表明,許多天然膽汁酸及其衍生物對原發性膽汁性性膽管炎(PBC)、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II型糖尿病等疾病有治療作用。在生物體內,膽汁酸主要通過激活膜受體(GPBAR/TGR5)和核受體FXR發揮作用。
  • 王強團隊揭示咽囊在弓動脈前體細胞特化中的重要作用
    該研究以斑馬魚為模式生物,結合細胞譜系追蹤、組織特異性消除和突變體製備等實驗技術探討了咽囊對弓動脈發育的調控作用,發現咽囊直接與咽區中胚層接觸,並通過表達和分泌BMP2a與BMP5,激活咽區中胚層細胞的BMP活性,為其特化為弓動脈前體細胞提供了一個合適的微環境。弓動脈內皮細胞來源於胚胎體節期第二心區表達nkx2.5的細胞,位於側板中胚層。
  • 生命學院王一國團隊揭示嗅覺受體調控糖代謝穩態的重要機制
    生命學院王一國團隊揭示嗅覺受體調控糖代謝穩態的重要機制清華新聞網6月26日電 6月20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王一國課題組在國際著名期刊《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上發表了題為《OLFR734作為Asprosin的受體調控葡萄糖代謝》(OLFR734 Mediates Glucose
  • Science|童亮課題組等揭示histone pre-mRNA 3'端加工的分子機制
    責編 | 兮在多細胞生物中,幾乎所有的mRNA前體(pre-mRNA)的3』端加工都是通過核酸內切酶在特異性位點的切割和在該位點添加poly(A) 尾兩個步驟完成的。核酸內切酶的活性在體內需要受到精確的調控,因此HCC/mCF模塊在兩條通路中均需要多個輔助蛋白的參與來幫助其識別正確的pre-mRNA底物以及誘發核酸內切酶CPSF73的激活。但至今對於HCC/mCF 如何催化切割pre-mRNA以及與輔助蛋白之間如何互作的分子機制依然知之甚少。
  • 遺傳發育所揭示同義密碼子對mRNA水平的調控
    然而,另一種可能的機制——密碼子使用偏好對mRNA水平的調控作用卻被長期忽略。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錢文峰研究組在酵母中合成了3556個GFP和523個TDH3的同義密碼子突變體,發現同義密碼子的使用可以調控mRNA水平,並且通過進一步實驗表明這一調控可能是通過影響mRNA的降解速率來實現。
  • 復旦大學揭示套索RNA代謝的分子特徵
    The Plant Cell在線發表了復旦大學鄭炳蓮課題組與昆明理工大學生物信息學專家鄭雲博士合作的題為「A comprehensive map of intron branchpoints and lariat RNAs in plants」的研究論文,首次系統地提供了全基因組範圍內植物內含子分支位點的序列特徵圖譜
  • 上海科學家合作揭示環形RNA在天然免疫過程中的重要功能
    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首次發現這群擁有獨特結構的環形RNA可以抑制天然免疫因子PKR的活性,在細胞受病毒感染時環形RNA被大規模「清除」從而釋放PKR參與抗病毒免疫,揭示病人體內環形RNA的「低含量」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密切相關。
  • 江浩團隊揭示AKAP95可通過相分離調控基因剪接和腫瘤生成
    除了有膜結構的細胞器,另一類無膜結構的細胞器也是很重要的分隔化手段。近幾年的研究顯示液液相分離(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是形成所謂的生物分子凝聚體(biomolecular condensates)和許多無核細胞器的根本推動力。
  • 科學網—揭示細菌調控複合體感受木糖的分子機制
    中科院上海植生生態所
  • 南開大學團隊揭示B肝病毒轉錄複製調控新機制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瑋光 記者 吳軍輝)記者獲悉,長期從事B肝、肝癌研究的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曉東教授團隊在B肝病毒轉錄、複製調控機制方面有了新突破。類似於宿主細胞核小體,HBV cccDNA通過結合HBx和HBc等病毒蛋白以及組蛋白3/4等宿主蛋白,在肝細胞核內形成HBV cccDNA微小染色體,這種HBV cccDNA微小染色體的結構使HBV cccDNA更加穩定和完整,從而實現B肝病毒的轉錄和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