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也有著同樣的經歷,苦學了十幾年英語,卻把自己搞成了「聾啞英語」,雖說學習能力不弱,每次考試都能得高分,但是一到開口說英語就不行了,所以很多人都沒有擺脫「聾啞英語」的困擾。那麼對於現在孩子的英語學習,該如何避免啞巴英語呢?
一、英語學習的現狀
所以,我們這一代人在學英語這件事上失敗的原因,並非是不努力,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錯過了習得語言的黃金期。習得語言的最佳年齡是0-7歲,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的可塑性和語言學習的潛能將逐漸喪失。
而我們這一代人,在上學的時候,早的是從小學四年級,也就是10歲開始學習英語,晚的可能是初中13歲才開始學習英語,都已經錯過了習得語言的最佳年齡。
所以,無論我們上學時多麼努力地去學英語,都很難達到理想的、自如應用英語的水平。
可喜的是,隨著社會對英語啟蒙的關注,家長啟蒙意識的提升,在18年的一項調研中,高達95.2%的家長都認為,學習英語的最佳年齡是上小學之前,這個時間正是習得語言的黃金期。
意識跟上了,家長就會給孩子提供各種學習英語的機會,比如上英語幼兒園,報英語培訓班,上在線一對一外教課或者在家自己給孩子啟蒙......但是,只要在語言習得黃金期內,讓孩子接觸英語,就能幫助孩子順利學好英文麼?
答案是否定的。在英語啟蒙的過程中,有越來越多的家長無意識地走進了英語啟蒙的誤區,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就像下圖提到的雯雯媽媽一樣。
雯雯媽媽是一名高中英語教師,家有倆寶,大寶10歲,上小學四年級,二寶1歲3個月。
雯雯媽媽也曾給大寶進行英語啟蒙,但是由於那時不懂科學的英語啟蒙方法,不小心走進了誤區,所以大寶的英語啟蒙效果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讓她大跌眼鏡」。
英語啟蒙是一個新的英語教育領域,在啟蒙過程中需要有二語習得,第二語言課程設計,幼兒心理學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做支撐,如果大人僅僅憑藉之前自己學習英語的經驗,或者英語教學經驗來給幼兒進行英語啟蒙,極容易走進英語啟蒙的誤區,不僅不會達到好的英語啟蒙效果,反而可能會對孩子未來的英語學習造成負面影響。
二、英語啟蒙常見誤區及如何避開誤區
接下來,我將用實際案例和大家分享三個現在主流的,但是卻影響孩子英語學習的啟蒙方法誤區。
誤區1:只注重教單詞,孩子聽不懂英語語句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誤區,只注重教孩子英語單詞。
比如拿著單詞卡一個個教孩子單詞,啟蒙的結果就會像上面這位媽媽描述的一樣,孩子在外教課上學了很多英語單詞,單個單詞的意思都理解,但是一聽整句的英語對話時,孩子就理解不了了,更無法輸出英文語句。
咱們上學學英語時,每次老師都會說:「同學們,咱們先把書翻到單詞表,我們先把生詞學一下。」學完生詞後,老師再帶我們學習課文。
所以很多大人在給孩子啟蒙時,也認為應該先要教寶寶單詞,然後再跟寶寶說英語句子,這樣寶寶就會懂了。但是,這種孤立教單詞的做法,其實是不符合幼兒學習語言的特點的,所以效果不好。
孩子對語言形式的學習是從整體到部分的。整體指的是句子或短語,部分指的是獨立的單詞。
為了理解這個特點,我們先來回憶一下孩子學母語的過程,比如「帽子」這個詞,孩子學會這個詞不是通過我們在孩子面前指著帽子說「帽子,帽子……」,而是寶寶在短語或句子中多次聽到大人說帽子,比如我們邊給寶寶戴帽子邊說「戴上你的帽子吧」,邊摘掉寶寶的帽子邊說「把帽子摘下來吧」。
同一個單詞在不同的場景和語句中多次出現,孩子漸漸理解了「帽子」的含義,漸漸地可以說出「帽子」,然後進一步說出和帽子相關的短語或句子。
孩子學習英語其實也是同樣的過程,孩子經常聽到大人說put on your hat, take off your hat和看到大人做出相關的戴帽子,摘帽子的動作……孩子漸漸從短語中學會了hat這個單詞,並漸漸地把hat組合到短語或句子中使用出來。
所以在給孩子進行英語輸入時,儘量做到在語境中以短語或句子的方式給孩子輸入英文,而不是孤立地教孩子許多單詞,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更好地理解,吸收和運用英語。避免像我們這一代人一樣,上學時也有著幾千的詞彙量,但是一到聽成段的英文時就懵了,想組合成英語句子時就卡殼了。
誤區2:強調機械跟讀,孩子無法自如說英語
第二個誤區是強調讓孩子通過機械跟讀的形式學習或練習英語。目前常見的方式是刻意讓孩子重複大人所說的話,或者讓孩子跟著電子設備跟讀英語單詞或句子。
這樣的方式,在短時間內,可能能讓孩子張口說出來英語,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依靠這樣的方式學習或練習英語,無法發展孩子自如應用英語的能力,是一種低效的英語啟蒙方法。
萊蒙德拉的神經功能理論指出「通過句型操練學到的語言,不能用於自然交際」。其實,我們上學學英語時也踩過這個坑兒,那時學英語會用到複讀機,會跟著複讀機一遍遍地機械朗讀,但是這種練習對我們在口語交流中靈活應用英語幾乎沒有什麼幫助。
如果我們想讓孩子自如說英語,該如何幫助孩子呢?我們來看一下上面這位工程師爸爸的反饋,他的寶寶之前上過一對一在線外教課,在課上孩子可以跟著外教重複長句,但是在生活中卻不能自如說英語。
後來爸爸開始和寶寶做英語遊戲,在遊戲中和寶寶進行互動,漸漸地爸爸就看到了孩子使用英語的頻率有所增加。
誤區3:使用翻譯的方法進行英語啟蒙,影響英語思維形成
第三個誤區,使用翻譯的方法教孩子英語。比如我們經常會說一個英文單詞問孩子是什麼意思,或者指著一個東西問孩子它的英語是什麼。
用翻譯的方法學習英文會毀了孩子的英語思維,不利於培養孩子用英語直接理解和表達的能力。
我們這一代人之所以不能夠靈活運用英語的根源就在於,我們的老師就是用翻譯的教學方法教我們英語的,我們沒有英語思維可言,在想用英文表達某個想法的時候,先在腦子裡想好這句話的中文,然後再翻譯成英文,最後才能說出口。
在這裡建議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時使用【直接法】,直接用英文學英文。比如說媽媽想讓孩子理解walking走和running跑的意思,家長在說出walking的時候做出走路的動作,說到running的時候做出跑步的動作,就可以了。
孩子可以通過家長說出的英文和對應的動作理解英文,不需要再翻譯成漢語幫助孩子理解,就像上圖中我們的啟蒙指導老師在一對一點評中給家長的建議一樣。
三、英語啟蒙建議
我經常會收到像上面這位媽媽反饋的類似情況,孩子上幼兒園時每天有外教課,但是英語沒有任何輸出,今年上了小學才發現,班上的大多數孩子都在小時候進行了系統的英語啟蒙,現在想給孩子補英語,但有些茫然。
每次,在給英語啟蒙建議的時候,大家希望我可以劃分不同的年齡給出建議,但是僅僅按年齡來規劃孩子的語言啟蒙是不科學的。
廖彩杏老師曾經提到過生理年齡與英文年齡的問題,孩子的生理年齡或許是五歲、十歲,但是如果他們無法用英文掌握一本三歲孩子的英文繪本時,我們可以認為他們的英文年齡是零歲,所以不管他們生理年齡多大,在語言學習上都需要按部就班,循序漸進。
下面我們就看看如何按部就班,循序漸進。一個系統的英語啟蒙方案,需要從聽、說、讀、寫四方面規劃孩子的英語啟蒙。
聽、說、讀三方面的能力通過系統的英語啟蒙是可以在上小學前實現的,孩子的寫作能力更適合上小學後,孩子具備一定的書寫能力後進行培養。
根據二語習得專家克拉伸提出來的二語習得的五個階段,以及結合中國家庭英語啟蒙的實踐經驗,我提煉出了英語啟蒙金字塔模型,將孩子的英語啟蒙劃分為五個階段,分別是聽力理解階段,聽說理解階段,親子聽讀階段,識字閱讀階段和寫作階段。
在金字塔的右側,我備註出了每個階段需要操作的重點。在聽力理解階段,給孩子聽兒歌,和孩子做相應的兒歌遊戲,家長在生活中可以說一些日常用語。
在聽說理解階段,增加了聽少量分級或繪本的內容。在親子聽讀階段,需要閱讀大量分級讀物,開始學習字母名和首字母發音。
在識字閱讀階段,通過隨文指讀分級讀物積累高頻認讀詞彙和sight words, 還需要學習常用自然拼讀規則。
在寫作階段,孩子開始大量聽讀,閱讀英文原版長篇書籍,並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
關於如何避免啞巴英語的問題就給大家講到這裡,最後想和爸爸媽媽們分享的是,如果家長對孩子的英語啟蒙有不一樣的期待,家長們需要幫孩子找一個專業的人士進行指導,和老師一起做孩子英語啟蒙的掌舵者,按照著英語啟蒙金字塔把握著孩子英語啟蒙的走向,這樣才能讓孩子的英語學得更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