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1535字 閱讀時間∣5分鐘
Part 1
在雙十一、尾款人的熱搜間隙中,「凡賽爾」梗強勢出圈,接二連三登上微博熱搜榜。官方定義「凡爾賽文學」是用雲淡風輕的氛圍完成「不經意間的炫耀」。網友開始了「#凡爾賽大師、#反向凡爾賽大師、#凡爾賽終結者」等一系列調侃話題,豆瓣上創建了「凡爾賽學研習小組」,目前已經有近4萬名成員。有網友總結了凡爾賽文學的三要素:先抑後揚、明貶實褒;自問自答;第三人稱視角。舉個例子:頂著方才從被窩裡出來還沒來得及梳理的雞窩頭,卻仍舊能在街上被帥哥瞅上,好迷惑哦!
凡爾賽文學的背後是「謙虛自誇」,英文中有個專門的詞(Humblebrag),即Humble(謙遜)+Brag(自詡)的合成詞彙。如果將凡爾賽文學應用到日常的溝通交流中,用故作謙虛的態度自我誇獎,而作為聽眾的我們明明感覺到對方在炫耀,可對方偏偏不承認,十分不爽。
凡爾賽文學在娛樂、調侃的同時,也發人深思:自我誇獎,似乎從來都是一個社交和職場上的「大忌」,那我們應不應該自誇?如何自誇才能不惹人生厭?
Part 2
謙遜是中華民族的良好美德。哪怕確實是本人的功績,也常常推託說「哪裡哪裡、感謝感謝、過獎過獎」(謙遜三連)。事實上,適當的自我誇獎非但不會給他人留下壞印象,還能給人帶來積極的影響。
1. 自誇體現個人魅力
善於自我誇獎的人往往是非常自信的,能以一種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同時也會以積極的態度影響身邊的人。恰到好處的自我誇獎能夠給他人留下更積極的第一印象,讓我們在社交場合中更具「人際魅力」。同樣,在職場中,勇於自我誇獎的人往往具有非常強的工作能力,相反,那些不自誇,甚至過于謙虛的人則被認為是小心翼翼且缺乏能力的。
2. 自誇促進既定目標達成
自誇者們往往希望通過向他人展示自己的能力或優勢,來獲得他人的關注。而當他們展示自己能力或優勢時可能會提到一些尚未完成的事情或尚未達成的目標,此時的自我誇獎就可能會形成「自證預言」,也就是說:我們越相信什麼,就越容易發生什麼。當你認為事情將會往好的方向發展,會給自己一個積極的暗示,那麼你就會更有動力去把這件事情做好,最終你會發現,事情正像你所預想的那樣實現。
人們普遍認為比他人優秀的自己一定能夠完成某個目標,那麼當他自我誇獎地表達了自己能夠勝任的時候,自證預言效應就很有可能逐漸帶領ta實現該目標。
Part 3
那麼為什麼有的人的自我誇獎會讓人感到不適呢?「謙虛自誇」是自我誇獎的錯誤姿勢,美國學者針對「謙虛自誇」行為做了一個研究。研究者發現這種 humblebrag 比直接炫耀、甚至是單純的抱怨都惹人煩。自誇的正確姿勢如下所示:
1. 在合適的場合自誇
當你需要得到更多人的喜歡而不是對你產生積極而深刻的印象時,請不要選擇自誇。自誇可能讓我們顯得有能力、自信,但同時也可能會讓一些人覺得我們不夠謙虛。
2.拒絕誇大其詞
當一個人誇下海口卻又被啪啪打臉時,人們對這類人往往不會有什麼好印象:他們不僅會被看作能力欠佳,還會被認為道德感較低。通過吹噓來誇大自己做不到的事,會讓人們對你說的話失去興趣,並且,當人們發現真實情況後,他們也不再相信你。
3. 注意表達方式
自我誇獎的過程中,應該去掉修飾,平鋪直敘。比起花裡胡哨地思考措辭,特別是費盡腦汁想要兼顧謙虛與誇讚時,平鋪直敘往往更容易收穫大家的祝福和讚許。
幽默的表達會提高聽眾對自我誇獎的接受度。比如,黃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贊他為「全能藝人」,黃渤沒有自謙,而是自誇道:「人家分偶像派和實力派,我是『偶實派』,就是力爭做偶像派和實力派的混合體。有這麼多才能,我也很苦惱,但是沒辦法,能者多勞嘛。」黃渤善立新意,將自己誇讚為「偶實派」「能者多勞」,一下子形成了幽默的意境,令人忍俊不禁。
希望你能重新審視自我誇獎,避免踏入「謙虛自誇」的雷區。
(圖片來自百度圖片 版權屬於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