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港澳臺:月餅「風景」別樣新
說起中秋節,吃貨總會聯想起月餅。印象中的月餅供應者,通常不外是知名糕餅店和各大酒店。臺灣今年的月餅市場卻頗多亮點,不僅小烘焙店的個性化月餅深受追捧,還有網紅爆款引人注目。而在港澳,老字號的月餅品牌風景依舊好,延續傳統優勢並推陳出新,同樣令消費者熱情買單。
吃月餅,吃的不僅是味道,更是親情。「每年中秋收到月餅我都蠻開心的,一年就吃這麼一次,團團圓圓很應景。」臺灣小夥葉子平認為,中秋到了必須吃上一塊月餅。這點和大陸一模一樣。或許,吃什麼並不重要,那種流淌在彼此血液裡的、對團圓的內在喜悅,才是我們期盼中秋的原因。
香港月餅百花齊放
在港澳地區,月餅年年推陳出新,除有傳統月餅佔領市場,也有冰皮月餅、酥皮月餅爭奇鬥豔。香港美心月餅是當地名牌,深受消費者喜愛,除傳統雙黃黃蓮蓉及白蓮蓉月餅外,還有低糖月餅、冰皮月餅、卡通月餅等。
蛋黃是月餅內餡的主角,香港美心集團選用頂級的蛋黃,香味濃鬱且飽滿圓潤。蓮蓉同樣是經典餡料,美心選用上等的湘蓮製作蓮蓉,獨有的蓮子甘香經加熱磨蓉後,由經驗豐富的制餅師傅精心炒煮,變成清香幼滑的白蓮蓉、甘香味濃的金黃蓮蓉。蓮蓉搭配蛋黃,再加上一層吹彈即破的餅皮,烘烤後金黃透亮,讓人食慾大開。
榮華月餅同樣是香港知名月餅品牌,上世紀60年代起,榮華月餅率先棄用豬油,改用植物油製作月餅,為月餅行業帶來綠色健康的新風。
香港大班冰皮月餅是香港大班麵包西餅公司的主打產品,1989年,大班麵包西餅在港推出冰皮月餅,為香港月餅市場帶來新變。區別於傳統月餅的製作方法,冰皮月餅最大的特色在於月餅皮。
傳統月餅為了便於保存,餅皮採用油炸的方式,表面再刷上一層糖,所以顏色較深。冰皮月餅則用糯米粉加白砂糖、牛奶、煉乳等調成麵糊,蒸熟後做皮,包上餡後直接放入冰箱冷藏,不經過任何焙烤和油炸,熱量相應低了許多,是瘦身人士理想的月餅選擇。
冰皮月餅餡料通常選用豆沙、蛋黃、蓮蓉,創新款則會使用抹茶、奶油、咖啡、水果等。在氣溫尚高的時候,冷藏後的餅皮月餅效果如同雪糕,表面涼氣升騰,口感沁涼宜人,比糯米餈雪糕更多了豐富的味覺層次。
澳門奶皇月餅大熱
澳門月餅近年同樣百花齊放,知名月餅品牌包括咀香園月餅、巨記月餅、佳景月餅、沙度娜月餅等。除了搶購大熱門奶皇月餅外,雪糕月餅、朱古力月餅、水晶月餅、金箔月餅、燕窩月餅等也頗具吸引力。月餅商在外觀設計上同樣別具匠心,希望食客能夠一見鍾情。
澳門君悅酒店今年在延續食材與月餅製作的傳統烘培工藝上,更創新搭配棗泥、牛奶紅豆、黃金番薯以及芋泥四款綿密清新的口味,在甜香及刺激的新奇體驗中,為味蕾帶來非一般的「酷」感驚喜。
在造型設計上,君悅酒店巧推「冷暖小雪櫃」禮盒,搭配經典葡式花紋設計,實行一「酷」到底,帶出中秋新體驗。張揚的花紋曲線藝術,在雅致的白色與跳躍的色彩搭配中帶來靈動的視覺體驗。復古配以傳統優雅的葡式設計,讓澳門經典的葡式韻味在月餅禮盒中悄然綻放,別具風情。
澳門人非常重視中秋等傳統節日,中秋佳節,親朋好友會互送月餅,晚上家人還會一起吃團圓飯。市民通常聚在南灣湖、黑沙海灘和大小公園,一邊欣賞皎皎明月,一邊享用美味月餅,暢享天倫之樂。
臺月餅市場亮點多
中秋節是臺灣人心中僅次於春節的最重要傳統節日。當年,先人背井離鄉,跨越「黑水溝」,落腳臺灣,墾殖開荒,中秋之際自是「每逢佳節倍思親」。
雖然每年臺灣市場上的月餅口味和款式都會推陳出新,但傳統的「古早味」最牽動人心,其中更以「綠豆椪」最為出名。
「綠豆椪」素有「臺式月餅」之稱,餅皮包著豆沙,裡頭再加滷肉,是傳統的中秋伴手禮。剛出爐的「綠豆椪」香氣誘人,外皮金黃酥脆,入口即化。
臺灣傳統的月餅市場今年更趨多元,業者一如往年般大搞創意。臺灣美食家陳靜宜說,今年業者不再一窩蜂使用同一種原料,消費者選擇也逐漸多元化,有人信任飯店品牌,也有人鍾愛小烘焙網紅店家,傳統老店依舊有死忠粉絲。
陳靜宜認為,現代人喜歡個性化,追求「限量」,風格與品質越獨特,就越能受到市場青睞。例如有些小烘培店推出精品化月餅,標榜「手切肉丁」,或者講究「塗抹外皮的蛋液」,很受「吃巧」的消費者追捧。
此外,臺灣「鐵窗牌」月餅(由受刑人所製作的月餅)此番引爆話題。臺灣彰化監獄去年就開始做月餅對外販賣,因為有一名受刑人以前是飯店主廚,在獄中作坊分享獨門秘方,不打廣告卻坐收百萬元(新臺幣)業績,比一般的糕餅店賣得還好。
口碑外傳,今年端午節前就有人預訂月餅,目前已經累積上千盒訂單。彰化監獄的月餅配合健康風潮,強調少糖少鹽,不但減少兩成糖分,也絕不添加防腐劑。口味有4種:經典蛋黃酥、素食綠豆椪、綜合奶芋核桃酥、古早味綠豆椪。
在臺灣,買月餅也可以做慈善。一些慈善組織與企業合作,吸收殘障人士做月餅,為他們增加收入。在超市裡,人們可以參加慈善組織舉辦的為殘障或貧困學生認捐月餅禮盒的活動,在傳統節日裡傳遞一份可以溫暖更多人心的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