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餘家上市公司更名 「名」符其實還是徒有虛名?

2020-12-09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社上海11月25日電(上海證券報記者 徐銳 張問之)金海高科、奧園美谷、山鷹國際、泉陽泉、甘化科工、盛新鋰能……這些看似陌生的上市公司簡稱,並不是剛剛上市或行將上市的新股,而是已在A股市場「摸爬滾打」許久的老面孔,只不過這個月剛剛換了新名字。

據上海證券報統計,今年以來,除「戴帽」「摘帽」等被動更名外,選擇主動更換證券簡稱且已生效的上市公司已超過70家,另有多家公司更名運作尚在推進中。

(小標題)更新名 展新貌

「一些公司選擇更名的背後,體現的是管理層對公司發展戰略、未來願景的思考和態度。」業內人士分析稱,從實際運作來看,這類更名大致可分為兩種情況——「泛化」或「聚焦」。

先看「泛化」式更名,多是由於企業經過多年發展或經歷重大資產重組,或是原有主營業務受到挑戰的傳統企業又開拓了新業務,由此實現了產業升級或經營多元化,原有證券簡稱已不能反映企業目前主營業務的全貌,遂通過更名將主業屬性模糊化。

最新案例如已完成更名的金海高科,因原有簡稱已無法體現公司業務升級以及未來的發展戰略,簡稱中「環境」二字容易誤導投資者認為公司的主營業務與環保業務相關,金海環境日前宣布更名為「金海高科」。公司稱,近年來開始布局以研發創新為核心的高端製造領域,主營業務由網、網板、過濾器等傳統產品的生產製造,逐步向上遊新材料領域覆蓋,加大了在基礎材料方面的研發投入,並在主營的高性能過濾材料、功能性過濾材料、功能性過濾網及各類過濾器等產品上落地應用。據悉,金海高科新產品項目經浙江省科技廳認定的高新技術產品在2019年的銷售收入佔公司總銷售收入的比例為51.36%;今年上半年該比例達到53.10%。

選擇「泛化式」更名的還有蘭黛傳動、首航節能、萬通地產、紅宇新材、寧波水錶、良信電器等。蘭黛傳動稱,因公司主營業務已由動力傳動業務變更為動力傳動業務、觸控顯示業務雙主業發展模式,故更名為「蘭黛科技」;首航節能稱,因公司業務發展由上市時單一的電站空冷業務逐步擴展為集電站空冷、太陽能光熱發電、餘熱發電及清潔供暖、海水淡化等多元化產業共同發展,遂更名為「首航高科」。

「聚焦」式更名正好相反,企業在發展中主業優勢越來越突出,或業務更加聚焦於某一細分領域,進而通過更名來增加企業辨識度並展現出在相關產業持續深耕的決心。

今年5月12日,有「設計第一股」之稱的亞泰國際正式更名為「鄭中設計」。「這是回歸初心。」鄭中設計董事長鄭忠稱。據悉,從建立之初,鄭中設計就將原創設計業務放在公司發展戰略的首位,並逐漸形成了競爭優勢,成長為一家「以設計為靈魂」的公司。

再如,已剝離智能終端和配套業務轉而聚焦科技產業發展,進而由相關多元化轉為專業化經營的TCL集團,在今年2月更名為「TCL科技」;逐步確立「聚力眼科醫療業務」戰略發展思路的光正集團在10月份更名為「光正眼科」。

(小標題)更新名 迎新主

上市公司更名,除了為更好表現公司業務特點外,還受眾多因素影響,企業易主就是其中之一。易主不僅意味著控制權的變更,更帶來主業或者發展戰略的改變。易主之後更換證券簡稱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企業「辭舊迎新」,更好地反映企業新特點,以便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公司。

以三愛富為例,2018年初公司完成重大資產重組,控股股東變更為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2019年,公司進一步聚焦文化教育業務,啟動化工資產的置出工作,到了今年3月,公司完成三愛富(常熟)新材料有限公司和上海華誼三愛富新材料銷售有限公司置出,化工板塊僅剩一家公司。基於此,為符合公司文化教育主業的實際情況,提升投資者對公司的客觀認知,三愛富從5月8日起更名為「國新文化」。

同樣因此而更名的還有泰合健康、東音股份等多家公司。如2019年收購山東羅欣藥業的東音股份,轉型進入醫藥製造業,公司自5月12日起更名為「羅欣藥業」;山鼎設計因控股股東變更為華圖宏陽投資有限公司,更名為「華圖山鼎」;泰合健康因控股股東變更為四川華神,更名為「華神科技」;紅陽能源因控股股東變更為遼寧能源產控集團,實控人變更為遼寧國資委,公司隨之更名為「遼寧能源」……

(小標題)更新名 有他因

還有一些公司更名則是為了消除原有的負面影響,或規避重名帶來的種種不便。如三維絲,因股東不合等原因,導致「三維絲」市場印象不佳,嚴重影響公司正常運轉。雖經多方努力,現已卸下重大歷史包袱,基本面已有全面改善,但仍很難扭轉市場對「三維絲」名號的負面印象,公司因此更名為「中創環保」。

再如昔日的「麗江旅遊」(現名麗江股份)曾表示,「麗江旅遊」與麗江地區旅遊行業及市場相混淆,在搜索公司相關信息時經常搜索到的是麗江旅遊市場相關信息,同時麗江政府相關部門進行當地旅遊市場信息輿情監測時,經常監測到公司的相關信息,容易帶來不便,公司證券簡稱變更後具有更明確的標識。3月31日起,公司證券簡稱改為「麗江股份」。

同樣受重名困擾的還有中設集團(現華設集團),公司稱,目前國內企業的公司名稱、簡稱或證券簡稱中含有「中設」字樣的較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市場混淆,故更名為「華設集團」。

(小標題)更新名 勿短視

11月20日晚,澳洋順昌公告稱,鋰電池業務已經成為公司的最大利潤來源及最大的盈利增長點,擬將公司名稱從「江蘇澳洋順昌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江蘇蔚藍鋰芯股份有限公司」,擬將經營範圍變更為電池製造、其他電子器件製造等,並將在變更登記完成後,根據名稱變更情況向深交所申請變更證券簡稱。或受此消息影響,澳洋順昌近日股價連續漲停。

細數今年的熱門行業賽道,醫藥、新能源、科技、免稅位列其中。從更名情況來看,或已通過易主等方式完成產業轉型、或為更好地反映公司主營業務性質,一些企業期望在更名後的新證券簡稱展現出了公司的行業屬性。

以醫藥行業為例,覽海投資更名為「覽海醫療」、和佳股份更名為「和佳醫療」、富祥股份更名為「富祥藥業」、量子生物更名為「睿智醫藥」……

「科技」「電子」也出現在多家企業更名後的證券簡稱中,魯億通更名為「昇輝科技」、瑞特股份更名為「國瑞科技」等。此外,半導體業務已成為公司核心主要業務的耐威科技,更名為「賽微電子」;為突出公司的主營業務、商標和品牌標識,提高公司主營業務辨識度,旭光股份更名為「旭光電子」。

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部分上市公司更名後股價出現上漲,熱門行業內企業表現尤為明顯,上海證券報資訊統計顯示,覽海醫療、中國中免、和佳醫療、旗天科技等公司在更名首日便收穫漲停。但值得注意的是,監管層對此類公司的股價異動情形也比較關注,迅速下發關注函讓企業說明情況。

今年4月8日,剛更名不久的和佳醫療收到了深交所關注函。關注函指出,公司股票價格自3月24日以來連續上漲,截至4月7日收盤累計漲幅為66.99%,與同期創業板綜指偏離度較大。和佳醫療在回覆中表示,公司股價受疫情概念的刺激以及醫療板塊上漲的帶動下,在3月底開始大幅上漲。和佳股份自4月3日起更名為「和佳醫療」,而4月1日、2日、3日連續三個交易日公司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達到20%。

「只有當潮水退去的時候,才知道是誰在裸泳。」有市場人士稱,單純迎合市場熱點炒作的改名,短期內對公司股票有所拉升,但風口過了或當投資者意識到企業「含金量」不足時,相關企業事後很容易被市場詬病,企業形象受損或是給外界帶來不好的印象。只有踏實謀實業、專注做主業、不斷創造價值,才能使企業知名度持續提升、企業招牌越擦越亮。(完)

相關焦點

  • 超70家上市公司扎堆更名
    11月20日晚澳洋順昌公告稱,鋰電池業務已經成為公司的最大利潤來源及最大的盈利增長點,擬將公司名稱由「江蘇澳洋順昌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江蘇蔚藍鋰芯股份有限公司」,將經營範圍擬變更為電池製造、其他電子器件製造等。並將在變更登記完成後根據名稱變更情況向深交所申請變更證券簡稱。而在公告發布當日,先知先覺的資金已將澳洋順昌推至漲停。今年以來A股市場更名的上市公司真不少。
  • 老周侃股:上市公司更名要有理有據
    來源:北京商報據報導,今年以來有70多家上市公司更名,本欄認為公司更名要能自圓其說,要符合上市公司實際情況,不能蹭熱點,必須要有理有據,要能體現公司的主營業務,不能想改啥就改啥。比較經典的改名是有公司更名為匹凸匹,結果受到管理層和投資者的一致詬病,這就是蹭熱點的典型。本欄認為,上市公司在兩個前提下可以更名。一是通過了重大資產重組,公司主營業務和大股東都發生了變化,即完成了借殼上市,此時可以更名。二是上市公司通過重大資產購買,主營業務出現了變更,原先的主營業務已經頹廢,新的主營業務已經佔據主導地位。
  • 58款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遭曝光 涉十餘家上市公司
    中新經緯記者梳理發現,遭曝光的58款APP背後,涉及58同城、巨人網絡、迅雷、交通銀行、房多多等十餘家上市公司。涉十餘家上市公司工信部通報指出,依據《網絡安全法》《電信條例》《電信和網際網路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等法律法規,近期組織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手機應用軟體進行檢查,督促存在問題的企業進行整改。截至目前,尚有58款APP未完成整改。
  • 開封縣正式更名祥符區
    本報訊(記者董倫峰實習生羅曉穎)「同意撤銷開封縣,設立開封市祥符區,以原開封縣的行政區域為祥符區的行政區域」。國務院批覆函的寥寥數語,使開封縣這個名字成為歷史載入史冊。10月19日,開封市祥符區揭牌(授印)儀式在祥符區舉行,開封縣自此撤縣設區,正式更名祥符區。
  • 蘇寧雲商更名蘇寧易購:品牌名升級為公司名 證券代碼不變
    2013年,蘇寧稱為進一步匹配適應公司經營範圍和商業模式的變革,公司名稱從「蘇寧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蘇寧雲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蘇寧方面稱,2017年公司轉型成效凸顯,線上業務發展同時,將網際網路技術及資源整合到線下渠道,升級線下各種業態,實現線上線下 O2O 融合運營,形成了蘇寧智慧零售模式,並逐步將線上線下多渠道、多業態統一為全場景網際網路零售「蘇寧易購」。
  • 送豬肉、安全套甚至送股票 這些上市公司是真心送福利還是作秀?
    上市十周年,愛爾眼科創始人向老股東贈送股票,趕快報名!」的文章,宣稱公司創始人將向老股東贈送股票,一時博人眼球。適逢創業板十周年,作為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愛爾眼科無疑是一個優等生,上市十年,股價上漲13倍。在此次高調宣布發「股票」之前,沒幹過什麼出格的事。當然,這是愛爾眼科給「老鐵們」的福利,要符合「6年600股」的條件才能拿到。這一波操作,真是666啊!
  • 聚焦樞紐 引領經濟增長極 150餘家上市公司走進上海虹橋商務區閉門...
    150餘家上市公司走進上海虹橋商務區閉門「論劍」,聚焦國際開放樞紐門戶功能,共同探討未來發展。11月20日,由上海虹橋商務區管委會、閔行區人民政府指導,虹橋商務區閔行片區相關部門主辦、矽亞資產管理承辦,上海、廣東、湖南、福建、陝西、安徽、河南、山西、廣西等20個上市公司協會協辦的「論道大虹橋 · 2020百家上市公司閉門會——聚焦樞紐 · 引領經濟增長極」在虹橋商務區成功舉辦。
  • 泉陽泉更名後股價大漲,股東隨即拋出減持計劃
    更名等於股價上漲,已經是A股的「潛規則」了,無論是早年多倫股份更名「匹凸匹」,還是年內70餘家公司進行了更名的操作,事後公司股價普遍有所上漲。伐木工改賣礦泉水,「更名效應」帶來6日大漲事實上,除去被動ST或表現良好被「摘帽」的公司,年內至少有70價公司選擇主動變更證券簡稱,而隨後股價脫離市場因素的上漲也成為普遍現象。
  • 「浙江新興動力基金」已調研省內10餘家上市公司 第一單項目將於...
    12月3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接近浙江省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人士獲悉,其已對浙江省內10餘家上市公司進行了第一輪實地調研。第一單項目已經完成內部決策程序,將於近期通過「浙江新興動力基金」完成投放。
  • 調研上市公司800餘家、舉牌20餘次 哪些股票是保險資金的心頭好?
    其中,投資銀行存款2.54萬億元,較年初增長0.70%;投資債券7.69萬億元,較年初增長20.11%;投資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2.75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2.74%;其他類投資7.87萬億元,較年初增長9.81%。
  • 安徽一上市公司華菱星馬汽車擬更名漢馬科技
    安徽一上市公司華菱星馬汽車擬更名漢馬科技 2020-11-11 11:24:30   來源:中安在線
  • 建國70周年系列之牛牛帶您@各省份、行業龍頭上市公司
    國慶時,我國建國已經70年,放在5000餘年的歷史長河中,或許這不算什麼,但這是中國人民真正站起來,推倒三座大山,真正掌握國家命運的70年。70年間,國家從滿目瘡痍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A股則從1990年時的老八股成長為包容3687家上市公司,總市值62.51萬億元的巨無霸,回首怎能不感慨萬千。
  • 28名員工賺70億 中煙香港上市為什麼那麼牛?
    6月12日中煙香港首日上市,開盤漲約2%,隨後股價一路上行,漲幅最高時一度超過19%,最終收報5.35港元,漲幅9.63%,成交額達10.88億港元,最新總市值35.67億港元。而這一成績還是在恒生指數大跌1.73%的壓力下完成的。據招股書披露,2018年中煙香港營收70.33億港元、淨利潤2.62億港元,但在香港的員工僅有28人。
  • 國產硬派越野叫板鈴木五十鈴,是名副其實,還是徒有虛名
    前言:國產硬派越野叫板鈴木五十鈴,是名副其實,還是徒有虛名很多人對上汽大通都不太了解作為上汽集團旗下自主品牌,之前生產的大多是商務車,最為人熟知的大概就是大通G10了。而此次進軍家用車市場,一出手就是一臺定價在20萬級的中大型7座SUV。
  • 「金融」公司更名背後,是跟風還是另有圖謀?
    於百程指出,多數金融科技公司「數科」化,會保留集團名稱,但天星數科則「去小米化」,採用了和在香港的虛擬銀行「天星銀行」同樣的品牌,「可能是小米更加重視金融科技或數科業務的表現,後續在發展上可能會引入更多外部機構,並走上市路線」。
  • 瞎充集團|公司更名公告
    因發展需要,我司「深圳瞎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於2020年1月8日正式更名為「深圳瞎充集團有限公司」,公司主體業務和法律關係不變。時光荏苒,歲月不居。瞎充集團擁有深圳、河北、湛江、湖北、荊州、東莞、湖南、長沙、遼寧、河南、蘇州、昆明,等地區的12家分公司,設備遍布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200餘家營業網點為全國各地的廣大共享經濟商務人士提供優質高效的共享充電服務。
  • 監管約束公司「亂改名」劍指投機炒作
    在這更名的215隻股票中,超70隻股票更名後股價出現上漲。「上市公司任性更名,不乏進行不當市值管理而引發的炒作之風。」10月13日,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長江商報記者表示,在他看來,部分公司大股東存在所持股權大比例質押行為,存有被強制平倉風險,因而其千方百計採取更名等方式「製造」熱點,以求股價維持高位。
  • 洛陽協和醫院啟動上市規劃更名「安和」
    日前,洛陽協和醫院與醫道國際集團在北京籤訂上市戰略合作協議,全面啟動上市規劃,同時,洛陽協和醫院正式更名為洛陽安和醫院。  更名揭牌儀式現場  日前,洛陽協和醫院與醫道國際集團在北京籤訂上市戰略合作協議,全面啟動上市規劃,同時,洛陽協和醫院正式更名為洛陽安和醫院。
  • 紅黃藍更名轉型 上市幼教企業海外探路
    收購完成後,新加坡、北京兩地公司將在國際化雙語課程、教育管理上展開更多合作。   同時,紅黃藍計劃將公司的名稱由RYB Education更名為GEH Education,目前尚未公布對應的中文名稱。紅黃藍在公告中表示,希望通過新的公司名反映出自身教育平臺的定位,為今後的品牌、產品擴張服務。
  • 灌膚是真好用還是徒有虛名?問題肌不適合,油皮用卻驚喜
    最近非常流行的灌膚是真的好用,還是徒有虛名?最近忽然間被灌膚這個代名詞給刷爆了朋友圈,感覺灌膚能夠讓我們的皮膚煥然一新有了新的改變,而且還會說幫助我們皮膚美白,收縮毛孔的,聽起來感覺真的不錯!那麼灌膚到底是真的,能夠讓我們的皮膚變得更加水潤呢,還是只是徒有虛名呢?下面小編來給大家分別扒一扒灌膚到底是什麼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