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儉在臺灣:舊書不是廢紙

2020-12-22 中國文明網

  ——「節儉臺灣」系列報導之五

  書的今生是知識的化身,後世卻變成了紙漿,當舊書被廉價收購後,其效益的大幅貶跌令人扼腕。為了充分發揮書籍的智慧效能,臺北市專門設立了延慧書庫,讓舊書有了最好的歸宿,讓知識伴著愛心在一個個需要的人手中流轉——

  通過了「學測」(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又通過了相關面試,臺灣的部分高三學生如釋重負,他們已有資格升入自己理想的大學了。三年苦讀留下的大量學習參考書往哪兒去?可別扔嘍!捐給臺北市環保局辦的延慧書庫,提供給有需要的同學繼續使用。

  5月16日上午,環保局把收書的車輛開進了臺灣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校園,同學們把用過的書在指定處碼成一摞摞,準備裝車,而高一高二的學弟學妹們已圍著這智慧的書山忙不迭地「淘寶」。記者也上前翻尋,只見《大學英文科滿分攻略》、《選修數學課堂講義》、《愛上作文的8堂課》、《高三物理600題》等各個科目的參考書應有盡有,基本都是八九成新,大部頭的一本定價400至500元(新臺幣),薄一些的100多元,書裡充滿畫線和解答,同學們勤學苦練的痕跡歷歷在目。

  正在上高二的李偉倫同學已抱了一滿懷的書,還在繼續認真挑選,「這些練習冊是學長們做過的,那麼必是經過篩選,應該很有用,我想他們都考得那麼好,我也沾沾光。」他樂呵呵道。前來參加捐書儀式的該校學生家長會成員李先生也挑了幾本。他告訴記者,兒子在上高一,一學期光買課外參考書就得花費四五千元,高中三年讀下來,怎麼也要1萬多元,這對那些中低收入家庭來說是不小的負擔,把學長們淘汰下來的書接著用,既傳承了知識和經驗,也節省了購書費,可謂一舉兩得。

  都說書籍是人類知識的階梯,但過去臺灣初、高中生畢業後,大堆的課本和參考書除了一小部分被低年級學生借用外,大部分還是當作廢紙拿去化為紙漿,而很多有需求的人又只能花錢到書店購買。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雙重浪費,原因在於供需之間沒有良好的溝通對接渠道。為解決這一問題,去年1月,臺北市環保局在全臺首創成立了延慧書庫。

  臺北市環保局局長李獻忠告訴記者,延慧書庫的舊書及參考書來自臺北市及島內其他縣市民眾和學校的捐贈,整理歸類後,學生可憑學生證每月免費領取3本,中低收入戶憑證每月領取10本,普通民眾可用15顆廢電池兌換一本。每逢開學季或配合兒童節等節慶活動還會「加碼送」,以此來發揮二手書的最大效用,幫忙弱勢學童,普及「惜物愛物」的觀念。2012年,天秤颱風使臺東縣泰源部落一處可供100多名學童讀書做功課的書屋嚴重受損,裡面的圖書盡毀。延慧書庫接到求助信後,立即送去1000多本圖書以解燃眉之急。據統計,截至今年4月,延慧書庫已送出二手書12800多本,回收廢電池近萬顆。

  二手書的回收方式十分簡便。每周除周三、周日外,每天都有各類垃圾回收車定時定點穿街過巷,民眾只要把書綑紮好送上資源回收車就行;如果要捐贈的圖書超過200本,就打電話給臺北市的清潔隊,請他們上門收取;臺北以外的縣市也可以將書籍直接郵寄到延慧書庫所在地。

  那麼廣大民眾又如何獲知延慧書庫的動態呢?臺北市環保局第五科科長崔浩志告訴記者,除了委託各家媒體發布二手書回收和發送的相關信息外,還請市政府裡的各個部門將宣傳材料下發到下屬的各個單位,再層層散發出去,尤其在學校和書店周圍更會廣泛告知。同時,他們還在公共運輸、電視臺等處發送公益廣告,去年5月,又新增二手書籍網絡查詢功能,讓延慧書庫家喻戶曉,方便索取,吸引全民參與這項愛心環保行動。

  今年2月,為配合開學季,延慧書庫推出「加碼送」項目,於開學後一個月期間,開放學生免費索取6本書,中低收入戶免費索取20本書,結果各年級的參考書很快送罄,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得知這一情況後,誠品文化藝術基金會、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及一些書局立即慷慨援助,送來了大批圖書,解了書荒之困。

  有鑑於此,今年3月,臺北市環保局大力增加回收舊書的渠道,與島內9家連鎖書局、超市、百貨賣場等合作,在14個門市設置了捐書箱,以方便民眾捐贈。此外,延慧書庫也得到臺北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目前已有建國中學、北一女中、師大附中等8所中學參與環保局的舊書回收活動。一些書局還把倉庫積存的一些教學參考直接捐贈,為延慧書庫注入新的資源。目前,延慧書庫已運轉有序,成為深受民眾歡迎的智慧寶庫,也成為臺灣倡行節能環保的又一個新典範。(記者 林娟)

相關焦點

  • 舊書當廢紙賣可惜 大學生欲建公益書屋循環利用
    「書太多了,離家遠,如果把書全部拖運回家至少要300元,我只能挑幾本重要的書帶回家,剩下的公共課教材就只能當廢紙賣掉。雖然可惜,卻也只能把書當廢紙賣了。」即將畢業的李歡說,學校給兩天時間,讓同學們在校內開「跳蚤市場」,把舊書和舊物品處理掉,他也參加了,兩天才賣了3本書。
  • 捐廢紙、綠世界 成都武侯實驗中學附小開展環保主題校園公益活動
    中國網12月1日訊(宋得恩)教育引導學生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樹立愛護環境和綠色低碳節約意識,從小養成節儉、綠色、文明的生活習慣。近日,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附屬小學開展了主題為「捐一張廢紙,綠一個世界」的「一木環保」校園公益捐書活動。 活動開始前,學校各班級開展了環保主題班會活動,在班級內營造注重環保、熱愛環境的氛圍,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綠色文明生活習慣。
  • 香港舊書珍罕價昂 緣何賣得這樣貴?
    這套雜誌登了本地作家的作品,還刊登了大量臺灣作家的傑作,可作為港臺兩地文化交流的一手資料。可惜的是這套雜誌極少在本地舊書市場上出現,三十年前我曾以此問過丁平老師,他告訴我,因為他不想雜誌在停刊後讓人當「廢紙」辦,故意不把存貨賣給舊書商,私自「處理」掉了。
  • 散文《節儉即是惜福》
    臺灣首富王永 慶一生簡樸,他坐擁億萬資產,卻從不奢靡。他幾乎每周都要給子女們寫信,為節省郵資,他通常用一種很薄的信紙,密密麻麻寫滿正反兩面,其中就蘊含著這位飽經風霜、閱盡人世滄桑的老人對自己走過的人生之路、創業歷程的無限感慨和對子女們的殷殷期望。
  • 臺灣寫真:書香創意市集走進昔日舊書街
    臺灣寫真:書香創意市集走進昔日舊書街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26日 23:26 來源:中國新聞網   臺北市的牯嶺街二十六日又封街了,禁止機動車通行,倒不是這裡會有什麼政治集會,而是正上演一場舊書店和青年人的創意展。
  • 家裡的舊書千萬別拿去賣廢紙 原來舊書還可以這麼玩
    家裡的舊書千萬別拿去賣廢紙 原來舊書還可以這麼玩家裡的一堆舊書經常被嫌棄,扔了賣了捨不得,不扔又佔地方。不過英國女藝術家Su Blackwell似乎完全沒有這方面的困擾。她用一把剪刀,就能將一本本的二手書籍剪出各種各樣的立體場景,把原本被嫌棄的舊書變成了精緻的家居藝術品。舊書裝幀有特色,而且經由時間的洗禮,泛黃的紙張使得做成的家居藝術品更加有意境。
  • 買賣舊書 書販月均賺三千(圖)
    記者從潘家園舊貨市場辦公室了解到,近期每天的舊書交易額都能達到75萬元。  北京的潘家園和報國寺聚集了大批職業販賣舊書的書販,以買賣舊書為生。記者對書販這一群體展開調查,發現他們平均月收入能達到3000元。
  • 廢紙回收價翻番 小販上門收出價8角錢一斤
    整理一堆廢紙 賣出一頓飯錢鎮江市民魏女士最近趁著換季之時,徹底把家中收拾了一下,整理出了不少廢報紙、廢紙箱以及舊書。對這一堆廢紙能賣多少錢,魏女士沒有當回事,只是想著能碰到收廢品的小販上門,把這一堆廢紙運下樓去。可讓魏女士沒想到的是,小販上門收廢紙的價格已經達到了8角錢一斤。最終看似不值錢的一堆廢紙賣了近50元。「在我印象中,廢紙也就賣每斤四五角錢。」
  • 在重慶舊書市場淘書
    ——茅盾《舊書鋪》」上引的是茅盾《舊書鋪》。抗戰時期,很有一些文化人流落重慶。缺衣少食尚在其次,無書可讀卻是要命的事情。大概因為這個緣故,重慶也曾興起一些舊書鋪子。茅盾所記的是一處名為「米亭子」的舊書街。如今,張恨水、茅盾屢見過訪的這處舊書樂園早已風流雲散。唯一可供追想憑弔的遺蹟,是1942年成立的「米亭子小學」。不過,該小學早已遷出江北城原址,「米亭子」名存實亡了。
  • 逛了一天的孔夫子舊書網,我搞懂了什麼叫知識回收
    如今這個年代,廢品回收也需要一雙發現知識的眼睛,如果能精準識別出有價值的廢紙,就能在孔夫子舊書網實現翻倍的知識變現。 例如,有不少大學門口的回收站老闆,每天都會把手底下「知識成色」不錯的信件手稿,以幾十塊錢的價格掛在孔夫子舊書網上,如果有人來買,那就是意外之財,即使沒人買也不怕砸在手裡,畢竟廢紙回收本身就是個賺錢的買賣。
  • 西安快遞紙箱一個漲五毛 廢紙比廢鐵值錢
    廢紙收購價不斷上調  家住西安東大街社區的鄭女士說,她把家裡的廢舊報紙歸整到一起,和婆婆送到社區廢品收購站,22公斤竟然賣了33元,每公斤收購價達1.5元。「要是放到2個月前,這捆廢報紙最多才能賣20塊錢。」鄭女士的婆婆說。  記者隨後走訪了炮房街、長樂坊、建東街等多家廢品回收點,發現廢紙回收價格已經全面上漲。
  • 1斤廢紙=3斤廢鐵?廢紙回收價格持續走高
    廢紙回收價格持續走高 1斤廢紙=3斤廢鐵 廢紙回收價格持續走高,或與禁止進口未經分揀的廢紙有關 長沙晚報訊(記者 劉瓊萍)「太快了吧,我扔在樓下的紙箱不到五分鐘就被人收走了。」市民陳女士發現,以前扔在樓下垃圾桶的快遞箱幾天都沒人清理,現在一會兒就不見影了。
  • 「共享圖書」平臺免費上門收舊書,這真能為舊書找到新讀者嗎
    想要「處理舊書」的書友只需預約便有快遞上門,運費還由漁書支付。此舉一出,網友一片好評。有人說,舊書除了被當成廢紙賣了,終於有了好去處。「對不少讀書人而言,95%的書讀完後會被當成廢紙處理,只有5%的書會自己收藏。這裡有一個巨大的資源浪費。
  • 另類節儉 臺灣一男子懷揣6萬偷鞋被逮
    另類節儉 臺灣一男子懷揣6萬偷鞋被逮 2011年11月17日 18:2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教材被當廢紙賣,價格「縮水」100倍,背後帶來這一可怕結果
    還有一些學生為了「方便」,會直接將舊書賣給收廢品的人。可是,當選擇了這樣的處理方式之後,我們曾「保護備至」的課本,轉眼間,就被當成了廢紙被賣掉了。曾有大學生直言,1000多塊錢買來的教材,等畢業了,一轉手賣掉,只回本10塊錢,一買一賣之間,價格就「縮水」100倍了。
  • 北京地壇舊書生意火爆 商販賣舊書月收入能過萬
    「你別小看這些賣舊書的,他們雖然學歷低,但都歷經了舊書買賣行業的起伏,身家百萬的不在少數,文化水平不比大學畢業的差!」從事了多年舊書行業的和先生望著舊書攤向記者感慨。  北京春季地壇書市上周末落幕。僅用兩年時間,地壇書市打造的「舊書淘寶街」人氣十足,供銷兩旺。
  • 你願意孩子用舊書嗎?
    「課改之後,舊書還怎麼給孩子用?」還有的家長甚至說:「一年也就200塊,這點錢我還出得起,新學期嘛,高高興興地讀新書,讀舊書多彆扭啊!」  而老師們的意見則多來自於這場「改革」對他們傳統教學方式的衝擊。一位語文老師說,根據教學需求,劃分段落、寫段落大意、劃重點,這些都要直接在書上劃寫。「如果不能在書上劃寫,我的教學效果也要打折扣。」
  • 廢紙收購價水漲船高 賣廢品下個APP也能操作
    遇上節假日或到了年末,很多人都習慣收拾家中或辦公室裡的舊書、舊紙箱,然後集中起來賣給收廢品者,換點鈔票零用。請注意啦,隨著國內廢紙收購價的持續走高,賣一斤廢紙能獲得約0.9元,已能買一斤包菜了哦。廢紙廢銅回收價水漲船高「別放在門外面,不然一會兒就有人來拿走了。」前晚家住惠山區某小區的李女士剛拆完快件,打算把紙包裝盒放在門外,第二天上班帶出去扔,結果被她母親數落了。老人說自己帶孩子去樓下玩時,小區不少老阿姨都開始收拾廢紙箱準備賣了,「一斤能賣八九毛錢」。
  • 小學女生擺攤賣舊書一月掙200 不為賺錢為練膽
    何思奕(左)和龔珈瑜在街邊擺攤出售自己的舊書。 記者 張路橋實習生程雯麗 攝近日,沙區體育館外,一個不到兩平米的小書攤上,整齊地放滿各種書,攤主是幾個剛小學畢業的女生。原來,幾個女孩相約暑假期間一起擺攤出售舊書。「如果把書當廢紙賣掉多可惜啊,便宜點賣給其他需要的人多好。」女孩何思奕稱,這一個多月,她掙了200多元。「舊書便宜賣給需要的人」前天晚上7點,記者在沙區體育館外看到了這個特別的小攤,攤主是兩個女孩。「叔叔阿姨,這裡有許多小學用的作文書,只要半價,很實用的。」「爺爺奶奶,給孫孫買一本書回去嘛。」
  • 謝其章︱姜德明書話裡的舊書價錢
    多年前讀過喬衍琯詳實且生動的《乾嘉時代的舊書價格及其買賣》,不由聯想到今天的舊書價格。「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不妨從手邊比較齊全、生動的姜德明書話說起。姜德明書櫃,打開櫃門的全是珍本舊書姜德明先生的淘書史比所有的愛書者似乎都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