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首富王永 慶一生簡樸,他坐擁億萬資產,卻從不奢靡。他幾乎每周都要給子女們寫信,為節省郵資,他通常用一種很薄的信紙,密密麻麻寫滿正反兩面,其中就蘊含著這位飽經風霜、閱盡人世滄桑的老人對自己走過的人生之路、創業歷程的無限感慨和對子女們的殷殷期望。
一代企業家,富可敵國,珍惜片紙;節儉若此,令人感慨不已!
文學家魯迅經常給別人寄書刊,但它用來包書的那些紙都不是新的,而是從街上買東西回來留下的。許廣平上街買東西回來,總會隨手把包東西的牛皮紙折起來,隨手把小細繩捲成一個卷。若小細繩上有一個疙瘩,也要隨手把它解開,準備著隨時用隨時方便。魯迅家常備這樣的舊牛皮紙和細線繩……
一代文豪,珍惜片紙;節儉度日,可見一斑!
國畫大師齊白石在街上買東西,比如包鞋、包書,包糖食的紙分大小都留著起畫稿用。曾有一張印有「內聯升」的紅色印記的包鞋紙,老先生在上面畫了一個持弓搭箭的人,旁邊註明畫時執弓的手要下移一寸。有廢紙上畫著,他在哪家古董店看到一個瓷瓶,上面有雙鴛鴦影在荷花紅蓼的後面,回來老先生背臨出來為小兒輩留作傳家畫稿,曰「可當水田幾畝」……後來這批東西都由家人捐贈給了北京畫院。
一代巨匠,片紙隻字,世人寶之;惜片紙之貴,令人慨嘆!
說實在的,省下的這一點半點的紙,於過日子而言實無多大補益,但片紙非貴,貴在精神。
「惜食惜衣非為惜財緣惜福。」真正懂得生活的人,都是珍粒米滴水,片紙一線;惜物即惜福,節儉是美德,於細微處可見人性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