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見一郎《幸福的勇氣》:保持單純與真誠,世界很簡單,愛也簡單

2020-12-25 四夕清荷

《幸福的勇氣》是「勇氣兩部曲」的下卷、完結篇。同樣以百年前心理學者阿德勒思想為核心,以「青年和哲人的對話」故事形式展現。通過哲人與青年涉及教育論、組織論、工作論、社會論以及人生論的對話,著重於「該怎麼做,人才能獲得幸福」的闡述,講述「愛」和「自立」的主題。

哲人通過與青年在教書育人方面的對話,通過「實例」,讓我們看到阿德勒式的「幸福」,幸福是利他、是奉獻,是教人「自立」。「自立」的目的是消除自我的「世界中心」,發自內心的尊重,作為社會共同體的同在,不是「我」,不是「你」,是「我們」。

幸福是主動的去愛,愛需要主動的「培養」,這是艱難的過程,是需要勇氣的過程,這樣才有選擇人生的自由。

本書的背景是,青年在了解了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以後,從之前的圖書管理員辭職,重新找到了一份小學老師的職業,想同老者那樣傳播和講解阿德勒的理論和方法,解救眾人也解救自己。但在這過程中,卻遇到了很多的問題和困惑,最後漸漸否定了最初堅信的理念,於是三年後,又來到了老者的居處,與老者交流和討論。

本書前半部分探討如何教育孩子才是正確的,印象最深刻的是:

關於教育的終極目標,不是成才,而是自立。學生們從學校畢業後,不久就會愛上某人、實現自立、成長為真正的大人。

關於「賞罰」的教育手段,既不可批評也不可表揚。尊重,共情,信賴,促進學生自我認同才是幫助其自立成長的關鍵。

尊重,首先要看真實的那個人,不要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人,要努力去發現那個人本身的價值,並且進一步幫助其成長發展,這才是尊重。在企圖操控和矯正他人的態度中沒有絲毫尊重。

價值,不要從「與他人不同」方面尋求價值,而是從「保持自我」方面尋求價值,這才是真正的個性。不認可「真正的自我」,一味地與他人進行比較,盲目地突出「不同」,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生活方式。

關於自立,就是脫離自我中心性。既不是經濟方面的問題也不是就業方面的問題,而是對待人生的態度、生活方式的問題。

自立,告訴孩子「這事你可以自己決定」。告訴他自己的人生、日常的行為一切都得由自己決定。並且,假如有做出決定時需要的材料—比如知識或經驗—那就要提供給他們。這才是教育者應有的態度。

繼而,作者又提出了幸福的勇氣,這是本書後半部分的主題。作者認為,自立既不是經濟方面的問題也不是就業方面的問題,而是對待人生的態度、生活方式的問題……

愛是由兩個人共同完成的課題,在這裡必須追求的既不是「我」的幸福又不是「你」的幸福,而是「我們」的幸福。

世界很簡單,人生也是一樣。但是保持單純很難,因為這需要不斷經受平凡日常的考驗。然而我們終究要邁出這第一步,然後保持繼續走下去的勇氣。以最後的告別的想法去處理各種人際關係,因為我們所有人的相處都是以告別作為前提開始認識的,簡單來說就是珍惜眼前人。

人活著並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望。無論對方是誰,我們都沒必要按照他人期望的方式去生活。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認為,幸福就是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有自己的事業和喜歡的東西,和愛的人生活在一起。

幸福就是一種感覺,常和滿足聯繫在一起。它不取決於人們的生活狀態,而取決於人的心態。心安即幸福。世界很複雜,人生也一樣。認真活在當下,我們能做的事情也許就只有一件。心簡單了,一切都變得簡單,幸福也就容易獲得。

畢淑敏說:「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裡經常看看太陽,心就會不知不覺地暖洋洋亮光光。」

如果說「被討厭的勇氣是一副世界地圖」,那麼「幸福的勇氣」則是指引我們走向世界的導航儀。人生的三大課題「工作、交友與愛」,從課題分離,尋找共同體感覺,通過自立、他者信賴、他者貢獻不斷追求幸福的勇氣。

如果說「一切的煩惱都是來自於人際關係」,那麼「一切的幸福」同樣也是來自於人際關係。學會自立、學會愛,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

「創造這種未來的是你,不要迷茫。看不清未來,這說明未來有無限可能。正因為我們看不清未來,所以才能成為命運的主人。」

「世界其實很簡單,只要我們保持單純即好」。願我們都可以擁有追求幸福和愛的勇氣,歲月靜好,靜待時光檢驗!

學習哲學或者心理學,其實是為了自我觀照,從而解決問題,讓自己更自在、更幸福的生活。

阿德勒哲學就是這樣一種實踐性非常強的哲學,阿德勒是一個徹底的實踐主義者。

幸福的勇氣,就是愛的勇氣,鼓起勇氣踏出第一步,永不止步,無盡的積累和堆疊就是「前進」!

相關焦點

  • 「活出生命的勇氣」岸見一郎-阿德勒
    我今天要介紹的觀點來自岸見一郎,屬於阿德勒一脈,阿德勒被譽為個體心理學之父,一生關注人的潛力和發展,他的思想是後來很多心理流派的重要源頭之一。你如果沒有聽過阿德勒,你可能聽過自卑與超越,或者超越自卑,這是阿德勒最為人熟知的作品。阿德勒從小身材矮小還駝背,要命的還有個樣樣都行的哥哥,可以說他本人就是自卑與超越本尊吶。
  • 薦讀:岸見一郎、古賀史健的《被討厭的勇氣》
    岸見一郎,1956年生於京都,京都大學文學研究所博士課程結業。除了專攻哲學以外,同時研究阿德勒心理學。古賀史健,1973年生於福岡,是一位文學作家,他們合作出版了《被討厭的勇氣》這本著名的書。此書是由作者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透過一位憤世嫉俗卻無比自卑的年輕人和一位傳承了阿德勒思想學說的哲學家,在兩人一問一答,你來我往的論辯中,帶出許多現代人在現實生活中經常面對的疑問、困惑和思考慣性,不同立場的兩人鋒利的對談,在問題被拋出後,激起了很多值得反覆思考的人生價值觀。
  • 《被討厭的勇氣》如何找到自由幸福的狀態
    核心內容第一,在阿德勒看來,我們感到不幸福的原因是什麼?第二,如何擁有所謂的「被討厭的勇氣」,如何找到那種自由、幸福的狀態?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我是袁澤。今天為你分享的這本書叫做《被討厭的勇氣》。這是一本一位牛人解讀另一位牛人的書。
  • 如何處理最棘手的「愛的課題」?運用阿德勒勇氣心理學
    《被討厭的勇氣》由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和自由作家古賀史健合作完成。岸見一郎1956年生於京都,就讀於京都大學研究生院文學研究系。1989年起致力於研究專業哲學和阿德勒心理學。古賀史健出生於1973年,擅長於以對話創作(即問答體裁),他創作的採訪稿,以極具現場感與節奏感而廣受好評。
  • 《幸福的勇氣》:如果被動能得到愛,愛就不會成為人生難題
    《幸福的勇氣》是由日本學者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兩人一起合作的勇氣兩部曲的第二部。這本書重點談了阿德勒心理學中對於教育、職業、愛的討論。這些討論同樣有許多開拓思維的精彩見解。尊重對方就是實事求是的去看待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那個人。在教育過程中,教育者還要時刻警惕把對方放置在「依存」和「無責任」的地位。避免讓對方生發出「多虧了您我才做到XX」的感嘆,因為這種表達隱藏的含義是「如果是我自己,我什麼也做不到」。教育要讓學生或孩子感受到是靠自己的力量才完成了這一切。
  • 《不管教的勇氣》:岸見一郎告誡家長們,養育孩子不該做的N件事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不管教的勇氣》這本書,是以個體心理學大事阿德勒的理論為基礎而撰寫,作者在書名下寫了一行小字——「跟阿德勒學育兒」,算是向師者致敬之作。岸見一郎其實作者岸見一郎的所謂「不管教」並不是對孩子不聞不問,而是提醒父母把孩子看作一個有獨立人格的生命個體,不要過分插手孩子的人生。
  • 《被討厭的勇氣》作者:既不可以批評也不可以表揚孩子
    當我也同樣面對這樣的困局的時候,岸見一郎在《幸福的勇氣》這本書裡的一段話,常常作為我的&34;潛臺詞:孩子知道這個行為不好即:&34;而尊重,跟勇氣一樣,也是會傳染的,正如山谷裡的迴響。說到這,我也犯難了。因為這太難了。我們很難回到孩子的心理狀態去理解他的視角。相比這個,簡單粗暴的批評或表揚,卻能立竿見影地在當下起到改變孩子行為的效果。
  • 心理學家岸見一郎新作《請你迷失在我身旁》:如何守護年老的父母
    最近幾天在看一本與老年痴呆症有關的書,是日本研究阿德勒心理學的學者岸見一郎的新作《請你迷失在我身旁》。由於岸見一郎長年研究阿德勒心理學,所以他結合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思想,摸索到了一套與年老患病父親的相處之道,包括深入認識老年痴呆症、構建新的親子關係、探求生命本身的意義等,特別真誠,也很透徹
  • 《被討厭的勇氣》經典語錄
    本書講述了如何能夠在繁雜的日常瑣碎和複雜的人際關係中用自己的雙手去獲得真正的幸福,作者是日本作家岸見一郎、古賀史健。本書的名字《被討厭的勇氣》,承擔這種自由和責任,需要無畏的勇氣。這種勇氣,是阿德勒心理學的關鍵詞,也是我們人生問題的最終解藥。——知乎專欄作家 動機在杭州1、不害怕被別人討厭、勇敢做自己的勇氣。
  • 《不管教的勇氣》:最高階的管教方式是不管教
    沒有人願意放棄自己的人生,你以為你是最愛孩子的那個人嗎?不是的,他自己才是最愛他的那個人。只要你對他自己對他的愛稍微有一點信心,你就知道誰能為他負責,你根本沒法替一個孩子負一輩子的責任,早點放手,早點給他鼓勵,給他肯定樹立他的自尊心,他慢慢的會找到一條通道。
  • 幸福好像很簡單,人生感覺又很難
    幸福好像很簡單,人生感覺又很難,牽手就是一輩子,相愛幸福好會子,眾裡尋她千百度,木然轉身卻錯過,失了最美的風景,希望在燦爛黎明,看花伊人一世界,人生路上總相會,會遇到各種難忘,也難免坎坷溝壑,相愛簡單相守難,夫妻要過一輩子,爭吵體貼過日子,情人是過有日子,都說情是很偉大,
  • 《被討厭的勇氣》人人隨時隨地都可以擁有幸福,這是真的嗎?
    阿德勒每個人隨時隨地都可以擁有幸福。乍一聽,這理論著實荒謬。幸福要是那麼容易實現,那人們還用得著大費周章地苦苦尋覓嗎?可這句話的的確確就是奧地利個體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經典觀點。而《被討厭的勇氣》是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和作家古賀史健合作完成的一本對話體的心理學作品,通過一個深陷自卑幸福無能的青年和一位哲人之間的對話,淺顯而又系統地將阿德勒關於幸福、關於人際關係等思想展示在讀者面前。「世界無比單純,人人都能幸福。」「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心理創傷並不存在。憤怒都是捏造出來的。」「其實並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義。」
  • 《不管教的勇氣》:尋找管教的邊界,賦予孩子直面人生的勇氣
    但是,一本名為《不管教的勇氣》的書出版,作者岸見一郎用阿德勒心理學闡述了不管教的意義,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管教不是萬能的,而且對孩子不管教還能賦予孩子更多益處。父母對孩子不管不問,真的能健康成長嗎?孩子能有出息嗎?這些都是縈繞在眾多父母心頭的問題,提示"不管教"的可行之處何在?
  • 追求幸福的路徑:淡忘往事,降低期待,保持勇氣
    對於女人來說,追求幸福的道路更是坎坎坷坷,荊棘叢生。雖然幸福不是人間的常態,但是我們擁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在追尋的路上,我們漸漸找到通往幸福的路徑:淡忘往事,降低期待,保持勇氣。我們相信,世界是守恆的,我們所失去的愛,總會得到另一種形式的補償。感情逝去時,我們不必在情感的漩渦中糾纏,一次次回憶自己曾經受過的傷。治癒一段感情最好的方式,是開啟一段新的感情。淡忘是一種智慧,從往事中抽身而退,重新信任愛,讓過去的過去,該到來的到來。
  • 讀書筆記|《被討厭的勇氣》:人生的煩惱都是自找的
    書籍信息書名:被討厭的勇氣作者:[日]岸見一郎,古賀史健譯者:渠海霞出版社《被討厭的勇氣》就是這麼開始的。這是一本非常好讀的心理學著作,全書沒有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沒有案例分析和解讀,僅通過「哲人」和「青年」兩人的對話來傳達作者的觀點:人可以改變、世界極其簡單、人人能獲得幸福。
  • 《被討厭的勇氣》與阿德勒心理學
    最近有幸拜讀了 岸見一郎 的《被討厭的勇氣》,岸見一郎致力於研究阿德勒心理學。阿德勒作為心理學的三巨頭之一,而為大眾所熟知。阿德勒心理學,與佛洛依德和榮格心理學的區別就是,阿德勒心理學從目的論而不是從原因論的角度出發,來討論的人類的行為。
  • 幸福很簡單的經典句子,每句都讓人心裡暖暖的
    1.幸福其實很簡單,簡單到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問候,一份成就,心怡處,人生便開滿了花。2.幸福,得到讓人覺得很難,而有時又是那麼的簡單。幸福,觸手可及,一不小心,就會遙不可望。幸福,可能擁有一輩子,但也許只是那麼一瞬間。
  • 小時候幸福很簡單,長大後簡單很幸福
    童年單純透明如水,對萬物充滿了無限的好奇與期待,對身邊的大小事物都充滿了樂趣。 一隻花蝴蝶可以追上一中午,願以一個毛頭熊換來一張卡通圖,有著無比「未知的勇敢」,也會被一隻螃蟹嚇哭,在無憂無慮中成長,清澈的眼眸中透出的全是好奇與樂趣。想念年少時和兒伴一起去學校的田間小路,那一起追逐打鬧的歡笑聲時而重現耳邊。
  • 勇氣心理學教你妥善處理
    《被討厭的勇氣》由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和自由作家古賀史健合作完成。岸見一郎1956年生於京都,就讀於京都大學研究生院文學研究系。1989年起致力於研究專業哲學和阿德勒心理學。古賀史健出生於1973年,擅長於以對話創作(即問答體裁),他創作的採訪稿,以極具現場感與節奏感而廣受好評。
  • 心理學家岸見一郎新作《請你迷失在我身旁》:如何守護年老的父母
    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不知道大家對這種病的了解有多少,但年老之後患上這種病的人還是不少的。尤其在我們中國,目前我國阿爾茲海默病患者人數已居世界第一,由於大部分人對這種病的認識比較缺乏,甚至存在大量誤解,導致我國阿爾茨海默病的就診率和治療率都非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