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合營漳州同善堂聯合製藥廠「大補丸」說明書
創辦於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的漳州「同善堂」藥店,坐落在修文西路(舊稱西橋街)西段尾端,歷經了200多年的歷史,可算是漳州乃至閩南地區赫赫有名的中藥房。同善堂因其古法炮製的「烏雞白鳳丸」而馳名,如今「同善堂」和它的「烏雞白鳳丸」已成為老漳州的一份文化記憶。
漳州同善堂的創辦人叫周廷揚,浙江省嘉興府秀水縣人。周廷揚喜愛鑽研中醫學,通曉脈理,尤其著重探求各種藥性。他力主於診病處方必同時講求藥品選擇或再經炮製,以求更好的藥效。因此,周廷揚給病者診病處方後,療效尤為顯著。他雖未正式懸壺濟世,但因其醫術高明早已蜚聲於鄉親好友之間。
相傳,清代大學士蔡新的母親患病,諸醫束手無策。蔡新告假回鄉侍奉,同時請來御醫診治,「亦未見起色」。蔡新便請州縣代為徵聘良醫,各地雖有許多保薦前來診治者,但仍無療效。後來府道薦送周氏前去診治,經其審慎診斷開了處方,但是服藥後,卻療效不顯。周氏細心觀察病情並認真研究藥物後發現,「治療沉痾久病者,不宜用生藥,而應多用炮製之藥」,因而恍悟到,這正是服藥後未見速效的主因。此後,凡是藥物須加炮製者,周氏親自遵法炮製,煎熬進送。結果,同樣藥方經炮製後服用,蔡新母親的疾病得以霍然痊癒,一時間,周廷揚聲名大噪。後來經鄉親好友的鼓勵與支持,周廷揚正式於漳州開設同善堂藥店。起初藥店經營規模不大,經周廷揚悉心指導,誠信經營,投資擴大了製藥部分的業務,加上大學士蔡新對周廷揚的醫術讚賞有加,使同善堂的診病、製藥業務日漸興旺,求醫拈藥者日增。
過了20餘年,同善堂開基人周廷揚因其髮妻不習慣閩南生活,堅決要回原籍浙江秀水,周廷揚只好留下長子周壽彭在漳州繼續經營這家藥鋪,並叮囑今後周家要代代將同善堂的醫術傳承下去。
周壽彭謹記父訓,繼續誠信經營,做「良心藥」。其根據周家單傳秘方,研製生產上市的有「十全大補丸」「安宮牛黃丸」「醉蝦素」「烏雞白鳳丸」等,經過多年的努力使同善堂在原來的基礎上又取得新的發展。特別是精製「烏雞白鳳丸」應市,得到了老百姓甚至海外華僑的一致好評。 了解烏雞白鳳丸的製作過程, 會發現後面是一顆「不忘初心、注重醫德、誠信製藥」的赤誠之心。 烏雞白鳳丸的製作,對選料和炮製工序十分講究。製作之前,每一味中藥材都得重新翻曬和烘焙並仔細剔除雜質。所選的雞是渾身沒有雜毛的白絨烏雞。中藥材和處理過的白絨烏雞分別蒸煮,然後摻合在一起,再經過反覆舂、碾、篩幾十道工序下來,便成了粉末。藥房裡還有一口大銅鍋,那是用來熬製天然蜂蜜的,須把蜂蜜熬成粘稠得幾近麥芽糖狀,再用這麥芽糖狀的蜂蜜像和面那樣,把「粉末」團起來,捏出一小塊一小塊,而後用戥稱,使得每一小塊重量一致,再雙手搓成小圓球狀的藥丸。給藥丸裹上一層專用的薄紙,盛入蜂蠟製成的圓球蠟殼裡封密,最後在藥丸外殼上加蓋印章,每兩丸裝入一個硬紙盒,一批新製作的烏雞白鳳丸便可以面市了。
和現今的藥盒一樣,烏雞白鳳丸的盒子裡也有一張「說明書」。之所以加上引號,是因為與其說是說明書,不如說是防偽標誌,任是誰,即使是管事的叔公們,也無法在那「說明書」上辨別出一個清晰的文字。但偏偏買烏雞白鳳丸的人就認這張如「天書」一般的說明書,要是盒子裡沒這張天書,他們會認為不是正宗的漳州「同善堂」烏雞白鳳丸。這張「說明書」恰恰是同善堂百年信譽老店的最好見證。烏雞白鳳丸被譽為婦科三大聖藥之一,作為祖國藥庫中著名藥劑流傳至今。
回顧同善堂過去的歷史,它之所以能夠歷經200餘年而不衰,其根本所在,是以治病救人為經營宗旨,凡診病、製藥無不講求療效與藥效,注重醫德,保證質量。另一方面,「同善堂」對社會又是樂善好施、救急救民,從而獲得了很高的讚譽。
「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大家都熟知這是北京同仁堂藥房的古訓。同樣,創設於十八世紀的漳州同善堂,對中成藥的製作也同樣恪守著這樣的誠信經營理念。同善堂人視質量如生命,將誠信融入藥品製作的每一個環節。同善堂藥店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分量準確,因而受到海內外顧客的歡迎。 正因為同善堂人注重醫德,誠信製藥,才有了漳州古城這家傳承200多年的老店。(本文源自《閩南日報》 朱雙浩 文 林南中 圖)
版權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繫(0596-2595655),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