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過《哆啦A夢》的人應該記得,有一集裡面說大雄的影子脫離他而存在,他成為了第二個大雄,一個理想中的大雄,而他的影子成功地取代了真實的那個他。
如果你也有一種特異功能,可以和你的影子對話,或者可以偷走別人的影子,你會用來做什麼?
在文學類別裡面,有一種類別叫做「成人童話」,他是給成人看的,但是借用了童話的幻想手法,而《偷影子的人》就是這樣的一本小說。
作者馬克李維給了小說一個有趣的設定,那便是讓「我」的影子和別人的影子重疊,這樣「我」就可以和別人的影子進行對話,從而探聽到別人心底的秘密,類似於我們所說的「讀心術」。
「偷」別人的影子是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但是作者讓「我」給每一個影子找到自己的光點,卻讓這種不光彩反倒是有了人性的關懷。
成人童話和兒童童話有一個很明顯的區別點,那就是成人童話更加貼近現實,而兒童童話更加接近於虛擬。
拿這本小說來說,「偷影子」這個技能,雖然不存在,但是也並不誇張,主人公也不是救世主,不會通過「偷影子」而去解決世間一切不平事,他做這些事情也不是為了世界的愛與和平,就是一種自我救贖。
兒童童話裡的人大多是非黑即白,非醜即美的,因為這樣做便於兒童區分事物的好壞,但是在成人文學當中,更多的是「灰色」,沒有絕對的善惡,也沒有絕對的好壞。雖然小說有意將一些人的性格特徵放大,但是總體來說每個人還是立體的。
「我」遭遇了校園霸凌,「我」討厭校園霸凌者,但是又去模仿他競選班長,去爭奪一個女孩,「我」最後變成了「我」討厭的那個人,後來讀到這裡的時候我也在想,是不是越討厭一個人,你就越容易成為這樣的一個人,我們時刻去逃避自己討厭的人,卻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變成了自己討厭的人。
想起來有人說,成人的世界是沒有童話的,是現實的,是殘酷的,小的時候不太願意長大,但是長大了之後卻發現,或許成人的世界本身就是這個樣子的,只是我們把它想像的太過美好以至於產生了心理反差,我們才會把它定義成殘酷的,冷漠的。
或許,長大成人之後,我們需要的不是現實,而恰好就是童話,是在現實當中仍然保留的那一份對於美好的期許。
主人公「我」的童年是遺憾的,是孤獨的,父親婚外情離開,「我」從小是缺失父愛的,「我」身材瘦小經常被人欺負,「我」喜歡的女孩也不喜歡自己,「我」的生活好像處處充滿了遺憾,但是在這種遺憾當中,「我」卻找到了自我拯救的方式,那就是「偷影子」,通過和別人的影子對話,幫助別人,從而達到內心的愉悅。
麵包師呂克喜歡醫學,但是因為子承父業的思想放棄了自己的夢想,「我」受到了他影子的委託幫助他實現了讀醫學院的夢想;
克萊爾是一個聾啞人,但是他熱愛音樂,「我」聽了他影子的訴說,讓他知道了他不是聾啞人,最後她成為了著名的提琴演奏家。
當然在我看來,完全窺探別人內心是不存在的,但是作者也是通過這樣的故事告訴我們,其實每個人都可以遵從自己的內心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很多時候只是因為自己不敢邁出那一步,最後留下的只有遺憾。
一個叫伊凡的男孩,「我」偷了他的影子,得知他會遇到危險,「我」救了他一命。但是伊凡卻並不開心,因為他說,在那場火災當中,自己過世的媽媽寫給他的信被燒毀了,他一直非常遺憾。後來「我」從他的影子哪裡得知,根本就沒有這樣的一封信,有的只是他不斷寫給媽媽的信,真正被大火燒掉的,是那一份永遠揮之不去的思念。
痛苦是可以分擔的,「我」得知了這件事情之後,便偽造了一封「媽媽的信」,最後伊凡在這封信的鼓舞之下,又去追尋自己的夢想了。
人生是處處充滿遺憾的,有的遺憾是無法彌補的,但是也希望,我們不要因為遺憾而放棄前方的路。
書中的「影子」不單單指陽光下的陰影,更多地是一個人內心的展現,是充滿了「隱私」的秘密。我們每個人都在竭力保護自己的影子,但卻無法避免影子被偷走的情況。
小說當中有很多的小故事,但是這些小故事也並不都是美麗的幻想,有的甚至很令人心碎,比如說上面我說到的伊凡的故事,他對母親的那份親情令人動容。
其實不只是伊凡對於母親的思念,主人公「我」對母親也有著深厚的感情。只不過小說的作者並沒有將這種感情放得很大,就放在一些小小的細節當中。比如說母親對「我」隱瞞病情,但是作者又沒有描述母親生病的過程,突然的結果反而更讓人措手不及,就像我們的那句俗語「子欲養而親不待」,想到這裡其實就覺得挺悽涼的。
除了友情和親情,小說也寫到了愛情。主人公經歷了幾段不同的愛情,但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小說在結尾的地方,這樣的一段描寫:
「太陽升起,我們的影子肩並肩拖長在人行道上。我讓,我看到我的影子傾身,親吻了克雷爾的影子。
於是,我無視我的羞怯,摘下眼鏡,模仿影子的動作。」
看到這裡的時候,我真的非常感動。因為故事當中的「我」終於從自卑和怯懦當中走了出來,勇敢去親吻了我喜歡的那個女孩兒。沒有多餘的一句話,但是且讓人回味悠長。
我不得不承認,馬克李維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他的文字不能再平淡,但是他的感情又不能再真摯。
《偷影子的人》這本小說,其實也很像是一部紀實小說,「我」所經歷的事情,多多少少每個讀者都會經歷過。小說也就像是一個社會的微型縮影,每個人都能從裡面找到屬於自己的影子。
在如今物慾橫流的世界當中,我們每個人都會拼命保護自己的影子,我們善於偽裝,善於隱藏自己內心的想法,但是又對別人的想法有著強烈的「偷窺欲」。我們時常在追逐名利當中迷失了自我,在社會危機當中變得麻木而冷漠。
小說是虛構的,但是它的感情是真實的。馬克李維的這部小說,真的喚醒了很多人內心的那份感動,它偷走的,不僅僅是影子,更是每一個讀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