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信息:《匹諾曹》,導演:馬提歐·加洛尼,編劇:馬提歐·加洛尼、馬西莫·切可裡尼,主演:費德裡科·伊帕迪、羅伯託·貝尼尼,義大利,2019年)
匹諾曹從一根質量上乘的圓木裡誕生,作為一件藝術傑作,自然賦予了他鮮活的生命,卻讓他降生伊始,就陷入貧窮的境地。這是這個童話不完美的開頭,它註定了木偶匹諾曹的故事以灰暗的基調加以敘述,映射成人世界的現實軌跡,用結尾的光明與新生完成一場童話空間裡的成長之旅。
老木匠戈佩託終於有了孩子。這個孩子是老戈佩託的傑作,他創造了他,並為之取名匹諾曹。這個孩子讓老戈佩託從貧苦中品味到了快樂的滋味,它就如同別人施捨給自己的麵包和奶酪的香氣那般足以驅散生活的陰霾。童話開頭就直面生活的不幸,老戈佩託的忍飢挨餓在其向人們乞食時表現出慣性的常態。這是個體無法改變自身命運的世界,老戈佩託只是其中的一個可憐的人。因為人們大多生活不易,所以無人看重老戈佩託的木匠手藝,包括椅子、桌子、大門在類的木製家具只要還未散架,就沒人願意讓老戈佩託前來修補修補。這是童話映射出的現實,透著貧瘠與悽寒。
老戈佩託的欣慰在於,自己終於有了孩子。一個木偶,讓老戈佩託成為有責任心的父親。這個父親帶著他的孩子在貧困中掙扎,從中看不見對童話世界美好的描繪。火爐邊,孩子們圍在老祖母的膝前,聽著這個慈藹的老婦人講著遙遠、美麗的童話的一幕已被現實刷洗的杳無蹤跡。呈現在老戈佩託眼前的現實則是,他為了給木偶買上一本識字課本,當掉了自己賴以禦寒的外套和馬甲。當匹諾曹賣了識字課本,換回去木偶戲班觀看表演的門票時,身穿單衣的老戈佩託在寒風裡凍得瑟瑟發抖。
與木偶戲班裡的提線木偶們相比,匹諾曹總歸是自由的。他受到了同類們歡迎之際,也引起了一陣驚喜和震動。匹諾曹身上沒有線,他不是作為表演用的木偶,他是人類的孩子。在對戲班的巨人班主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後,匹諾曹打動了班主,得到了五枚金幣的饋贈。
影片至此,開始了木偶匹諾曹逃學後的奇遇,一反宣教式的述說,將成人世界的陰險、奸詐、狡猾、無情種種難以盡述的醜惡融入匹諾曹的成長曆程,在貌似童話的演繹下完成鞭撻與揭示。
匹諾曹的五枚金幣引來了貓和狐狸的窺伺。作為影片裡的兩個反派,貓與狐狸,一個斷了腿,一個瞎了眼。在金幣的光芒下,斷了腿的健步如飛,瞎了眼的目光四射,童話毫不掩飾的揭穿了成人世界的偽善和醜惡。處於成長中的匹諾曹是弱小的,弱小到尚且不能辨清簡單的善與惡、好與壞的區別,這讓貓與狐狸的詭計得逞,騙走了匹諾曹所有的金幣。
匹諾曹在與仙女相處的日子裡,這一段時光對於一個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是峰迴路轉的經歷。仙女是善與美的化身,亦是現世裡的一種想望。她是一個指引,引領上升的力量。童話以仙女完成了對「希望」的設定,而在沒有「希望」的世界,該如何設置對「希望」的追尋呢?童話以匹諾曹的又一次逃學後的奇遇循循善誘的指出,「希望」就在每個人的心底,它經過親歷苦難的洗禮,才會滋生出無畏的勇氣,繼而踏上新生的坦途。
匹諾曹在同學的引誘下前往傳說中的「玩具之鄉」,那裡,可以盡情地玩樂、嬉戲,沒有師長的訓斥、功課的壓力。「玩具之鄉」,一種逃避,一個消遣意志、廝磨身心的地方,成人世界的陷阱在童話裡的變形。深陷「玩具之鄉」的孩子們在無所顧忌的玩耍中顯露出意志薄弱的一面,連同匹諾曹在內,孩子們在「玩具之鄉」的魔咒下變成了驢子。
成了驢子的匹諾曹被賣給了馬戲團,第一場演出就瘸了腿。失去了演出價值的匹諾曹被馬戲團班主丟進了大海。在海水的衝刷下匹諾曹恢復了原貌,這是廣袤的人生之海,鯊魚、風浪作為途中必然遭逢的劫難,助力匹諾曹的成長之旅。
人生的劫難必然迎來人生的重逢。童話在匹諾曹與老戈佩託的重逢下走向光明的尾聲。親歷了苦難,匹諾曹有了血肉與靈魂,他不再是一根貧乏、無知的木頭。他開始成長,飽滿的有了生氣。這是人性的底蘊,給木偶匹諾曹注入了生命之光,讓匹諾曹完成了從木偶到一個真正的孩子的轉變。
當成長的陣痛平復,老戈佩託的欣喜和快慰在有血有肉的匹諾曹身上得到進一步呈現,父子倆緊緊相擁,擁抱童話裡的新生,這新生亦是現世裡覓之不易的坦途。
(全文完)
——文中圖片均出自電影《匹諾曹》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