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號承載的中國「飛天夢」

2020-12-25 中國臺灣網

  2013年6月11日17點38分,搭載著兩男一女3名中國航天員的神舟十號飛船,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繼神八、神九之後,神十再行天宮。這標誌著中國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首次應用性太空飛行拉開序幕,中國人夢想如嫦娥一般飛天生活再一次得到實現。

  繼神九之後,「中國夢」傳遍祖國大江南北時,再次發射「神十」,無聲地告知國人和世界,中國航天夢的腳步邁得穩健、從容和自信。

  21年前,我國載人航天事業蹣跚起步,21年後,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航天人步步籌謀,將一個個新高度標記在浩渺太空中。從神五開始,神六、神七、神九,這已是中國第五次的載人航天飛行,每當飛天時刻,國人都備感振奮並為飛船送去祝福。而經歷航天發展多個裡程碑之後,飛船發射的逐步常態化,讓民眾已不再僅僅關注火箭騰空的激動剎那,而更多地則是轉為對它更深層次的探討。

  「神十」的發射,在一定程度上,恰好配合「中國夢」這一主題。這樣的一種「飛天夢」,也正是國民「中國夢」的一種表現形式。這樣的一種「飛天夢」,讓我們在航空航天領域又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這樣的一種「飛天夢」,引領著我們走向美好的未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的「神十」首次進行「太空授課」,為中國青少年演示講解失重環境下的基礎物理實驗。在大約40分鐘的授課中,航天員通過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基礎物理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並通過視頻通話形式與地面課堂師生進行了互動交流。這是中國載人航天飛行中首次開展的教育類應用任務,很好地體現了載人航天工程直接為國民教育服務的理念。

  教育是國家的基礎性事業,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希望,而航天又是舉國矚目的一項偉大工程,將航天與教育相聯繫,便是將希望與國家相聯繫。這樣的一種形式,激發了廣大青少年崇尚科學、熱愛航天、探索未知的熱情與夢想,同時也更進一步地凝聚了少年國民的力量。

  近些年來,世界各國致力於外太空的拓展。作為航空航天,比起工業、農業,這似乎還是一個比較新興的領域,發展時間不長,可開拓的空間很廣。在地球還不足以滿足我們強烈的渴求願望時,太空便成了炙手可熱的研究對象。「神十」的發射,正好適應了這一趨勢潮流,為我國成為「太空強國」鋪平了道路。

  6月,是內蒙古大草原最美的時節,遨遊太空15天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搭載著聶海勝、王亞平、張曉光3名航天員,於26日成功降落在這一片美麗的草原。這又是一次勝利,又是一次質的飛躍。從楊利偉的一人升天,到費俊龍、聶海勝的多人升天,再到劉洋、王亞平的女性升天,中國的航天事業在一次次實踐中不斷進步發展。不管是「航天夢」「飛天夢」,還是「中國夢」,都會因為航天人孜孜不倦的努力、中國人孜孜以求的夢想而得以最終實現。有夢才會有行動,有夢才會有成功。因為「中國夢」,因為「飛天夢」,神舟精神便會不斷向前,在「神十」之後,「神十一」、「神十二」……也將繼續載著中國人沉甸甸的夢想飛向太空,飛向未來無限美好的新社會!(中國臺灣網網友:焦玉瑩)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

相關焦點

  • 毛澤東誕辰127周年前一天,神舟十號返回艙正式落戶韶山!
    2020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27周年紀念日12月25日上午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韶山毛澤東銅像廣場舉行神舟十號返回艙將長期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陳列這是對一代偉人「可上九天攬月」的最好告慰
  • 資料:中國載人航天飛船為何命名「神舟」號
    新華網北京9月23日電(記者樊永強)1992年1月,黨中央作出實施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決策之後,為這個舉世矚目的「中國第一船」取什麼名稱,備受國人和世界關注。  1993年,當時的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向參加飛船研製的各單位發出了「為中國飛船徵集名稱」的通知。
  • 香港輿論:天上「神舟六號」 地下國運千年
    中新社香港十月十八日電 遨遊太空五天的「神舟六號」十七日凌晨凱旋歸來。香港各大報今天紛紛發表社評,高度評價中國航天這一重大科技成果。輿論說,當神舟六號在太空遨遊時,地上有十三億顆心同時隨著它飛翔,因為,這艘神舟雖不是可以帶領我們脫離災難的挪亞方舟,但卻可能是將十三億人帶向光明的領航星,在它上面閃耀著中華民族恆久的希望!
  • 價格1699元 神舟飛天T10平板電腦評測
    比起現在平板電腦百家爭鳴來說,半年之前這個行業只有大廠商涉足,神舟電腦也屬於第一批嘗鮮的人。·價格1699 神舟飛天T10平板評測    神舟「靈雅Lipad T10」發布之後引起很多人關注,因為這是第一家中國民營企業做出來的平板電腦,對於當時很多人把「平板電腦」只定義為蘋果iPad的時候來說這件事兒太奇特了。
  • 揭秘中國航天員20年:2008年神舟七號軌道艙曾響起火災警報
    瀕臨死亡 楊利偉挺過26秒低頻共振考驗   然而,具備過硬飛天本領,並不意味著飛天之路就像預想一樣的順利。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駕乘神舟五號飛船,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   然而,5年之後,也就是2008年,一場更加驚心動魄的考驗在神舟七號飛船上發生了!   「展示紅旗時,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   神舟七號飛船主要任務是驗證太空出艙行走,2008年9月27日下午,當全世界目光都聚焦在中國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身上時,意外發生了。
  • 神舟一號到十號發射時間地點、返回時間著陸點和航天員匯總
    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發射著陸時間和地點  下面一起來回顧一下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發射時間、發射地點、著陸地點和航天員。神舟二號  發射時間: 2001年1月10日1時03秒  返回時間: 2001年1月16日19時22分  發射地點: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 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  評論反應:此次航天飛船發射,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飛行試驗,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取得了新的進展,向實現載人航天飛行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 飛天故裡 神舟夢圓——北京園博會之蘭州園
    中國園林網5月20日消息:展館名稱:蘭州園展館主題: 蘭州園設計主題:「飛天故裡,神舟夢圓」展館位置: 位於北京園博會現代展區。展示內容蘭州園的設計主題是「飛天故裡,神州夢圓」。該主題涵蓋了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這裡的「飛天」指中國古代敦煌石窟中的飛天及現代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神舟系列運載火箭;另一方面,這裡的神舟,不僅意指神舟飛船,更意喻著神州大地。當神舟飛船翱翔於天際之時,正是中華民族在歷經千年滄海桑田的歷史錘鍊中,實現了偉大的民族復興,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夢想得以實現。
  • 從1999年的神舟一號至今,我國載人航天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
    2005年10月,神舟六號載人飛船搭載著費俊龍和聶海勝兩名中國航天員被送入太空,使中國的載人航天技術開始走向成熟。神舟六號採用的是三艙式結構飛船,也是國際上成熟航天國家飛船常採用的機構模式,這種模式下的神舟六號飛船,具有承載3名太空人的能力,而飛船也可一船多用,其中的軌道艙可在無人值守狀態下,作為一個太空飛行器在太空中繼續工作。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是誰?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資料簡介(圖/視頻)
    經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準10月17日7時30分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這是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今天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的。【附:神舟十一號發射直播地址入口】  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
  • 神舟號飛船設計師稱中國2020年左右建成空間站
    神舟8號何時才能與天宮一號在浩瀚蒼穹中接下「驚世之吻」?中國為何要到9年後才能建成中國空間站?昨日下午,錢學森四大弟子之一、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神舟號飛船總體副主任設計師李頤黎做客由本報和廣州市科協聯合主辦的廣州科普大講壇,詳細講述了中國人「飛天圓夢」的歷程。他透露,天宮一號已完成演練準備出廠,名字尚未最終確定,「可能不叫天宮幾號」。
  • 阜陽市農科院麥豆種子搭乘「神十」飛天
    2013年06月14日 16:30  稿源:中安在線   分享到:   阜陽新聞網訊 6月11日下午,隨著神舟十號飛船的成功升空,承載著阜陽這個農業大市科技興農夢想的火花也被點燃——由阜陽市農科院選送的300
  • 11位神舟飛船太空人「飛天」背後的故事(圖)
    荊楚網綜合報導 在中國第6次載人航天飛行即將啟航的2016年裡,中國航天員訓練已逾18年。18年前的1月5日,齊聚北京航天城的14名航天員摘下了空軍部隊的飛行徽標,換上了鑲嵌著地球標誌的金色航天徽標。從這一天起 ,他們就時刻準備著,把一個民族的飛行軌跡向大氣層外的茫茫太空延伸。
  • 香港中學生築夢「天宮二號」多方護航助夢飛天
    「神舟十一號」飛船10月中旬順利升空並與「天宮二號」完成對接,航天員繼而進行由香港中學生設計的科學實驗,其中「太空養蠶」的片段日前傳送回地球,讓香港學生們著實興奮不已。  3年前,女航天員王亞平在「神舟十號」進行的科普教育片段深深刻印在香港中學生的腦海裡,一粒粒航天科技夢的種子靜待萌芽;1年前,3個中學生團隊在「香港中學生太空搭載實驗方案設計比賽」中脫穎而出,憑藉奇思妙想與縝密設計。進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中載辦)的視線;如今,曾經仰望星空滿目欣羨的學生將他們的3個實驗送入太空,等待科學的種子開花結果。
  • 科技日曆|三年前,「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 中國航天邁入重要階段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載著2名太空人順利升空。本來,經歷了「神舟五號」到「神舟十號」的多次任務,中國人對「上天」之後已經習以為常,不復一開始的激動。本次任務的航天員採用「老帶新」的陣容,已經有過「神舟七號」、「神舟九號」飛天經驗的景海鵬擔任指令長,帶著新航天員陳冬。發射2天後的10月19日1:11,「神舟十一號」在多次變軌後,開始以自主控制狀態飛向「天宮二號」。
  • 老報新說:歷史上的今天 神舟十號成功發射譜寫中國航天夢想
    今天是2020年6月11日,鞍山集報(雷鋒)文化收藏館館長、鞍山孫凱家庭藏報館館長孫凱,為大家講述報紙藏品中神舟十號成功發射的故事。今天,孫凱與大家共同回顧下神舟十號成功發射的精彩瞬間。2013年6月11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神舟十號航天員聶海勝(中)、張曉光(右)和女航天員王亞平向著發射場出徵。
  • 隨筆:中國飛天夢為世界航天事業注入新動力
    飛天,之所以引人注目,正因它承載中國人矢志追逐的夢想,也是丈量中國空間實力的標尺。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的太空牽手以及順利返回,繼續延展中國飛天夢想,彰顯愈加宏偉的科技理想與民族抱負,也為未來世界航天事業的進步注入新的動力。航天大國的普遍共識是,空間站是載人航天發展的必由之路。
  • 《求是》:飛天
    中國航天事業的偉大實踐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畫出了中國精神的亮麗軌跡!飛天之夢2003年10月15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2013年6月26日8時7分,遨遊太空15天的神舟十號飛船,在順利完成我國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首次應用性飛行後,其返回艙成功降落在內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圖為圓滿完成任務的三位航天員張曉光、聶海勝、王亞平(從左至右)自主出艙後揮手致意。
  • ...雕琢「飛天」夢想——記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裝與環境工程部神舟...
    新華社北京5月4日電 題:年輕的大國工匠 雕琢「飛天」夢想——記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裝與環境工程部神舟總裝班組新華社記者白國龍52顆螺釘,一顆都不能掉!掉一顆,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就不能準時發射!這是一群雕刻夢想、「組裝」飛天重器的年輕人,平均年齡33歲,他們是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總裝與環境工程部神舟總裝班組。匠心傳承:太空飛行器的「產房」神舟總裝班組日常工作的地方,是北京太空飛行器總裝大廳。這裡溫度、溼度、清潔度恆定。任何人進大廳,都要經過嚴格的審批登記,換上專用衣帽,在風淋門裡吹風除塵才能小心翼翼地進入。
  • 香港學生設計的三項實驗項目將隨神舟11號飛天
    圖:「雙擺實驗」設計者希望為國家航天事業作出貢獻據香港《大公報》報導,神舟十一號預計近期發射,兩名航天員將在飛船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後,進行三項由香港中學生設計的實驗項目─「水膜反應此外,香港的「太空任務小設計師」獲邀前往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與航天工程人員交流,並見證神舟十一號升空。中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於9月15日發射入軌,25日經過兩次軌道控制後進入距地面393公裡的軌道,等待與神舟十一號交會對接。神舟十一號計劃於17日凌晨在酒泉升空,飛行乘組由兩名男航天員組成。
  • 漯河聾啞學校校長 為神舟十一號宇宙飛船繡旗幟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 首席記者 劉廣超 實習生 康飛 文圖  「我從來沒想到,自己會和神舟十一號宇宙飛船有任何關係,今天,能夠親手繡制即將搭載神舟十一號宇宙飛船升入太空的『中國青年志願者昨日上午,漯河市郾城區特殊教育學校校長邱新會,在「飛天青年志願者旗幟」上留下了自己的針線後感慨萬千。  昨日上午,河南省青年志願者文化節在鄭州市國際會展中心如意湖廣場隆重舉行。團中央,團省委領導及全省70家志願者組織,先後兩次全國青年志願者大賽獲獎單位代表等這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