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輿論:天上「神舟六號」 地下國運千年

2020-12-12 華夏經緯網

  中新社香港十月十八日電 遨遊太空五天的「神舟六號」十七日凌晨凱旋歸來。香港各大報今天紛紛發表社評,高度評價中國航天這一重大科技成果。輿論說,當神舟六號在太空遨遊時,地上有十三億顆心同時隨著它飛翔,因為,這艘神舟雖不是可以帶領我們脫離災難的挪亞方舟,但卻可能是將十三億人帶向光明的領航星,在它上面閃耀著中華民族恆久的希望!中華民族再圓「飛天夢」,使包括港人在內的全球炎黃子孫看到了祖國的美好前景,感受到一代代中國人的「強國夢」正在變為現實。

  香港《文匯報》的社評說,載人航天是當今世界高新科技中最具挑戰性的領域之一。在「神六」之前,中國已成功進行四次無人飛行試驗和一次載人航天飛行,「神六」實現了中國航天工程六發六捷,迎來「六六大順」。從「神五」的一人一天飛行,到「神六」的兩人五天飛行,顯示中國已全面深入掌握載人航天核心技術,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標誌著一個新的更偉大航程已經起錨。

  香港《大公報》的社評說,神舟六號的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航天事業的新水平和能力。神六整個發射、運行過程固然非常重要,但返回和著陸更是難關中的難關、關鍵中的關鍵。神舟六號返航,不但成功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而且「實際著陸點」距離預定的「理論著陸點」僅一公裡之遙,其準確程度可用「驚人」二字來形容。

  香港《明報》題為「神舟飛天成功政經回報豐厚」社評說,神舟六號太空船經過五天的太空旅程後,成功返回地球,著陸地點與預定目標相差僅一公裡,顯示中國的航天科技日趨精確成熟,贏得國際社會的肯定,也鼓舞了中國人的民族士氣,更為中國的航天企業開拓了巨大商機,不論從政治或經濟角度來看,都是一項回報豐厚的投資;我們企盼中國在航天科技大步向前的時候,政經制度亦向前發展,讓人民生活質素進一步改善。

  《東方日報》題為「飛上九天攬明月腳踏實地繪宏圖」社評指出,世界航天領域已進入三足鼎立的新時代!雖然,三足鼎立的形勢之下,中國是資歷最淺、實力最弱的一個,但她所取得的成就,仍然是值得中國人民感到自豪的。

  香港《成報》題為「三大條件具備步向太空強國」社評指出,從神舟一號於一九九九年升空開始,中國只花了六年時間,就發展到神舟六號今天的成就,確是速度驚人;尤其是「神五」至「神六」期間,更創造了突破性的成就。中國宣布,登上月球的「嫦娥一號」將於明年發射,太空人漫步計劃亦積極籌備中。可以預期,中國航天事業在可見的將來,必將令世人一而再再而三的驚訝和震撼。

  香港《太陽報》的社評說,通過實施載人的航天計劃,可以提高我們在各個領域的科研能力,推動整個國家的科技水平,雖然這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卻並非可望不可及的海市蜃樓,只要假以時日,說不定我們可以從航天科技的研究中得以百倍回報。而且,更重要的是,通過神舟六號的上天,會影響甚至改變整整一代人的價值觀,他們會更富有冒險精神,更具科學和實踐精神,會更寬容的對待成敗得失,這都是整個民族振興不可缺少的元素。

相關焦點

  • 「多彩香港」之科技香港 香港中學生三項科技實驗上了「神舟十一號」
    「多彩香港」之科技香港 香港中學生三項科技實驗上了「神舟十一號」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香港維多利亞公園廣場上,一邊擺放著碩大的長徵號運載火箭模型,一邊擺放著神舟飛船模型,來來往往的香港市民紛紛駐步拍照,與中國航天發展成果留念。  迎接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創科驅動 成就夢想」科技展是香港530餘項慶典項目的焦點活動。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是誰?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資料簡介(圖/視頻)
    經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準10月17日7時30分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這是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今天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的。【附:神舟十一號發射直播地址入口】  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
  • 香港學生設計的三項實驗項目將隨神舟11號飛天
    圖:「雙擺實驗」設計者希望為國家航天事業作出貢獻據香港《大公報》報導,神舟十一號預計近期發射,兩名航天員將在飛船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後,進行三項由香港中學生設計的實驗項目─「水膜反應此外,香港的「太空任務小設計師」獲邀前往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與航天工程人員交流,並見證神舟十一號升空。中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於9月15日發射入軌,25日經過兩次軌道控制後進入距地面393公裡的軌道,等待與神舟十一號交會對接。神舟十一號計劃於17日凌晨在酒泉升空,飛行乘組由兩名男航天員組成。
  • ——朱靜院士談神舟六號發射現場觀感
    無標題文檔諸葛借東風  科技顯神威 ——朱靜院士談神舟六號發射現場觀感 >  在近日舉行的我校材料系「追求人生真理,獻身祖國人民」系列報告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我校材料系教授朱靜同材料系全體學生黨員分享了自己現場觀看「神舟」六號發射的感觸。
  • 神舟十一號的「航天蠶」和它們的「太空屋」
    資料圖:神舟十一號飛船原標題:神舟十一號的「航天蠶」和它們的「太空屋」「航天蠶」和它們的「太空屋」本報記者 付毅飛10月17日凌晨舉行的航天員出徵儀式上,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景海鵬、陳冬的英姿讓人難忘。一群香港中學生提出了這個設想。他們設計了一套方案,計劃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中開展試驗,但成功的前提,是要保證「航天蠶」從發射到太空生活期間的安全和健康。為此,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29廠科技人員專門研製了一間太空屋。 這間太空屋外形像顆膠囊,有手掌大小,對於蠶來說足夠寬敞。其兩端的半球體用航天級合金打造,中間部分採用特殊透明有機玻璃。兩種材料都很輕,且易於加工製造。
  • 神舟九號飛船
    神舟九號飛船是中國航天計劃中的一艘載人宇宙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神九是中國第一個宇宙實驗室項目921-2計劃的組成部分,天宮與神九載人交會對接將為中國航天史上掀開極具突破性的一章。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21秒,神舟九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升空。2012年6月18日11時左右轉入自主控制飛行,14時左右與天宮一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這是中國實施的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並於2012年6月29日10點03分安全返回。神舟九號飛船已於2012年6月中旬擇機發射,這也是載人航天飛船首次在夏季發射。
  • 揭秘中國航天員20年:2008年神舟七號軌道艙曾響起火災警報
    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駕乘神舟五號飛船,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人們通過電視屏幕看到的是楊利偉神情自如的形象,然而這背後卻是一場誰也沒有預料到的生死考驗……   在飛船發射的上升階段,意外出現了,8赫茲左右的低頻振動與人體的內臟產生了讓人難以承受的共振。
  • 神舟九號一天耗電僅43度
    神舟九號飛船繞地球飛行1小時耗電多少?也許你猜不到,只需1800瓦,相當於一個普通家用空調或者是一個功率高點的微波爐的耗電量,但飛船與家用電器比起來,可是個十足的大個頭。一天飛行下來,神舟九號耗電量只有43度。
  • 講述:神舟號飛船總設計師1994年因衛星爆炸險喪生
    昨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走上成都圖書館「金沙講壇」,以「航天技術和中國航天」為題作了精彩的演講,吸引了眾多成都市民和各大高校學子。  嘉賓:戚發軔  在中國航天人中,戚發軔是全國航天愛好者熟悉的一張面孔。
  • 神舟九號航天員:只要祖國需要 我們時刻準備
    只要祖國需要,我們時刻準備——神九航天員與香港大學生座談    新華社香港8月12日電(記者高路 趙菁菁)12日下午,香港中文大學逸夫書院大講堂內座無虛席。來自香港8所高等院校的500多名師生齊聚一堂,與3名到訪的神舟九號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等熱情對話,上了一堂生動的「航天課」。    當主持人問到三位航天員是否有意再次「飛天」時,航天員們的回答斬釘截鐵。「我們時刻準備,只要祖國需要,只要載人航天需要,我們義不容辭!」「航天員這個稱謂是對我們最高的榮譽。執行飛行任務,我們責無旁貸!」「載人航天是我的職業,也是我的生命。
  • 中國航天:從「神舟一號」到「天宮一號」
    從家喻戶曉的「嫦娥奔月」傳說到敦煌壁畫上凝固千年的飛天圖案,再到明代萬戶乘坐47支火箭開始人類首次飛向藍天的悲壯嘗試,中華,這個古老久遠的民族在遠徵太空的道路上漫長而曲折。從神舟一號無人試驗飛船到神舟五號乃至「神六」、「神七」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實現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想,再到即將於2010年發射的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中華,這個充滿蓬勃生機的民族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問天之旅中,不是在走,而是在加速奔跑。2009年2月27日,中央電視臺軍事報導中首次出現了我國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實體畫面,而在此前,天宮一號僅有電腦效果圖和模型對外公開。
  • 資料:中國載人航天飛船為何命名「神舟」號
    很快,「華夏」「九州」「騰龍」「神舟」等眾多帶有中國特色的名稱被推薦出來,送到載人航天辦公室。經慎重考慮,載人航天辦公室建議用「神舟」為我國飛船命名。  從字面上看,「神舟」意為「神奇的天河之舟」,又是「神州」的諧音,象徵著飛船研製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支持,是四面八方、各行各業大協作的產物;同時,「神舟」又有神氣、神採飛揚之意,預示著整個中華民族都將為飛船的誕生而無比驕傲與自豪。
  • 參考日曆 | 「神舟號」發射成功後,境外媒體這些預言都成為現實
    參考消息網11月20日報導 20年前的今天,中國發生了一件舉國歡慶的大事——1999年11月20日,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發射成功。神舟一號成功發射後,引發境外媒體爭相報導。小編注意到,在20年前的《參考消息》報紙中,境外媒體更習慣稱呼其為神舟號。
  • 神舟十號承載的中國「飛天夢」
    2013年6月11日17點38分,搭載著兩男一女3名中國航天員的神舟十號飛船,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繼神八、神九之後,神十再行天宮。這標誌著中國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首次應用性太空飛行拉開序幕,中國人夢想如嫦娥一般飛天生活再一次得到實現。
  • 毛澤東誕辰127周年前一天,神舟十號返回艙正式落戶韶山!
    2020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27周年紀念日12月25日上午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韶山毛澤東銅像廣場舉行神舟十號返回艙將長期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陳列這是對一代偉人「可上九天攬月」的最好告慰
  • 中國現代國運昌隆
    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兩位國學大師,錢穆和南懷瑾用不同的方式推算了國運,錢穆是儒家的大師,用的是火珠林法,南懷瑾則是用易經理論結合《推背圖》上的預言,雖然方式不同,但結果類似: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將迎來100年左右的上升大運,這期間將重返中國古代世界第一的霸主地位,也就是今天提倡的「中國夢
  • 從1999年的神舟一號至今,我國載人航天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
    2005年10月,神舟六號載人飛船搭載著費俊龍和聶海勝兩名中國航天員被送入太空,使中國的載人航天技術開始走向成熟。神舟六號採用的是三艙式結構飛船,也是國際上成熟航天國家飛船常採用的機構模式,這種模式下的神舟六號飛船,具有承載3名太空人的能力,而飛船也可一船多用,其中的軌道艙可在無人值守狀態下,作為一個太空飛行器在太空中繼續工作。
  • 小學現個性班名:「神舟十號班」意味突飛猛進
    每個班級外牆都有一個小展板,上面張貼了班名、"全家福"和班級口號   幸福班、追夢班、神舟十號班……近日,石景山區一所小學別出心裁,讓學生自己做主,將小學一至六年級16個班的名字重新命名。  四年級「神舟十號班」的班名提議者學生侯嘉林對於自己創意的解釋是:「神舟意味著速度,速度意味著我們班將來可以突飛猛進。又因為我們正好是10級,和十號也很搭,所以就用神舟十號來命名。」  在各個新班名中,吳校長特地介紹了「追夢班」。
  • 熱點聚焦:「神舟」四號飛船上搭載了什麼試驗(圖)
    「神舟」四號飛船於2002年12月30日凌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整船按預定計劃在太空飛行了6天零18小時,環繞地球108圈後,返回艙1月5日晚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準確著陸。留軌艙繼續進行半年的空間應用實驗。   「神舟」四號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艘正樣無人飛船,除沒有載人外,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完全一致。
  • 神舟九號:載夢前行,圓夢天宮!
    6月16日,浩瀚星空再次迎來中國客,神舟九號成功發射,續寫人類太空探索傳奇。 01 神舟九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垂直吊裝廠房準備完畢,等待轉運 (秦憲安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