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實現者:健康人生的14個優秀特質

2020-12-20 騰訊網

修煉人文內功、提升精神境界,「從富足的生活走向豐盈的人生」,是每個人自我實現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估計,自我實現者大約只佔人口的1%或2%,他們能超越任何特定文化的限制,使得自己的人格得以充分的發展。

那麼自我實現者擁有哪些共同特質?這些特質中,我們已經擁有幾個?

-1-

對現實和環境的認知能力較強

並能與它們安然相處

馬斯洛發現他們具有透視虛偽、表面或掩飾事物的神秘能力。無論對藝術、音樂、科學、政治或社會事務,他們的認知都比較清楚與準確,因而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他們較少受到自己的希求、願望、恐懼、焦慮、偏見的影響,因而能透視事實的真相。他們不僅能忍受曖昧不定的情形,並且喜歡它們。

愛因斯坦說的一句話正好能描述此點:「我們能經驗到的最美麗事物就是神秘的事物。」他們接受現實,而不空妄地反對它們。當我們與人生必然的經歷和諧相處時,我們才能真正更有效地控制展現在我們前面的事物。

-2-

能接受自己、他人及自然

對於自己與他人不可避免的優點與缺點,他們能視為理所當然而不抱怨。

改變他人以符合自己的願望時,常會破壞與他人的社會關係,因此,自我實現的人尊重每一個人都有成為其「真我」的固有權利。即使曉得自己有某些缺點,自我實現的人仍然會接受他基本的自我。他不會因未符合文化所界定的理想的美、地位、聲譽等,就產生莫須有的罪惡感和羞恥感,因而也不會受到這些感覺的折磨。

自我實現的人不矯揉造作,不權充派頭人物,而且他們可以很快察覺別人的這些虛偽作風。他們接受隨成長而發生的生理變化(如衰老),且不會念念不忘往日的歡樂與做事的模式。他們可能偶爾有罪惡感,但這種感覺只有在自已有某些可改而未改的缺點(如懶惰、脾氣暴躁、嫉妒、偏見)時,才會發生。

-3-

內心生活、思想、行為比較自然、率真

要實現真我需要內心相當的自由,行為也要率真自然。相反的特性則是處處防衛,不敢自我流露,並且懼怕他人的批評。

他們與人交往時不矯揉造作,也較易超脫習俗或慣例的影響,而表現純真的天性。

-4-

遇事以問題為中心

而不以自我為中心

健康的人比較能心平氣和地處置自己的問題。他們把自己的問題視為與其他問題一樣,樂於解決問題,因而也使他們熱心參與自己的職業。

馬斯洛發現健康者的一項顯著特徵,是熱愛一種職業,他感覺他的工作是重要的,他的人生有某種使命待完成,不管它是養育小孩或經營大公司。

-5-

較能夠且喜歡獨處

許多人發現獨處是一項很不愉快的經驗,但馬斯洛發現健康的人喜歡享受他們自己的經驗,並且追尋獨處的時刻。

-6-

比較獨立自主

健康的人較不受環境的影響,而且不是他們無法控制的環境變遷底下的犧牲者。他們即使面臨許多挫折、打擊,也能保持比較快樂且寧靜的心境。他們能自給自足,依賴自己的潛能和資源來成長發展,並且不需要他人的好評來支持自己。

-7-

能夠接受與欣賞新奇的事物或經驗

對於同一樣事物,他們能夠一再欣賞而不覺厭煩,每一次都可看出一點新的東西,會有一些新的感受。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人視若無睹的生活細節,也會使他們感到愉快、驚奇、敬畏,甚至心醉神迷,對自我實現的人而言:

任何一次日落都如第一次那麼壯麗,任何一朵花都具有令人屏息觀賞的可愛性,即使他已見過一百萬次花朵。

自我實現者與一般人不同,他不會把生命的種種奧秘視為理所當然,而且,他們也能夠從自己已擁有的、過去的成就中吸取靈感,他們不會不眠不休地尋求更新奇事物和刺激。

-8-

較常經歷神秘或高峰經驗

馬斯洛發現許多自我實現者,曾經經歷過很強烈的個人經驗──或許可被形容為神秘的或富宗教色彩的。諸如觀察一位小孩嬉戲或欣賞音樂等經驗,都能完全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且產生高度的愉快狀態。自我實現者所描述的歡樂類型,似乎迥異於一般人所謂的「歡樂」,馬斯洛從他們對這些經驗的描述中,導出高峰經驗的概念。這種歡樂不會因為反覆發生而削減。

高峰經驗的另外一些例子是愛的感受,四海之內皆兄弟、美、靈感等的惑覺;徜徉於自然的經驗和宗教性的意識。

有些人認為,這些經驗是他們人生的高峰時刻。我們可以藉助某些情況來助長,而非強迫這些經驗的出現。

例如,我們可以把某一個人想像為被種種問題幹擾,且歷盡無數創傷的個體。我們可以回顧自己的生活,並且從已被克服過的許多問題中,與從已在成長曆程中消散掉的許多變化裡,擷取靈感。

世界充滿著悲傷、痛苦和暴力,但它一樣充滿著神奇的事件。許多人只看到事情的陰暗面,對他們周遭的種種神奇卻視而不見,其實這些正是高峰經驗的豐富來源。

-9-

較能建立久遠的人際關係

而對其中的少數人培養深厚的感情

真正的友誼需要投入許多心力和時間,因此,一個人事實上不可能有許多親密的朋友。

健康的人把他們的友誼看得很重要且虔心培養它。雖然他們熱愛和關懷的對象只有少數幾個,但他們幾乎對每一個人都較友善、慈悲、喜愛,這種愛並不是毫無區辨性。

他們也會嚴厲地批評那些罪有應得的人,尤其是那些吹毛求疵、裝模作樣及狂妄自大的人。他們會為了對方好而指責他。由此看來,他們的敵意是情境性的,並不會成為人格特徵之一。

-10-

具有較強的民主性格特質

他們為人比較謙虛,因為他們覺得,不管是什麼種族、家世、性格、職業、性別,每個人有可取可學之處。他們可以坦然與迥然相異的人交往和學習,這是一種不可多見的特性。

他們對任何人都存有幾分敬意。

-11-

能夠清楚地分辨出手段與目的的不同

他們有強烈的道德觀念與確定的行為原則,對是非與善惡觀念比較清楚。不過他們心目中的是與非、善與惡,未必與習俗的觀念相同。

馬斯洛發現,健康的人很清楚自已所要追求的目標,而且知道他們先要完成什麼才能達到目標。

大體而言,他們追求的目標較為固定,當達成目標的手段遭到挫折時,他們也會靈活變通。不過他們手段的變更卻是以不違反個人的道德與他人的福利為原則。

同時,對於很多經驗和活動,常人只視為不得不爾的手段,而他們卻能予以欣賞與享受。即使在做例行性的工作時,他們也會設法稍事變換,以自得其樂。

-12-

有著不帶敵意而又富於哲理的幽默

表示優越感的幽默(如嘲弄他人的缺點),帶有敵意的幽默(如傷害別人的感情),以及猥褻淫穢的幽默,常是一般人所喜愛的,卻不為自我實現的人所欣賞。

自我實現者卻能在有意義的生活事件上,找到幽默的題材,譬如事實與自己所預期的不符合時,他們對自己的缺點和獨特性也會自我解嘲。

-13-

比較具有創造性

馬斯洛喜歡把自我實現者的生活態度與赤子之心相互比較。他發現兩者有許多相同點,譬如對同一樣事物,能夠一再地欣賞出新鮮的地方。

他也發現自我實現者比較具有創造性——並不是他們具有偉大的才華,而是他們的心靈較像小孩子那樣純真自然,對任何事情或遊戲,都會因為想出一套新奇方法而興奮不已。

馬斯洛相信,大多數人似乎已經喪失了純真小孩的新奇眼光。

-14-

較能超越各種對立性而達到統整狀態

自我實現者在他們的行為中,較能夠表現出對立的特性。他們既老成持重又童心未泯,既重視智慧又感情洋溢,既純真坦率又自我克制,既態度嚴謹又嬉戲風趣。大多數人都將這些對立的特性,予以截然的劃分。尤其困難的是同時表現出對立的特性,一個人可能同時遊樂和工作嗎?對大多數人而言,只選擇其中一種來做,不是更舒服嗎?

我們腦中都有一些成熟的人該表現什麼樣行為的固定觀念,例如一種冷靜、克制、無情、理智的作風。某些充滿生命活力的特性,譬如率真、自發性、自由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嬉戲和其他等等都必須被壓制下來。

其實這些是我們天性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將之表露出來對立的特性,常是因為對事情的看法不確所造成的。

一個人可以有長遠的目標,但也能專心致力於目前的工作;

一個人可以對人生抱以嚴肅的態度,但不為失敗所壓倒;

一個人可以專心達成某些目標,但也能別出心裁,使達成這些目標的手段頗富趣味。

依照馬斯洛的看法,一個人的人格存在有過多的二分性,並不是好現象。人格內的對立狀態是不成熟的一種跡象。

相關焦點

  • 馬斯洛:成功「自我實現者」的14個特質
    馬斯洛估計,自我實現者大約只佔人口的1%或2%,他們能超越任何特定文化的限制,使得自己的人格得以充分的發展。在研究了許多歷史上偉人的共同人格特質後,他詳細地描繪出「自我實現者」(成長者)的畫像。馬斯洛把人的需求歸納為五個層次知道這些自我實現者所具有的特點,可以給提供我們一個使自己盡善盡美的架構。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具有馬斯洛所提到的特質,因此可以將他的模型視為完美個體的畫像。那麼,自我實現者究竟擁有哪些共同特質?你又擁有哪幾個?你最想實現的是哪幾個呢?
  • 馬斯洛的自我實現者
    馬斯洛根據他秉持的自我實現是人生追求最高境界的理念,列舉近代史上38位最成功的名人,包括富蘭克林、林肯、羅斯福、貝多芬、愛因斯坦等人。從他們的人生歷程中,馬斯洛歸納出16點人格特徵,並認為,此等人格特徵可以是為視為使得這些名人自我實現的主觀條件。
  • 馬斯洛:自我實現者的15個特徵,你有幾個?
    什麼是真正的自我實現?對照馬斯洛的自我實現者的15個特徵,看看自己離自我實現者還差多遠呢?心理學家馬斯洛在研究了許多歷史上偉人共同的人格特質之後,更詳細地描繪出「自我實現者」的畫像。自我實現者有下列15個特色:(圖片轉自網絡,製作/張琦)自我實現者對世界的知覺是客觀的、全面的和準確的,因為他們在感知世界時,不會摻雜自己的主觀願望和成見,或帶有自我防禦,而是按照客觀世界的本來面貌去反映。
  • 自我實現者的16個人格特徵
    「自我實現者」並不是專指什麼「成功人士」,而是指人的精神層面對於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的追求。根據馬斯洛的理論,這是人生最高層次的需求。而能夠滿足自我實現需求的人往往具有健全人格。一般說來,具有以下特徵:  1.了解並認識現實,持有較為實際的人生觀。  2.悅納自己、別人及周圍的世界。
  • 《月亮和六便士》:發現自我實現的人往往有這些特質
    依據研究結果,馬斯洛總結出了自我實現者所具有的若干特質。本文將以馬斯洛自我實現的理論為基礎,分析思特裡克蘭德作為《月亮和六便士》中的「自我實現者」所具備的一些特質。而這,恰恰是自我實現者所具有的一個特質。自我實現者摒棄世俗觀念,對傳統習俗的遵從只是表面性的。思特裡克蘭德在英國宴請賓客時的強顏歡笑、形態上的不自然以及在巴黎雖衣衫襤褸、鬍子拉碴但自在從容的狀態和不顧及世俗目光的所作所為,便是他對傳統習俗的表面性順從,對非傳統、相對自發的思想意識的堅守。
  • 馬斯洛自我實現其實有15個表現
    課程內容:薪酬/績效/培訓/HRBP/股權激勵/走進華為阿里小米想與人力資源前輩學習和交流請加個人號:hrsgogogo心理學家馬斯洛在研究了許多歷史上偉人共同的人格特質之後,更詳細地描繪出「自我實現者」的畫像。自我實現者有下列15個特色:1.
  • 自我完善,與優秀者為伍,勇於嘗試,給生命一個高度
    英國塞繆爾•斯邁爾斯的《快樂的人生是場修煉》是一本早期的心靈雞湯。他是19世紀英國偉大的道學家,是成功學的開山鼻祖。本書用很多偉人的成功案例來說明優秀品質的重要性,修正生活狀態,快樂才能不請自來。但是,有優秀品質的人即便沒有取得世俗的成功,他也仍然有充實的心靈生活,在自我的心靈按摩中讓靈魂更加豐滿,更有情趣,這樣的人生也是充滿意義的。
  • 都在追求自我實現,完全自我實現的人什麼樣,提出者馬斯洛這麼說
    其基本內容是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種需求。馬斯洛和羅傑斯一樣,對人類持一個樂觀的態度。不像弗洛伊德對人類所持的態度那麼悲觀,或許是因為弗洛伊德研究的都是病人,並沒有把正常人,甚至是當代或者歷史上最有優秀的那部分人作為研究對象。
  • 她世界:如此優秀卻認為自己是失敗者,原來是因「冒充者症候群」
    法國作家伊莉莎白·卡多赫與心理治療師安娜·德·蒙塔爾洛合著的《她世界:一部獨特的女性心靈成長圖鑑》引入一個新概念「冒充者症候群」,從心理學、社會學、哲學的角度為我們詳細分析女性複雜而奇妙的內心世界。01什麼是「冒充者症候群」冒充者綜合症(Impostor syndrome),又稱自我能力否定傾向,是保琳(Pauline R.
  • 學會自我管理,是實現人生逆襲的第一步
    懂得自我管理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自我管理包括很多方面,比如管理自己的情緒,管理自己的時間,管理自己的財富……我一直相信,學會自我管理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再者說是一個必須要養成的習慣,學會自我管理,是實現人生逆襲的第一步
  • 自我實現
    自我實現者自我實現者是指具有自我實現需要的人,馬斯洛經過調查提出,具有自我實現需要的人具有15種特徵:1、能對現實採取客觀態度;2、能承認自然、他人和自己;3、自發和單純;4、以問題為中心,能獻身於事業;5、有獨處和獨立的需要;6、自主而不依賴環境;7、能欣賞生活,有持續的新鮮感
  • 自我實現預言的謊言
    我自己的某些特質,從3年前到現在發生了一些比較大的轉變。我以為我願意呆在一個安安穩穩的小環境過著悠閒自在的生活,結果現在卻正好相反。我以為我要做些安靜的事情,搞什麼研究,閱讀,寫作之類的事。結果我現在願意做的事樣樣都感覺吵吵鬧鬧。我以為我是個挺內向的人,但是事實又證明我其實還可以不做一個內向的人。
  • 主觀能動性——人格獨立和自我實現的重要因素
    在很小的時候,我們就開始為自己設定人生目標,尋找人生的意義。期待自己以後成為什麼樣的人,並希望在往後地日子裡能夠實現。當我們真正趟進社會的時候,上的第一課是我們要做個獨立的人。我們慢慢地學會自己一個人生活;自己一個人獨立完成工作;一個人獨立思考面對所遇到的所有問題。很多人以為做到這些就已經夠了,其實不是的。
  • 實現自我、實現人生價值
    所以我們不斷實現自身價值。希望為這個世界做些什麼?也許很微不足道,但至少問心無愧。也許你並未注意,但這其實就在身邊。老師的默默付出,大國工匠們的苦心堅守,農民辛勤耕耘,看似平淡無奇,默默無聞,但卻蘊含著他們的半生心血,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使自己的人生更有價值,使短暫的生命大放光彩,他們不求轟轟烈烈,只求初心依舊,不負自己,這是多麼的不羈,又是多麼的令人欣慰,我們為有這樣的人而自豪。人的一生也許不能轟轟烈烈,大放光彩,但把一件件平淡無奇的小事做到極致,這也是一種成功。
  • 優秀領導者的「自我領導」特質:保持謙遜與建立富足心態
    編者按:知名的管理諮詢公司富蘭克林柯維基於多年研究經驗得出30個領導力特質,分為「自我領導、領導他人、達成結果」三個核心部分,本文從「自我領導」
  • 外向並不比內向「更健康」,學會自我認同、與自己和解,建立自信
    而我就是個沒人注意的醜小鴨,慢慢地,我變得愈發自卑。還好我讀到了《內向心理學:如何安靜地發揮影響力》(以下簡稱《內向心理學》),該書作者西爾維亞·洛克也是一個安靜的內向者,卻通過為性格內向者做諮詢,發揮了巨大的影響力。她讓我知道內向者也可以很自信、很強大!學會自我認同、與自己和解,才能發揮自身的影響力。
  • 被需要是人生自我價值實現的具體體現
    人生在世,自我價值如何體現,一句話,那就是從被需要中體現。沒有需求,就沒有動機,沒有動機,也就沒有行動,沒有行動怎能實現所思所想,實現自我價值!什麼是被需要?被需要是指你的價值為社會、他人利用或服務,或說你的價值能夠貢獻社會他人,實現人生目標,比如,從囯家安全來說,需要一定量的軍人、國防科研人員等,如果你身體、技能符合要求,加入其中,這就是被需要。同理,國家建設、工業生產、農業種植、他人有難、家庭經營等等,需要無處不在,只要你能滿足條件,且置身其中,這都屬被需要。被需要具體體現著人生自我價值。
  • 《我的隱藏人生》:女性自我實現的艱難之路
    女性題材的文學作品從不同程度上反映著當下女性對表達自我的需求,公共的環境下,有關女性權利的問題也不斷引發社會各界的激烈討論。最近在國內出版的小說《我的隱藏人生》(文匯出版社,2019年10月)也是其中之一。《我的隱藏人生》由巴西作家瑪莎·巴塔莉婭所寫,由龔沁伊翻譯。
  • 一位優秀CEO特質
    優秀的CEO,不僅僅要知道和充分了解自我內外情感,還要防止外在所有內外情感幹擾做出正確決策。所以說,一位優秀的CEO能夠管理好自己情緒,也是一個無情、無義、無感之人。「(公元228年)諸葛亮為實現統一大業,發動了一場北伐曹魏的戰爭。臨行前,諸葛亮再三囑咐馬謖:「街亭雖小,關係重大。它是通往漢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軍必敗。」並具體指示讓他「靠山近水安營紮寨,謹慎小心,不得有誤。」
  • 心理學:真正有本事的女人,大都有這四個特質,你有嗎?
    伴隨更多女性的覺醒,越來越多優秀與有本事的女人在我們身邊出現。她們身上有著非常突出的特質,我們一起來看下有本事的女人大都有哪些性格特質:1、自律才能帶來內心真正自由但凡有本事的女人,大都很自律。自律的女人大都對自己有高標準嚴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