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開朋友圈,每次都能瀏覽到朋友寫的許多勵志的話。有關於個人修養方面的格言;有指引人生方向方面的警句,也有自己生活經歷的感悟;更甚者把自己的財務目標和職場目標都用文字公布出來。末了,還附上一張精美的照片。可當我和他們聊天時,卻發現他們的生活狀態並沒有太多改變,甚至他們都沒有行動過。反倒是我經常成了他們的情緒垃圾回收站,聽他們傾吐沉澱已久的負面情緒,看他們擺著一副鬱郁不得志的表情。
從之前和他們的接觸,就發現他們都是非常聰明的人。同事們對他們的評價一致是:工作認真、嚴謹、負責,能團結同事,有大局觀。朋友對他們的的評價是:自律、善良、愛好廣泛、有才華,以後前途不可限量。但是,就這個在別人眼中如此優秀的人,卻不知為何一直被困在原地?每天都特別認真努力,卻只能鬱郁不得志。直到和他們接觸的時間久了,發現他們的確非常優秀、有才華,卻很少能堅持把一件事情好好的完成。他們總是有各種各樣的規劃,有各種各樣的興趣,卻很少去執行、堅持,反倒喜歡把時間花在調整計劃上面。在工作上,他們喜歡按照上級地咐做事,而不願意主動去思考。面對一件喜歡的事情,他們對達成目標懷著激情,對實現目標的過程卻充滿恐懼。要說他們眼高手低確實有點過分,造成這樣的原因是他們的能動性太差。
能動性不足是現今社會大多數人的通病,做事情三分鐘熱度,喜歡的事情堅持不了多久。這樣的人是無法跟上現在社會發展速度的,長此以往,最後他們必定會被社會所拋棄。要解決能動性不足,首先要了解能動性。能動性可以分為主觀能動性和意識能動性。主觀能動性是指人的主觀意識和實踐活動對於客觀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動作用,其強調的的人的作用。主觀能動性的含義分為兩方面:一是人們能動的認識客觀世界;二是在認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在實踐的基礎上使二者統一起來,即表現出人區別於物的主觀能動性。意識能動性是指人的意識能動的反映物質又通過實踐反作用於物質。是人的感覺、思維、情緒、意志等能動性的統稱,其最重要的是思考。
在很小的時候,我們就開始為自己設定人生目標,尋找人生的意義。期待自己以後成為什麼樣的人,並希望在往後地日子裡能夠實現。當我們真正趟進社會的時候,上的第一課是我們要做個獨立的人。我們慢慢地學會自己一個人生活;自己一個人獨立完成工作;一個人獨立思考面對所遇到的所有問題。很多人以為做到這些就已經夠了,其實不是的。
一個獨立的人,他很聰明、嚴謹、自律,自己能獨立並很好的生活。但他總是從別人身上借取經驗,不願意多思考、多實踐。他把生活和工作上的事情處理的再好,也沒辦法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只聽從他人安排,不去質疑,不去實踐、思考,本就是一種思想和實踐上的懶惰。擁有這些行為的人,怎麼可能獲得獨立呢?獨立除了能獨立解決生活、工作上的問題,還需要有主動去拓展、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自我實現是指人都需要發揮自己的潛力,只有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並表現出來時,人才會感到最大的滿足感,是人在已有的現狀上進行重大的自我突破。自我實現是一個在進行深刻自我認知後,不斷挑戰突破自我的過程。如果你所設定的目標,只需要完成別人要求你做的就可以達成。那麼這個目標一定不是自我實現,它發揮不了你的潛力,更不可能讓你獲得的達成目標的滿足感。想要自我實現,除了完成一些基本要素外,還要學會主動去思考、去探索、去實踐。更深入的去挖掘、去開拓,將自己的潛力和能力充分發揮出來,這樣的達成才是自我實現。
生活中不缺乏很有野心的人,他們的人生目標也非常清晰,可在實踐過程中總是堅持不下來。或者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從不願意去能動地求索。因為自身能動性不足,導致人生目標無法達成,直到中年、晚年才後悔當初沒有堅持去實現自我。
克服能動性不足並不是特別難,我們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意識能力和認知能力。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思維模式、情緒、意志等方面有什麼特質;所能運用的社會資源和自己的能力範圍有多少;社會活動和社會發展有哪些客觀規律。只有對自己、對所處的社會環境有深刻的了解認識,你才能合理地選取目標,保證能動性的有效性。然後還要主動地去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要克服焦慮、恐懼、抵抗等情緒,戒除焦躁、懶惰、懦弱的性格特質、堅定自己選擇的道路。把目標放在第一位,在實踐地過程中時刻調整自己的狀態,以保持能動性的持續性。只有保證能動性的有效性和持續性,我們才能堅持做完一件事情,才能做好一件事情。當我們身上具有能動性非常強的特質時,我們的人生一定獲得自我突破。
不論是人格獨立還是自我實現,都需要我們能動地去面對問題。特別是在這個發展迅速的社會,缺乏能動性已經成為限制自身發展的最大阻礙。只有客觀地認識自己和社會,並根據認識能動地指導實踐,我們才能獲取自己所追求的東西,我們才能突破現在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