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不單單是閱讀,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讓自己能夠獲得思考、疑問的能力。喜歡讀書的人很多,但是要問你讀書的意義是什麼?可能每個人給出的答案都是不同的,每一個熱愛讀書的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方純淨天地。我也熱愛讀書,從前的自己只是想在書中看個熱鬧,看看別人的人生。但是當我看到楊絳先生的一段話之後,我突然明白了讀書的意義。
楊絳先生是我們都非常熟悉並且喜愛的,她是很有見識,很有學識的人。她在讀書上可是頗有心得的,在文學上的成就也是被人們稱讚。我們現在閱讀的《堂吉訶德》,大部分還是她翻譯的版本。她所創作的《我們仨》,也讓讀者看到了更多生活中的歡樂與遺憾,真正的生活從來都不是完美的,往往都是充滿遺憾的。
更被人們津津樂道的,是楊絳先生和錢鍾書先生的愛情故事。他們從見面,到成家有孩子,都讓很多人羨慕。在楊絳面前,錢鍾書更像是一個孩子。而有了楊絳,錢鍾書也可以放心地進行自己的創作,楊絳讓他心安。這樣的感情總是令人感嘆的,兩位文學大師的結合,總是一段傳奇。
楊絳先生本身是非常熱愛閱讀的,她年輕時,也不明白讀書的意義是什麼。但是當她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突然就明白了讀書的意義。這也是今天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楊絳先生說「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
我一直認為這句話是對讀書意義最好的概括,讀書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我們的生活。但是,年輕時候的我們,總是認為只有讀書才能夠真的了解人生,了解生活。但當你真的閱讀後,會發現有很多東西你是讀不懂的。而這就是因為我們的生活經歷不夠,書中的人物他們所經歷的事情,我們無法理解。那我們又怎能讀懂書呢?
只有當我們真的有了生活的經歷,知道了人生的曲折。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閱讀,才會發現原來書中講述的不單單是表面那麼簡單。當你能夠讀懂書中的意義,你會有很大的收穫。這些收穫會一直伴隨你,給你思考。讓你在生活中更加清晰地去面對一切。這才是讀書的真正意義。
楊絳先生的話,總是令人印象深刻。是啊,年輕時候的我們,總是讀書太少,想得太多。想起楊絳先生說的「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我想,讀書的最終意義,就是好好去生活。用最真誠的心,去過最平淡但從容的生活,這是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