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東源市場購買海鮮。 鄧賢志 攝
17日中午,南海開漁。23日,記者走訪市區多家農貿市場發現,隨著部分漁船滿載海產返港,新鮮漁貨開始搶佔被冷凍海產品「稱霸」了數月的海鮮市場和市民餐桌。與此同時,海鮮的價格明顯下降。
當天,記者走訪崗列、東源、銀灣等農貿市場看到,各類新鮮的海鮮在攤位上閃亮登場,一些休漁期間少見的馬鮫、鯧魚、黃花魚、蜆魚、油帶等品種又重現市場。在東源市場蘭姐的攤位上,整齊地放置著黃花魚、魚、刀鯉、豆腐魚等各類海鮮。「休漁期間除了售賣養殖的海鮮外,其他的都是冰鮮貨。現在開漁了,這些剛從海裡捕撈上來的『鮮貨』就成了主流。」蘭姐說。「在休漁期,每天上午10點左右,基本就沒人來買海鮮了,而現在中午都還有人來光顧。」檔主成叔說。隨後記者又走訪了多個攤位,不少購買海鮮的市民表示開漁之後,海鮮種類變多了,每天市場上的海鮮也都很新鮮。
市面上的海鮮多了,價格也從休漁期間的高位,開始向親民價回落。像豆腐魚休漁前每公斤賣60元,現在賣24元;魚休漁前每公斤賣50元,現在賣30元;米鯽、蜆魚、馬鮫休漁前每公斤賣70元,現在賣50元;金古休漁前每公斤賣70元,現在賣60元;鯧魚、刀鯉休漁前每公斤賣110元,現在賣70元。跌幅最厲害的還是黃花魚,個頭大點的黃花魚休漁前每公斤賣260元,現在賣140元。
海鮮降價了,前來購買的市民多了,購買量也多了。「休漁期間,市場上主要是冷凍或養殖的海鮮,口感跟剛上岸的不能比。」正在購買海鮮的張女士說,開漁後的海鮮新鮮而且便宜,她前一天剛買了兩條鯧魚回去,一餐就吃完了,今天打算買條海鱔回去清蒸。
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目前才開漁不久,市面上的海鮮基本都是近海捕來的,漁貨上市量還不多。不過,隨著出海漁船陸續歸港,從遠海捕撈回來的海鮮個頭更大,數量更多,預計9月之後,海鮮的價格將會更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