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韓國料理很配日本啤酒?日本出口啤酒的60%銷往韓國

2020-12-14 騰訊網

NHK30日報導,日本每年出口海外的啤酒中,有60%的銷往韓國。僅看2017年,日本通過門司海關向韓國出口啤酒50700千升(kl),佔日本啤酒出口的60%。NHK通過到韓國當地採訪,分析了日本啤酒唯獨在韓國市場受歡迎的四個原因。

首先是地緣優勢。日本博多港至韓國釜山大約是200多公裡距離,是東京至大阪的一半距離。由於運輸距離近,因此可以把「鮮度就是生命」的生啤快速運到韓國。

此外,越來越多的韓國人到日本旅遊,也促成了日本啤酒在韓國國內的銷量猛增。大多數赴日本旅遊的韓國人已經從「物消費」(為買東西)變換為「事消費」(為體驗)。而日本各大啤酒品牌都會啟用會韓國語的工作人員向韓國遊客詳細說明日本啤酒,而且還提供免費試飲。這些在日本體驗到日本啤酒「美味」的韓國人,回到韓國後自然會選擇日本啤酒。

此外,日本很多網紅會教韓國人喝生啤的方法。因為生啤根據不同的倒酒方式,會產生不同的味道。而一般在韓國超市一罐賣2500韓元(約合15元人民幣)的日本灌裝啤酒和一罐2000韓元(約合12元人民幣)的韓國灌裝啤酒價格差不多。

再由於韓國的聚餐文化逐步淡化,更多的職場人士喜歡下班後自己喝上幾罐啤酒習慣的形成,也是日本啤酒暢銷的原因之一。一名三十多歲的韓國職場人士向NHK表示,本人很喜歡下班後一邊喝日本啤酒,一邊看體育直播。

到韓國採訪的NHK記者則表示,一邊吃韓國料理,一邊喝日本生啤,發現兩者很般配。似乎日本啤酒就是專門為吃韓國料理專屬定製的。

相關焦點

  • 鍾愛炸雞啤酒的韓國,已對日本品牌「滴酒不進」
    受韓國國內發起的抵制日貨運動影響,10月日本啤酒對韓出口額為0。這意味著,上個月日本啤酒「一滴也沒有」出口到韓國。據日經新聞11月29日報導,日本財務省28日發布的10月貿易統計顯示,10月日本啤酒對韓出口額為0。
  • 韓國爆發「抵制日本貨運動」,國產文具啤酒受期待
    最近一段時期,針對日本方面限制半導體等核心材料的對韓國企業出口,引發了兩個之間的貿易摩擦,在這種劍拔弩張的局勢下,韓國國內出現抵制日貨現象,便利店和大型超市上周日本啤酒、文件等銷量有所下滑。由於日本政府以韓國為對象,限制了半導體等核心材料的出口,因此在韓國國內,對日本產品的抵制運動的輿論正在不斷興起。日本文具遭到了韓國民眾的抵制,韓國原子筆等文具類製造企業慕娜美(monami)受到韓國內民眾的期待。
  • 吃炸雞喝啤酒到安東韓國料理
    啤酒配炸雞,是韓劇裡女主的最愛,每每追劇時看到她們大快朵頤吃雞的時候,我都會有種舔屏的衝動。店名:安東韓國料理。地址:青島市嶗山區麗達購物中心西區二樓。環境:飯店面積很大,黑色系裝修風格,時尚簡約,到處乾淨整潔。
  • 日本料理vs韓國料理,深夜食堂到底哪家強?最後知道真相的我笑了
    日本料理vs韓國料理,深夜食堂到底哪家強?和果子就是日本的點心,而且和果子種類也多,在這裡就不和大家仔細介紹了。從這麼多小吃看來就能看出日本人在吃上面是有多麼精緻了。那麼對於日本的美食文化,韓國又有哪些值得一試的美食小吃呢?
  • 舌尖上的韓國:絕對不止炸雞和啤酒
    去韓國旅遊的人們除了嚮往電視劇中的浪漫景點外,更多的是想品嘗下韓國的美食,那些舌尖上的美食是一些吃貨們抵制不住的誘惑,除了著名的韓國溝菜,炒年糕外,還有哪些讓人嚮往的美食呢?
  • 韓國興起抵制日貨風潮:超市下架札幌啤酒、踩日企紙箱洩憤
    韓國超市入口貼著告示,上面寫著「停止販賣不反省歷史的日本的商品」(朝日新聞)海外網7月7日電 由於日本政府對韓國採取「經濟報復」措施,限制向韓國出口半導體材料,近期,韓國國內「據日本《朝日新聞》7日報導,最近,在韓國首爾市的部分超市內,日本啤酒等來自日本的商品已經全部下架。社交媒體上,許多韓國網友呼籲韓國人不去日本旅遊,聲勢越來越大。日媒稱,眾多韓國民眾把對日本政府的不滿轉移到了日本產品和文化上。雖然影響可能僅局限於現階段,是暫時性的,但多數日企對此表示不安。
  • 首爾必吃美食|橋村炸雞喝韓國啤酒,品辣到噴火的辣味炸雞
    不過小U這次是在弘大店吃橋村炸雞的,也是橋村炸雞弘大店搬家後的新地點– 「弘大地鐵站9號出口」旁的巷子裡,步行約摸5分鐘即可到達,跟著導航定位走認下面招牌上的1991就對啦!橋村炸雞弘大店環境橋村炸雞弘大店座位非常多,裝潢是現代感的,晚上九點多一樓早已坐滿吃炸雞喝啤酒聊天的韓國人們,所以我們是被安排在二樓座位。
  • 韓媒稱海苔料理起源於韓國,比日本早1200年
    據韓媒《Today Korea》近日報導,韓國海苔去年總出口額達到3億5千萬美元(約合韓元3780億元),並稱由此看來「海苔出口1兆」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韓媒報導截圖韓國海苔熱浪12月6日,韓國海洋水產開發院(KMI)發表宣言,要在2024年之前達成「海苔出口1兆」的時代。並且希望能夠搭上韓流的順風車,在歐美颳起一場「韓國海苔熱浪」,使出口量逐年遞增。
  • 泡菜後韓國人又有最愛:中國麻辣燙在韓國賣脫銷,賣啤酒的賺翻了
    眾所周知,韓國人民非常喜歡泡菜,但現在韓國人有迎來了另外一個最愛——麻辣燙。最初,麻辣燙餐廳只開在韓國首爾大林洞和建國大學附近。但最近一兩年,已經擴散到光化門、汝矣島、江南地區,甚至蔓延到了社區胡同等。中國麻辣燙在韓國已經賣脫銷了。
  • 韓國四大出口食品出口到「世界舌尖殿堂」(組圖)
    韓國男人們經常開玩笑道:「住美國的房子、開德國的車、娶日本的老婆!」那麼,吃在哪裡呢?他們會毫不猶豫地異口同聲道:「中國!」因為中國是一座名副其實的「世界舌尖殿堂」。  為了更好地滿足已經對山珍海味感到審美疲勞的中國人的口味,韓國食品業界攜手踏上了邁向世界舌尖殿堂的徵途。
  • 韓國OB啤酒公司下半年將推出首款無酒精啤酒
    針對這些消費者的無酒精啤酒市場最近正在擴大。這與注重健康的趨勢相吻合,成為普通人也喜歡喝的酒。  韓國國內外酒類企業正配合這一趨勢,努力開發被視為「夾縫市場」的無酒精啤酒產品。韓國國內第一大啤酒企業OB啤酒公司將於年內推出無酒精啤酒「Cass zero」。
  • 去體驗韓國濟州島美食,炸雞配啤酒是必須的,韓式炸雞真心好吃!
    去體驗韓國濟州島美食,炸雞配啤酒是必須的,韓式炸雞真心好吃!時間不等人,一下子夏天就過去了,迎接而來的是秋天。而且過幾天就是國慶節了,大家肯定都有各自的假期計劃。有的人會選擇在家裡面宅著,有的人會選擇出去旅遊,不知道你們呢?
  • 韓國雖是泡菜國,但也可以吃到很多與眾不同的小吃,像炸雞啤酒
    第二道美食就是啤酒配炸雞,相信很多人應該都知道這個美食吧,其實其中的雞肉確實是被炸得非常酥脆,而且外表也是金黃色的,入口的感覺汁水比較多,而且旁邊再配上一杯很清涼的啤酒真的是非常的過癮。第三個韓國美食就是烤肉,其實韓國的招牌美食也就是這些,烤肉店裡邊的烤肉其中烤的東西一般就是牛肉或者是羊肉等等的,烤出來的肉質也是相當的酥脆,營養價值也比較高,再配上一些秘制的醬料還有搭配生菜來吃,真的是讓人回味無窮。
  • 韓劇裡的韓國料理
    韓國料理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是吃過的,例如韓式烤肉,韓國泡菜,韓式炒年糕,韓式石鍋拌飯,韓式泡菜湯牛肉湯等等,飛飛最愛吃的還是韓式烤肉。為了滿足大家對韓式料理的好奇心,飛飛今天就在這裡為大家詳細的介紹幾樣韓國料理必點菜式。
  • 什麼是韓國,韓劇女團還是整容?炸雞啤酒配泡菜,不愛足球愛棒球
    炸雞啤酒配泡菜去吃韓國料理吧。韓國人以米飯為主食,比如著名的全州拌飯。韓國人視泡菜為生命。甚至連訪問韓國的美國總統川普,來了韓國都得吃泡菜。韓國人只吃米飯和泡菜?當然不,烤肉和海鮮也是極具代表性的韓餐。韓國三面環海,海鮮種類繁多,價格便宜。想要吃海鮮的朋友們,到韓國千萬別客氣哦。
  • 盤點全國人民最愛的美食 韓國料理第一
    韓劇熱播不僅讓「長腿歐巴」李敏鎬和「都教授」金秀賢紅遍大江南北,劇中出現的韓國料理也趁勢走紅。據《「好吃的」去哪兒了》數據圖譜顯示,全國人民最愛的十大菜系依次為:韓國料理、川菜、日本料理、港式茶餐廳、泰國菜、粵菜、西餐、江浙菜、東北菜、西北菜。其中外國菜佔了四席,韓國料理超越中國八大菜系,一躍成為國民最愛。
  • 韓國「抵制日本運動」一周年:在韓日企元氣大傷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劉媛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金惠真】去年7月,日本政府出臺針對韓國的「卡脖子」舉措、禁止日本企業向韓國出口半導體核心零部件,這導致韓國社會出現聲勢浩大的「抵制日本運動」。這場持續一年的抵制運動令在韓日企元氣大傷:優衣庫關掉了15家門店、日產汽車乾脆退出韓國市場。
  • 韓國抵制日貨行動導致日本產品的銷量大減
    人民網東京8月16日電 據日本時事通訊社轉發韓國聯合新聞社的報導稱,最近,由於出口管制問題致使韓日關係日趨緊張,在韓國很有人氣的日本產啤酒和衣服等商品的銷量急劇下降。現在韓國抵制日貨的活動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的韓國消費者開始猶豫是否購買日貨。
  • 逛日本東京的韓國城,順便品嘗韓國料理
    東京作為國際化的大都市,除了來自國內其他區域的日本人,還有很多來自海外的移民或者暫住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多個國際集聚區,新大久保,就是現在日本最大的韓國城,當你走出新大久保地鐵站,就像來到了韓國,這裡就是北京的望京或者上海的虹泉路。
  • 韓日決裂越走越遠:從消費品到軍事同盟 韓國給日本臉色看
    新華社中國啤酒銷量大增從7月20日至今,韓國社團每逢周六都在首爾大遊行,抗議日本對韓出口管制,敦促政府強硬出手。著名的大企業也顧及到韓國民眾感情,紛紛撇清與日本的背景聯繫。韓國樂天公司因進口日本朝日啤酒,以及其日系控股背景,而被韓國部分民眾視為日本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