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生不適應新環境患焦慮症 上大學3個月就休學
一位大一新生剛體驗了3個月的大學生活卻突然休學了,這是怎麼回事?原來因為學習壓力大等因素,她出現了情緒不高、煩躁、對生活缺乏興趣等症狀,經確診她患的是焦慮症。
17日上午,在臨沂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門診,記者見到了前來就診的蘇琳(化名)。蘇琳19歲,今年剛考上外地的一所大學,是一名大一新生。在度過了3個月的大學生活後,蘇琳卻突然辦理了休學手續回了家。「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在休學前的一個月時間內,我老是煩躁、焦慮、情緒低落,對學習和生活都不感興趣。」蘇琳說,出現這些情況後,她控制不了自己。無助之下,蘇琳辦理了休學手續回到了家。
回到家後,蘇琳的煩躁情緒也沒有得到好轉。「我仍然焦慮、煩躁,和父母的關係緊張。」此外她「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幾乎封閉了自己,不願意見生人。蘇琳的父親說,最後無奈之下「強迫」她來看醫生。
「蘇琳得的是焦慮症並帶有抑鬱的症狀。」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主任鄭振寶說,焦慮症是比較常見的心理疾病,有急性、慢性之分。鄭振寶告訴記者,焦慮能使人陷於長期的高度不愉快之中:模糊的恐懼感,莫名的緊張和擔憂;產生全身不適徵象,如心悸、心慌、胸悶、氣短、出汗、腸胃不適、周身肌肉酸麻脹痛、頭與呼吸有緊壓感等。
從蘇琳的訴說中,鄭振寶推測她所患焦慮症與學習壓力較大、不適應大學生活、與室友關係緊張有關。「現在高中生、大學生患有焦慮症的比較常見,到醫院諮詢的數量也在逐漸增多。」鄭振寶說,像蘇琳現在的情況,並不是十分嚴重的焦慮症,她有部分自制力,還沒有走到極端,所以通過藥物治療和心理疏導可逐漸恢復。
「她可以服用抗焦慮藥物,更重要的是自我管理自己。」鄭振寶說,首先不要封閉自己,勇敢地走出去,每天花一定時間娛樂、健身,尋找自己的生活樂趣;此外作為家長應多以朋友而不是長輩的身份與子女溝通,與子女多換位思考,逐步打開她的心結。鄭振寶說,如果出現焦慮、煩惱、抑鬱等症狀並逐漸加重時,患者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心理門診就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9-8025117,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
齊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山東廣播電視臺下屬21個廣播電視頻道的作品均已授權齊魯網(以下簡稱本網)在網際網路上發布和使用。未經本網所屬公司許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東省廣播電視臺下屬頻道作品以及本網自有版權作品。
2、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以及由用戶發表上傳的作品,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可聯繫本網,本網確認後將在24小時內移除相關爭議內容。
詳細聲明請點擊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