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新生不適應新環境患焦慮症 上大學3個月就休學

2020-12-12 齊魯網

     原標題:新生不適應新環境患焦慮症 上大學3個月就休學

  一位大一新生剛體驗了3個月的大學生活卻突然休學了,這是怎麼回事?原來因為學習壓力大等因素,她出現了情緒不高、煩躁、對生活缺乏興趣等症狀,經確診她患的是焦慮症。

  17日上午,在臨沂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門診,記者見到了前來就診的蘇琳(化名)。蘇琳19歲,今年剛考上外地的一所大學,是一名大一新生。在度過了3個月的大學生活後,蘇琳卻突然辦理了休學手續回了家。「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在休學前的一個月時間內,我老是煩躁、焦慮、情緒低落,對學習和生活都不感興趣。」蘇琳說,出現這些情況後,她控制不了自己。無助之下,蘇琳辦理了休學手續回到了家。

  回到家後,蘇琳的煩躁情緒也沒有得到好轉。「我仍然焦慮、煩躁,和父母的關係緊張。」此外她「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幾乎封閉了自己,不願意見生人。蘇琳的父親說,最後無奈之下「強迫」她來看醫生。

  「蘇琳得的是焦慮症並帶有抑鬱的症狀。」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主任鄭振寶說,焦慮症是比較常見的心理疾病,有急性、慢性之分。鄭振寶告訴記者,焦慮能使人陷於長期的高度不愉快之中:模糊的恐懼感,莫名的緊張和擔憂;產生全身不適徵象,如心悸、心慌、胸悶、氣短、出汗、腸胃不適、周身肌肉酸麻脹痛、頭與呼吸有緊壓感等。

  從蘇琳的訴說中,鄭振寶推測她所患焦慮症與學習壓力較大、不適應大學生活、與室友關係緊張有關。「現在高中生、大學生患有焦慮症的比較常見,到醫院諮詢的數量也在逐漸增多。」鄭振寶說,像蘇琳現在的情況,並不是十分嚴重的焦慮症,她有部分自制力,還沒有走到極端,所以通過藥物治療和心理疏導可逐漸恢復。

  「她可以服用抗焦慮藥物,更重要的是自我管理自己。」鄭振寶說,首先不要封閉自己,勇敢地走出去,每天花一定時間娛樂、健身,尋找自己的生活樂趣;此外作為家長應多以朋友而不是長輩的身份與子女溝通,與子女多換位思考,逐步打開她的心結。鄭振寶說,如果出現焦慮、煩惱、抑鬱等症狀並逐漸加重時,患者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心理門診就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

)、撥打新聞熱線0539-8025117,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

)提供新聞線索。

齊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山東廣播電視臺下屬21個廣播電視頻道的作品均已授權齊魯網(以下簡稱本網)在網際網路上發布和使用。未經本網所屬公司許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東省廣播電視臺下屬頻道作品以及本網自有版權作品。

2、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以及由用戶發表上傳的作品,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可聯繫本網,本網確認後將在24小時內移除相關爭議內容。

詳細聲明請點擊進入>>

相關焦點

  • 大一新生不適應新環境患焦慮症 3個月後休學
    原標題:臨沂:新生不適應新環境患焦慮症 3個月後休學一位大一新生剛體驗了3個月的大學生活卻突然休學了,這是怎麼回事?原來因為學習壓力大等因素,她出現了情緒不高、煩躁、對生活缺乏興趣等症狀,經確診她患的是焦慮症。17日上午,在臨沂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門診,記者見到了前來就診的蘇琳(化名)。
  • 廣西大學新生 適應新環境 要從「心」開始
    入校首月,部分學生易出現焦慮、輕度抑鬱等問題,專家建議——  適應新環境 大學新生要從「心」開始  關注大學新生:適應新環境 要從「心」開始(圖)  (資料圖)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核心提示  本報曾報導《大學新生「首月之癢」可有盡頭?!》
  • 武漢3歲男孩患分離焦慮症 專家建議家長管控情緒
    近日,楚天都市報記者走訪發現,不論是剛剛準備上幼兒園的小孩子,還是已上小學的稍大孩子,都有不少患上開學「分離焦慮症」的。家長們為此很煩惱,有些甚至也跟著焦慮了起來。3歲幼兒園新生腹痛難耐,原是分離焦慮症作怪上周,3歲的軒軒(化名)開始上幼兒園了,跟家人分離的一周裡,他先是哭鬧不止,後來演變為肚子疼、臉色蒼白。
  • 兒童也會患上焦慮症
    焦慮症  那麼,本應無憂無慮的兒童為什麼會患上焦慮症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教育方式不當 隨著我國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家長對孩子的培養普遍傾注了更多的精力和愛心。處在這樣家庭環境中的孩子,精神經常高度緊張,情緒經常焦慮不安,長此以往,便會形成壓抑的性格,甚至患上焦慮症。  (二)學習負擔過重為 了能使孩子早日成才,大多數家長都不但讓孩子學好各門功課,還要讓孩子學習各種特長。所以,各種各樣的課外輔導班使小小年紀的孩子過早地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 大學新生,如何快速適應新的大學生活環境
    接受了這個環境就在適應的路上邁出了一大步,例如每一間食堂都去試試,找出最好吃的一家;每家超市都去轉轉,比出哪家更物美價廉;甚至還可以向學長及老師「取經」。  一些大學的校園論壇,會開設新生報導專欄,專門為新生答疑解難。
  • 大學新生如何調節適應新環境
    核心提示:大學新丁拖著大包小包的行李來報到,開始全新的大學生活了。專家指出,不少大學生在大一階段最容易出現心理問題,不少走極端行為甚至自殺的大學生多發生在這個階段。   又到開學,全新的大學生活又開始了,對於剛跨進大學校門的大一新生來說,應該如何去適應這個新環境呢?
  • 大一適應不良大二大三瑣事多 大四患上焦慮症
    大一適應不良,大二大三瑣事煩心,大四畢業又患上焦慮症……看這大學過得,真累!可這「心理三部曲」幾乎每個大學生都經歷過,只不過有的人承受能力強,有的人則受不了患上了心理疾病。5月25日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日,市心理醫院主任李玉煥說,前去就診的心理患者中 ,大學生佔了20%的比例 。
  • 患上焦慮症怎麼辦?3個小妙招可以緩解!
    焦慮症是一組以焦慮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精神障礙。焦慮表現為精神症狀和軀體症狀。精神症狀是指一種提心弔膽、恐懼和憂慮的內心體驗,伴有緊張不安。軀體症狀是在精神症狀基礎上伴發自主神經系統功能亢進症狀,如心悸、氣短、胸悶、口乾、出汗、肌緊張性震顫、顫抖或顏面潮紅、蒼白等。
  • 假期大一新生回家最多 有的感覺受冷落要休學
    送洗髒衣服成為理由,這多少讓人哭笑不得,調研負責人認為,大一新生選擇回家的比率之所以這麼高,與之沒有完全適應大學生活有一定的關係。記者了解到,有的大一新生在融入新集體過程中出現了心理問題,甚至有的要休學。  在不少人的想像中,大學生活有著大把時間學習、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種狀態非常吸引人,可是事實說明並非所有人都喜歡。
  • 開學季不少孩子患上分離焦慮症 有些大人也有此症狀 專家建議家長...
    近日,楚天都市報記者走訪發現,不論是剛剛準備上幼兒園的小孩子,還是低年級小學生,都有不少患上開學「分離焦慮症」。家長們為此很煩惱,有些家長甚至也跟孩子一樣焦慮起來。3歲幼兒園新生腹痛難耐上周,3歲的軒軒(化名)開始上幼兒園了,跟家人分離的一周裡,他先是哭鬧不止,後來演變為肚子疼、臉色蒼白,送入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兒保科就診發現,他是患上嚴重的「分離焦慮症」。
  • 如何適應大學新環境和結交新朋友?
    大多數人初到一個新的環境一定會有很多的不適應,你需要花費時間去適應環境,一般一個人適應新環境需要7天左右,但對於比較靦腆或者內向的人來說就會需要很長時間來適應環境,然後才能結交新的朋友,接下來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初到大學時候是怎樣適應新環境和結交新朋友的吧!
  • 大一新生適應大學生活的4個方法,新生們趕快收藏好!
    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中,七月就告別了我們,我們也迎來了8月。距離9月的開學季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我們的大一新生就要步入期待已久的大學,開始他們美好的大學生活了。那麼,在步入大學校園以後,大一新生應該如何快速適應大學生活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的4個方法,新生們趕快收藏好!
  • 每天都不知道在焦慮什麼?有這3種表現,說明你已患上焦慮症
    其實,人在面臨重要的考試或者是選擇時,可能會產生焦慮情緒,如果長期處於高壓的緊張環境,就可能導致患上焦慮症。2015年全球約有2.64億焦慮症患者,比2005年增加了15%。那麼,當出現這3種焦慮症的嚴重表現,就應該警惕1、瀕死感當焦慮症發作時,你會覺得胸口很悶,覺得喘不過氣來,心裡很難受,覺得自己可能活不長了。出現這種感受並不意味著你真的是要面臨死亡了,但是這也會對身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 害怕與人交往 大學上5天他就休學了
    ■商報記者 高雲  上了五天大學,患上社交恐懼症的他休學回家。暴飲暴食後,她摳嗓子眼嘔吐節食。他們都在大學裡遭遇嚴重的人際交往障礙。  鄭州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副教授郭玉琴估計,約有一半的大學新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際交往障礙。
  • 我國焦慮症患病率近5%!3個表現說明患上焦慮症,及時調整
    12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情況。19年數據顯示,我國抑鬱症的患病率達到2.1%,焦慮障礙的患病率更是達到4.98%。區分焦慮現象與焦慮症焦慮本身是一種普通的情感反應,表現為面對不明確的危險因素時,出現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緊張等現象;同時也是一種處於應激狀態時的情緒體驗,往往與恐懼相關聯,可以互相影響,屬於人類防禦性的心理機制之一。
  • 我國焦慮症患病率近5%!3個表現說明患上焦慮症,及時調整
    12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情況。19年數據顯示,我國抑鬱症的患病率達到2.1%,焦慮障礙的患病率更是達到4.98%。但這樣的焦慮情緒往往和焦慮症(焦慮障礙)還有所區分,本文就帶大夥了解一下。區分焦慮現象與焦慮症焦慮本身是一種普通的情感反應,表現為面對不明確的危險因素時,出現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緊張等現象;同時也是一種處於應激狀態時的情緒體驗,往往與恐懼相關聯,可以互相影響,屬於人類防禦性的心理機制之一。
  • 自測是不是真的患上了焦慮症
    持續達6個月,符合相關診斷標準的話,就會診斷為焦慮症,也稱為焦慮障礙。  2.焦慮症能治好嗎?如果不治療會有什麼結果?  焦慮症是一種治療效果較好,預後也較好的情緒障礙,經過治療後,絕大多數患者會得到康復。
  • 大學新生因B肝被勸休學 狀告學校引發集體訴訟
    2004年9月,在河北經貿大學新生入學體檢中,共有55名新生沒有通過B肝檢查,學校要求他們休學一年進行治療,後55名學生全部離校;2005年1月,55名學生之一、對休學持有異議的王華及其家人向河北省教育廳提起行政複議,但至今未得到確切「說法」。
  • 怎麼判斷自己患上了焦慮症?
    如今焦慮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很正常的一種情緒,當這種情緒持續的時間過長的時候,就得注意是否患上了焦慮症。那麼判斷是否患上焦慮症的症狀是什麼呢?下面就一起解讀焦慮症的5症狀。1、情緒症狀患者往往有一種說不出的恐懼和難受感,嚴重時出現瀕死體驗。常常表現為極度不安,在高度驚恐狀態下甚至會大聲呼救。
  • 臨近開學 精神科來了不少患焦慮症的學生
    眼見開學在即,望著依舊不在狀態樣子,小高媽媽恨鐵不成鋼。 最讓她接受不了的是,兒子居然迷上了手遊《王者榮耀》。為了這個遊戲,小高已經換了三個手機,「家裡沒收一個手機,自己拿錢去買一個,為了遊戲的事情,他居然還對我動起了手。」在省立同德醫院精神衛生科,對著副主任醫師張瀅說起病情,小高媽媽忍不住哭起來。 但小高卻毫不在意,蹺著二郎腿,依舊在玩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