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大學新生 適應新環境 要從「心」開始

2020-12-14 中國教育在線

  入校首月,部分學生易出現焦慮、輕度抑鬱等問題,專家建議——

  適應新環境 大學新生要從「心」開始

  關注大學新生:適應新環境 要從「心」開始(圖)

  (資料圖)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核心提示

  本報曾報導《大學新生「首月之癢」可有盡頭?!》,聚焦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問題。9月,各大高校都迎來了2015級新生,除了愛國主義教育、校規班規介紹外,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學後,都紛紛開展心理測評或者心理輔導工作。廣西某高校學工處負責人表示,新生入學得從「心」開始,大學生已成為社會壓力較大的群體之一,大學新生入校一個月左右,容易出現焦慮、輕度抑鬱等心理問題。

  記者走訪發現,各高校在開展心理測評和心理輔導活動上形式各異,而學生們對此反映也各有不同,有人認為「心理測評和輔導有助於更快地適應大學生活」,也有學生覺得「我的心理挺健康的,這只是走走過場而已」。

  能適應的同學

  真有問題

  會找老師談

  對於很多大一新生而言,入校的第一個星期都是在各種班會、活動、講座中度過的,廣西某高校2015級新生小許說:「剛進學校的時候覺得很新鮮,先是新生專題教育和開學典禮,在開學後的第三天,我們就進行了2015級新生心理測試,一共有100道選擇題,全都在網上作答,提交答卷」,小許坦言,試題都挺簡單的,一般是問自己在學習生活中發生一些狀況後的反應,「不過我也不知道自己答題的結果怎樣,應該還是挺健康的吧」,小許笑道。

  小許認為,這些心理測試題對於心理健康的同學影響不大,只是入校必備的一個流程,不過也有助於學校及早發現一些心理有問題的同學,方便進行幹預,「如果真的有心理問題,我也會去找學校的心理老師談談,心理輔導對於排除負面情緒還是有一些幫助的」。

  據北京某高校2015級新生趙同學介紹,學校的心理輔導課程都融合在新生訓練營活動裡面了,除了心理測試和心理輔導,學校還邀請了殘疾人藝術團的演員們來表演節目,讓他們體悟生命的意義和可貴,趙同學認為,「這樣的活動挺有意義的,心理測試讓自己的性格了解得更全面,心理輔導也讓我更快地適應校園生活」。

  「我們入校後沒有做過心理測評,不過開過新生主題班會,老師也告訴我們學校心理老師的電話,在學校的貼吧也會有心理老師的聯繫方式」,廣西師範大學灕江學院大一新生小黎說,周圍同學性格都挺好,目前沒有什麼特別不適應的地方,「如果真的有不開心的時候,可能更多的還是會和家人朋友傾訴,不會第一時間去找心理老師,當然家長和朋友都排解不了的時候除外」。

  不適應的同學

  擔心畢業後

  找不到工作

  儘管大部分大一新生都認為自己心理健康,不需要主動去找心理老師輔導,但是在各高校中,仍有小部分學生表現出了對大學生活的不適應。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在給2015級新生做的入學心理測試中有這樣一道案例分析題,「小王是某高職學院的學生,來自偏遠山區,家庭困難,入校一段時間後,他發現城市的學生英語基礎較好,善於交際、多才多藝,而自己英語口語和聽力很差,與別人很少交往,感到孤獨,自己也沒有什麼特長,在生活和經濟上也有差距,於是小王開始逐漸悲觀和失望起來。請分析小王出現了什麼心理困惑,如何幫助他走出心靈的誤區?」這道題一經網上發出,就引起不少同學的關注,有來自農村的同學表示,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們入校的情況和心境。

  據了解,大學新生入學後的心理問題主要體現為自卑、焦慮、輕度抑鬱等,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相比,有自卑、焦慮心理的學生更多,有一部分學生在入校初期就開始擔心畢業後是否能找到工作。來自南寧市某職業學院的大一新生小朱說:「因為家庭條件不好,父母都是農民,家裡供我上學並不容易,上了大學後,一方面擔心學校專業是否和老師說的一樣,將來就業有那麼好,另一方面也擔心,為了上大學,花了家裡那麼多錢,畢業後能否回報父母,這讓我覺得挺痛苦和焦慮。」

  此外,大學教學與高中不一樣,主要是以學生自主性學習為主,有些同學也表現出不適應,「太自由了,不知道怎麼安排時間,更擔心以後會掛科」。

  專家建議

  做好心理調適

  迎接大學生活

  南寧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傅老師認為,大一新生應該加強自身的心理防禦,儘快熟悉和適應學校的學習環境,包括應該熟悉自己所學專業的具體內容和該專業對學生的具體要求,並且積極有效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同時要加強在學習、生活上的自主性培養,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對於心理有自卑、焦慮狀況的同學,不妨積極擴展自己的交際圈子,多和老師、同學交流,發揮自己的長處,慢慢建立自信。同時也要認真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善於利用學校的資源和環境發展自己,為畢業後的就業做好準備。

  而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心理健康教學團隊負責人、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負責人陸雲卿表示,大一新生要端正心態,正確看待大學學習生活方式以及環境的改變,人的一生都會因為學習、工作不停地來到一個新環境中,總是會碰到許多新的起點,會看到許多跟以前不一樣的風景,也會遭遇不同的「氣候環境」,新環境並不僅僅代表陌生,也代表成長的機遇。大一新生在碰到心理問題的時候,可以進行自我調節,適當參加一些體育鍛鍊或者離開令人壓抑、鬱悶的小環境,到寬闊的室外去走走,看看賞心悅目的風景,心境會自然得到調節,也可以跟親朋好友聊聊心事,藉助親友的情感關懷,心情也會舒暢很多。另外也可以找心理老師加以輔導,這樣有助於新生度過入學短暫的不適階段,新生因環境改變和角色變化帶來的心理困惑也會迎刃而解。

相關焦點

  • 大學新生如何調節適應新環境
    核心提示:大學新丁拖著大包小包的行李來報到,開始全新的大學生活了。專家指出,不少大學生在大一階段最容易出現心理問題,不少走極端行為甚至自殺的大學生多發生在這個階段。   又到開學,全新的大學生活又開始了,對於剛跨進大學校門的大一新生來說,應該如何去適應這個新環境呢?
  • 威海實驗高中舉辦高一新生「新環境 心適應」專題講座
    新學段,新狀態,為幫助高一新生更好地實現過渡,儘快適應高中階段的學習生活,9月6日晚,威海市實驗高級中學特別舉辦了一場面對高一新生的「新環境 心適應」專題講座,由學校心理老師孫靜主講,有效幫助新生同學們在初入高中階段後建立健康的心理狀態、探索良好的自我調節方法以及培養有序規律的學習生活習慣。
  • 大學新生,如何快速適應新的大學生活環境
    大學生活將是一種全新的模式,要為自己的新角色做好充分的準備。適應新的生活環境  大學生活是集體生活,又是獨立生活,要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念。「放羊式」的大學學習方式可能會讓很多新生一時間無法適應,其實從現在開始,就要自己管自己。  學習要自主  大學老師的角色定位是「引路人」,一門課程通常是一周2到3節課,按一學期上課18周計算,總共才36或54個課時,可見課堂時間是非常有限的。而大學教材幾乎都是大部頭,動輒四五百頁,因而老師要完成教學任務就必須一堂課幾十頁地講。
  • 從「心」開始新徵程——濟南一中舉辦2020級新生入學適應講座
    8月27日,濟南一中舉辦了一場意義非凡的入學適應講座---從「心」開始新徵程。講座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展開:學校概況、青春期、人際關係、學習生活以及生涯指導。2020級新生,懷揣興奮與好奇,認真地聽老師娓娓道來。整個講座現場,師生互動熱烈。
  • 如何適應大學新環境和結交新朋友?
    大多數人初到一個新的環境一定會有很多的不適應,你需要花費時間去適應環境,一般一個人適應新環境需要7天左右,但對於比較靦腆或者內向的人來說就會需要很長時間來適應環境,然後才能結交新的朋友,接下來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初到大學時候是怎樣適應新環境和結交新朋友的吧!
  • 專家支招大學新生如何應對適應障礙
    專家支招大學新生如何應對適應障礙 2017-11-14 15:12:58來源:廣西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心理專家支招——  大學新生如何應對適應障礙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訊(記者 陳佳嘉)「我這兩個多月來常常感到壓抑、焦慮、煩躁,學習跟不上,感覺同班同學都很冷淡,不好相處,自己現在整天也不知道幹什麼……」大學新生小張近日走進南寧心理醫院創傷與壓力門診時略顯緊張,在接診醫生蔣春雷主任的熱情接待下漸漸坦露自己的心聲。
  • 大學新生心理適應攻略
    又一級大學新生懷揣著對未來,對夢想的憧憬與渴望,帶著青春的肆意與飛揚踏入大學的校園。相信從收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起,萌新們就已經深刻感受到整個青農對你們熱切的關愛以及無比的歡迎了!一大批小鮮肉正在靠近…「青島農業大學,我來啦!!!」「大學是新的開始,在新的開始做好新的自己!」「多參加社團活動,讓自己的大學變得豐富多彩!」
  • 大學新生如何適應新環境?從學長這裡學經驗
    如何抓住大學短暫寶貴的幾年,使自己得到積極成長?我們來看一些學長的問題分析及處理方案。大學這個新環境,大家會經歷新環境衝擊四個階段:蜜月期;敵對期;調整期;適應期。大學是一個新環境,新環境衝擊的重點在於敵對期如何對付這裡的重點在於敵對期的應對。大學新環境衝擊的第二階段:在蜜月期之後便是敵對期---感覺大學完全不是自己理想中的樣子,太多的麻煩與困難得對付。
  • 大一新生要如何才能快速適應大學生活?
    離開了學業繁忙的高三生活,走進人人嚮往的大學校園,大家都如何了呢?其實,很多學生離開了家長的照顧,獨自一個人遠離家鄉開始新的生活,難免會有一些不適應。那麼,大一新生要如何快速適應大學生活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 給大一新生的勵志寄語 大學新的環境要學會適應
    又是一年的開學季,對於剛剛走進大學的大一新生來說,大學是一個充滿未知的環境,所以免不了學姐學長的幫助和引導,小編整理了一些來自學長的寄語,相信對你的大學生涯有所幫助。   進入大學,就是一個新的環境,接觸新的人,你的所有過去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張白紙,這是你最好的重新塑造自我形象的時候,改掉以前的缺點,每進入一個新的環境,都就應以全新的形象出現。   學生會的主席之類的幹部,如果你尊重他們,只因他們是你的學長而不是正因他們是你的上級,事實上,大家都只是學生而已,只是學生。
  • 新生適應不良
    新生入學之新生適應不良這段時間疫情還未完全結束,但是大多新生已經開學,經歷了長達半年多疫情的洗禮,相信大家的心裡都會有所感觸,半年時間都在家裡上網課。現在開學,有許多新生出現了適應不良的情況。在這裡給各位同學們提一些建議。新生適應不良的問題很多同學都會出現,每年開學都會有。
  • 武漢紡織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助力「後疫情時代」新生入學適應
    金秋九月,桂花飄香,在這個美好的季節,武漢紡織大學迎來了2020級新生,他們生於"非典",高考於"新冠",在疫情的特殊環境下求學成長。為了更好的為新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武漢紡織大學7月開始提前部署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各項工作,並聯合各二級學院心理工作站創新活動形式,豐富活動內容,全方位助力2020級新生轉變角色,儘快適應"後疫情時代"的大學生活。
  • 新學期 新「身份」 怎樣儘快適應新環境呢?
    老師安排新生入座新學期、新身份、新環境,學生面對這樣的學段過渡,容易出現哪些問題呢?怎樣才能儘快適應新環境,實現「華麗轉身」?一起來聽聽經驗豐富的老師們怎麼說的吧!踏入新校門「第一步」難免不適應學生第一次踏入新校園,由於陌生感與孤獨感,難免會出現各種狀況。尤其是小學生一年級新生,父母離開時的哭鬧,時常讓老師感到無奈。據樂山市外國語小學政教處副主任張勤麗回憶,她教一年級時,班上有個小女生其實是非常能幹的,但開學第一天由於過於依戀媽媽,不舍媽媽離開,在校門口便開始哭鬧。
  • 1回憶研一新生必知,要不要提前入學?如何適應新環境新生活
    我想乘著回憶還很清晰,現在研一,馬上研二的我,希望通過回憶,把我過去的大學時光記錄下來,能夠帶給後面無數的大學同學們一點啟示那是再好不過了,因為在讀大學的時候,很難找到一本能夠以親身經歷那樣的書或者告誡,提示著我大學的道路應該如何去走?
  • 大一新生適應大學生活的4個方法,新生們趕快收藏好!
    距離9月的開學季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我們的大一新生就要步入期待已久的大學,開始他們美好的大學生活了。那麼,在步入大學校園以後,大一新生應該如何快速適應大學生活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的4個方法,新生們趕快收藏好!1. 樹立目標在高中的時候,我們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這個目標就是高考。
  • 要記住,在這個世上是你適應環境,適者生存,而不是環境適應你!
    先適應環境,生存比什麼都重要「既來之,則安之」,這句千古名言就是在告訴我們,做人要學會適應社會,適應環境,適應他人,要以坦然之心面對一切,這是我們的生存基礎。無論是所處的地理環境還是社會環境發生了變化,你的個人觀念也要隨之變化,以適應這個新的環境。
  • 開學了,4招教你適應新環境
    文 / 曾海萍 新學年伊始,新生們大多懷著期待和興奮的心情投入大學生活,大多數同學能順利完成中學到大學生活的過渡小蘭感覺曾經開朗活潑的自己像變了一個人,不想與人交往,打電話跟父母哭訴無法適應新環境,後悔到外地上學,甚至想退學回家。 1 怎樣才算是新生適應不良?
  • 臨沂:新生不適應新環境患焦慮症 上大學3個月就休學
    原標題:新生不適應新環境患焦慮症 上大學3個月就休學  一位大一新生剛體驗了3個月的大學生活卻突然休學了,這是怎麼回事?原來因為學習壓力大等因素,她出現了情緒不高、煩躁、對生活缺乏興趣等症狀,經確診她患的是焦慮症。  17日上午,在臨沂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門診,記者見到了前來就診的蘇琳(化名)。
  • 支招六類新生適應新學習環境 畢業班如何應對升學考?
    新華社發   新生如何適應新環境?畢業班如何應對升學考?   暑假漸漸遠去,新學期馬上到來。一年級、初一、高一新生如何適應全新的學習環境?六年級、初三、高三新生如何應對緊張的升學考試?本期求學指南特別邀請多位資深老師,為六類新生進行入學指導,為家長提供一份可操作的入學手則。
  • 探索中國文化 來華留學生:適應新環境需要過程
    來華留學生陸續返校,開始新學期的生活。無論是剛到中國留學的新生,還是已在中國讀過一學期的老生,他們都為融入留學生活、了解中國而努力。  到中國留學後,孫博很快適應了新的學習生活環境。除正常的學習安排之外,孫博還安排一些課外活動用來消除緊張感,比如到北京各博物館和景點參觀,與中國同學多交流。  「我覺得好奇心是適應新環境的驅動力,抱著不懈探索中國文化的想法,會讓我的留學生活變得有趣。」孫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