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校首月,部分學生易出現焦慮、輕度抑鬱等問題,專家建議——
適應新環境 大學新生要從「心」開始
關注大學新生:適應新環境 要從「心」開始(圖)
(資料圖)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核心提示
本報曾報導《大學新生「首月之癢」可有盡頭?!》,聚焦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問題。9月,各大高校都迎來了2015級新生,除了愛國主義教育、校規班規介紹外,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學後,都紛紛開展心理測評或者心理輔導工作。廣西某高校學工處負責人表示,新生入學得從「心」開始,大學生已成為社會壓力較大的群體之一,大學新生入校一個月左右,容易出現焦慮、輕度抑鬱等心理問題。
記者走訪發現,各高校在開展心理測評和心理輔導活動上形式各異,而學生們對此反映也各有不同,有人認為「心理測評和輔導有助於更快地適應大學生活」,也有學生覺得「我的心理挺健康的,這只是走走過場而已」。
能適應的同學
真有問題
會找老師談
對於很多大一新生而言,入校的第一個星期都是在各種班會、活動、講座中度過的,廣西某高校2015級新生小許說:「剛進學校的時候覺得很新鮮,先是新生專題教育和開學典禮,在開學後的第三天,我們就進行了2015級新生心理測試,一共有100道選擇題,全都在網上作答,提交答卷」,小許坦言,試題都挺簡單的,一般是問自己在學習生活中發生一些狀況後的反應,「不過我也不知道自己答題的結果怎樣,應該還是挺健康的吧」,小許笑道。
小許認為,這些心理測試題對於心理健康的同學影響不大,只是入校必備的一個流程,不過也有助於學校及早發現一些心理有問題的同學,方便進行幹預,「如果真的有心理問題,我也會去找學校的心理老師談談,心理輔導對於排除負面情緒還是有一些幫助的」。
據北京某高校2015級新生趙同學介紹,學校的心理輔導課程都融合在新生訓練營活動裡面了,除了心理測試和心理輔導,學校還邀請了殘疾人藝術團的演員們來表演節目,讓他們體悟生命的意義和可貴,趙同學認為,「這樣的活動挺有意義的,心理測試讓自己的性格了解得更全面,心理輔導也讓我更快地適應校園生活」。
「我們入校後沒有做過心理測評,不過開過新生主題班會,老師也告訴我們學校心理老師的電話,在學校的貼吧也會有心理老師的聯繫方式」,廣西師範大學灕江學院大一新生小黎說,周圍同學性格都挺好,目前沒有什麼特別不適應的地方,「如果真的有不開心的時候,可能更多的還是會和家人朋友傾訴,不會第一時間去找心理老師,當然家長和朋友都排解不了的時候除外」。
不適應的同學
擔心畢業後
找不到工作
儘管大部分大一新生都認為自己心理健康,不需要主動去找心理老師輔導,但是在各高校中,仍有小部分學生表現出了對大學生活的不適應。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在給2015級新生做的入學心理測試中有這樣一道案例分析題,「小王是某高職學院的學生,來自偏遠山區,家庭困難,入校一段時間後,他發現城市的學生英語基礎較好,善於交際、多才多藝,而自己英語口語和聽力很差,與別人很少交往,感到孤獨,自己也沒有什麼特長,在生活和經濟上也有差距,於是小王開始逐漸悲觀和失望起來。請分析小王出現了什麼心理困惑,如何幫助他走出心靈的誤區?」這道題一經網上發出,就引起不少同學的關注,有來自農村的同學表示,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們入校的情況和心境。
據了解,大學新生入學後的心理問題主要體現為自卑、焦慮、輕度抑鬱等,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相比,有自卑、焦慮心理的學生更多,有一部分學生在入校初期就開始擔心畢業後是否能找到工作。來自南寧市某職業學院的大一新生小朱說:「因為家庭條件不好,父母都是農民,家裡供我上學並不容易,上了大學後,一方面擔心學校專業是否和老師說的一樣,將來就業有那麼好,另一方面也擔心,為了上大學,花了家裡那麼多錢,畢業後能否回報父母,這讓我覺得挺痛苦和焦慮。」
此外,大學教學與高中不一樣,主要是以學生自主性學習為主,有些同學也表現出不適應,「太自由了,不知道怎麼安排時間,更擔心以後會掛科」。
專家建議
做好心理調適
迎接大學生活
南寧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傅老師認為,大一新生應該加強自身的心理防禦,儘快熟悉和適應學校的學習環境,包括應該熟悉自己所學專業的具體內容和該專業對學生的具體要求,並且積極有效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同時要加強在學習、生活上的自主性培養,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對於心理有自卑、焦慮狀況的同學,不妨積極擴展自己的交際圈子,多和老師、同學交流,發揮自己的長處,慢慢建立自信。同時也要認真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善於利用學校的資源和環境發展自己,為畢業後的就業做好準備。
而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心理健康教學團隊負責人、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負責人陸雲卿表示,大一新生要端正心態,正確看待大學學習生活方式以及環境的改變,人的一生都會因為學習、工作不停地來到一個新環境中,總是會碰到許多新的起點,會看到許多跟以前不一樣的風景,也會遭遇不同的「氣候環境」,新環境並不僅僅代表陌生,也代表成長的機遇。大一新生在碰到心理問題的時候,可以進行自我調節,適當參加一些體育鍛鍊或者離開令人壓抑、鬱悶的小環境,到寬闊的室外去走走,看看賞心悅目的風景,心境會自然得到調節,也可以跟親朋好友聊聊心事,藉助親友的情感關懷,心情也會舒暢很多。另外也可以找心理老師加以輔導,這樣有助於新生度過入學短暫的不適階段,新生因環境改變和角色變化帶來的心理困惑也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