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會說英語的英國國王

2020-12-25 中國網財經

  喬治一世是一個不會說英語的英國國王,這個不可思議的事實產生了不可思議的影響--對英國政治制度的深遠影響。

  1714年8月,54歲的漢諾瓦選帝侯喬治在濃霧瀰漫中乘駁船來到英國,他此行的目的是繼承英國王位。

  喬治一世登上英國王位被認為是「英國歷史上最大的奇蹟」。雖然喬治一世聲稱他繼承英國王位是順理成章的,然而實際上有不下50名信奉天主教的王室親戚都比他有優先權,而且,他自小在德國長大,連英語都不會說。那麼,喬治一世何以如此順利地繼承王位呢?

  這還要從英國的「光榮革命」說起。

  眾所周知,英國在1689年完成了「光榮革命」,在這場不流血的革命後英國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君主立憲政體,荷蘭人威廉和夫人瑪麗成為英國國王,史稱「雙王共治」時期。1694年瑪麗女王去世,1702年威廉國王去世,因為兩人沒有子女,因此王位傳給了瑪麗的妹妹安妮。安妮是詹姆士二世的次女,1683年,時為公主的安妮與丹麥王子喬治結婚。從新婚至1700年,安妮曾經18次懷孕,但由於身體狀況欠佳,多次流產,最後只有5個子女得以出生。然而不幸仍在繼續,5個子女一個個相繼夭折,其中最大的孩子也只活到10歲。悲痛欲絕的安妮女王此後再未生育。

  1700年,安妮的最後一個孩子夭折後,鑑於安妮的身體狀況,以後可能己無法生育,議會為了保證英國王位不致傳給天主教徒,遂在1701年通過制定「王位繼承法」。法案規定,因威廉國王無嗣,死後其王位由安妮公主繼承,安妮公主若無嗣,死後由國王詹姆士一世的外孫女、己故波希米亞王后的女兒、漢諾瓦選帝侯索菲婭公主及其信仰新教的後裔繼承;英國王位不能傳給天主教徒;英國國王不能與天主教徒結婚等。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按照「王位繼承法」的規定,王位應由詹姆士一世的外孫女索菲婭繼承。而此時的索菲婭也己去世,英國王冠就自然落到了索菲婭的兒子喬治頭上。

  喬治一世名叫喬治·路德維格,1660年5月28日出生於漢諾瓦的奧斯納布呂克城,其父為漢諾瓦的選帝侯歐列斯特·奧古斯都,母為索菲婭。索菲婭是中歐波希米亞王國伊莉莎白王后的女兒、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的外孫女。喬治從小在德國長大,在繼承英國王位前,他只在1680年在英國逗留過四個月,據說是為了向當時的安妮公主求婚,這個目的最後沒有達到,他於1682年娶了他的堂妹,他叔叔塞爾利公爵的私生女,索菲婭·多蘿夏。1698年,喬治繼承為漢諾瓦選帝侯。此後,喬治沉湎在漢諾瓦的貴族生活中,平淡而無奇。然而,就在大家似乎已經忘記了這個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的遠房親戚時,命運卻將喬治推到了風口浪尖上。1714年,安妮女王的去世使得喬治成為英國王位的合法繼承人。

  雖然在德國生活了五十多年的喬治對英國潮溼的天氣沒有好感,但是英國王冠的巨大誘惑還是讓喬治義無反顧地前往英國。1714年9月18日,喬治帶著他的情婦和兒子在英國的格林威治登陸。第二天,喬治在大約200輛馬車上的英國紳士和貴族的簇擁下,繼承英國王位。他的繼位創造了一個紀錄,他成為英國歷史上最年長的繼位者。

  喬治此前一直生活在漢諾瓦,只在英國做過一次短暫的停留,因此他成為英國國王時根本不懂英語,這給他在處理國內外事務上帶來了很多的麻煩。

  喬治一世在繼位前曾對人說,他不喜歡英國的氣候,不喜歡英國的文化和習俗,也不喜歡英語。因此,他繼位後一直不肯學習英語,這使他成為諾曼徵服以來第一個不會說英語的英國國王。而英國人大多也不會講德語,國王只得通過第三種語言——法語與他的臣下進行交談。需要喬治一世審閱的文件也必須翻譯成法語,這顯然對喬治一世與大臣之間的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障礙。所以喬治一世很少幹預英國的議會事務,也很少參加內閣會議,只是私下召見大臣,詢問和了解一些重要的和感興趣的問題。英國的習俗和法律,對他來說是神秘的。他不了解而且也不想去了解。就像他的一位大臣所說:「他的觀念和情感,完全局限於其選侯國的狹窄範圍內,英國對他來說太大了。」喬治一世的語言障礙使他對內政不感興趣,也不願參與,這極大地促進了英國近代內閣制的發展。

  英國政治中的內閣制是歷史的產物。早在中世紀的末期,協助君主進行管理並向君主提出建議的「國王大委員會」就產生了「樞密院」的雛形。1540年,樞密院正式成立。最初成員約20人,主要由國家官員和王室成員組成。到了斯圖亞特王朝時期,樞密院成員越來越多,非常龐雜,活動不靈便。為了更有效地進行工作,漸漸在樞密院內部形成一個小集團。到威廉和瑪麗統治時期,國王經常同樞密院中的這個小集團在一起開會,以徵求他們對一些政治問題特別是外交問題的意見,這時的內閣成員減為9-16人,由當時在政府中掌權的大臣所操控。到安妮女王時,內閣制度得到進一步發展。內閣會議的召開已有固定的日期,參加人員也逐漸固定為少數幾個高級大臣。直到1714年,內閣還不是一個正式的法定組織,內閣也沒有「首相」這一職位,內閣會議一般由國王主持。

  喬治一世時期,「首相」開始出現在內閣會議中。最初幾年,喬治一世還能勉強參加內閣會議,自1718年起,他就不再出席會議,把政權完全交給一些重要大臣去討論、研究和解決。久而久之,喬治一世不出席內閣會議成為慣例。這樣,在國王不出席會議的情況下,為了在討論時取得一致的意見並把意見集中起來通知國王,漸漸在內閣大臣中出現了一個主持討論的人。這個主持者成為了內閣事實上的領袖——首相。英國內閣在第一任首相沃波爾主持下得到巨大的發展和完善。

  由於喬治一世是一個不會說英語的英國國王,這個不可思議的事實產生了不可思議的影響——對英國政治制度的深遠影響。

  喬治一世一生對漢諾瓦充滿感情,日耳曼北方的平坦原野、雅致幽靜的鄉間別墅、對君主顯得溫馴順從的民眾,常常吸引喬治一世重返舊土。據記載,喬治一世在位期間曾七次返回漢諾瓦,每次歷時數月至半年不等。1727年6月,喬治一世按慣例去漢諾瓦避暑,行至途中突然中風,6月11日,喬治病死在奧斯納布呂克域。

  圖為白金漢宮門徽

相關焦點

  • 一個不會英語的德國人竟然成為了英國國王
    其實這是一位出生在德國,並且只會德語的德意志人,但是他最後卻成了大不列顛、愛爾蘭漢諾瓦王朝首位國王。他的王位的來歷可以說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喬治一世的父親是歐列斯特·奧古斯都,母為索菲婭(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的外孫女)。1714年,英國安妮女王無嗣駕崩,所以王位需要找血緣最近的人來繼承,當時排在喬治一世前面的有56個人,但是英國國會頒布了王位繼承法,明確表示天主教徒不能繼承王位。
  • 英國國王喬治一世,為什麼不會說英語,這是怎麼一回事,有何隱情
    英國的歷史,分好幾個階段,其中喬治一世,是最為奇特的一位。1714年8月,已經54歲的乘坐輪船來到英國,此行的目的就是繼承英國的王位。也是英國歷史上唯一一位不會說英語的國王,這其中到底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 奇葩國王:不會講英語的英國國王,還連累牛頓破產|百家故事
    這個英國國王不但不會講英語,而且還不肯學英語,他只講法語和德語,所以,執政全靠比劃,一種說法是說國王和大臣用拉丁語磕磕絆絆的交流,一說用法語交流。喬治一世不會講英語,也不學英語,這事也不能全怪他,這些都要從他即位開始講起。
  • 一個不說英語,也不在英國統治,還要賣掉倫敦的英國國王 異人錄
    英國國王不說英語不是什麼新鮮事。
  • 不肯學英語的英國國王是怎麼治國的?
    喬治一世是英國歷史上一個比較特殊的國王,他不是英國人,54歲才因血緣關係入主英國,成為英國歷史上的一個奇蹟。他不會說英語,成為英國國王后,仍不願學習英語。語言障礙使他對國事漠不關心,英國內閣制度在他執政時期初見雛形。
  • 他不會說英語,因血緣關係繼承英國王位,卻建立英國最強大的朝代
    現在要介紹的歷史人物,就是因為血緣關係繼承英國王位,成為英國國王,不過重點是他根本連英語也不會說,只會說自己的母語德語,卻勵精圖治,建立英國歷史最強大的朝代。 這位歷史人物就是英國漢諾瓦王朝開國國王喬治一世。
  • 英國女王為何只「點讚」不管事?從不會英語的「撿漏」君主談起!
    在英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位不會說英語的君主。這位奇怪的君主,他就是18世紀初的英王喬治一世。喬治一世原本是德國人,但因為特殊時期的血親關係被喜提王位,因此人們都覺得他這個王位是「撿漏」來的。喬治一世既然當了英國君主,而英語又作為英國的母語,那喬治一世不會說英語,他又該怎麼參與內閣討論和大家共商國是呢?
  • 《權利法案》促成了英國虛君制?非也!虛君制全因英王不會講英語
    英國虛君制度的產生和這兩個東西其實並沒有什麼直接關聯。權利法案實際上主要是對君主的徵稅權進行了很大的限制,其他的作用主要是調整國王和議會彼此之間的關係,然而國王和大臣們之間到底該處於一個怎樣的關係?法案當中並沒有明確規定。
  • 查爾斯王子將是下一任英國國王,可能是最後一個英國國王
    英國王室為避免導致災難性後果,開始及時止損行動,這其中查爾斯王子最積極,讓人難免產生懷疑,他這是在藉機鞏固自己繼承人地位。據英國王室內部消息人士透露,現年91歲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打算在95歲退休,計劃到時候將實施攝政法案,讓查爾斯王子擔任攝政王。
  •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怎麼樣?
    同時,國王學院也是英國「金三角名校」的一員,2009-2010年度擁有1.44億英鎊的政府財政預算,位於英國第7位。倫敦國王學院,法學院實力雄踞全英前5,屬英國頂級法學院之列。醫學院實力更是挺進前3甲,擁有全英國一流的合作醫院。牙科學院更是世界頂尖。擁有在英國政府2004年的RAE研究評鑑中,國王學院有24項學科獲得滿分5*或5分的評價。
  • 一個外國國王還有繼承英國王位的資格,挪威國王究竟有何來頭?
    歐洲王室擁有最為複雜的血緣關係,但是在這些王室之中,挪威國王卻擁有絕對領先的英國王位繼承順序。一個外國國王還有繼承英國王位的資格,這位挪威國王究竟有何來頭?
  • 【英國名校系列】倫敦國王學院
    ,英國金三角名校和羅素大學集團的知名大學,又譯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簡稱KCL或King's。倫敦國王學院在1829年由英王喬治四世和首相威靈頓公爵於倫敦泰晤士河畔精華地帶所創建。《衛報》曾盛讚當時倫敦大學四大學院(倫敦國王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和倫敦大學學院),譽其在英國學術聲望可與牛津、劍橋相比擬。國王學院也是英國第四古老的學校,享有世界性的學術聲譽。
  • 你知道英國未來國王姓什麼嗎
    金雀花王朝的國王們「合影」英語中表示「王朝」的字有兩個,Dynasty和House。似乎沒有人說得清楚這兩個字到底有什麼區別,筆者個人的觀察是英國人在說自己時更傾向於用House而把Dynasty留給別的國家用。有人把從987年開始到1792年在法國大革命中被廢黜為止這段時間內統治法國的君主都歸納進了一個卡佩王朝,因為那是由男系血緣連接起來的一個家族。
  • 比較英國及日本的異同壹;1688年英國人請一位荷蘭人成為英國國王
    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中,英國議會將荷蘭執政奧倫治親王威廉(1650—1702)來英國,以保護英國的宗教(新教)、自由和財產。(英國人請一位荷蘭國籍,而且不會英語的威廉三世成為自己的國王)威廉三世(沉默者)是被議會請來的,國王權利的來源不再是神而是議會了。1689年英國頒布《權利法案》最早確立君主立憲制。
  • 英國紀錄片講述:哈裡打小就遭白眼,4歲就知道自己不會當國王
    近日,英國電視臺第五頻道(Channel 5)就哈裡王子從小到大的主要經歷,推出了一個系列紀錄片《哈裡:陷入困境的王子》。通過多位王室相關人員的回憶,哈裡王子的諸多童年悲情往事首次為公眾所知曉。這正是該紀錄片在多方探討的一個話題。戴妃決定平等對待威廉哈裡兩個兒子在與丈夫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徹底分開之前,有「平民王妃」之美譽的黛安娜王妃是兩個兒子威廉和哈裡最依賴和信任的人。
  • 英國特色院校介紹之倫敦國王學院
    倫敦國王學院:貴族範兒 十足的學校 在英國有這樣一所貴族範十足的學校,這是一所由國王與公爵共同創立的大學,這裡的學生被霸氣地稱為是「王的人」。
  • KCL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想弱弱的問一下有沒有國王從這裡畢業?
    「KCL英國倫敦國王學院,聽名字很有貴族氣息,到底校友有沒有國王呢?」很多學生在申請英國的時候,都會關注一所學校就是KCL(King's College London),聽起來非常貴族的一所學校叫做英國倫敦國王學院。
  • 英國頂尖公學--溫布爾登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school Wimbledon
    它就是-溫布爾登國王學院。該校是畢業生進入「牛劍」最多的學校之一,每年約1/3的畢業生被牛津、劍橋錄取,其餘學生均進入英國羅素大學集團及其他精英學校,約8%的學生被美國頂尖大學如哈佛、斯坦福等錄取。「國王學院學校」被評選為《星期日泰晤士報》年度私立學校。
  • 英國史上最富強的朝代——漢諾瓦王朝歷代國王畫像,個個英明神武
    喬治一世(1660年—1727年),英國漢諾瓦王朝開國國王,德國人,1714年英國斯圖亞特王朝女王安妮一世駕崩,斯圖亞特王朝絕嗣,根據英國王位繼承法,他以旁系王室成員身份繼承王位,因為出身德國漢諾瓦地區,所以他所建立的朝代稱為漢諾瓦王朝,他不會說英語,在位期間也沒去學,但不阻礙他積極發展英國資本主義經濟
  • 《安娜與國王》東西方文化大碰撞,國王與家庭教師的愛情缺憾
    19世紀六七十年代,東南亞國家深受歐洲列強的殖民侵略,而暹羅國國王拉瑪四世為了學習西方文化與科學,邀請寡居的英國女教師安娜教授王族子弟英語。其實早在之前,拉瑪四世就表現出對大國文化的興趣學習,這從電影裡安娜來到暹羅國王宮後,拉瑪四世跟首相都能用流利的英語跟她對話可以看出來,甚至可以聊一些英國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