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氏家譜大全! 權威發布!汪家人必看!

2021-02-14 須水大事

汪姓起姓於安徽的汪芒氏的汪姓和山東以邑為姓的汪姓,是我國早期歷史上汪姓在南北方繁衍的中心地帶。其中北方的山西省境內發展成了一大望族。東漢末年,汪文和遷居新安(今安徽歙縣),發展成為新安一帶望族,唐代汪華封越國公。世居今安徽歙縣,家族甚旺。宋代以後,汪姓迅速繁衍起來,成為我國南方的一個典型大姓。

汪,形聲。字從水從王,王亦聲。「王」意為「眾所歸往(者)」。「水」與「王」聯合起來表示「眾水所歸往」聶

汪姓起源主要有9個方面:

源流一

出自夏王朝時期古諸侯汪罔之後裔,屬於以國名為氏。 汪罔,古國名,被後世訛為汪芒國,國君防風氏。據史籍《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辨證》及《國語·魯語下》等記載:夏、商王朝時期有一古汪罔國,國君名防風氏。後來防風氏被大禹所殺,國人遷居湖州的深山裡,稱汪罔氏。汪罔國後為楚國滅之,國人避之於安徽歙縣,改稱汪氏。防風氏,是遠古夏王朝前期古防風國的創始人,又名汪罔氏,是天下汪姓的始祖。據典籍《廣韻·唐》中記載:「汪,姓。汪罔氏之胤。」按典籍《說文解字》中的注釋:「胤,子孫相承續也。」在典籍《國語·魯語》中記載:「客曰:『防風氏何守也?』仲尼曰:『汪芒氏之君也,守封,禺之山者也,為漆姓,在虞、夏、商為汪芒氏,於周為長狄,今為大人。』」這在史籍《左氏春秋傳》中也記載:宋武公子司空之世,長狄伐宋國,班在宋地長邱打敗長狄,俘獲長翟緣斯。魯桓公姬允(姬軌)十六年(公元前696年)長狄伐齊國,王子成父俘斬長翟僑如和其弟榮如,將榮如斬首,並將其頭埋在周之北門即濟北谷城。衛國人又捕獲其季弟簡如。魯文公姬興十一年(公元前616年),長狄由侵齊伐魯,魯國在東郡濮陽的成地戰敗長狄,富父終甥殺長翟僑如,埋其首於魯子駒之門,至魯宣公姬餒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榮如死時已有一百零三年,而其兄焚如尚存,至焚如長翟氏為長狄氏,此後長狄敗亡,並無子孫存活於魯國。孔子說:「在周為長翟,今為大人。」可見,防風氏、汪芒氏、汪罔氏之名,經多次更改,至孔子時已無「汪芒氏」,只有汪氏。

防風神話的被發現,是中國新石器時期四大神話之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也是中華民族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源流二

源於突厥族,出自唐朝時期 西突厥 汪古部,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汪古部,為唐朝時期西域沙陀突厥的一個部落,在唐朝滅西突厥後,該部大部分歸附唐王朝,以部名文化上漢化改姓氏,稱汪氏。 汪古部(onggud)或譯作雍古、王孤、翁古、 甕古、旺古、汪骨、汪古惕等,汪古族部為北朝、唐代等時期蒙古高原及以北以西的大部族,為突厥、回鶻、沙陀 等中亞、北亞、西亞 部族組成,後來改漢字姓名 汪姓少部分北遷,進入遼東地區生息繁衍。到了金國時期,遼東汪古部遺民融合於女真族,以故故落名稱為氏,稱汪古氏,金初在北邊守長城抵抗蒙古,為回鶻、沙陀等組成,後來或留或徙至南方,分為多支。 至明朝末期,汪古氏已經多改稱為洪袞氏,亦稱洪果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洪袞氏,滿語拼音為Honggon Hala,漢義「槐」,世居薩哈爾察(今吉林敦化)、吉林烏拉(今吉林永吉)等地,成為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841年(唐會昌元年),回鶻為 東北亞的 黠戛斯 所破,其中一部分南走,定居於陰山地區。故其祖源與突厥和回鶻等有關。唐末,此部同中亞、西亞的突厥族沙陀部 李克用率領的沙陀部關係密切,可能與部分沙陀突厥人融合,他們自稱為"沙陀雁門節度"(即李克用)的後裔。後臣屬於遼。遼朝授其首領官號詳穩(大部族官),駐在陰山北的黑水(今內蒙古達茂旗艾不蓋河)地。遼亡後歸附金朝,為金朝諸部駐軍之一。汪古的基本成份由操突厥語的各部人組成,容貌和嫠面的習俗同蒙古人有明顯差別,故遼、金時稱他們為白韃靼。十二世紀末,淨州以北的邊牆建成,汪古部主攝叔、阿刺兀思剔吉忽裡兄弟相繼為金朝守邊,稱北平王。《遼史》、《金史》、《元史》以及《李朝實錄》等書中,都記載有不少女真姓,多為多音節的姓,女真人進入中原地區後,受到漢文化的影響,開始將女真語姓改為漢字姓,這其中就有將古裡申氏、汪古氏等改為漢」族汪姓的。《續通志·氏族略》載:元時翁觀,即汪古,亦作黃摑、雍古部人以汪為氏。元代汪世顯家族就是汪古部落之汪姓。 清朝中葉以後,汪古氏、洪袞氏、洪果氏等,多改漢姓為汪氏、淮氏。


源流三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國君主成公姬黑肱次子姬汪後裔,屬於以國名為氏。汪芒國,取自姬姓魯國汪氏二世祖汪挺次子汪芒之名,這在除改姓汪氏外的所有汪氏宗譜中都能得到印證,後訛為夏、商時期的汪罔國名。汪芒國與汪罔國毫無瓜葛。周武王姬發滅殷商後,封叔叔周公旦於魯國。後因周武王早逝,即位的周成王姬誦年幼,才十二歲,因此周公旦需要留在都城輔佐周成王護朝,他便派長子姬伯禽出任魯國國君。魯國傳十三代十五君至魯成公姬黑肱,生長子姬午後為魯襄公,而次子因出生時兩掌有紋,「左王右水」,因而取名為姬汪,是為公子汪,因名封爵為汪侯,食採穎川,世稱「穎川侯」。這在史籍《姓氏考略》、《姓氏尋源》及《汪氏緣起考》等中皆有記載。公子汪生子為公孫挺(姬挺),公孫挺生姬誦,姬誦(姬滿)被封於平陽(今山東鄒城平陽寺鎮,非山西臨汾),汪氏家族的郡望「平陽」即緣於此。依周禮中「三代公孫以後,諸侯不得祖天子,百姓不得祖諸侯」的制度規定,因此從姬誦開始,以祖父之名別稱為汪氏,稱汪誦,後代世為汪氏。晉朝時期,淮安侯汪旭在其所撰的《上譜表》中稱:「祖居穎,初陳郡陽夏縣西鄉靖仁裡,始祖為成公黑肱次子汪侯,食邑潁川。」汪旭所指的」潁川「,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太康縣地處豫東平原,歷史悠久,境內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遺址距今已有六千餘年的歷史。秦朝初期,秦始皇在該地置陽夏縣,故太康又有「陽夏」之稱。由於夏王太康曾在此築城居住,故而隋朝開皇七年(公元587年),隋文帝楊堅改稱其為太康縣,並一直沿襲到今天。陽夏縣,西漢時期屬淮陽郡,東漢時期屬陳郡,故曰「陳郡陽夏縣」。晉朝時期,太康之地誌陳屬梁,並隸屬於潁川郡。


源流四

源於姬姓,出自翁氏所分,屬於長者賜姓為氏。

據史籍《元和姓纂》和《六桂堂叢刊》等記載,宋朝初期,福建莆田有一翁氏人家,其六子皆中進士,史稱「六桂聯芳」,六子分金分銀分家分氏各自立派,自力更生去發展。 其中,第六子原叫翁處休,被翁老賜姓為汪氏,遂成汪氏一族,世代相傳至今。翁姓避亂改姓是汪姓的又一源流。翁姓也是姬姓的一個分支,據《元和姓纂》和《六桂堂叢刊》等記載,西周初年,昭王的支庶子孫受封於翁山(今浙江 定海縣東),其後以邑名「翁」為姓。唐德宗時期,翁氏有一個支脈何公入福建 莆田,卜居莆陽興福裡(今莆田市北高竹莊),為入莆始祖。傳入第五世,生下翁乾度。翁乾度在閩國 年間(936年)官 拜郎中,娶妻陳氏,生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龔、汪六姓,其六子皆中進士,史稱「六桂聯芳」。長子 處厚,字伯起,宋太祖建隆元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員外郎;次子處恭,字伯虔,宋太宗雍熙二年進士,官拜泉州法曹;三子處易,字伯簡,宋太祖建隆元年與長兄 同榜進士,官至劍南少尉;四子處樸,字伯惇,宋太祖開寶六年進士,官都曹長判官;五子處廉,字伯約,宋太祖開寶六年與四兄同榜進士,官至大理司直、監察御 史;六子處休,字伯容,宋雍熙二年與二兄同榜進士,官拜朝散郎,韶州通判。這兄弟六人同列為進士,地位非常顯貴,歷史上有"六桂聯芳"之譽。


源流五

源於地名,出自古代汪水,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汪,古河流名稱,亦稱潢水。在史籍《水經注》中記載:「潢水一名汪水,與洈水合,至沛入泗。」汪水,不是今遼寧省境內的西拉木倫河,而是中原地區民間自古就俗稱的「小黃河」,源出今湖北省的麻城五腦山,東流經河南境內,最後匯入淮河。西拉木倫河在古代亦被稱為「潢水」,但沒有「汪水」之名。

在汪水流域的住民,很早就以河流名稱命氏,稱汪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六

源於汪野國,出自秦、漢時期西北地區汪野國,屬於以國名為氏。在史籍《山海經·海外西經》中,記載有「汪野」地名。據學者汪松壽考證,古汪野國在今甘肅省河西走廊西部祁連山脈的玉門、陽關一帶,「漢朝以前未通中國」,是古代西羌民族的世居之地,其境在秦、漢時期初成為大月氏、烏孫國和匈奴之地。

漢武帝劉徹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大將軍霍去病率漢軍西徵,滅匈奴,始置玉門縣,隸屬於酒泉郡,西羌民族一時紛紛歸附大漢帝國,有以古國名漢化為姓氏者,稱汪氏,逐漸融合於漢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七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⑴.蒙古族旺扎布氏,亦稱王扎普氏、旺扎布氏,世居科爾沁(今內蒙古興安盟科爾沁草原)。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Wangjabu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汪氏。

⑵.蒙古族旺扎爾氏,世居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Wangjar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即為汪氏。

⑶.蒙古族旺古爾沁氏,世居中衛(今遼寧瀋陽)。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Wanggurcin Hala。清朝中葉以所冠漢姓為汪氏、王氏等。


源流八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吉林通志》記載:

⑴.滿族瓦勒佳氏,亦稱汪拉佳氏,滿語為Wal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長白山地區,後多冠漢姓為汪氏。

⑵.滿族完顏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建國後,成為金國國姓,分宗室和非宗室兩支。明朝時期稱為王甲部,以部為氏,滿語為Wanggiya Hala,世居完顏(今吉林通化)、訥圖(今俄羅斯境內能圖河流域)、喀拉沁(今內蒙古赤峰喀喇沁旗)、英額(今遼寧清原)、佛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二道村)、新京(今遼寧新賓永陵鎮)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所冠漢姓為汪氏、王氏、鄢氏、張氏、完氏、顏氏、趙氏、顧氏、瀛氏、魁氏等。此外,蒙古氏、錫伯族也有完顏氏,乃金人加入元籍者,同源同祖。

⑶.滿族汪佳氏,亦稱王佳氏,源出黑龍江女真虎爾哈部,滿語為Wanggiya Hala,祖先為漢族,東漢末年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黑龍江女真,世居訥圖(今俄羅斯境內能圖河流域)、王佳(今遼寧遼陽)等地,後多冠漢姓為汪氏、王氏。 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土族汪姓 :明洪武四年(1371年),南木哥率部歸附明朝,因功授指揮僉事。南木哥子叫汪失去加,取汪失去加之首字為姓,稱汪土司。由此,其後裔及所部民眾以汪為姓。瑤族汪姓 :古代明朝宦官汪直就是瑤族人。另外,在土家族、回族、錫伯族、東鄉族等少數民族中亦有文化上漢化後改漢字姓汪姓。


源流九

汪華:唐初歙州歙縣東鄉登源人(今屬安徽績溪縣汪村),少年時以勇俠聞名,隋末據有宣、杭、睦、婺饒五州,建號「吳王」。唐朝武德年間(公元618~625年)降唐,被授予歙州刺史,總管歙、宣、杭、睦、饒、婺六州軍事,封越國公(從一品、食邑三千戶),其族繁衍昌盛,人丁興旺,子孫分布於皖浙贛許多地方。到了宋代,尤其稱盛於黟(今安徽黟縣)、歙(今安徽歙縣)和江西婺源。宋朝的鄧世名說:「今黟、歙之人,十姓九汪,皆華後也」。

宋元之際,越國公汪華裔孫已播衍到福建和廣東潮州府程鄉縣境內(今廣東大埔)。到了明朝時期,汪華裔孫汪惟良從大埔遷徙到揭陽縣九鬥埔(今廣東揭西京溪園美德村),成為汪氏開基祖。五百多年來裔孫秉承越國家風,艱辛創業,耕讀兼顧,人才輩出。後來的美德村人全姓汪,佔潮汕汪姓人口八成,同時又是潮汕汪氏發源地,裔孫分播河婆、普寧雲落及陸豐、五華等地。

汪姓主要郡望有,平陽郡,吳興郡,新安郡,六桂郡。

汪姓主要堂號有,平陽堂:以望立堂。六桂堂:以望立堂。婺源堂:以望立堂。新安堂:以望立堂。吳興堂:以望立堂。越國堂:唐朝汪華封越國公,以望立堂。忠勤堂:明朝汪廣澤封為忠勤伯,以望立堂。

龍驤世澤;童子春風:

上聯典指東漢朝時期的汪文和,字國輔,建安年間以龍驤將軍為會稽令。後居新安,子孫成為當地望族。

下聯典指北宋朝時期的鄞縣人汪洙,字德溫,九歲時能賦詩,人稱「神童」。有當地官員召見他時,他穿著短衫,官員問他:「神童的衣衫這麼短?」他答道:「神童衫子短,袖大若春風。」宋元符年間進士,官至觀文殿大學士。後在西山築室講學,鄉人稱為「崇儒館」。

平陽世澤;越國家聲:全聯典指唐朝時期的汪華,封越國公。


龍驤世澤;越國家聲:上聯典指東漢朝時期的汪文和。下聯典指唐朝時期的汪華。


狀元甘雨;童子春風: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汪應辰,十八歲狀元及第,嘗禱雨得霖,謂之「狀元雨」。

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汪洙,九歲善賦詩,稱神童,上宮召見,問洙曰:「神童衫何短?」洙曰:「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風。」。


支分越國;家住蠙山:此聯為江蘇省如皋市石莊鎮汪氏門聯。如皋舊有雉水蠙山之稱。

好古探周禮;嗜奇窮漢碑:此聯為清朝時期的學者、駢文家汪中自題聯。汪中,少孤家貪,從母學習。清乾隆四十二年拔貢,但不赴考,始鑽研學問,對經學、方志學等均有著述。有《廣陵通典》、《容甫先生遺詩》等。


航海居先導;醫方集大成:上聯典指元朝時期的航海家汪大淵,自幼好遊。前後兩下東西洋,越數十國。就清中葉以前有記載的中國航海家而論,其遊蹤之廣泛,汪氏當居前列。有《島夷志略》。下聯典指清朝時期的醫學家汪昂,好集醫方,編著有《素靈類纂約注》、《醫方集解》、《本草備要》、《湯頭歌訣》等,集當時醫方之大成,對普及醫學頗有貢獻。


夕陽諸嶺出;晴雪萬山分:此聯為唐朝時期的詩人汪萬於詩句聯。

唐封越國三千戶;宋賜江南第一家:此聯為安徽省宿松縣汪家衝汪氏宗祠聯。上聯典指唐朝時期的歙州績溪人汪華,少年時以勇俠聞名,隋朝末年據有宣、杭、睦、饒、婺五州,建號「吳王」,唐武德年間降唐,被授予總管歙、宣、睦、饒、婺六州軍事,歙州刺史,封越國公。下聯典指南宋朝時期的信州玉山人汪應辰,字聖錫,紹興年間狀元,官秘書省正字,因反對議和,主張加強戰備而忤逆秦檜,出京通判建州。秦檜死後,回朝任吏部侍郎、吏部尚書兼翰林學士並侍讀。為官剛直,遇事敢言,又因得罪權貴,以端明殿學士出知平江府。宋高宗曾賜他「江南第一家」匾額。河南東部,安徽北部的汪氏通用聯為:唐封越國家聲,宋賜司馬門第。


清朝三友流芳遠;吳門四汪享譽高:上聯典指清朝時期的天文歷算家汪萊,與焦循、李銳合稱「三友」。下聯典指清朝時期的詩人、書法家汪士宏,康熙進士,與姜宸英齊名。與兩兄一弟合稱「吳門四汪」。

丹青不知老將至;寶貴何如詩所傳:此聯為清朝時期的詩畫家汪昉自題聯。


竹宜著雨松宜雪;花可參禪酒可仙:此聯為清朝時期的書畫家汪士慎自題聯。


不因果報勤修德;豈為功名始讀書:此聯為清朝時期的書畫家汪竹坪自題聯。

在璞草堂,嘗留吟稿;雅安書屋,亦著詩篇:

上聯典指清朝時期的仁和人汪新,字又新,號勺陂,乾隆年間進士,嘉慶初年官至湖北巡撫。其繼室方芷齋,著有《在璞草堂集》。下聯典指清朝時期的歙縣才子汪荌,字雅安,能詩,著有《雅安書屋詩集》。

集著浮溪,大展詞林學問;名魁金榜,遍灑狀元甘霖:

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詩人汪藻,字彥章,饒州德興人(今江西德興)。幼穎異,入太學。宋徽宗崇寧五年(公元1106年)進士,調婺州觀察推官。累遷著作佐郎。高宗朝,累官中書舍人,擢給事中,遷兵部待郎,拜翰林學士,詔令多出其手。宋高宗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知湖州,宋紹興八年,以顯謨閣學士知徽州,徙宣州。後以事奪職,居永州。工於詩,受蘇軾影響,以描寫自然景物見長,語言明快,格調清新。存詞四首,風格近柳永。著有《浮溪集》六十卷。

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吏部尚書汪應辰,十八歲中狀元。出知平江府等職。好賢樂善,精於義理,學者稱玉山先生。有《文定集》。


為政十年心,經緯百方除太甚;臨岐一尊酒,綢繆萬語望重來:此聯為範肯堂贈汪星劍聯。

得姓始祖:汪潁川

1. 孝弟宜講明也。凡我族眾有不愛其親、不敬其長者,族房尊長宜時加訓飭,以杜忤逆之漸。有不悛者,集同族開祠斥逐,永遠不得入祠 。    

2.汙俗宜革除也。鄉俗之壞莫大於淫風,鄉裡之害莫甚於作賊、聚賭,不肖子弟遊手好閒蹈此習者,除送官嚴究外,邀族房長開祠逐出,雖身後不準入祠。

3.族簿宜修整也。族中人丁繁衍,派易於混淆,有非我族內而妄以伯叔兄弟呼者,亟宜會集斯文,共襄此舉。

4.婚姻宜慎擇也。族中許聘之家,須於是日到祠內下書一封。其有門戶不相匹配,玷辱家聲,即行逐出,不許入祠。書儀定為二則:彩轎一千文,青轎五百文。隱瞞不舉者, 查出倍罰。

5.司年宜公忠也。凡十甲輪當,其帳目同上下次頭,而算餘則封交下首,以備歉歲補償。至棄伐墳山,更當會議。

6.祠產宜慎守也。凡遇荒歉之歲,祠租該讓若干,須會眾公議。每年收清後,尤須會議,時價糶出。每當私匿違者,議罰,其小買交易,憑大買業主居中。

7.輕生宜杜絕也。鄉裡惡俗有子挾其父、婦挾其姑、以及尋仇作命者,往往拋一死以害人,此後如有犯者,男主不入宗祠,女主不入支祠, 若夫殉義、婦殉節者,不在此例。

8.祠宇宜潔淨也。頭門封鎖,無事不得擅開,如縱放雜人混擾、以及堆放什物,定當議罰。

9.簿籍宜永守也。祠內歸戶籤簿,殘失日久。今新立籤簿,定其租額,存祠輪交,庶免產業侵佔,而錢糧宜得肅清。

10.衣冠宜整齊也。凡與祭宴飲,俱要冠丁各穿公服入祠。若衣冠不整、以及未出動者,與祭宴一體議可。

相關焦點

  • 莫氏家譜大全! 權威發布!莫家人必看!
    莫氏家譜大全!權威發布!!!莫家人一定要收藏哦!趕快傳給更多的莫家人吧!
  • 我們都是汪家人 家人互助區
    天下汪氏你好,以上是我發的資料,我是湖南瀏陽汪家發,我們族輩在1905年去開化修過譜,希望尋找到開化的宗親,今年我們準備去尋根問祖。安徽六安霍邱汪氏宗親我是六安的汪要新,我爺爺是永字輩,父親是坤字輩,我是要字輩,下一代是金字輩,希望有宗親能提供我這支的信息,謝謝。江西弋陽宗親從小就外出打工了,對家族歷史不了解,看到天下汪氏後,覺得我們應該弘揚我們汪王文化,我們曹溪汪家的歷史從何而來?
  • 輦顯村汪氏考
    三、輦顯村汪氏的由來輦顯村泰如家有一本汪氏家譜,是輦顯汪氏宗譜的簡化版,是根據宗譜把他家自己的直系先祖的部份摘抄,現在把這種家譜叫做單線譜。家譜記載:「六十八世 念五公 三子 六一 三乙 四十 遷居績溪十都登源輦顯 原稱岑峴」。
  • 汪家人快來看看,為什麼說天下汪氏出徽州?
    請點上面「汪氏宗親總群」加入汪氏家族!
  • 【汪氏賢者專訪十】汪崇舜:八十五歲高壽不畏老,六十載光陰育出汪家優秀兒女(視頻)
    瀏覽更多汪氏書籍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汪氏通譜家園在汪家人心中,汪崇舜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宗親
  • 沙海汪家人是什麼人 照片裡的吳邪是披著人皮面具的汪家人嗎
    汪家人是沙海故事的起因,吳邪發起沙海計劃就是為了找出汪家人消滅汪家人,汪家人會通過細節控制九門的命運,汪家人和張家人是死對頭。整個體系太複雜,不看原著是理解不了的。張副官基本上張家人的手藝汪家人都複製了,包括兩根長手指,所以汪家人也是會披人皮面具的,汪家比張家要晚興起很多,張家人要保守秘密,汪家人就是想弄清張家人要保守什麼東西,然後兩方之間就有了鬥爭
  • 江西汪氏蜜蜂園有限公司關於汪氏產品的鄭重聲明
    近期流傳的有關江西汪氏蜜蜂園有限公司系列產品,尤其是汪氏蜂膠軟膠囊(倍力康)涉嫌非法製售、添加違禁藥物、責令下架的傳言,引起了政府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先後派出了質檢、衛生、工商等部門到江西汪氏蜜蜂園有限公司調查取證。
  • 權威|必看!獨家APP人氣全方位解析報告發布(英文版)
    上一篇《權威 | 必看!獨家APP人氣全方位解析報告發布》發布後,一時間大家對報告中所呈現的Q2季度移動端APP廣告數據興趣高漲,BiddingX後臺也收到各界小夥伴的強烈反饋,為此今天小編將英文報告《2016'Q2 Drawbridge App Traction Index》的完整版內容送給大家。
  • 王氏家譜大全,王家人必看!
    (摘自《琅琊王氏家譜》) 太原 一團結宗族,捍衛國家,不容有違背渙散之行為。 二服從祖訓,端本孝弟,不容有悖偷蔑禮之行為。 三保護祠產,維護公益,不容有侵蝕欺詐之行為。 四崇尚道德,遵守法令,不容有作奸犯科之行為。
  • 杜氏家譜大全! 權威發布!杜家人必看!
  • 權威必看!石家莊市2020年高中招生計劃發布
    權威必看!石家莊市2020年高中招生計劃發布燕趙晚報 石家莊市教育局關於印發2020年全市高中段教育招生計劃的通 知各縣(市、區)教育局,局直有關學校,市教育考試院:2020年全市高中段教育招生計劃已經局黨組會議研究通過,現印發給你們
  • 李氏家譜大全,李家人必看!【來源+字輩+祖訓+郡望+遷徙】
    原標題:李氏家譜大全,李家人必看!【來源+字輩+祖訓+郡望+遷徙】 關注開始 李氏家譜:李氏家譜內容包括李氏源流、世系表、家訓、家傳、藝文著述、家譜圖像、李氏家譜字輩等。
  • 汪氏越國公年譜
    點上面「汪氏大家族」加入汪氏大家庭
  • 南木哥後裔汪氏研究會 2019年第二次會議紀要
    片長的主要任務是:負責確定本片各地各村的聯絡人,指導聯絡人統計本片宗親的戶數、人數情況,收集本片家譜資料、回憶文章和推薦人才等。各片長分管的地區具體安排如下:汪明榮負責海子溝鄉的總堡、普通、灰條、甘溝、東溝等村,以及格爾木東村、城北村、鹽橋村、園藝場、新華村,新疆建設兵團,海西德令哈民樂村,平安縣小峽鄉三十里舖村等地的工作。
  • 李氏家譜大全,李姓家人必看!【來源+字輩+祖訓+郡望+遷徙】
    李氏家譜:李氏家譜內容包括李氏源流、世系表、家訓、家傳、藝文著述、家譜圖像、李氏家譜字輩等。李姓,中原姓氏之一,世界第一大姓。中國人口9500萬,全球人口總規模超過1.2億。在中國,湖南、四川、重慶是第一大姓,河南是中國李姓的第一大省。古隴西,即今甘肅臨洮,為李氏重要發源地。
  • 發揚中華文明,傳承汪氏家風—2020重慶汪氏優秀學子表彰大會
    重慶汪氏宗親會在墊江舉行汪氏優秀學子表彰大會,對在2020年度高考中,被國家985、211以上的重點大學錄取的汪氏優秀學子代表進行表彰和嘉獎。重慶市汪氏宗親會常務副會長、財務部長汪清明;重慶市汪氏宗親會常務副會長汪治才;以及重慶汪氏族人和優秀學子代表參加了本次大會。
  • 《沙海》細思極恐,沙海這個局的最終布局者很有可能是汪家人
    給我的感覺這汪家人實在是有點菜的可以啊,原著中汪家人可是超級厲害的存在啊,憑藉一家之力就能把九門控制在內,把張家整的快分崩離析了,沙海這個局就是吳邪為了整垮汪家人布下的,可惜電視劇沙海有點爛尾的感覺,最後吳邪他們攻入汪家大本營的時候,不管怎麼看都是感覺很尷尬,完全沒有書中那種感覺,或許三叔的作品還是只適合在書上看吧,畢竟三胖子的腦洞大的來,如果硬是拍成了電視劇
  • 陳氏家譜,各地陳氏族譜大全
    陳氏家譜大全包羅了各省各地的陳氏族譜,在這裡不一一列舉。
  • 江西汪氏蜜蜂園涉嫌虛假廣告罪被立案調查 官網已關閉
    近年以來,江西汪氏蜜蜂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西汪氏)數次在官網及其他網絡銷售平臺發布虛假廣告遭多次行政處罰。今年,江西汪氏又被舉報多個廣告違法。目前,記者從新建區市監局了解到,「江西汪氏」因涉嫌虛假廣告罪被南昌市公安局新建區分局立案調查。截至發稿前,記者發現,「江西汪氏」官網已關閉。
  • 汪氏蜂蜜喊冤違規銷售質疑 曾因套號被處罰
    ,江西汪氏蜜蜂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汪氏)發表聲明連聲喊冤。記者通過調查了解到,此前,汪氏名為「汪氏倍力康蜂膠」也因套用「巢牌汪氏蜂膠軟膠囊」的批號違規銷售,並被依法處罰和召回。     汪氏蜂蜜兩產品共用一個批號 涉嫌違規銷售     江西汪氏蜜蜂園有限公司生產的巢牌汪氏蜂膠軟膠囊和汪氏蜂膠軟膠囊,兩種產品竟然共用一個保健品批號。不僅如此,巢牌汪氏蜂膠軟膠囊包裝上標示的總黃酮成分含量,竟與國家標準含量相差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