輦顯村汪氏考

2021-03-02 石上聽泉

輦顯村汪氏考

 

汪氏在全國人口有600萬人,位列百家姓第57位,是個不大不小的姓氏。但在安徽省、在徽州、在績溪縣汪姓都是大姓,有「天下汪氏出徽州」、「十姓九姓汪」之說。胡、汪、程是績溪縣的三大姓,根據績溪縣人口普查,汪姓有2.05萬,佔全縣人口的12%。

一、汪氏起源

汪姓來源只有一個,源於姬汪,系黃帝第五十九代嫡傳,周文王第十六代孫,出自春秋時期魯國君主成姬黑肱次子姬汪後裔,有「天下無二汪」之說。公元前573年,姬黑次子出生時,手緊握,三日開,打開後見手紋於常人,左手水紋,右手,即「左水右」,合一古代「汪」字,名姬汪。公元前552年,受封爵位為,食採川,世稱「」,為汪氏鼻祖、汪氏一世祖也稱汪氏始祖,得姓始祖《汪氏譜》有記載:「祖居初陳郡陽夏縣西鄉仁裡,始祖為成公黑肱次子汪,食邑川。」川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陽夏縣是太康縣的前稱。所以,汪氏宗親常說「潁川得姓三千載就是這個原因。

二、汪氏遷移

早期的汪氏一直生活在北方。由於中原戰亂,汪氏人口發展非常較慢,經過三十世的發展也只有四十三戶。東漢末年,三十一世文和公平定黃巾軍之亂有功授龍驤將軍。中原大亂,攜家眷渡江南定會稽(紹興),漢獻帝建安二年(197年),吳王孫策封為淮安侯任會稽令後攜次子遷居淳安,後人稱文和公是江南始祖。東晉元帝永昌元年(322年),三十六世道獻公任縣令,後遷居於歙,去逝後葬城東八裡吳今金角後山),後人稱道獻公為歙州始祖道獻公孫、四十世叔舉公任南北朝宋時代司馬,大約在479年遷到登汪村(今瀛州大廟汪村、古屬歙縣現屬績溪)定居,去逝後也葬登源登嶺山將軍蹋弩形與村隔溪,後人把叔舉公稱為新安始祖,也是績溪始祖。

自從四叔舉公遷到登汪村後人丁逐漸興旺叔舉就生有個兒子,四十一世生了個兒子,四十二世祖勳明生有二個兒子隨著人口的增加,一部份遷到閭川(坑)居住,四十三世祖僧瑩公三個兒子世華、世英、世榮四十四世祖汪世華就出生在閭川(坑),因避諱唐太宗李世民的「世」字,改名汪華。被後人譽為「徽州太陽」、「古徽州第一偉人」、「汪公大帝」。汪華生九個兒子,依次是長子建、次子璨、三子達、四子廣、五子遜、六子逵、七子爽、八子俊、九子獻,除九子獻無後七子爽公後人丁最旺,全國汪氏都是爽公後裔居多。

汪華叔父生有七個兒子。汪華兄弟世英、世榮也各生了四個兒子,汪華堂弟鐵佛也生了八個兒子,再加上汪華三個叔曾祖,四個叔祖後代到四十五世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家族從此,汪氏人口有了很大發展

汪村有限土地容納不了這麼多人,因此開始向全國各地輻射遷移,徽州就成汪氏人口向全國各地輻射遷移源頭,故有天下汪氏出徽州」、「徽州汪氏出登源」之說這輻射源的中心就是登汪村。

三、輦顯村汪氏的由來

輦顯村泰如家有一本汪氏家譜,是輦顯汪氏宗譜的簡化版,是根據宗譜把他家自己的直系先祖的部份摘抄,現在把這種家譜叫做單線譜。家譜記載:「六十八世 念五公 三子 六一 三乙 四十 遷居績溪十都登源輦顯 原稱岑峴」。意思是:六十八世先祖念五公生有三個兒子,分別叫汪六一、汪三乙、汪四十,遷到績溪縣第十都登源裡輦顯村,輦顯村原來叫岑峴村。說明六十八世先祖是輦顯村汪氏始祖

    從哪裡遷來?是從安徽婺源(今屬江西)遷來,家譜有寫:「五十六世道安公二子 源  唐婺源鎮指揮虞候 歿婺源葬於吾口山下」,意思是五十六先祖道安公生有兩個兒子,汪源、汪在唐朝擔任鎮守婺源的軍事指揮官(虞候是初級軍官職務),去逝後葬在婺源的五口山下(音誤,是武口山下)。

道安公所處的年代是唐朝末年,正是藩鎮割據、連年戰亂的年代,百姓因戰亂不斷背井離鄉。家譜又記載:「五十八世高公 一子 程 因世亂兵燹奔遷」,意思是五十八世先祖高公生一個兒子,叫汪程,因世道戰亂,居住的村莊被戰火燒毀而到處奔波逃難遷移。遷到哪裡去了?家譜又記載:「五十九世程公 一子 顏 遷居婺源回嶺」,意思是五十九世先祖程公生一個兒子,叫汪顏,程公帶著兒子汪顏遷到婺源的回嶺村(現屬安徽休寧)定居。

可以看出,五十六世道安公是安徽婺源的汪氏始祖,五十九世程公是婺源回嶺的汪氏始祖。婺源與回嶺的關係如同績溪與輦顯的關係,回嶺是原婺源縣的一個自然村。這樣,經過梳理,輦顯村汪氏先祖的遷移路線:一世汪氏始祖汪候(出生山東曲阜,封地穎川)→三十一世祖江南始祖文和公(今浙江紹興、逝後葬淳安)→三十六世祖歙州始祖道獻公(今歙縣)→四十世新安(績溪)始祖叔舉公(今贏州登源汪村)→五十六世婺源始祖道安公→五十九世祖婺源回嶺始祖程公→六十八世祖輦顯始祖念五公。

念五公是在什麼時候遷來,什麼原因遷來,家譜沒寫清楚。剛來時,沒住在輦顯村,是住在高車村山背後的桐城庵,現已倒塌,廟基已被平整菜地,後來才搬到輦顯村。居住在裡塢半山腰的地方,取名:嶺峴,意思是此處是一個小而高山嶺。裡塢山與周邊的山相比是比較高的,但不大,取名嶺峴符合地形特徵。

念五公去逝後,埋葬在大墓,即老墳頭。一是始祖墓肯定是最大的,二是古代的墓都有墳頭,始祖的墳頭是最古老的,故稱老墳頭。從家譜上看,始祖念五公及長子六一公、孫子三七公、曾孫興公都埋葬在老墳頭,墓地範圍很大,據村中老人講,整個老墳頭埋的都是輦顯村的祖宗墳墓。

從六十八世始祖念五公到七十四祿禎公,雖然有的生育二、三個兒子,人口發展還是緩慢。汪氏家風淵源流長,留一子在家守業,放一子外出創業,繁衍自然很慢,但體現先輩的睿智和遠見,成為家庭延續和發展的深厚文化根基。但七十四世祿禎公生育四個兒子:汪細久、汪葉應、汪興榮、汪友富。這四個兒子無一外出,全部留在輦顯村耕讀傳家。從七十五世開始,人口繁衍迅速,是輦顯村人口發展的重要轉折點。

隨著人口的增多,特別是輩份的混淆,姓氏取名越來越困難,為避免輩份混淆不清,以便區別辨認,從七十八世開始,輦顯村汪氏開始新編字輩排行:

壽良應啟從   立光大國家

宏章開泰運   正學肇昌文

不同的版本有差異,另一個版本記載的是:

尚壽應啟從   立光大國家

宏章開泰運   政學肇祥文

這個字輩排行較短,才20個輩份,目前已傳到九十五世肇字輩。我們無法具體解釋先祖對每一個字輩的含義,以及對後人寄託的希望,但從內容上看,告誡後人要從現在開始,苦讀聖賢書,為祖宗增光,為社稷江山效力,用文章開闢未來。

由於家譜沒有記錄念五公什麼時候遷來輦顯村,無法準確計算年份,只能通過輩份世系推算大概數。從六十八世到九十五世,共繁衍28世。古人雖然結婚生育較早,一般在18歲左右,但也不能保證頭胎是男丁,也由於古代醫療條件差,存在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現象,按現在家譜學家的通行算法,以25年為一代,28代就是700年。

輦顯村至今還流傳著一個故事:六十九世先祖六一公是始祖念五公的長子,因天資聰穎,寒窗苦讀,終於考上進士,後被朝廷授平江府同知,即任命為平江府知府副職,相當於今天的蘇州市副市長,副廳級官員。同知是同知府事,知府的副職,正五品官職,協同知府一起管理州府(相當現在的設區市)一級的政府事務。

六一公拿著朝廷任命書去平江府赴任,途中,聽聞朝廷或平江被攻陷滅亡,六一公無法上任做官,只好半路調頭回家,去逝後葬在大墓(老墳頭)。

我們翻閱家譜看到,六七世祖五二公,六八世祖念五公,六九世先祖六一公,七十世先祖三七公、龍公、鳳公,這四代先祖的名字都以數字或單個字取名,為什麼?猜想這些先祖生活在元朝。元朝是少數民族蒙古人建立的,是一個馬背上的民族,文化水平低,不允許漢人取含義深奧的名字,令漢人取數字名字比較省事,從元朝行政區域劃分幾都幾圖可以看得出來。再說,元朝執政才九十多年算四代也符合常理。

可以肯定,六一公的任命書是元朝頒發的,平江被攻陷可能是這種情況,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三月,農民起義軍張士誠攻佔平江,定都平江,這時,元朝對平江不能有效管轄,六一公自然不能上任,只好半路回家。

張士誠起義軍在1356年定都平江,距今有664年的歷史。六一公考進士即使很順利,起碼也是三十多歲,然後還要在翰林院當幾年編修,任平江府同知最少是在四十多歲。六一公是長子,念五公在輦顯生活若干年,再娶妻生子,六一公任平江府同知時,念五公可能近六十歲。這樣推算,始祖念五公來輦顯村有700多年的歷史。

無論哪一種方法推算,輦顯村至少有700多年的歷史,即念五公大約在元朝初期遷居輦顯村,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古村落。

四、祠堂、支系

自汪氏六十八世始祖念五公肇基輦顯村以來,在村人口發展史上

七十進入一個耕讀傳家的汪氏村風,又子孫興旺時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七十世祿禎公生育四個兒子,依次為:興榮公、細久公、葉應公、友富公。四兄弟沒有一個外出,都在輦顯村深耕土地、繁衍生,對輦顯村的人口增加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到了七十八世人丁增長達到一定的規模,為避免輩份混亂,開始按輩份取名。輩份取名就要開始分支系,我們經常聽說某某人家是幾份的,哪一支的,意思是哪一個兄弟的後人。從哪一輩份開始分支系?以七十五世興榮公之後的七十八世的四位曾孫栢壽、友壽公、留壽公、長壽公為準分四份。即四兄弟就有四個支系,分別是:

一份栢壽公支系後人:泰如、端輝、德元、應昌、應心、觀高、觀培、德厚、泰森、志遠、五家、六家。

二份友壽公支系後人:(其血脈於長毛火燒輦顯之後已絕代)。

三份留壽公支系後人:觀初、運行(心德)、運權(心吉)、運衡(心序)、祥太、觀遠(彥經)、培根、觀順、觀尚、連科、連惠、德茂、志躍、開湘。

四份長壽公支系後人:昇根、社金(泰峰)

為什麼這樣分?七十五世細久公無後,葉應公、友富公的子孫大都外出,不宜分支系。七十五世興榮公只生一子先明公,先明公也只生一子尚仁公,尚仁公生四子,即單傳到七十八世的四位曾孫栢壽、友壽公、留壽公、長壽公,輩份取名也是從七十八世開始,所以從這裡分支系合情合理。

那葉應公、友富公之後怎麼安排,既然大都數子孫外出,只有很少一部份,主要又住在村裡的後半村,戲稱屁股份,也稱末份,現一直居住在本村的後代各戶有:慕禪、思輝、祥春(張利軍)、其昌、家義、榮章、元章(順苟)、建章(順富)、松保、子鈞(討飯種)。

各份人丁繁衍也是不平衡的,一份也稱大份、大份裡。不愧是大份,人丁繁衍最快,最多。七十八世大份的栢壽公,生有三個兒子,分別是七十九世的太良公、鳳良公、積良公,從中分出草坦上、五家、六家。長子太良公歸大份,次子鳳良公的支祠建在草坦上,鳳良公後人稱草坦上。三子積良公生有兩子,分成五家、六家,即積良公長子為五家,次子為六家。這就是草坦上、五家、六家的由來,是大份的一個分支,也就是現在村裡人所說的草坦上、五家、六家。後來,由於因血吸蟲災害或長毛(太平軍)火燒下輦顯導致人丁劇減,五家、六家又合併成一家。

草坦上支系後人:泰森、志遠。

五家支系後人:榮貴、開珍、金和、順生。

六家支系後人:華德、介福、銘明、志忠(開祥)、五英。

幾份支系在農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如哪一家有紅白喜事,同一份支系內的不要打招呼,主動去幫忙。婦女去洗碗做飯、扎紙錢,男人去搬桌子、抬棺材等等。對其他份外支系的要去打招呼,人家才來幫忙。

人口多了,有些後人經商發財、致仕還鄉、購置田產收租等,成為有家境殷實的大戶人家。中國人崇尚敬奉祖宗,有經濟實力就要建祠堂,供奉列祖列宗,安放祖宗牌位,作為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棲息先祖的靈魂,表達後人不忘祖宗的恩德,同時,也學習先賢的優秀品德,傳承良好的家風家訓。

一般來說,祠堂分三種:宗祠、支祠、家祠。

宗祠又稱總祠,輦顯汪氏宗祠建於明朝天啟年間(1621-1627),建在村莊的中心,土名叫祠堂坦,具體位於德元家蠶室、德厚家房屋及坦的位置在原祠堂的大廳及前門樓範圍、原祠堂的寢室上(後進)在今尚林家蠶室位置。宗祠氣勢恢宏,地面全是大塊麻石鋪設,柱子是高大粗壯的柏樹,各種雕刻工藝精湛,選料做工考究,為上下鄰村之雄冠。據村中老人講,宗祠屋頂的橫梁有寫:明天啟年間重修。說明在此之前有祠堂,明天啟帝是一位喜好木工的皇帝,上行下效,各地紛紛大修大建祠堂,輦顯汪氏宗祠就是這個時候重修的。堂號:愛敬堂,即敬祖愛宗之意。文革時被拆毀時,還留有一小部份,為輦顯村第二生產隊倉庫,村集體解散後,賣給汪思輝家,後轉賣給小舅子程尚林家,在建新房時全拆了,今蕩然無存。

輦顯村支祠是四份支祠。是七十世先祖四份長壽公支系後人修建的祠堂,故稱四份支祠。坐落在原三隊倉庫前曬穀坪,與宗祠比較,只是規模小點,規格制式一樣,解放初拆毀,現被村民佔用建房。

輦顯村還有一個支祠是六家支祠。是七十九世積良公後人修建的祠堂,位於志平家牆圍門口,現為素珍家柴夥房。大集體時,成為二隊倉庫分田到戶賣給介福家。

輦顯村家祠是立樂公家祠。立樂公是輦顯八十三世先祖,是清乾隆年間人物。因在徽州府經商獲利甚豐,擁有萬貫資財,為表達對列祖列宗的虔誠之心,在自己家中修建祠堂,獲乾隆帝欽賜牌匾:慎修堂。規模僅次於村中總祠,是一個制式與總祠基本相同的大家祠!不但有上、中、下堂(儀門),前面還有數百十平方米的祠堂坦。解放前荒廢,現後人宏廣的新屋門口的曬坦、庭院。但家祠門樓、旗杆石至今仍在,為輦顯汪氏家(支)祠唯一可見遺存,是戶主祖宗意識強烈,多次維修而保存下來的。

歷史上,輦顯村還有大份支祠、鳳良公支祠。大份支祠在原宗祠後面,位於今程字全(山東佬)正屋及平坦的位置。鳳良公祠位於榮章家屋後牆圍內及順富家灶下位置。

在一個村莊裡,並存著宗祠、支祠、家祠是極其少見的,特別是支祠的甚多,可以看出當初是多麼的富有,說明輦顯村有著輝煌的過去,現在走進去,也不會想到這麼一個小小古村落,當年卻是千灶萬丁之地

五、輦顯名人、鄉賢

輦顯村汪氏有八百年的歷史,多多少少會出現一些名人,以及品德高尚的鄉賢,值得後人的敬仰、學習。

1、始祖念五公 相傳念五公是在登源一帶走村串戶的商販,積攢較多錢財。因看中輦顯便購置田產,成為一方富戶。有能力供養子孫讀書,還培養出一位進士。去逝後,葬在大墓(老墳頭)。

2、六九世祖六一公 是輦顯村唯一的一位進士,在赴任平江府同知的路上,驚聞平江被攻陷,辭官回鄉,去逝葬大墓(老墳頭)。

3、八二世祖從尚公 《汪氏通宗世譜》有為從尚公立傳,頌揚從尚公聰明有智慧,讀書能一目十行,探究道理奧妙,對於子、史等諸子百家書籍,都能懂得其中的要領,寫文章時能長篇大論,中間連續不停頓,沒有一句多餘的話,受到讀書人的尊重。年老時,仍然鶴髮童顏、精神矍鑠,被稱為陸地神仙。

4、八三世祖立樂公 著名徽商,在徽州府經商成為巨賈,為報桑梓,在家中修建家祠:慎修堂,牌匾是乾隆帝欽賜。後來輦顯村在遭受血吸蟲災害、被太平天國流竄逃兵火燒後,又改建耕讀居,供宗族貧困子弟讀書,遺蹟尚存。

5、八八世祖宏潤公 字性之,著名徽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在浙江蘭溪縣經營綢布業,有一顆愛國心。九·一八事變後,全國掀起抗日運動高潮,1932年10月,浙江省蘭溪縣綢布業工會抗日救國會召開抗日聲援會議,汪宏潤參加會議,聲討日本的侵略罪行,是一位抗日愛國志士。

(後排右五)

6、八八世祖宏森公 男,著名徽商。清光緒十四年—民國二十八年(1888--1939)。生前在浙江杭州任「毛興益雜貨店」給事(經理)期間,完整地抄錄了「永興隆雜貨店」的合股合同和店規兩份文書,這兩份文書比較完整地記錄了股東合夥開店的權益,以及維護股東利益對僱員嚴格約束的條款,是清末徽商有代表性的商業文書。

《績溪縣誌》還記載輦顯村的名人、鄉賢,如:太學生汪有智、國學生汪日昇、例貢生汪光錫、庠生汪廷英、廩膳生汪獻廷等。

六、汪氏遺存、遺蹟

輦顯村八百年的歷史,有著輝煌的過去,汪氏先人勤勞智慧,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燦爛的文明,留下引以驕傲的遺存、遺蹟。雖然在文革有所破壞,最可惜的是汪氏宗祠的拆毀,一直到今天說起此事還甚為嘆惜。隨著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新潮住房的修建,古蹟的破壞更為嚴重。但還留下不少古蹟,更需要保護,在傳承鄉村文明、發展鄉村旅遊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1、家譜 輦顯村有本家譜:建業家、泰如家、宏廣家、小明家、開湘家、師候家。是根據輦顯汪氏宗譜把自己家的直系先祖摘錄抄寫下來,是宗譜的簡化版,也稱單線譜。不同的是宏廣家的譜有正月十八汪公的祭文。

2、古民居 目前有十二幢,分別是志遠家、五英家、建業家、志兵家、柏銀家、立桃家、德茂家、宏源家、四戶人家、宏海家、榮章家、泰森家。

3、麻石古道 還留有三段,分別是下水埠一段、官田一段、汪坑口一段。但殘缺不全,損壞較嚴重。

4、古水井 相傳有三口水井,現只剩下一口,位於上半村開珍家門口前面。

5、耕讀居 原是八三世祖立樂公在家祠-慎修堂闢為子孫讀書的廳室。後來,輦顯村遭受血吸蟲災害、太平天國敗兵的縱火燒殺,村道衰敗,立樂公後人又把耕讀居改建供族中窮人子弟讀書的私塾,現為宏廣家新屋門口曬坦

6、古大橋 位於大橋頭,橋墩保護完好,橋面改為水泥鋪設。

7、非園 位於水碓花山的一座古花園。據村中老人講,結構精緻玲瓏,美侖美奐。花園圍牆已倒塌損壞,但基座尚存。

8、古麻石臺階 連接水碓到非園的臺階,用條塊麻石鋪設,有  級,但破損斷裂嚴重。

9、水口風水林 位於下水埠到水碓一線,長度約一華裡,古樹眾多,粗壯高大,有一定的知名度,是績溪縣保留最好的水口之一。

10、六家支祠 是七十九世積良公後人修建的祠堂,是一幢平房,保護完好,位於志平家牆圍門口,現為素珍家柴夥房。

11、輦顯古村 念五公在遷來之前,輦顯村是一片荒草之地,沒有炊煙人居。正是在念五公的蓽路藍蔞,艱難地開創祖業,一代又一代的子孫後人披荊斬刺,開墾耕種,創造輝煌的輦顯村,輝煌時期分上、下輦顯,人口高達二千人。 

 汪東峰 號 元直子 15305995134 社會主義堅定信仰者 紅色文化的堅強傳播者 徽州文化的堅實守護者

請摁二維碼   歡迎你關注

相關焦點

  • 江西汪氏蜜蜂園有限公司關於汪氏產品的鄭重聲明
    近期流傳的有關江西汪氏蜜蜂園有限公司系列產品,尤其是汪氏蜂膠軟膠囊(倍力康)涉嫌非法製售、添加違禁藥物、責令下架的傳言,引起了政府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先後派出了質檢、衛生、工商等部門到江西汪氏蜜蜂園有限公司調查取證。
  • 發揚中華文明,傳承汪氏家風—2020重慶汪氏優秀學子表彰大會
    重慶汪氏宗親會在墊江舉行汪氏優秀學子表彰大會,對在2020年度高考中,被國家985、211以上的重點大學錄取的汪氏優秀學子代表進行表彰和嘉獎。重慶市汪氏宗親會常務副會長、財務部長汪清明;重慶市汪氏宗親會常務副會長汪治才;以及重慶汪氏族人和優秀學子代表參加了本次大會。
  • 汪氏家譜大全! 權威發布!汪家人必看!
    清朝中葉以後,汪古氏、洪袞氏、洪果氏等,多改漢姓為汪氏、淮氏。源流三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國君主成公姬黑肱次子姬汪後裔,屬於以國名為氏。汪芒國,取自姬姓魯國汪氏二世祖汪挺次子汪芒之名,這在除改姓汪氏外的所有汪氏宗譜中都能得到印證,後訛為夏、商時期的汪罔國名。
  • 《汪氏淵源錄·唐族望敕》「疑注」初探
    凡古徽州第一偉人汪華後裔纂修的汪氏宗譜,其中必有一篇《唐族望敕》譜文:唐開元考定從前至今族望。上惡之,貞觀十二年,詔高士廉、韋挺、岑文本、令狐德棻遍責天下譜牒,質諸史籍,考其真偽,進忠賢,退悖惡,先宗室,後外戚,右膏粱,左寒畯,專以今朝官爵品秩為高下,合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為九等,號《氏族志》。高宗時,許敬宗以不敘武后世望請改之,乃命孔志約、呂才十二人刊定二百三十五姓,二千二百八十七家,顯慶四年書成,改號《姓氏錄》。
  • 汪氏蜂蜜果凍 向消費者道歉
    新快報訊(記者 林晨 實習生 李敏英 韋金豔) 日前,汪氏蜂蜜果凍因為黴菌超標20倍被國家質檢總局列為「質量較差」產品,並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了撤架。昨天下午,汪氏蜂蜜果凍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遠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公司已於13日下午通知所有經銷商停止銷售蜂蜜果凍,並願意就此事向全國的消費者道歉。
  • 四甲汪氏獎勵汪君豪金榜題名清華大學
    溫州市沙城四甲汪氏宗族今年高考四甲汪氏俊才汪君豪同學考取清華大學,為宗族爭光。汪氏宗祠為勉勵優秀,特舉行隆重的頒獎儀式及頒發獎學金,鼓勵其再接再厲,勉勵族人青少年學子向他學習,再出更好成績。四甲汪氏族長授大紅花
  • 汪氏越國公年譜
    點上面「汪氏大家族」加入汪氏大家庭
  • 汪氏蜂蜜喊冤違規銷售質疑 曾因套號被處罰
    ,江西汪氏蜜蜂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汪氏)發表聲明連聲喊冤。記者通過調查了解到,此前,汪氏名為「汪氏倍力康蜂膠」也因套用「巢牌汪氏蜂膠軟膠囊」的批號違規銷售,並被依法處罰和召回。     汪氏蜂蜜兩產品共用一個批號 涉嫌違規銷售     江西汪氏蜜蜂園有限公司生產的巢牌汪氏蜂膠軟膠囊和汪氏蜂膠軟膠囊,兩種產品竟然共用一個保健品批號。不僅如此,巢牌汪氏蜂膠軟膠囊包裝上標示的總黃酮成分含量,竟與國家標準含量相差兩倍。
  • 貴戶宗親會為汪氏優秀學子發放獎學金
    2020年8月22日,岡邑汪氏貴戶宗親會在汪氏宗祠舉行汪氏優秀學子表彰大會表彰大會由秘書長汪建軍主持,汪連清、汪明高、汪輝分別為汪逸陽、汪卉、汪恆頒發了汪氏優秀學子榮譽證書,並向他們每人頒發獎學金2000元,汪楚清、汪建軍等為汪紫奕、汪午、汪言、汪苗頒發了汪氏優秀學子榮譽證書和每人獎學金1000元。
  • 汪氏蜂蜜兩產品共用一個保健品批號 涉嫌違規銷售
    江西汪氏蜜蜂園有限公司生產的巢牌汪氏蜂膠軟膠囊和汪氏蜂膠軟膠囊,兩種產品竟然共用一個保健品批號。不僅如此,巢牌汪氏蜂膠軟膠囊包裝上標示的總黃酮成分含量,竟與國家標準含量相差兩倍。消費者李先生投訴稱,他在超市買了一盒汪氏蜂膠軟膠囊,可將其保健品批號輸入國家藥監局資料庫查詢後,發現竟為另一款名為巢牌汪氏蜂膠軟膠囊的產品批號,根本不是自己購買產品的保健批號。   隨後,記者在北京一超市的汪氏專櫃看到這兩款產品均在貨架上有售。其中,巢牌汪氏蜂膠軟膠囊售價為449元,汪氏蜂膠軟膠囊售價為223元。
  • 江西汪氏蜜蜂園涉嫌虛假廣告罪被立案調查 官網已關閉
    近年以來,江西汪氏蜜蜂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西汪氏)數次在官網及其他網絡銷售平臺發布虛假廣告遭多次行政處罰。今年,江西汪氏又被舉報多個廣告違法。目前,記者從新建區市監局了解到,「江西汪氏」因涉嫌虛假廣告罪被南昌市公安局新建區分局立案調查。截至發稿前,記者發現,「江西汪氏」官網已關閉。
  • 【汪氏賢者(58)】汪育林:耗費兩年編成修譜軟體 累並快樂著
    瀏覽更多汪氏書籍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汪氏通譜家園繁瑣的編程,八百個日夜!
  • 【汪氏賢者專訪十】汪崇舜:八十五歲高壽不畏老,六十載光陰育出汪家優秀兒女(視頻)
    瀏覽更多汪氏書籍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汪氏通譜家園在汪家人心中,汪崇舜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宗親
  • 2018汪氏公益助學計劃在行動,助力家族貧困學子,期待您的加入
    天下汪氏出徽州,古歙,正是因為越國公汪華保境安民,促進了山越與中原漢文化的大融合,使得一代又一代的徽州人在此繁衍生息,形成了如今赫赫有名的獨特徽文化體系,消息一經傳播,受到全國各地汪氏宗親的廣泛關注!汪氏公益助學計劃孕育而生
  • 唐越國公傳揭示了汪氏宗族在唐代的輝煌歷史
    後世汪氏子弟卻誰也沒有見過。明初,曾有汪氏譜書提到,五代時汪芬後人汪道安,「世掌越國公詔誥」,如此說來,至少在傳說中,這件對汪氏來說極為重要的文獻是有可能留存於世的。敕命文字起首有「奉天承運」一句,有研究認為,這是自明代起才出現的制文套語,但在紙色、字體、印章、印色等其他重要因素均與初唐紙質文獻特徵類似的情況下,僅憑這一點,是否就能斷言這是後世仿冒的呢?是耶非耶,實在值得深究。
  • 走進汪氏蜜蜂園 探秘蜂蜜的生產——南昌義工陪伴留守兒童快樂過...
    正值六一兒童節,南昌小蜜蜂志工協會的義工們帶著自己的孩子與留守兒童組成一家三口,以「走進江西汪氏蜜蜂園,探秘蜂蜜的生產」為主要內容開展了一次有趣的社會實踐活動,城鄉孩子共度六一,在喜慶的節日中收穫「甜蜜」。
  • 消費者購買的「汪氏蜂蜜」,竟有2個不一樣的生產日期?
    近日,江西南昌市民劉女士在南昌市廣場東路的一家蜂蜜專賣店買了兩罐「汪氏蜂蜜」。這兩天打開一瓶準備食用,沒想到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 。這兩罐蜂蜜是劉女士4月24號在汪氏蜂蜜園廣場東路店買的,當時兩罐一起購買的話,活動價是133.50元。
  • 特寫:汪洋講短話解古語 「汪氏幽默」逗笑全場
    中新社北京7月9日電 題:汪洋講短話解古語「汪氏幽默」逗笑全場  中新社記者 蔣濤 董子暢  「我把話講短一些,以節省開幕式的能源消耗,為減少碳排放作出貢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9日在北京一席「短」話逗笑全場中美代表。  當天,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開幕式在北京舉行。汪洋出席開幕式並講話。
  • 汪家人快來看看,為什麼說天下汪氏出徽州?
    請點上面「汪氏宗親總群」加入汪氏家族!
  • 南木哥後裔汪氏研究會 2019年第二次會議紀要
    2019年3月3日,南木哥後裔汪氏文化研究會在多巴盈吉利豪酒店召開了今年的第二次會議,會議研究了今後一段時間的主要工作。參加會議的有副會長汪國虎、汪明榮、汪昌祥,秘書長汪森林、汪彥、汪鐸、汪秀玲、汪國彪,特邀嘉賓汪增榮、汪生才、汪鵬、汪雲,會議由會長汪千主持。會議就針對主要的工作任務,形成如下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