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差距明顯加大-MOM有望加劇基金優勝劣汰

2020-12-16 同花順財經

儘管權益類基金今年業績整體不俗,但公募基金兩極分化格局日趨明顯。臨近年末,公募基金尤其是權益類基金,今年以來的整體表現已經初顯端倪,平均超過24%的業績漲幅,難以掩蓋基金行業兩極分化的整體趨勢,這從MOM(即管理人中的管理人)徵求意見稿也能看出苗頭。

首尾差距超過130%

同樣是權益類基金,如果在同樣不到一年時間內,兩者的漲幅差距超過130%,那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結果。儘管目前這種結果還沒顯現,但業績差距確實已經擺在那裡。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9日,按照復權單位淨值增長率計算,在3200多隻權益類基金中,廣發雙擎升級混合基金今年以來漲幅高達113.85%,在上述所有權益類基金中排名榜首,而排名漲幅榜最後的格林伯銳靈活配置基金,同期跌幅超過21%。從這個數據不難看出,權益類基金今年漲幅榜首尾差距超過130%,這樣的業績差距令投資者唏噓不已。

數據顯示,目前兩市共有3294隻主動權益類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靈活配置型),年內平均收益是28.31%,其中396隻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是36.81%,982隻偏股混合型基金年內回報為31.55%,近2000隻偏股混合型基金年內淨值平均增長了24.91%。

就在漲幅靠前的基金中,除了廣發雙擎升級混合基金外,交銀成長30混合、諾安成長混合、銀華內需、交銀經濟新動力、銀河創新成長、廣發多元新興股票等基金,同期漲幅也都在90%以上。

相比於大面積的業績飄紅,2019年負收益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寥寥無幾。數據顯示,加上格林伯銳A、C,年初至今僅有48隻基金(分類單獨計算)淨值出現虧損,佔比僅有1.46%。其中,14隻基金虧損幅度超過5%。除去格林伯銳A、C之外,東興核心成長C、東興核心成長A、長盛戰略新興產業C虧損幅度居前,年內收益分別為-13.80%、-12.73%、-12.29%。

基金公司掌門變更創新高

就在業績格局出現分化之際,基金公司掌門人——總經理的變更次數也創下歷史新高,這也在側面證明行業發生的變化,尤其是對於中小基金公司來說,生存的壓力和考驗會更大。

數據顯示,截至12月8日,2019年已有82次總經理變動,涉及41家基金公司,也就是說,全部134家基金管理人(含券商資管)中有三分之一的「掌門人」發生了變化。數據顯示,從涉及的基金公司來看,2010年至2018年,總經理變更的公司分別有13家、26家、20家、23家、39家、40家、35家、29家、35家。

其實,就在今年,公募基金行業貌似整體表現風光,但基金行業分化明顯,除了基金產品業績的差距外,新發基金的表現更是殘酷。數據顯示,今年新發基金募資總額超過1萬億元,爆款基金屢見不鮮,但這些高光表現基本都被中大型基金公司搶走,更為現實的一面是,中小型基金公司多隻基金募集失敗,這樣的結果,直接導致了多家基金公司高管的中途下課。

不僅總經理,今年其他高管的變更也很多,董事長變更68人次,涉及34家基金公司。數據顯示,截至12月8日,今年包括首席信息官在內的基金公司高管變更達310人次(涉及上任、離職等),涉及110家公司。變更更多出現在中小型基金公司,行業排名前20的大公司較少變更。總經理變更的41家基金公司中,就包括淳厚、蜂巢、恆越、朱雀等多家個人系公募,還有不少公司在行業中排名靠後。

私募基金頭部集中

12月6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了11月份私募備案數據。數據顯示,11月份私募基金的數量和規模繼續穩步增長,不過證券類私募規模在10月份大增之後開始縮水,較10月份減少超200億元。

截至2019年11月底,存續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規模在100億元及以上的有265家,相比10月增加了5家。而截至2019年11月底,已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管理規模的共21368家,平均管理基金規模6.43億元,而管理規模在這一數值以下的私募合計6893家。

同時,有不少私募採取封盤控規模的措施。例如,今年10月份,在規模快速擴大後,量化私募幻方量化封盤,幻方量化稱是由於公司今年以來募集規模增長較快,超過了設定的規模增速限制。而近日同犇投資旗下的股票多頭策略明星產品也即將滿額封閉。同樣出現產品封盤的還有漢和資本,漢和資本表示,從2020年1月24日開始,漢和資本將開始封盤「拒客」,公司在未來適合時點,將推出更長鎖定期的產品以滿足客戶的投資需求。

MOM有望加劇行業分化

而在https://funds.hexun.com/2019-12-10/199609515.htm l – anchorC12月6日,證監會發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管理人中管理人(MOM)產品指引(試行)》。管理人中管理人產品,也即m anager o f m anagers,簡稱MOM,是境外一類成熟的資產管理產品。

具體而言,《指引》規定,MOM 產品是指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即管理人)管理的同時符合以下兩方面特徵的公募基金或者私募資管產品:即:部分或全部資產委託給兩個或兩個以上符合條件的第三方資產管理機構(即投資顧問)提供投資建議服務;資產劃分成兩個或兩個以上資產單元,每一個資產單元單獨開立證券期貨帳戶。

而在參與主體資質上,《指引》要求,M OM 產品管理人為符合要求的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僅允許公募基金管理人擔任公募MOM 產品的投資顧問,允許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機構、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及符合要求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擔任私募MOM產品的投資顧問。

隨著MOM政策的正式出臺,證監會表示,將對資本市場引入更多中長期資金,促進資管機構分工合作,降低投資者多樣化資產配置投資需求門檻等具有積極意義。

「MOM產品指引推出恰逢其時,它不僅對於公募基金行業來講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創新產品,也是我國資產管理領域運作模式的重大創新。」南方基金相關人士稱。更為重要的是,MOM產品的推出,更多的是對管理人投研能力的考驗,這勢必會加大公募基金行業的分化格局。

來源: 新聞晨報

相關焦點

  • 年末市場波動加劇 基金該怎麼投?
    臨近年底,低估值的順周期品種走強,科技、醫藥等人氣板塊遭遇大幅殺跌,市場波動加大,風格和板塊輪動密集。公募基金排行榜上,也是戰況膠著,上半年一直「霸榜」的醫藥主題基金,當前在榜單前列已經全無蹤影,部分製造、周期等主題基金悄然崛起。在此背景之下,投資者如何把握最後一個月的機會收穫跨年紅包呢?
  • 克而瑞地產研究員楊科偉、邱娟:年底搶收業績 企業競爭加劇
    年底搶收業績企業競爭加劇克而瑞地產研究員楊科偉、邱娟:近期中央再次強調 「決不會允許房地產調控半途而廢、前功盡棄」,後續政策全面放鬆可能性不大。傳統「金九銀十」的成交量在供應明顯增加的情況下依然連續環比下滑,市場轉冷趨勢顯現。
  • 「新都退」即將終止上市 優勝劣汰加快
    「新都退」即將終止上市 優勝劣汰加快 中國證券報 2017-07-06 17:06:57
  • 家電市場不會大幅漲價:製造成本攀升,優勝劣汰加劇
    據了解,為了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家電廠商加大了產品結構調整力度,更加注重拓高端、推新品,以創新供給來贏得商機。例如,為有效滿足市場需求,空調企業紛紛打出健康牌。其中,海爾推出56℃高溫除菌自清潔空調、除菌艙空調等新品,在市場上保持了較高的產品溢價。「面對成本上升壓力,我們主要通過提升產品附加值,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
  • QDII基金業績分化超100個百分點
    來源:中國基金報作者:文建斌今年以來,出海投資的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基金波動明顯,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8日,市場上有統計數據的165隻QDII基金(均為選取A類份額的人民幣產品,下同)中
  • 平安基金夏添涼:多維量化因子篩選MOM/FOF基金管理人
    基於科技賦能,平安基金的智能化資產配置管理系統,會通過多因子歸因,從歷史業績、投資理念一貫性、業績可解釋性等七大維度,篩選出具備超額收益能力的MOM/FOF基金管理人。夏添涼說到,早在2016年,平安基金就開始組建資產配置團隊。
  • FOF基金和MOM基金區別在哪裡?
    原標題:FOF基金和MOM基金區別在哪裡?   3、收費標準不同:公募基金正常收費,FOF收業績提成。私募和FOF均收取業績提成。
  • 槓桿炒股配資公司金多多配資 市場弱平衡有望被打破 公私募攻守...
    國慶假期,外圍市場普遍在震蕩中上漲,金多多配資平臺認為,節後A股市場有望迎來「開門紅」,低估值的順周期板塊存在投資機會。此外,醫藥、消費、科技等板塊中的個股短期估值過高,仍是擺在基金經理面前的一道難題,但多數基金經理認為,上述賽道的中長期投資價值猶在。 節前減倉避險 節前公私募基金減倉明顯。
  • 私募基金經理業績報酬計提將遵循四大原則!最短三個月提一次...
    今日(6月5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就《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業績報酬指引(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中基協在起草說明中介紹,業績報酬機制是踐行信義義務的具體形式之一,合理的業績報酬機制有利於激勵私募基金管理人承擔適當風險,為投資者創造更高收益,實現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共享收益、利益一致。
  • 銀行背景債券基金經理能創造更好的業績嗎?
    春節之後,央行逆周期調節力度明顯加大,通過定向降準、下調OMO利率、超額存款準備進率等多舉措引導貸款利率下行,債市收益率也大幅走低,不少中長期純債型基金年初以來累計收益已經超過3%,一些在長端利率債上配置比例相對較高的基金甚至超過了4%。就基金經理而言,具備銀行業從業經歷,是否意味著其擁有相對更強的投資交易能力,或者對債市行情的判斷能力,是否能夠為投資者帶來更好的收益?
  • 中小公募牛市找錢難直喊「心累」 基金業馬太效應加劇
    ,將加劇公募市場的競爭,並進一步加劇行業強弱分化的馬太效應。「從募集失敗的名單來看,這種募集失敗的情況多數出現在中小型基金公司和次新公司身上,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公司小而新,產品缺乏亮點;二是投研團隊較為年輕、產品缺乏業績沉澱;三是發行渠道較為有限。」北京一家公募機構產品人士表示。
  • MOM基金要來了
    日前,招商基金、創金合信基金等公募基金公司也向中國證監會上報了首批公募MOM產品。到底什麼是MOM模式?與投資者相對熟悉的FOF產品有何區別?為什麼會有需求MOM與FOF(基金中基金)選基金不同,MOM基金的做法是母基金管理人將資產委託給不同的資產管理機構進行管理或提供投資建議,具有「多元管理、多元資產、多元風格」特徵。從定義不難看出,MOM產品與FOF產品有本質區別。
  • 2016年基金業績排名塵埃落定:「冠軍魔咒」再現 明星基金跌落神壇
    大量往年的績優「明星基金」在2016年落下神壇,業績淪為同類倒數。」成為基金業許多年來流行的一個說法,即前一年的業績並不是一個可靠的判斷來年業績表現的絕對標準,前一個年度業績排名靠前的基金,在次一個年度往往表現平平,甚至倒數。
  • 銀河嘉誼混合A基金最新淨值跌幅達3.98%
    基金經理為蔣磊,自2018年02月06日管理該基金,任職期內收益0.07%。羅博,自2018年02月24日管理該基金,任職期內收益-0.08%。貿易戰的影響繼續邊際弱化,美國經濟增長、德國經濟增長放緩的預期使得外圍市場的動蕩加劇。國內通脹的上行壓力,經濟的下行壓力,給未來貨幣政策的進一步寬鬆帶來了限制,在中國所謂的經濟滯,並不是經濟的絕對下跌,而是經濟增速放緩,帶來的就業壓力。
  • 基金業績排名年度爭冠戰:少數公司的蜜糖,整個行業的砒霜
    冠軍候選人風雲突變,趙詣有望複製劉格菘戰績iF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30日時,農銀匯理工業4.0的年內收益率為113.58%,落後第一名廣發高端製造基金約13%。然而12月上旬,農銀匯理旗下三隻基金一同發力,收益率大幅攀升,逐漸蠶食廣發高端製造的優勢。
  • 21家基金快評A股「黑色星期五」:短期調整可能是建倉良機
    浦銀安盛基金稱,當前受益於穩增長力度加大,地產、建築等板塊也具備更多機會,這在近期市場風格快速切換中已有體現,但是我國經濟體量龐大,周期股的估值都較為合理,長期來看,政策帶來的業績彈性不大。長信基金認為,A股的賺錢效應不斷吸引新投資者入場交易,未來A股企業的業績提升與規則的逐步完善可以預期。
  • QDII基金業績回暖 匯添富全球消費美元現匯淨值增長率94%
    原標題:海外市場給力 QDII基金業績普遍回暖 來源:中國證券報今年是QDII基金出海的第13年,在經歷了業績大起大落後,首批4隻QDII基金今年收益全部「回正」。整體來看,QDII基金2020年創下出海以來的最好成績,目前的冠軍QDII基金淨值增長率已經超過90%,為歷年最高水平。對於2021年海外投資,QDII基金人士表示,港股市場估值尚處於低位,且新經濟公司雲集,港股有望在未來幾年獲得良好的投資回報。
  • 買基金就是選基金經理!三年、四年和五年最牛基金經理名單
    ,相對各自業績基準超額收益明顯,整體處於同業領先水平。22位權益基金經理過去三年管理主動權益基金的業績超過73%,多數回撤控制較好,相對各自業績基準超額收益明顯,整體處於同業領先水平。22位權益基金經理過去三年管理主動權益基金的業績超過110%,多數回撤控制較好,相對各自業績基準超額收益明顯,整體處於同業領先水平。
  • 冰火兩重天 基金髮行市場分化加劇
    公募基金管理規範,長期業績向好,今年吸引了大量居民儲蓄資金,這將是長期趨勢。 分化明顯 今年的基金髮行市場分化嚴重,在爆款基金頻現的同時,出現一些新基金髮行失敗案例,甚至個別公司「顆粒無收」。Wind數據顯示,上述128家基金公司中,有84家公司新成立基金數量不足10隻。其中,新成立基金數量不足5家的有49家公司(有14家公司僅發行1隻基金),在128家公司中佔比超過1/3。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截至10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機構145家。這意味著,有17家公司沒有新基金成立。
  • ...板塊復盤:行業景氣持續向好軍工板塊逆周期屬性有望凸顯(附圖表)
    今日(8月14日)受隔夜外盤大漲影響,A股三大股指集體高開,隨後在白酒股與消費電子攜手走強帶動下,股指維持強勢高位震蕩;午後獲利回吐加大,儘管軍工股盤中一度力撐股指,無奈滬深兩市有所回落下行,好在維持紅盤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