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權益類基金今年業績整體不俗,但公募基金兩極分化格局日趨明顯。臨近年末,公募基金尤其是權益類基金,今年以來的整體表現已經初顯端倪,平均超過24%的業績漲幅,難以掩蓋基金行業兩極分化的整體趨勢,這從MOM(即管理人中的管理人)徵求意見稿也能看出苗頭。
首尾差距超過130%
同樣是權益類基金,如果在同樣不到一年時間內,兩者的漲幅差距超過130%,那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結果。儘管目前這種結果還沒顯現,但業績差距確實已經擺在那裡。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9日,按照復權單位淨值增長率計算,在3200多隻權益類基金中,廣發雙擎升級混合基金今年以來漲幅高達113.85%,在上述所有權益類基金中排名榜首,而排名漲幅榜最後的格林伯銳靈活配置基金,同期跌幅超過21%。從這個數據不難看出,權益類基金今年漲幅榜首尾差距超過130%,這樣的業績差距令投資者唏噓不已。
數據顯示,目前兩市共有3294隻主動權益類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靈活配置型),年內平均收益是28.31%,其中396隻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是36.81%,982隻偏股混合型基金年內回報為31.55%,近2000隻偏股混合型基金年內淨值平均增長了24.91%。
就在漲幅靠前的基金中,除了廣發雙擎升級混合基金外,交銀成長30混合、諾安成長混合、銀華內需、交銀經濟新動力、銀河創新成長、廣發多元新興股票等基金,同期漲幅也都在90%以上。
相比於大面積的業績飄紅,2019年負收益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寥寥無幾。數據顯示,加上格林伯銳A、C,年初至今僅有48隻基金(分類單獨計算)淨值出現虧損,佔比僅有1.46%。其中,14隻基金虧損幅度超過5%。除去格林伯銳A、C之外,東興核心成長C、東興核心成長A、長盛戰略新興產業C虧損幅度居前,年內收益分別為-13.80%、-12.73%、-12.29%。
基金公司掌門變更創新高
就在業績格局出現分化之際,基金公司掌門人——總經理的變更次數也創下歷史新高,這也在側面證明行業發生的變化,尤其是對於中小基金公司來說,生存的壓力和考驗會更大。
數據顯示,截至12月8日,2019年已有82次總經理變動,涉及41家基金公司,也就是說,全部134家基金管理人(含券商資管)中有三分之一的「掌門人」發生了變化。數據顯示,從涉及的基金公司來看,2010年至2018年,總經理變更的公司分別有13家、26家、20家、23家、39家、40家、35家、29家、35家。
其實,就在今年,公募基金行業貌似整體表現風光,但基金行業分化明顯,除了基金產品業績的差距外,新發基金的表現更是殘酷。數據顯示,今年新發基金募資總額超過1萬億元,爆款基金屢見不鮮,但這些高光表現基本都被中大型基金公司搶走,更為現實的一面是,中小型基金公司多隻基金募集失敗,這樣的結果,直接導致了多家基金公司高管的中途下課。
不僅總經理,今年其他高管的變更也很多,董事長變更68人次,涉及34家基金公司。數據顯示,截至12月8日,今年包括首席信息官在內的基金公司高管變更達310人次(涉及上任、離職等),涉及110家公司。變更更多出現在中小型基金公司,行業排名前20的大公司較少變更。總經理變更的41家基金公司中,就包括淳厚、蜂巢、恆越、朱雀等多家個人系公募,還有不少公司在行業中排名靠後。
私募基金頭部集中
12月6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了11月份私募備案數據。數據顯示,11月份私募基金的數量和規模繼續穩步增長,不過證券類私募規模在10月份大增之後開始縮水,較10月份減少超200億元。
截至2019年11月底,存續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規模在100億元及以上的有265家,相比10月增加了5家。而截至2019年11月底,已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管理規模的共21368家,平均管理基金規模6.43億元,而管理規模在這一數值以下的私募合計6893家。
同時,有不少私募採取封盤控規模的措施。例如,今年10月份,在規模快速擴大後,量化私募幻方量化封盤,幻方量化稱是由於公司今年以來募集規模增長較快,超過了設定的規模增速限制。而近日同犇投資旗下的股票多頭策略明星產品也即將滿額封閉。同樣出現產品封盤的還有漢和資本,漢和資本表示,從2020年1月24日開始,漢和資本將開始封盤「拒客」,公司在未來適合時點,將推出更長鎖定期的產品以滿足客戶的投資需求。
MOM有望加劇行業分化
而在https://funds.hexun.com/2019-12-10/199609515.htm l – anchorC12月6日,證監會發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管理人中管理人(MOM)產品指引(試行)》。管理人中管理人產品,也即m anager o f m anagers,簡稱MOM,是境外一類成熟的資產管理產品。
具體而言,《指引》規定,MOM 產品是指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即管理人)管理的同時符合以下兩方面特徵的公募基金或者私募資管產品:即:部分或全部資產委託給兩個或兩個以上符合條件的第三方資產管理機構(即投資顧問)提供投資建議服務;資產劃分成兩個或兩個以上資產單元,每一個資產單元單獨開立證券期貨帳戶。
而在參與主體資質上,《指引》要求,M OM 產品管理人為符合要求的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僅允許公募基金管理人擔任公募MOM 產品的投資顧問,允許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機構、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及符合要求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擔任私募MOM產品的投資顧問。
隨著MOM政策的正式出臺,證監會表示,將對資本市場引入更多中長期資金,促進資管機構分工合作,降低投資者多樣化資產配置投資需求門檻等具有積極意義。
「MOM產品指引推出恰逢其時,它不僅對於公募基金行業來講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創新產品,也是我國資產管理領域運作模式的重大創新。」南方基金相關人士稱。更為重要的是,MOM產品的推出,更多的是對管理人投研能力的考驗,這勢必會加大公募基金行業的分化格局。
來源: 新聞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