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多次跟學生講,你看補脾胃瀉陰火昇陽湯中有石膏,雖李東垣聲明只用少許,且「長夏微用,過時去之,從權」,但畢竟是用了石膏,這時它是不是與白虎加人參湯有幾分重疊呢?
方與方的重疊不是孤例,還如小柴胡湯與補中益氣湯,補中益氣湯與人參敗毒散等也是其例。除了重疊,還有方與方之間的交集,這又是一個話題。而這兩個專題,不單單是方劑學的課題,如果研究起來其實還會帶動證候學的探索。
本篇讀書筆記無意系統地討論這兩個大題目,僅僅只就近日讀到的已故河南省名老中醫仝示雨先生的一則醫案稍作解讀與發揮。
王某,男,45歲。
患者持續高燒月餘,住安陽市某醫院,西醫診為流感,曾打針服藥,時輕時重,近日大汗淋漓,高燒不退,喜冷、厭食,煩躁不安。患者顏面潮紅,額汗涔涔,周身汗臭味濃,粘汗沾手。脈洪數,舌苔薄黃。診為陽明實熱。索前處方,見用白虎加人參湯,知前醫用藥對證,但為何病情不見減輕?想是藥力未到,且久病陽虛,體表不固,故於前方加黃芪,以助氣固表。
方用:人參6g(另煎,兌),黃芪30g,生石膏30g,知母9g,粳米30g(包煎),甘草3g
服上藥一劑汗解,再服思食。診其脈靜身涼,即處方以調理胃腸為主,以善其後。並囑其注意飲食調養。
原按:白虎加參芪湯實屬創用。因其表虛較重,汗出不止,故於白虎加人參湯內再加黃芪固表實衛。(《懸壺集》,仝示雨著,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出版)
按:原按寫得簡單,仝氏自詡「創用」,應該不無幾分道理,就我有限的閱讀所及,確實沒有見到白虎加人參湯再加黃芪這樣的用法。任何一位醫家治好了前醫治不好的疑難雜症,且有些創意,因而有點自得,這太正常不過了。但是仔細想想,石膏與人參、黃芪同用,補脾胃瀉陰火昇陽湯不也是這樣的格局嗎?只是藥味較多,比較複雜,而且石膏只是從權而用而已。那這首白虎加參芪湯與補脾胃瀉陰火昇陽湯到底有何異同呢?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本案的辨證與選方用藥思路。患者高燒不退,顏面潮紅,額汗涔涔,周身汗臭味濃,粘汗沾手,脈洪數,舌苔薄黃。仝氏明確說這是陽明實熱。他說前醫用白虎加人參湯也是對證的,但為何病情不見減輕呢?他認為是「藥力未到,且久病陽虛,體表不固,故於前方加黃芪,以助氣固表」。所以,其思路的落腳點首先在陽明實熱上,但因為患者還有虛的一面,故認可白虎加人參湯的治療,又因前醫已用此方而不效,所以把另一個落腳點落在了補氣固表上,最終形成白虎加參芪湯這樣一張新方。
而補脾胃瀉陰火昇陽湯呢?顧名思義,此方針對的是脾胃不足,清陽不升,陰火上衝的病證,因而要補脾胃、瀉陰火、昇陽氣。它的第一個落腳點當然是脾胃不足,第二個、第三個落腳點則是清陽不升與陰火上衝。
對比上述兩張方劑,不難發現它們所治療的對象都是複雜的證候,而不是單一的證候。而這兩種證候是有類似之處的,只不過形成的原因不同,形成之後的重心也不同。白虎加參芪湯證的重心在陽明實熱,補脾胃瀉陰火昇陽湯證的重心在脾胃不足,因此具體的選藥與劑量就會有所不同。而類似處則在都要補瀉兼施,都要用到參芪、石膏之類的藥物。
這樣一琢磨,我們自能體會到張仲景、李東垣,乃至仝示雨先生內在的聯繫。或問:體會到了這一點有何好處呢?理法方藥打通了,隨心所欲不逾矩啊!
2020年2月20日
最近有些時間理一理書。2000年臨近畢業,知道以後很少有機會再去大學圖書館了,而大量複印七八十年代的老書。這些書,有的後來再版了,有的至今也未再版。
推薦閱讀:
【思考】實事求是很難嗎?
【臨證】外感熱病早中期應用扶正法是不是會加速病情
【臨證】溼阻感冒,就抓這兩條
【讀書】一下子爆紅的這張民間方,我把我知道的告訴你
【臨證】風寒感冒,就抓這三條
【讀書】畢業於中山大學醫學院的張公讓治肺炎中醫方的來歷
【思考】我很傻
【讀書】條件艱苦沒有藥卻治好了流腦,1959年他是如何做到的?
【讀書】葉秉仁先生對八次疫情的回憶給我們的啟示
【讀書】解毒活血湯竟然能治霍亂、鼠疫和麻疹
【思考】如何避免成為烏合之眾中的一員
【臨證】晝夜劇咳的效案
【臨證】治咳混沌湯:劇烈咳嗽捷效案
【臨證】重用玄參治療劇咳醫案2則
【臨證】半付藥治癒咳嗽
【臨證】頻繁清嗓子的煩惱
◦ 本文為邢斌原創。
◦ 歡迎轉載,轉載務必註明原作者和出處:"讀書寫字與臨證思考"公眾號。
長按掃碼即可關注本公眾號
1、上海應象中醫門診部:周二、三下午,周日上午。
預約電話:64069252。
地址:上海市閔行區虹梅路3215弄201號聖倫蘭大廈6B(導航地址:應象中醫學堂)。
2、上海寶中堂(峨山路分店)中醫門診部:周六下午。
預約方式:可通過「微醫」進行,也可通過電話50831312諮詢。
地址:上海浦東峨山路91弄58號偉泰大廈一樓。
3、上海素問軒中醫診所:周四上午。
預約電話:53099399,也可通過微信號 suwenyizhu2諮詢。
地址:上海市黃浦區斜土路45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