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預防針,為什麼有的孩子哭得撕心裂肺,有的孩子能夠淡定配合?

2020-11-09 兒科醫生小豬媽

小軍3歲了,媽媽帶他去打預防針。才到醫院門口,小軍便磨蹭不想進去。一會說要尿尿,一會又說口渴了。小軍媽媽好說歹說給他帶到接種室,護士阿姨剛拿起針,小軍哇哇大哭,並拳打腳踢,拼命掙扎,一下子腳都踢到了護士身上。小軍媽媽哄不住孩子,感覺很尷尬,臉都紅了。

剛好遇到鄰居小朋友阿龍的爸爸也帶他打預防針,阿龍和小軍年齡差不多,卻很主動地伸出手配合,還自己說,這個跟蚊子咬差不多,一會兒就好了。

同樣是打個肌肉注射,不同孩子的差別怎麼那麼大呢,打預防針有那麼疼嗎?

其實,疼的是注射的瞬間,孩子哭鬧更多是因為恐懼心理,看到別的孩子哭,以及醫院陌生的環境,內心不安就更害怕了。

作為家長,我們可以藉此機會培養孩子勇敢面對挫折的能力,勇敢的孩子更多的是需要家長注意培養和引導。

怎樣引導孩子,才能減少他對到醫院、打針、抽血等的恐懼心理呢?

作為專業兒科醫生,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兒科醫生小豬媽 說,做到下面幾條,孩子更能勇敢配合!

1.不欺騙孩子

別騙孩子說打針不疼。孩子感覺被騙了,以後對家長的話配合度就會變差。要告訴寶寶會有一點疼,但是很快就好了。有多疼呢,告訴孩子,或者給孩子掐一下,就像蚊子叮一口,過一會兒就好了。

我們可以一邊跟他做這個動作,一邊用輕鬆的口氣講講自己小時候打針的有趣故事,讓孩子分散注意力,也能使他暫時緩解下壓力。

2.要有耐心

因為孩子處於非常緊張、害怕的環境下,他可能因為你轉移注意力的動作或者話語,暫時沒去想害怕的事兒。但是身邊總是傳來小孩子的哭聲,他很容易又緊張起來。

這時候我們的引導一定要有耐心,態度必須溫和而又堅定。不能因為孩子剛哄好又有害怕的情緒,就顯得不耐煩。孩子哭時陪在身旁,讓他哭一會兒,釋放一下情緒,然後再用其他事物比如動畫片、玩具等轉移注意力。

3.認真地告訴孩子打預防針的作用和健康常識

家長平時多常跟小朋友講一講健康常識,為什麼需要打預防針,對於生病能起到怎樣的預防作用。雖然孩子還小,但也能從你的語氣裡聽懂一些。平時可以給孩子讀一讀打針、看醫生的繪本,讓孩子對於打針這件事產生正確的認知。還可以買點玩具聽診器、注射器之類,和孩子玩醫生和病人這類角色扮演的遊戲,比如像下圖這樣。

4.打針前後給予孩子鼓勵和適當的獎勵

語言上的誇獎和獎勵喜歡的玩具都是可以的。比如:寶貝今天打針表現很勇敢!寶貝忍住沒哭太棒了!

打完針後,如果寶貝沒忍住還是哭了,也不要批評,多鼓勵孩子,並儘快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別的有趣的事上去。

5.不要拿打針嚇唬孩子

平時孩子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調皮的時候,不聽大人的話,這時候千萬不要用類似「再不乖讓醫生給你打一針!」這種話嚇唬孩子,會導致孩子對醫生、打針這些產生更深的恐懼,說是心理陰影也不為過。

總結:

孩子預防針還一直大哭大鬧,很多時候不是因為疼,而是因為恐懼。這是一個信號,提示家長,沒有撫平孩子內心的恐懼,沒有給足孩子安全感。

我們需要做到不欺騙、不嚇唬、講知識、多鼓勵,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打針不哭的勇敢寶寶。

同理,檢查身體、抽血、上幼兒園等時候,每個孩子表現差別很大。作為家長,你注意到孩子的情緒了嗎,能夠耐心安撫嗎?養育孩子,就是家長的一場自我修行。

關於打預防針,你還有哪些問題呢? 請點擊關注按鈕哦,關注@兒科醫生小豬媽,為你分享更多育兒乾貨知識。

相關焦點

  • 「最不搭父子」火了,寶寶打針哭得撕心裂肺,爸爸樂得合不攏嘴
    每個孩子都逃不過打預防針,打針時寶寶們的反應也各不相同,有的很勇敢,淡定地看著護士把針打完;而有的則懼怕不已,哭得撕心裂肺。寶寶打預防針哭得撕心裂肺,爸爸卻在旁樂得合不攏嘴,網友:是「最慘寶寶」沒錯了有位寶媽喜歡拍短視頻,經常在網上分享孩子的成長日常。這天,寶媽分享了一則爸爸帶孩子打預防針的視頻,沒想到竟然火了。
  • 看孩子打預防針時的反應,判斷孩子是否具備情商
    6歲女兒可可去打最後一針預防針,很久沒打了,路上她態度很好地跟我說:媽媽,能不能不打預防針呀?我不想打。我說:不能哦,預防針是預防一些疾病的,打了的話,未來得這些病的風險就大大減低,所以這個非常有必要。可可用輕快的語調回答:那好吧~去到衛生站,登記拿號,等待打針,可可都很配合。
  • 女兒日記20201104-打預防針
    寶貝今天打預防針了,而且是打兩針。我記得剛出生的時候爸爸抱去打預防針,爸爸心疼得要命,媽媽那時候只是覺得寶貝需要承受他自己必須承受的,畢竟打預防針是為她好。 今天推去的路上,我的心裡就感覺難受,乖乖坐在車車裡,笑著,哪裡知道會去挨針。第一針打肩膀,哭得撕心裂肺,我把她抱出來,還是一直哭,整個保健院她哭得最厲害,醫生一直催著去打第二針。
  • 為什麼有的預防針打過後不會留疤,偏偏只有它會留下永久的疤痕!
    小孩出生後需要打很多預防針,可是為什麼有的預防針打過後不會留疤有的卻會給我們留下一個永久的疤痕呢?我們可以看看父母手臂上的疤痕可能跟我們的還不太一樣,我們一般只會有一個圓圓的疤痕,但父母的手臂上有可能會有兩到三個。這有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 帶孩子打預防針也需要心理引導嗎?孩子的精彩內心戲遠超你的想像
    如果你這麼認為就大錯特錯了,他們懂得遠比你以為的要多得多。他們心裡在想些什麼?為什麼哭?為什麼笑?家長了解他們的內心戲嗎?兒子滿2歲了,預約了今早打乙腦預防針、做兒保。昨晚回家跟他溝通告訴他要打預防針,「寶寶打針哭不哭?」「不哭。」「嗯,很棒,男子漢要勇敢。」這個回答是孩子的本能嗎?其實是在孩子有自我意識開始,家長的教育讓孩子習得了這種能力,孩子的內心已經懂得什麼是好壞,什麼是對錯,應該怎麼做。
  • 寶寶打預防針哭得稀裡譁啦,爸爸卻仰天大笑,網友:果然是親生的
    01「最慘寶寶」火了,孩子打預防針哭得稀裡譁啦,爸爸卻樂得合不攏嘴有一位奶爸,要帶著自己的寶寶去打預防針,到了醫院以後,為了能讓孩子安安靜靜地待著,奶爸還特地給他衝了一瓶奶粉。坐在爸爸腿上,美滋滋地喝著奶粉的寶寶,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護士小姐姐用酒精消毒之後,拿起針筒就扎進寶寶的胳膊肘,疼痛感讓剛才還在享受奶粉的寶寶,哭得稀裡譁啦。就連自己嘴邊的奶都顧不上喝了。
  • 親測有效:讓孩子不害怕打預防針的小妙招
    今天帶女兒去社康打預防針,接種室裡孩子的哭聲此起彼伏,有嬰兒的哭,也有大孩子的尖叫抗拒。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為什麼我要打?」小男孩說:「我不打,我再也不打預防針了!」之後他媽媽就不理他,只顧看自己的手機。雖然把小男孩抱在她腿上,但是小男孩似乎一點都沒有感受到媽媽有在安慰他,還在抽泣著。通過觀察,我知道這個媽媽帶著兩個小男孩,獨自去打預防針確實很不容易,但是她面對孩子的哭鬧、委屈的感受並沒有感同身受,甚至是忽略孩子的感受的,覺得小孩子哭一下就好了。
  • "最慘寶寶"打預防針走紅,孩子哭得稀裡譁啦,爸爸樂得合不攏嘴
    寶寶處於成長階段,抵抗力差,很容易感染流行病,所以媽媽們一定要注意孩子打預防針,做好預防措施。提起打針,相信這是很多寶寶的&34;,我們家有個三歲的小孩,看見醫院就不進,護士拿出注射器他就哭,每次打針不僅寶寶哭的滿頭大汗汗,媽媽抱住寶寶也是累的一身汗。
  • 孩子害怕打預防針,90%的家長做錯了,聰明媽媽這樣做
    很難想像,小男孩對打針恐懼到了什麼程度,對打針有多大的心理陰影。第二,要告訴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語言告訴他們為什麼要打針,比如告訴他們打針可以防止生病,生病了就會住院,不能和家裡的玩具和小夥伴們玩了,還會打更多的針。家長們不要認為孩子不懂就不說。
  • 「最慘寶寶」打預防針走紅,孩子哭得稀裡譁啦,爸爸樂得合不攏嘴
    寶寶處於成長階段,抵抗力差,很容易感染流行病,所以媽媽們一定要注意孩子打預防針,做好預防措施。提起打針,相信這是很多寶寶的"噩夢",我們家有個三歲的小孩,看見醫院就不進,護士拿出注射器他就哭,每次打針不僅寶寶哭得滿頭大汗汗,媽媽抱住寶寶也是累的一身汗。但是有些寶寶就不一樣,打針不哭不鬧的,甚至還瞪大眼睛看著護士,這樣的寶寶平時都是很安靜沉穩的。
  • 孩子第一天上幼兒園,有的哭鬧有的淡定,區別藏在家長的行為裡
    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哭喊連連,還有的孩子很淡定。外甥今天第一天上幼兒園,送去以後沒有哭,一個班就只有一個哭的,沒有帶動情緒的孩子,大家也就不哭了。為啥孩子之間會差距這麼大呢?孩子上幼兒園是哭還是淡定,在平時就能看出一些端倪,他們的區別可不是一兩點。
  • 「坑娃」寶爸上線,帶娃打完預防針後,用手戳娃手臂嚇哭寶寶
    要是到了兒科醫院的接種室,排隊打預防針的孩子個個都拉扯著嗓子大聲哭喊,聲音驚天動地,甚至有鬼哭狼嚎之勢。儘管扎針對孩子來說比較痛苦,但是預防針不得不打。有的家長看到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心裡也會有點心疼,但是這裡有位家長可有點「與眾不同」。
  • 面對孩子打防疫針的哭泣,這位媽媽的這種做法真是絕了
    面對打防疫針,孩子會怎樣呢?又到了打防疫針的季節了,面對打防疫針,醫院的孩子們是不是又是哭聲一片呢?如何讓孩子配合我們打針,是很多家長都會頭疼的問題,在打防疫針之前,我們要帶著孩子做一些什麼才能夠讓孩子配合醫生呢?這個確實需要我們成人做一些事情。
  • 打預防針是寶寶的「噩夢」,這三個打針「搞笑」場面,你見過嗎?
    第一次打預防針時,或許不知道這個長長的針頭要對他們做什麼,但是當扎入肉裡面的那一瞬間,恐懼感油然而生,從此之後就深深地刻在了腦海中。以後每次打預防針走進醫院大門,他們就會開始大哭大鬧,當然了,目的是為了讓父母心疼,不再給他們打針,但是這種做法卻不會奏效。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寶寶們打預防針的各種場面,大家的寶寶都屬於哪一種呢?
  • 調皮寶爸帶娃打預防針,出門後用手戳孩子手臂,孩子大哭模式啟動
    調皮寶爸帶娃打預防針,出門後用手戳孩子手臂,孩子大哭模式啟動一位寶爸帶著孩子去打預防針,儘管孩子十分害怕打針,但是為了健康只得忍受疼痛。寶爸抱著孩子,當針筒扎進孩子肉肉的手臂裡時,孩子害怕得大哭了起來。寶爸一邊安慰孩子一邊讓孩子放鬆。
  • 果汁軟糖實驗:為什麼有的孩子能等待,有的孩子則不能?
    測試者將一群4歲左右的孩子帶到房間裡,然後給每人發了一顆果汁軟糖,對他們說:我有事會出去一會兒,你們可以馬上吃掉軟糖,如果誰能堅持到我回來之後再吃,我就會再獎勵他一顆軟糖。測試者離開後,有的孩子急不可耐地把糖吃了,有的孩子堅持了一會兒,還是忍不住把糖吃掉。還有的孩子通過各種方法,比如小聲哼唱歌,假裝眯著眼睡覺等等,堅持了20分鐘,他們又得到一塊軟糖。
  • 寶爸帶娃扎預防針,憑實力把娃「嚇哭」,網友:心疼娃一分鐘
    當他們還是個小嬰兒時就知道到扎針「不是一件好事」,每次去醫院都會聽到走廊裡娃們撕心裂肺的哭聲。正常來講父母會很心疼並立刻哄好孩子,這位爸爸的舉動卻讓孩子哭了兩次。1)沒人比我更淡定不是所有的孩子讓人都會哭,包括一些小嬰兒還有懂事的孩子扎針時都顯得很淡定。小嬰兒剛出生不久,對痛覺不是很敏感,有可能扎完針之後他們還沒反應過來,並不一定是因為堅強。
  • 網友:走孩子的路讓孩子無路可走
    結果兒子露出尷尬的笑容,想要扶起父親,可他父親並不配合。為了父親能夠乖乖站起來,兒子乾脆放棄了買玩具,對父親說:「那就算了,不買了。」看完這個報導之後,網友們也炸開鍋了。有的說:「這招太狠了,明顯的就是走孩子的路,讓孩子無路可走!」有的說:「下次找個沒人的地方試一試!」有的說:「只能說這孩子懂事,不然大家看到的就是一家人躺在地上打滾哭了。」
  • 6歲前,最好常給娃打這類事故「預防針」,影響尤其大
    當她緊張得頭冒冷汗、兩腿哆嗦地尋找,謝天謝地,她聽到了商場的廣播:「有一位小朋友,身穿藍色上衣……請家長來到一樓服務臺認領。」她衝到一樓,正是小肥。不過當她聽到了好心保安的描述打了一個冷顫。保安一開始在監控裡發現了小肥,小肥撕心裂肺地哭喊找媽媽,沒多久,一位形跡可疑的女人走到小肥面前,要牽著小肥走,引起了保安的警惕。
  • 婆婆帶寶寶打預防針從來不哭,知道真相我氣炸了!
    寶寶一出生後,就要開始打各種預防針。每次我和老公帶孩子去打預防針,看到孩子嗷嗷大哭的孩子,我總心疼的直掉眼淚。後來老公調到外地上班,就改由婆婆帶寶寶去打預防針。每次回來,我問婆婆寶寶哭了沒,婆婆都把手一擺說:「沒哭,孩子蠻聽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