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在上海世博展覽中心開幕。下午,主題為「人工智慧助力教育現代化」的教育行業主題論壇同地舉行,教師這個行業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出現,會出現怎樣的變化?
科大訊飛執行總裁吳曉如認為,未來,一些重複性的或者一些標準化的工作會被替代掉,但學生也會面對一個更加多變的社會,越是多變的社會,教師作用的不可替代性就越強,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怎樣去應對多元化的社會。老師作為學生人生導師的角色不會變,就怎麼更好地引導學生去學習,是不變的。老師的教學方式,要從原來傳授知識轉向以學生為中心。怎麼轉向以學生為中心?靠以往的一位老師面對50位或者40位學生,是做不到的。人工智慧可以調動各種新的技術、新的平臺,讓學生能在更多的立體化的場景裡面,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更加高效地學習。
5G、人工智慧等這些新技術會成為教育改革更強大的動力,還是更有可能成為應試教育的「幫兇」?吳曉如認為,技術的革新對教育改革具有兩面性,可以從三個層面理解。第一,人工智慧是一個工具,當前應試教育的框架下,如果假定現在很長時間評價體系不變,那麼評價體系怎麼評,學校就會怎麼教,學生就會怎麼學。人工智慧相關的有些技術就會使得當前應試的力度更大,競爭更激烈。第二,人工智慧是一種數據智能,它可以應用學生很多過程化的一些數據,對學生進行更立體化的評價。這種更立體化的評價的方式,如果應用得當,再加上有一些制度的配合,實際上是可以促進未來學生更加全面的評價,從而促進學生更加全面的發展。第三,人工智慧的介入可以讓學習的時長減少,學生可以多花點時間去幹其他的一些事。如果整個評價和技術互動,形成一個良性互相促進的情況下,人工智慧從長遠的角度來說,可以非常好的促進教育的全面發展。
來源: 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