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經教育部批准,由中央電化教育館、北京師範大學、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教育未來,因A.I.而能——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A.I.D.E)」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科大訊飛輪值總裁吳曉如做了專題分享《人工智慧助力「做最好的自己」》,從「識別人才、賦能老師、智能評價、助力學習」四個角度,深入闡述人工智慧技術如何助力教育發展。
(以下內容根據其講話整理,有刪減。)
我們的探索和思考包括四個部分:「識別人才、賦能老師、智能評價、助力學習」。即:怎樣幫助學校和老師去識別每一個孩子的特點,怎樣幫助老師把每堂課上得更精彩,如何讓優質課覆蓋到更多的學生,如何對學生進行更科學全面的評價和關注,如何幫助學生更高效地學習。
識別人才
對於任何一個孩子來說,都要先了解他的特點,包括知識掌握情況、學科能力、有什麼樣的潛能,然後才能給他提供最合適的學習方案。這都需要通過積累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練習、測試過程中所產生的數據,並對其進行深度分析。
科大訊飛和北師大心理系、教育系深度合作,推出了「學科潛能和專業興趣雙核測評」。「學科潛能測評」主要是幫助學生回答「我在這個學科上思維能力如何?我在這個學科上學習興趣如何?我在全省常模中處於什麼等級?」這三個關鍵問題,「專業興趣測評」是回答「我是個什麼樣的人?哪些大學專業適合我這樣的人?什麼選科組合能匹配這些專業?」三個問題。通過學科潛能和專業興趣的雙核評價,將學生的學業成績、知識點掌握情況和學科能力、學科潛能等的評價結合起來,可以更好地幫助學校、老師和家長更深度地了解學生、更好地指導學生的長期發展。
賦能老師
智能輔助讓課堂更精彩。老師的能力提升是長期過程,但讓老師擁有更好的「武器」:課前自動生成學情反饋,智能推薦教案和資源;課中可以實時掌握學情,以學定教;課後能發布個性化作業、分層次指導。要讓學校擁有更多的選擇:在強調「五育並舉」的環境下,基於人工智慧,把美術、音樂、書法這些課程都開起來。技術輔助教育,讓學生的知識獲取不僅是來自於三尺講臺,關注的獲得也不僅是通過老師的一雙眼睛。
賦能老師不僅要幫每個老師把課上好,還要讓優質的課堂能走出教室和學校,惠及更多師生。智慧環境可以讓教學超越時空:對教與學的行為進行解構,讓老師的授課、提問、答疑和學生的預習、練習、鞏固各個環節,再通過數據進行連接,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重構。這樣每一堂課都可以跨出課堂和學校,覆蓋到更多的教學資源薄弱地區。
同時,科大訊飛作為中央電化教育館人工智慧教育課程領域唯一的戰略合作夥伴,開展的人工智慧創新教育已經覆蓋了全國100多所學校,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人工智慧產品軟硬體、人工智慧編程等未來社會必然需要的知識和能力的學習興趣。
智能評價
智能評價首先強調的是要進一步優化和完善過程評價,尊重學生成長規律。以一次期中測驗(結果評價)為例,A、B、C三位同學各錯了一個知識點,但在隨後的同知識點的連續六次作業完成情況(過程評價)中,A是低頻錯、B波動錯,C是高頻錯,那麼反映出的就是三個人存在不同的問題:粗心問題、學科能力問題、前驅知識問題。相對應的就要給三位學生不一樣的指導策略。
智能評價還包括要進行綜合素質評價,讓學生全面發展。綜合素質評價涉及體質健康、思維能力素養、科學素養、藝術素養、語言表達等各方面。對於綜合素質評價來說,最關鍵的是要提供多元指標工具,從而能夠在學生日常的學習活動過程中伴隨式的、常態化地採集數據,再基於誠信機制的保障,實時進行智能化的分析,把數據轉化成多主體多維度的評價報告。
助力學習
首先,個性化學習助力減負增效。基於核心素養對每個學生進行深度畫像,基於最近發展區幫助每個學生確定學習目標。通過深度畫像,不是只給學生畫一個簡單的目標,而是給學生確定了在每一個階段最適合他的學習路徑,讓他能夠用更少的時間去把薄弱點補齊。
其次,深度學習助力知識的內化。通過智慧化的環境創設一系列任務式的、情景式的學習場景,讓學生進行自主的、協作的、探究式的學習,從而實現知識點的總結提煉、內化遷移,真正把所學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實現素養提升。
科大訊飛基於這些核心技術的突破,推出了智慧教育的區域解決方案。方案總結來說包括「135+N」:1個A.I.教育超腦,3大教育平臺(教育大數據平臺、區域教育教研平臺、教育資源管理平臺),5大教育場景(教、學、考、評、管),N個場景應用(智慧教學、智慧校園、智慧管理、智慧評價、智慧體育……)。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生態打造。在訊飛人工智慧開放平臺上,教育類開發應用數已達27萬+。
在區域解決方案的落地應用方面,青島西海岸新區專門成立了「智慧教育指導中心」,目前已進行了200餘萬人次的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積累了62萬份到書到課的備授課資源;累計備授課46萬餘次、布置作業838萬餘份,實現了常態化使用;教師在智慧教育方面獲得了23項國家級獎項,出現了非常多的創新應用。
蚌埠市全市統建,通過智慧學校建設工程促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通過因材施教提升工程推動高質量教育發展。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評價道:「現在信息技術發展非常快,我參加了安徽省智慧學校建設現場會,感受到了智能信息技術對改造課堂教學的積極作用,我們要勇於創新應用這些好的教學成果。」
同時,科大訊飛推出了一系列綠色、健康的智能學習終端。訊飛智能學習機專門做了各種護眼方面的評測,對不良內容做到了絕對的管控,無法下載遊戲。家長可以管控學生在學習之外的上網行為。
智能筆記本配置的電子墨水屏,與紙上書寫的感覺無異,觀看完全不傷眼,做筆記、寫心得,可以永久性地整合學習記錄。
訊飛掃描詞典筆0.5秒極速掃描,並可以連續快速掃描不同行的詞句,識別準確率超過99%。還提供中英文互譯、雙語播報,輔助孩子進行口語跟讀評測。
教育確實是信息技術應用最難的領域。但從現實看來,尤其是近來在國家重磅政策的不斷推動下,在專家們的支持下,可以看到,智慧教育離我們並不遠,它已經產生了很多應用實效。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