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末消毒(terminal disinfection)」的定義來源於《疫源地消毒總則》(GB19193-2003),是指傳染源離開疫源地後,對疫源地進行的一次徹底消毒。如傳染病病人住院、轉移或死亡後,對其住所及汙染的物品進行的消毒;醫院內傳染病病人出院、轉移或死亡後,對病室進行的最後一次消毒。包含對室內環境表面與空氣的消毒,對汙染用具的消毒,對排洩物、分泌物的消毒,對其他汙染物品的消毒以及屍體的處理等。《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範》中終末消毒的定義為感染源離開疫源地後進行的徹底消毒。其應用範圍更廣,不專指傳染病患者。在10.3.2中明確指出「醫療機構應對床單元(含床欄、床頭櫃等)的表面進行清潔和(或)消毒,遇汙染應及時清潔與消毒;患者出院時應進行終末消毒。」醫院內的終末消毒常見於病房或室,目的是完全消滅病人所播散的、遺留在居室和各種物體上的存活病原體,使其無害化。床單元消毒是終末消毒最重要的環節之一,病人出院、轉科、死亡後都應該對床單元進行終末消毒。本文主要針對醫療機構床單元終末消毒中的常見問題進行闡述,並提出相關建議。
![]()
![]()
![]()
相關文獻表明:人工終末消毒病房物表清除率不足50%,接近5%-30%的物表仍存在汙染。眾所周知,醫療環境中汙染的物表是導致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徑。
病房環境易被感染或定植患者攜帶的病原體汙染,且部分汙染的病原體在物表存活時間較長。表1顯示,有定植或感染者入住過的病房,特別是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入住過的病房,如果保潔人員終末消毒效果較差,加之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較低的情況下,會增加後續入住患者感染這些病原體的機率(比值比(OR)和風險比(HR)均大於1)。這不僅延長治療時間,增加患者痛苦,還會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表1 病房前任感染者對後來居住者感染或定植風險增加的研究
(一)物表清除率較低。螢光標記法是評價醫院環境清潔工作的質量的常用方法之一。使用螢光筆在高頻接觸的物體表面,畫出不可視且可用溼布擦拭掉的標記( 在紫外線手電筒燈光下呈紫藍色) ,當保潔人員或護士完成清潔後,用套裝內的紫外線手電筒檢查是否有螢光筆油墨殘留在物體表面。調查發現,很大一部分保潔人員在擦拭過程中隨意性比較大,不仔細、不認真。存在「擦過的地方擦不乾淨,需要擦的地方沒有擦」的現象。比如儀器表面及按鈕、ICU塔吊表面、治療臺表面等。
(二)擦拭所用消毒液配置濃度未達到規範要求。目前很多醫療機構的保 潔人員均為保潔公司從社會上招聘的臨 時工作人員,大多數為學歷低、年齡大的下崗或退休人員。因工作強度較大、工資待遇較低、工作環境差等因素人員流動頻繁,大多數缺乏上崗前正規的消毒隔離工作流程的培訓,加之文化程度低,理解能力差,科室對保潔人員即使進行短時培訓,大多數是一知半解。有報導顯示,保潔人員中不能完全正確掌握含氯消毒劑的配製方法及不同消毒目標的濃度要求的人數比例分別為66.7%和88.3%。 ![]()
(三)擦拭所用消毒液、工具(抹布、拖布)更換頻次較低,存在「一抹/拖到底」的情況。病區醫院感染管理規範(WS/T510-2016)規定:擦拭物體表面的布巾,不同患者之間和潔汙區域之間應更換,擦拭地面的地巾不同病房及區域之間應更換,用後集中清洗、消毒,乾燥保存。部分責任心不強的保潔人員為了圖省事、圖方便,存在「一張抹布擦到底,一張拖布拖到底,一桶消毒液用到底」的現象。
(四)擦拭順序不對。病區的消毒遵循「由潔到汙,先清潔後消毒」的原則。大多數保潔人員都知道應該先打掃醫生辦公室、然後是病區,最後是衛生間。但是具體到一個床單元,特別是ICU的床單元,很多保潔人員是「懵圈」的。另外,遇到地面或桌面有血漬或其他汙染物時,量大會記得先把汙物清理乾淨後再消毒,但如果量比較小的話,有部分保潔就會省掉「清潔」這一步。
(五)擦拭作用時間未達到要求。大多數EPA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國環境保護署) 認證的消毒劑規定消毒時間為10min,擦拭法應該足夠溼潤達到接觸時間。但就日常觀察結果來看,很多部分保潔人員在清潔消毒過程中「速戰速決」,是沒有達到要求的。
(六)被芯、枕芯、褥子、病床隔簾、床墊等是清潔消毒死角,成為院內感染潛在的重要汙染源。枕芯、棉被、墊褥常得不到徹底地清洗消毒,成為致病微生物繁殖場所。病區醫院感染管理規範(WS/T510-2016)規定被芯、枕芯、褥子、病床隔簾、床墊等間接接觸患者的床上用品,應定期清洗與消毒;被汙染時應及時更換、清洗與消毒。但是我們發現,部分科室為節約成本,被芯、枕芯、褥子已經發黃,床墊早已「血跡斑斑」了仍在使用。相關調查顯示,直接接觸患者的床上用品更換清洗消毒的執行率較高,基本能保持清潔。間接接觸患者的床上用品被芯、枕芯、褥子、床墊更換清洗消毒執行情況令人擔憂。患者使用的被芯、枕芯、床墊肉眼可見不同程度汙染痕跡,幾乎所有的床墊、枕芯和部分被芯表面有大量體液汙染印記,部分床墊和被芯還有血液和糞便汙染的痕跡,有的枕芯和被芯可聞到難聞的氣味。重症監護病區和感染科較重視,普通病區除了重度汙染時外送洗滌公司清洗,或按醫療廢物報廢處置,沒有或輕度汙染時一般不採取任何清潔或消毒措施,主要是因為被芯、枕芯、床墊組成材料複雜,難以徹底地清潔消毒,清洗易造成損壞,不能收費,增加科室支出,部分管理者認為對醫院感染影響不大,不重視。
(七)空氣消毒常見存在問題:
(1)紫外線消毒有死角,照射到的區域才有消毒效果;
(2)在有人狀態下開啟紫外燈;
(3)紫外線燈管未定期擦拭,導致照射強度不足;
(4)空氣消毒機運行時未關閉窗戶;
(5)紫外線循環風空氣消毒機燈管壞後未及時更換。
(一)加強保潔人員職業道德教育,提高社會責任感。上崗前應告知保潔人員醫院是為病人服務的特殊環境,環境清潔的標準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潔淨上,深層次的清潔消毒是保證病人安全的前提。保潔人員在平時工作中要有責任心,有擔當。(二)加強保潔人員醫院感染知識和技能培訓,是終末消毒規範、有效進行的關鍵。應根據國家相關規範制定醫院清潔消毒制度,並制定病房床單元終末消毒流程,並由保潔公司和醫院感染管理科組織聯合培訓,對保潔人員分別於上崗前進行集中培訓、工作中根據監測發現問題定期總結培訓,在保潔人員中普及病區清潔消毒流程、含氯消毒劑的配製、使用等相關知識,強化消毒滅菌工作意識,使每位保潔員充分認識到清潔消毒的重要性,對病區清潔消毒流程、含氯消毒劑的配製方法、不同消毒目標的濃度要求等問題做到了如指掌,從而保證終末消毒效果。(1)病區護士長隨時檢查、指導:例如每天對保潔人員配製的消毒液進行濃度檢測,合格後再使用;對保潔人員清潔消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督促其整改等。(2)醫院感染管理科工作人員定期到科室對保潔人員進行考核,並將考核納入科室績效。例如現場提問病區清潔消毒相關知識,觀察其清潔消毒流程等。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給保潔人員及科室護士長,督促及時整改。(四)改進環境清潔消毒工具與方式:採用「非觸式」的終末消毒方法,如過氧化氫消毒技術。目前,臨床常用的物體表面消毒方法有含氯消毒劑噴灑擦拭、季銨鹽類消毒劑、過氧乙酸氣溶膠噴霧、紫外線照射消毒和消毒溼巾等,這些常規方法工作效率較低,效果不佳,且只能作用於物體表面,難以保證覆蓋所有物體表面,且存在損壞性、腐蝕性等副作用。常規空氣消毒多採用紫外線照射消毒法、具備空氣淨化消毒裝置的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空氣消毒器( 循環風紫外線、靜電吸附式等) ,一般很少使用化學消毒法。嚴重病原微生物( 如呼吸道傳染病) 汙染的室內空氣終末消毒常要求使用某些高效消毒劑( 如過氧乙酸、過氧化氫和二氧化氯) 進行氣溶膠噴霧消毒。汽化過氧化氫消毒技術近年來備受關注,目前已普遍用於無菌級GMP 車間和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且正向醫療機構推廣應用,將其引入到醫院終末消毒和超級耐藥菌消除中均獲得了很大的成功。總之,進行及時、有效、規範、徹底的終末消毒可以最大可能地避免或降低院內交叉感染風險,從而保障醫務人員的職業安全和後續患者的診療安全。編輯註:
關於終末消毒目使用的過氧化氫消毒技術效果比較好的是幹霧過氧化氫消毒,這個在很多文章中都有介紹。 幹霧是最接近氣態的過氧化氫顆粒,它在空氣中不會沉降,接觸表面後會反彈,擴散性更好,不留消毒滅菌死角;同時又不會破裂溼潤表面,不容易腐蝕設備和牆壁。使用幹霧過氧化氫消毒設備進行終末消毒時可以將聽診器、血壓計、輸液泵等小物件放在房間中,也可以達到一個很好的消毒效果,這個我們也是驗證過的。目前過氧化氫終末消毒產品非常多,筆者在國外諸多的網站和相關報導中看到關於歐菲姆幹霧滅菌設備的使用報導,認為其品質應該是比較可靠的,不少醫療機構也對其終末消毒的效果進行了多次驗證,建議大家可以選擇使用。詳細情況可添加下面二維碼或直接打電話諮詢歐菲姆首席諮詢師高工,他們也是可以提供試用驗證服務的,電話:13823760928。【參考文獻】
[1] Anderson DJ, Chen LF, Weber DJ, et al. Enhanced terminal room disinfection and acquisition and infection caused by 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 and Clostridium difficile (the Benefits of Enhanced Terminal Room Disinfection study): a cluster-randomised, multicentre, crossover study [J]. Lancet, 2017, 389(10071): 805-814.
[2]Crotty MP, Jackson PJ. Terminal room disinfection: how much BETR can it get? [J]. Lancet, 2017, 389(10071):765-766.
[3] WS/T510-2016, 病區醫院感染管理規範.
[4] GB19193-2003《疫源地消毒總則》.
[5] WS/T 367-2012 《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範》.
[6] Anderson DJ, Moehring RW, Weber DJ, et al. Effectiveness of targeted enhanced terminal room disinfection on hospital-wide acquisition and infection with 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 and Clostridium difficile: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a multicentre cluster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with crossover design (BETR Disinfection) [J]. Lancet Infect Dis, 2018, 18(8): 845-853.
[7]崔鳳梅,肖紅傑,趙 燕,等. 醫院保潔員使用含氯消毒劑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J]. 熱帶醫學雜誌, 2010,8( 10) : 980-981.
[8]吳柳,羅娟,楊竹蘭,等. 汽化過氧化氫用於呼吸科重症監護病房終末消毒效果的觀察[J]. 中國消毒學雜誌,2019,36 (12): 902-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