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是位於美洲中部的一個小國家,國土面積7.55萬平方公裡,人口只有400多人,比新加坡人口還要少。
(巴拿馬地圖)
在15世紀之前,巴拿馬地區是印第安部落的聚集地,沒有國家和文明,直到西班牙人到到達這裡後,巴拿馬便輕而易舉的成為了西班牙殖民地。
1501年,巴拿馬正式淪為西班牙殖民地,屬新格拉納達總督區,自此開啟了西班牙對巴拿馬長達三百多年的統治。
在此期間當地的印第安部落被西班牙人慘烈屠殺,尤其是印第安男性,幾乎沒有留下後代,而西班牙殖民者則與當地女性繁衍了眾多印歐混血後代,印歐混血人種則成為巴拿馬的主要族群。
(巴拿馬環球小姐,看起來還是更加偏向於歐洲人)
1821年,巴拿馬獨立,成為大哥倫比亞共和國的一部分。
1830年,大哥倫比亞共和國解體後,巴拿馬成為新格拉納達共和國的一個省,新格拉納達也就是今天的哥倫比亞共和國。
巴拿馬面積不大,且境內多山,種植業不發達,採礦業也也很落後,但是巴拿馬的戰略價值卻非常高。
早在西班牙人到達這裡之初時,西班牙殖民者就發現巴拿馬地形狹窄的特點。
巴拿馬東臨大西洋,西鄰太平洋,兩側最窄處只有65公裡,開高速也就半個多小時,如果能在此次挖一條運河,就可以快速聯通大西洋和太平洋。
當初徵服此地的西班牙殖民地埃爾南·科爾特斯就曾提議修建運河,到1534年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下令對巴拿馬地峽進行勘查,這是西方人首次為巴拿馬運河開鑿做準備。
但是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開鑿運河的事情一直沒啥實質性進展,直到1814年,西班牙政府終於決定開鑿運河時,然而卻碰上了轟轟烈烈的拉美獨立運動,修運河的事情又被擱置了。
等到美洲獨立戰爭結束之後,位於中美洲地峽的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和哥斯大黎加五國組成「中美洲聯邦共和國」(沒有巴拿馬,巴拿馬在美洲獨立戰爭後歸哥倫比亞),中美洲聯邦向美國提出援建運河的請求。
面對著中美洲聯邦的競爭,哥倫比亞也急眼了,兩國還是各自提出自己的方案,最後由於巴拿馬的條件更適合建運河,哥倫比亞獲得勝利,獲得了歐美等國家的支持。
由於忌憚美國人的野心,哥倫比亞最初是把運河的開鑿工作交給了法國人。1883年2月,巴拿馬運河正式開工,法國和哥倫比亞都對此抱有極大的期望。
不過在開工後不久,法國人發現運河的建造難度遠超之前的想像,投資越來越大,再加上美國的搗亂,法國人不得不退出了工程建設,美國人則趁機取而代之。
作為一個地跨兩大洋的國家,美國極為渴望擁有巴拿馬運河,因為只要該運河建成,美國東海岸到西海岸的距離就可以大大減少,因此美國一直想永久佔領巴拿馬運河。
(拿下巴拿馬運河,美國東西海岸的運輸距離將節約了8000海裡路程)
對於美國人的想法,哥倫比亞政府自然是心知肚明並明確予以拒絕。而美國則不惜策動巴拿馬地區獨立,最終在1903年武裝策動立巴拿馬獨立,建立巴拿馬共和國。
巴拿馬在獨立之後便與美國籤署了《美馬條約》,許諾在運河建成之後,將整個運河割讓給美國,巴拿馬僅僅是可以從中獲取一定抽成,約每年25萬美元。
到1914年巴拿馬運河正式通航,改變了整個人類航運史,巨額的收入也讓巴拿馬人開始後悔曾經的決定。
在隨後的將近一個世紀中,巴拿馬人一直為奪回運河的主導權而獨立,對此美國也在不斷提高給予巴拿馬政府的運河收益分成,試圖緩和雙方矛盾。
平行而論,巴拿馬政府完全不具備運行運河的能力,因為巴拿馬運河是一個船閘運河,整個運河的調度和維護十分複雜,以巴拿馬的能力而言根本不足以應付。
在美國人看來,我幫你運營運河,每年還給你高額分紅,巴拿馬政府應該偷著樂才對。
(巴拿馬運河的運營非常複雜)
但是巴拿馬政府不滿於拿分紅,即便是美國後期給的分紅已經很高了,巴拿馬政府仍舊執意要求拿回運河的所有權。
最後到1977年,美巴兩國正式籤署《巴拿馬運河條約》,約定到1999年正式全面交換運河的管理和所有權。
至1999年巴拿馬政府終於拿回了運河,如今巴拿馬運河已經成為該國財政的重要來源,正是靠著巴拿馬運河帶動的轉口貿易,巴拿馬的人均GDP達到1.5萬美元。
雖然在歷史上巴拿馬和美國矛盾重重,但如今兩國的關係卻非常好,美元甚至是巴拿馬的法定 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