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權主義抬頭是否說明女性真正開始獨立?

2020-12-14 粉紅色的喬治

一直以為男女平等是在五四運動時被提出來的,事實上中國在明代就有一個異端人士,就提出來了男女平等的概念,他就是李贄。

自五四運動之後,男女平等才逐步實現,到解放後,男女才真正普遍實現同工同酬的待遇。

時至今日,男女是否真的平等?這還得劃一個大大的問號。

近幾年女權主義者的呼聲越來越高,呼籲全社會關注女性生存狀態,以使喚女性在社會生活中獲得與男性相同的機會。

女權主義到底是什麼?

拋開理論層面的解釋,女權主義是指婦女和男人徹底平等的思想和社會活z動,而女權主義也叫女性主義,即女性解放,性別平等主義。

簡而言之,就是女性要求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和男性一樣的權力。

近年來的電視劇作品,無論是《我的前半生》還是今年播出的《誰說我結不了婚》等劇,都無一例外地闡述著女性獨立的這一思想內核。

《我的前半生》中對全職媽媽在家庭中的尷尬處境進行了非常殘酷的批判,引發了女性對於婚姻和事業的深刻思考。

現代社會的經濟壓力,使更多的女性開始重新審視婚姻和自我價值,與此同時,女權主義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那么女權主義的抬頭,是否意味著女性真正開始獨立,並且社會地位得到了實質性的提高?

由於體力和社會分工的不同,縱使在當今比較文明的現代社會,男女依舊無法實現真正平等。

在職場中,女性一直處於以男權社會為主的競爭環境中,女性在職場競爭中是明顯處於弱勢的。很多公司在用人時,同等條件下會考慮男性,而女性如果想獲得一個理想的職位,未婚不敢結婚,已婚的不敢生孩子,這種現象比比皆是。

用人單位在選擇員工時,也更側生於男性,女性因為懷孕生孩子會耽誤工作,所以,因為女性有了生育功能而失去了工作機會,這是很多女性感覺受到歧視的根源。

她們在婚姻當中犧牲了事業,放棄了理想,很多女性不得不淪為生育工具。

女權主義的抬頭,是因為現代社會巨大的經濟壓力使女性不但得承擔繁重的家務,同時還得出去工作以貼補家用,雙重生活壓力使女性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憊,雖然說現代社會倡導男女平等,女性社會地位相對於封建社會已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但是從本質上講,女性無論在婚姻中還是在社會競爭當中,依舊處於劣勢,而且這樣的情形將會持續想當長的一段時間。

大自然賦予了女性生育功能,表面看,女性因此而被社會需要,生育對女性來說似乎是一種優勢,但事實上,生育功能使很多女性因此背上了沉重的負擔,在生養孩子的過程中,女性的自我價值被大打折扣,很多女性因為母親這一角色,擠佔了在社會中的其他重要角色,家庭成為她體現人生價值的唯一載體,而評定她價值的權力在無形中落入了男人手中,一旦男人不認可她,她的價值體系也就坍塌。

羅子君說:全職媽媽就是她的工作。

而唐晶卻說:一個女人要和自己的愛人並駕齊驅,否則走得快的那個人就會把走得慢的那個人甩開。

女權主義的抬頭,其實本質上並不是女性社會地位提高的外在表現,恰恰是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以及教育理念,死死地捆住了女性的手腳,讓她們難以邁開步伐去自由地實現自我價值。

女權主義者高喊著要與男性平權,她們要求擁有與男性一樣平等的權力,無論是在家庭生活中還是在職場競爭中,她們都要社會公平對待女性,很多女性不斷強大自我,以求達到與男性同樣的競爭能力,她們提倡女性獨立,不依附於男性,以自己的實力去為自己爭取女權,以達到平權的目的。

但是女權主義者中也不乏渾水摸魚之流。

她們打著女權主義的口號高喊著要與男性平權,但事實上,她們只是借女權主義作幌子的特權主義者。

她們高喊著女權主義,要求得到和男性平等的機會,但事實上她們卻無時無刻不在爭取著特權:

吃飯時,她們要求男性買單,否則就是男人沒有風度;

她們高喊著女權主義,打著女性獨立的口號卻花著父母給的錢,吃著男友掏錢的飯,在單位 ,遇到重活累活,就開始示弱,遇到好處就開始嚷嚷女士優先,在家裡,當家庭需要她付出時,她就開始高喊女權主義,強調婦女地位,當她取悅男性可以獲得利益時,她又變得像貓一樣溫順又諂媚,這樣的女權主義者,被網友冠以田園女權,是典型的偽女權。

真正的女權主義者,她們是不依附於男性的存在,她們獨立自主,無論在家庭中還是社會中都能獨當一面,她們與男性並肩做戰,無論是在家庭中還是在社會中,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力量,她們不抱怨不哭泣,有志同道合的伴侶便共同面對風雨,否則她們一個人也能活得同樣精彩。

真正的女權主義,她們更側重於強大自我,而不是放大女性的特權。

有女人以女權主義為旗幟,說出這樣一段話:中國女人結婚以後,在娘家是客人,在婆家是外人,懷孕以後是懶人,生過孩子以後是超人,在丈夫眼裡是笨人………。

每一句話裡都是對女性所處困境無奈地感嘆,同時也表達出很深的抱怨。

很多女性呼籲社會對女性多一分理解和尊重否則女性將會懼怕結婚。

事實上呼籲的前提是女性得自身強大起來,選擇進入婚姻和進入什麼樣的婚姻其實都是女性的自主選擇。

你選擇了什麼樣的生活方式,也就選擇了什麼樣的人生。

如果是在過去的時代,女性沒有太多的自主選擇權,但在當今 社會,像羅子君一樣的女性,是完全可以選擇出去工作的,只不過她選擇了全職媽媽,她選擇了相信婚前陳俊生的誓言——他會養她,事實上,說不說在陳俊生,信不信在羅子君。

羅子君之所以敗給相貌不及她的凌玲,其根本原因就是她精神和經濟上的不獨立。

呼籲社會關愛女性很有必要,但前提是女人得真正自強,女權主義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它是需要女性用實際行動去支撐起來的權益。

否則,即使在大力提倡男女平等的社會裡,依舊有很多女人失去了自我,她們的生活靠取悅男性或者空喊女權主義來實現平權。

打鐵得本身硬,我也有孩子,但我從未放棄過工作,孩子十個月時,就把他放在託管班裡,他從小就很獨立,我並不覺得一個母親放棄工作去教育孩子有多大的必要。

我也會感覺累,但是生而為人,不論男人還是女人,又有誰感覺輕鬆呢?

但我一直很獨立,我離開任何人都可以活得很充實,因為我有自己熱愛的事業,我的孩子會做飯,也能照顧自己,我並不覺得我虧欠他什麼,反而因為我不那麼庇護他、照顧他,他早早地學會了自立。

所以,我一直特別喜歡《我的前半生》裡的唐晶,我寧可不要愛情,也要事業,因為那才是一個女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女權主義,不需要高喊口號,更重要的是強大自我,女人首先得擁有經濟地位,才能擁有家庭地位,這是一句顛僕不破的至理名言。

相關焦點

  • 佟新|女權/女性主義認知共同體的形成與發展
    對何為女權/女性主義亦有各種定義,包括從個人、群體或社會運動的角度給出不同的解釋。本文認為,對這些概念的聲明、闡釋和爭論過程,正是女權/女性主義認知共同體建立的重要手段。2015年,在紀念世婦會在北京召開20周年的時候,我寫下了《現當代知識女性共同體的發展》一文,認為世婦會的召開,為現當代知識女性共同體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機。
  • 我國的女權主義是否已經變味?讓我們捋一捋女權主義的發展歷史……
    最近幾年,我們能發現,網絡上關於「女權」的話題越來越多,然而在這些話題下面,往往是吵得不可開交的男女群體。女權主義主張男女地位平等,消除對女性的壓迫,那麼為什麼這樣一個合理的訴求卻在我國逐漸變味,逐漸引爆男女群體之間的戾氣呢?我們先來捋一捋世界上女權主義的歷史。
  • 為餘秀華貼上「女權主義」的標籤是對女權主義的褻瀆
    總體而言,我並不認為中國有所謂的女權主義者,頂多就是鼓吹女權主義的人。男權主義是顯而易見的存在。正因為此,作為挑戰男權主義的女權主義者才讓人心生敬佩。不知什麼時候起,詩人餘秀華被一些女權主義鼓吹者貼上「女權主義」的標籤。
  • 大家談|因孩子冠父姓嘲諷papi醬,偏離了女權主義的真正含義
    至於「獨立女性」,是指精神獨立、經濟獨立的女性,並非網友評論的「不結婚、不生子」,難道獨立女性就要保持真正「獨立」不結婚生子?難道一輩子單身生活,才是對獨立的最好詮釋?這未免太過於狹隘。@孫梓健:在眾多辱罵papi醬的聲音中,不乏一些極具侮辱意義的詞語,部分極端女權在進行所謂的鬥爭時,主張女性不婚不育,甚至單身生育,他們認為女性結婚就是依附男性無法獨立,為宣傳主張不惜辱罵同為女性的他人為「婚驢」「胎器」。這顯然與正常的女權主義背道而馳,本是主張男女平等、平權、平格,緣何演變成如今性別對立,仇視男性這般?
  • 馬小鹽:女權主義,還是義和團式的女拳主義?
    女權主義便是諸多主義的其中之一。女性主體意識的覺醒,使得女性開始捍衛自己正當的權益,這是一件值得讚美的事。但女權意識的過度敏感和話語尋敵,使得中國的女權主義幾乎演變為一種喜感十足的義和拳表演。她們網際網路唾沫戰場神一樣的存在,使得她們成為流派眾多的女權主義的代言人,她們不容置疑、不容反駁的絕對真理氣概,使得她們昂首挺胸的行走在宇宙真理的康莊大道上。 2女性主體與反思機制女權主義,最早建立在女性主體意識的覺醒之上。也就是說,女性開始向自身提出一個古老的哲學問題:我是誰?
  • papi醬因孩子隨父姓被嘲笑,獨立女性被誤解?女權主義者錯了嗎
    papi醬被網友嘲笑獨立女性的人設崩塌。網絡日益發展的今天,女權主義者數量有了飛速的發展,但卻在網絡上對女權主義者的評價褒貶不一。而這是又因為什麼呢?在我看來,女權主義也有著真偽之分。因為無論性別、種族或性取向如何,平等對待是我最肯定支持的價值觀,但我很少看到旨在實現真正平等的討論,這些討論更多的是以不同的方式對兩性個體造成傷害的性別歧視觀點。而這些偽女權主義者是看不到他們觀點所帶的偏見的,她們普遍認為性別歧視是男性對女性做的事情,所以女性性別歧視通常不會存在。這是錯誤的價值觀。
  • papi醬孩子隨父姓 偽女權主義挑錯了刺
    緊接著網絡上出現大量攻擊性留言,有的吐槽其獨立女性人設崩塌,「此前還『標榜』獨立,轉眼不僅生了孩子,而且孩子還隨爸爸的姓。」還有網友出言不遜:「事業再成功的女性,只要有驢腦,就逃不出當驢的命運。讓孩子隨父姓就是男權病入膏肓。」讓孩子隨母親姓,自己就是獨立女性了?再往上延一輩,孩子不是還隨外公姓嗎?有哪個事業成功的女性是單獨靠自己奮鬥的?
  • 赫本的《小姑居處》塑造了典型獨立女性形象,卻反映出女權的困境
    文:宿夜花「女性電影」的經久不衰,自然在於其反映的兩性間的關係、女性的現實境遇,是具有十足的現實意義的。「女權」是對「女權主義」的簡稱與通俗說法,與「女性主義」互為同義詞,屬於英文單詞「Feminism」的不同譯法。
  • 男權社會,為女性代言,如何對待女權主義
    曾有女權主義學者問我:「我們怎麼做才能成為你?」這更加深了我對這個觀點的自豪感。每次演講之後,我都會收到新的意約。這讓我在經濟上也有了些保障。很多年過去了。很多我的忠實女粉絲離婚了,我只能猜想問題應該出在她們丈夫身上。她們都表示贊同。但是我注意到這些持女權主義觀點的女性朋友們有一個共同點:對男人的怒氣越來越多,而且在她們眼裡事情永遠都有更深層的含義。
  • 女權主義的流行,已更像一場關於身份的營銷?
    一時之間,不少女權主義者開始討論,梅根·凱莉是否她們中的一員。如果凱莉身處保守派電視臺讓我們猶豫下判斷,那麼離開福克斯的凱莉,是否可以被稱為「女權主義者」了呢?當然,她並不稱呼自己「女權主義者」。作為世界上擁有最高權力的女性,默克爾自然被看作女權主義的代言人之一。她從公開言論到執政期間的政策都積極推進性別平等。然而,在2017年的一個活動中,當主持人問到「你是不是女權主義者?」時,默克爾猶豫過後表示,她並不想這樣標識自己,儘管她並不害怕這個標籤。隨後引起的討論圍繞著默克爾是否女權主義者而熱烈展開,其中大多都認為,默克爾就是女權主義者,她就該稱呼自己為「女權主義者」。
  • 中國式「女權主義」,逐漸被汙名化
    你是我的朗讀者,我是你的擺渡人古代女子講究三從四德,隨著時代變遷,女性開始高舉女權主義大旗,在這個男女平等的時代,女性在職場上擁有一席之地,她們智慧證明了自己,用實力贏得了男性的尊重。但由於有的人矯枉過正,過度化導致女權主義變得扭曲,產生一種只要男生不符合自己的要求,就會遭到網絡暴力的現象。因此只要現在談起女權主義,就會想起那些給男生貼「直男癌」」媽寶男」標籤的女性。這種所謂的女權主義讓男生產生了譏諷與厭惡。
  • 三十六論十八辯:論女權主義
    歷史上的母系社會,算是女權主義最輝煌的時代,那時候不叫什麼主義,不過女性的地位無比的崇高是事實。然而,毫不過分的說,除此這個時代之外的中國歷史卻是一部女性悲慘史,一句「女子無才便是德」便是證明。當然,即使在這種大的環境下,也創造出了很多偉大的女性,儘管有很多都是在舊道德下封建成就的,可不得不說的是,也有積極的一面。今天的人類文明已經到達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不管未來是否更上一層樓,人類社會的價值觀都會越來越向正位發展。所以,女性的地位提高了很多,但還不容樂觀。我所指的這種不樂觀,不是指社會地位、家庭角色的不可觀,而是女性對自身價值的錯誤定位的不樂觀。
  • 中國女權主義發展簡史
    關於女權主義的討論,是一個很容易讓全世界網友走上極端的話題。也許最開始能夠保持心平氣和的敘述,可隨著話題的深入,往往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但是我國與國外的女權主義不同,雖然我國女性的權利在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天就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關於女權的認識和流行卻是在近幾年開始的。
  • 冠姓權爭議之下:偽女權主義的狂歡
    5月10日,自媒體博主papi醬發微博曬娃,卻因孩子隨父姓一事,被不少打著「女權」名號的博主,使用極其骯髒的詞彙進行詆毀與辱罵,由此掀起了新一輪的網際網路罵戰。顯然,在如此暴戾直接且流於形式的輿論和方式之下,這是一場網絡偽女權主義的狂歡。
  • 如何正確認識「女權主義」?「偽女權」的本質是什麼?
    女權主義,這是世界政治和社會中一個永遠熱門的話題。與此對應的就是「男權主義」。這兩種主義的鬥爭從人類社會成型開始就已嶄露頭角,並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到了現在。女權主義是怎麼發展的?現代社會出現了哪些對女權主義的錯誤使用?這兩個問題就是今天我們所要說的主要內容。
  • 女權?女拳?—談談女權主義的「前世今生」
    這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社會現象,因為「女權主義」本身是一個舶來品,其發源於西方的女權運動,並在現當代發展壯大,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逐漸傳入中國並擁有了相當大的市場,女權主義究竟是什麼?它是如何演化發展的,筆者整理了一些相關資料進行簡要論述,聊聊女權主義的」前世今生「。
  • 讀懂波伏瓦的《第二性》,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女權主義
    ——克爾凱郭爾提到女權,不少人會想到「女拳」,想到對男性的壓迫。實際上,女權主義更貼切的翻譯名稱應該是「女性主義」。所謂女性主義,追求的是女性和男性的平等。這種平等不是糾結「孩子跟誰姓」的習俗問題,而是對女人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的探索。
  • 為什么女權主義不直接命名為平權主義?
    實際上,女權既平權這一點,可以說是女權主張中最容易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一點。哪怕我們在平權的形式上,內容上,具體細節上有著或多或少的分歧,至少男女平等這一點,平權這一點,即便在思想較為傳統的我們的父輩心裡,接受度相對也是比較高的。但也並不意味著這個「更能夠減少曲解和無謂爭議」的名字,應該取代「女權主義」這個名詞。
  • 【理論與方法】女性主義與人類學
    二十世紀初,中國知識分子中的精英們認為,西方的女權主義運動爭取的是參政權,選舉權、繼承權等一系列權利,而中國的婦女解放運動需要爭取的是婚姻自主權和受教育權等權力和權益。因此,一開始我國的文化精英們就意識到「女權主義」一詞在中國應該有不同於西方的政治含義和文化含義。
  • 女權主義錯在哪裡?錯在低估了男權的惡
    如果你還說,女人的薪水低、收入低,說明了女人的能力不行,就更不應該讓她擔任工作了——你就不覺得臉紅嗎?這種倒果為因,是一種非常低級的話術。做明星是這樣的,你以為在別的行業不是嗎?在美國如此,中國就好了嗎?2/3之所以想到寫這篇文章,是因為騰訊大家上刊登了一篇田方萌老師寫的《女權主義錯在哪裡》,裡面把我的某篇文章,作為其中的一個例子。這讓我受寵若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