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位體驗式——班級管理

2020-09-15 教研小幫手

崗位體驗式班級管理,就是努力營造集體氛圍,在這個集體中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喜好、行為習慣為每個孩子安排一個班級崗位,讓他們實實在在地參與到班級的學習、勞動和管理中,使孩子們在崗位中學習、體驗、感悟,養成良好習慣,培養優秀品質,從而實現學生的相互學習、相互監督、自我約束和自主發展。

教師在「崗位體驗式班級管理」中,應重點關注以下幾點:


一、讓學生在體驗中發展良好的集體意識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首先要營造良好的集體氛圍,讓所有的孩子都體會到我們每一個人不僅僅是這個班級的學生,更是這個班級的主人,要讓他們感受到大家是一個集體,每個人的學習和生活都離不開這個集體,每個人都有責任也有義務為集體服務,通過各種形式為班級爭得榮譽。這是一種集體意識,學生的這種集體的歸屬感和榮譽感通過一些集體活動是比較容易獲得的。

我校每年都會開展校園集體舞競賽、廣播體操及隊列展示、拔河比賽、趣味運動會、經典誦讀展示等以班級為單位的團體表演和競賽,讓班級所有學生或大多數學生都參與其中,讓他們體驗訓練過程的艱辛,體驗成功之後的快樂,以此培養學生堅韌的意志以及團隊的合作精神。在活動的過程中,鼓勵孩子們去大膽嘗試,努力參與,從開始到活動結束,在整個過程當中,只要孩子們努力了、付出了,孩子們便會獲得很多鍛鍊和體驗。參與集體活動,在為集體榮譽而努力的過程中,也就發展了學生的歸屬感與集體榮譽感。學生有了良好的集體意識,便會表現出強烈的主人翁責任感,相互團結,積極向上,進而形成良好的班級氛圍。


二、結合實際,設定班級崗位

一個崗位、一個名稱、一個角色也代表著一份責任。在班級管理上,我校是這樣做的——首先是取消了班級的班委會,取消了班級值日輪流制度。我們把班級相關工作按照學習、衛生、紀律與文明禮貌、班級活動五個方面細化,分成若干小項。在學習上,按照所學學科選擇帶頭人,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兩人,根據工作量而定。衛生方面,按照地面、窗臺、走廊、洗手盆、鏡面、書架、儲物櫃、樓梯、牆壁、黑板、桌椅、講臺、室外分擔區等設置服務崗位。紀律與文明禮貌方面按照違紀行為種類設置監督崗位。按照少先隊工作和學校活動設置中隊長,文藝委員、宣傳委員、組織委員、旗手崗位。

這些崗位大致涵蓋了班級的所有工作,班主任要根據實際,科學靈活地安排和調整崗位,讓班級的每一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崗位,都能參與到班級的服務與管理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形成互相監督,相互學習的集體氛圍,有效彌補了班主任管理時間和管理空間上的不足。


三、讓學生在崗位中獲得體驗

(一) 為學生安排合適的崗位

我們雖然把班級管理細化成40多個崗位,但最關鍵的是選擇合適的人來負責,這就要教師細心觀察,靈活多變。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長、興趣來分配崗位,還可以通過學生的性格和行為習慣來安排崗位,有時候也需要班級投票選舉某些崗位。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細心,儘量為學生尋找比較喜歡且基本能夠勝任的崗位。

這裡有些崗位的工作同學們不知道怎麼去完成,這就需要教師的耐心指導和鼓勵。比如衛生方面,如何拖地、拖樓梯,如何擦洗手盆、鏡片、窗臺等,這些都要教師手把手去教,去示範。這些是班級的服務崗位,我們教師一定要確定這些崗位負責人的地位,讓學生理解這些服務崗位的重要性,並且給承擔服務崗位的人員以充分的肯定。

我們應想方設法創造機會,讓弱勢群體的孩子嘗試擔任比較容易完成的職務,使他們在為同學服務的同時能夠克服弱點,體驗成功。四年一班的石磊很膽小,從不敢舉手發言,也不喜歡與同學交流,說話聲音不夠清晰,對自己缺乏自信。針對這種情況,班主任孫老師給他安排了一個上課喊起立的崗位。這個崗位簡單,容易操作,剛開始他不太適應,但是在老師和大家的鼓勵和幫助下,他喊起立的聲音逐漸變得清晰而且洪亮,慢慢地,他的自信心增強了,上課也愛發言了,學習也更加努力了。

再有一些淘氣的,愛說髒話、不守紀律的孩子,教師也可以嘗試讓他們負責,這樣的學生往往在監督別人的同時更能自我約束,自我教育。四年一班的王彥章很調皮,上下樓梯時總是跟前後的同學講話,喜歡跑樓梯,自從當上紀律監督員以後,他體驗到了監督他人的困難與無奈,之後他在上下樓時,總能做到安靜、有序,成了同學們的好榜樣。

那麼分了這麼多的崗位,學生們在各自的崗位上能否負起責任由誰來監督和評價呢?我們每個班級都選了幾個敢於說話,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孩子作為少先隊工作以及班級活動的組織者,他們在完成個人班級工作的同時還有負責協調和監督其他工作崗位的任務。這些人不論是在課上還是課下,都生活在學生當中,對於某些人的某些崗位能夠時時起到監督和提醒作用,他們是名副其實的「千裡眼」「順風耳」。這樣,班級的每個成員既是管理者,同時也是服務者,能夠起到相互監督,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作用,形成了學習有帶頭,衛生有服務,活動有組織,紀律有監督的班級氛圍。


(二) 讓學生在體驗中有所收穫

體驗是直接的,深刻的,是置身其中的心靈感受,是在實踐活動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規範和自我超越。我們設置崗位,重要的不是管理別人,而是讓學生在崗位中學習,體驗,懂得在管理別人的同時首先要自己做到,以此來促使學生慢慢學會自律與自控,達到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就拿我校衛生工作來說,班級、樓道、走廊、操場、衛生間都由我們學校各班級共同承擔,班級再將任務細分到個人,教師要教他們怎樣完成工作。每天早晨來到學校,同學們最先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崗位上認真打掃班級和學校的衛生,完成後,等待學校值周檢查。

這些經過大家辛勤付出與努力才取得的勞動成果學生們是不會捨得破壞的,他們在體驗勞動的同時,感受著勞動的艱辛,享受著勞動的成果,從而從心裡懂得要保持環境衛生,尊重他人的勞動,進而慢慢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


四、重視學生的崗位輪換

(一) 要使學生獲得多種體驗

每一個崗位都有自己的特點,讓一個學生始終從事一個崗位是不科學的,要讓他們在不同的服務崗位和監督崗位上定期進行輪換,讓他們在不同的崗位中去學習,去勞動,體驗不同崗位帶來的榮耀和責任,感受服務的艱辛與管理的困難。

(二) 要重視發現、鼓勵和引導

在崗位輪換的情況下,班主任不能忘記學生成長的每一個環節,注重培養,注重引導,只有這樣才能使崗位輪換變得有價值,有意義。

1.利用學生的優點

實行崗位輪換,班主任要理解、信任每一位學生,再差的學生也會有一點長處,教師要善於發現他們的長處,發揮長處的作用,以此為突破口,就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打開新局面。

2.讓學生在崗位上體驗成功

在崗位輪換中,一旦有了成功,哪怕是一點點進步,班主任都要及時給予肯定,成就感會促使學生走向新的成功。

3.重視指導和培訓

以老帶新,讓新老成員在各自的崗位上相互學習,相互溝通,使班級工作順利開展。新的崗位,新的人,在服務和管理上會有新的變化,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這時就需要班主任細心觀察,發現問題客觀分析,耐心指導。

兩年來,我校各班級學生的崗位在不斷輪換,他們的體驗也在不斷豐富和發展。這樣的崗位體驗式班級管理模式已經成為我縣班級管理的一種特色,取得了班主任的一致認可,得到了校領導及學生家長的充分肯定。


五、發揮流動紅旗的激勵作用

我校少先隊每周都有流動紅旗評比,領導通過衛生、紀律、文明禮貌、兩操、校園活動等幾個方面進行常規的值周檢查。學校領導及所有任課教師都參與值周管理,每層都有值周教師,每天檢查,發現問題,下發扣分通知單,班級一份,學校留存一份,同時值周領導做好記錄,在每周一的升旗儀式上公布檢查結果,給班級頒發流動紅旗,期末評出先進集體,進行表彰。

流動紅旗是值周管理、班級評價的一種有效方式,客觀體現著一個班的班級日常管理水平以及學生的行為習慣,班主任可藉此了解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尋找解決辦法。

在崗位體驗式班級管理中,我們為每個學生安排一個崗位,讓他們在崗位中體驗學習,體驗勞動,體驗管理,在體驗中自我約束和成長,在體驗中感悟道德與文明,進而培養良好習慣,發展健康品質。


作者:韓 龍(撫順市清原縣夏家堡鎮中心小學)

採編自《*******》雜誌,略有刪減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設置班級管理「小崗位」
    班級管理不是班主任一個人的事情,而是整個班級的事情。班級是一個大家庭,一個大家庭的工作離不開各個小崗位的設置。班級崗位的設置意在通過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各盡其能來處理班級上大大小小的事務。>在班級管理中,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設置班級崗位,班主任需要根據班上的實際情況,設定相應的崗位。
  • 構建「花瓣式」班級管理模式
    「花瓣式」班級管理模式,是民主管理最前沿實踐成果,是民主管理班級的升級版,值得我們深入探究推演。所謂「花瓣式」管理,就是將班級管理工作分解成小單元,採取分工負責制,包括班主任在內,都屬於班級管理的一個「花瓣」,淡化了班主任軸心作用,實現了班級管理的高度自治。
  • 以體驗式管理試一試!
    體驗式管理的目的是為了能讓學生了解班幹部的職責,理解班幹部的責任,從而對班幹部產生同理心,在行為上更尊重和配合班幹部的工作。它來源於班級管理的實踐過程中,在實施的過程中,需要班主任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堅持教育的基本原則,協調好各種關係,才能讓其產生最好最大的影響。而且這種方式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班級管理中所有問題,需要班級管理者進行地不斷地研究和探索。
  • 班級管理——班級行政運行結構
    班級行政運行是指班主任及班團組織為落實班級決策所採取的管理活動,是將管理內容轉化為客觀現實的過程。其運行結構主要有四種:直線式、職能式、直線職能式、平式。一、直線式結構直線式結構相對簡單,其構成要素主要為班主任、班長和組長。
  • 班級管理交流窗:班級事務網格化
    在小學,少先隊中隊大多是建在班級裡,中隊輔導員多數由班主任兼任。因此,班級事務需要集合中隊的服務崗位,兩者結合,相互作用。目前,我班執行班級事務網格化管理,以落實班級各項大小事務,實現自我服務、管理和監督。
  • 「保姆式or權威式」班級管理的「三 思」「三 變」
    班主任班級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有一個招術,那就是貴在反思。1 班級管理1.1 「權威式」管理班主任常常受「不打不成器」、「教不嚴,師之惰」等觀念的影響,要求學生乖順,絕對服從。1.2 「保姆式」管理保姆式管理教育也常見,特別是小學的班級管理,日常生活和管理事務都由老師包辦,老師天天守在教室,親自處理紀律、衛生、出勤等日常事物,這種管理,既害了學生,又影響了老師,扼殺了學生的靈性和創新精神。
  • 「換」來的班級管理小策略
    班級管理也是如此,遇到了難題,我們不妨換個角度看問題,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收穫。前年,我接的班級是整個五年級中紀律最差的。主要原因是出現了一位「小魔王」式的學生——小李。據上一任班主任跟我介紹,這位小李可是全校「風雲人物」,平時小麻煩不斷,大麻煩常惹。家長一周至少來校兩次,最「輝煌的戰績」是與班主任爭執,這在小學是很少見的。
  • 班級管理的核心是組織學生自我管理
    成功的學生自我管理,應該是班級管理的整體目標已經內化為學生的個體自我約束的目標,整體和個體的目標高度一致,並形成了班級管理中的自管和他管的和諧共鳴。如何實現有效的班級自我管理?如下便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一、要有制度的約束和激勵組織學生進行自我管理,首先要建立起一套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有了制度,學生的管理才能有「法」可依。
  • 「和諧與信任」是班級管理的「法寶」——談班級管理
    ,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組成之一,是班級管理的重要參與者,對班級管理具有巨大的影響,班級管理過程中的很多事項都是由班主任決定的,通過班主任的組織和帶領,進行一系列的班級活動,以此建立良好的班級風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 班級制度文化的建設與實踐——以崗位制班級制度文化為例
    (一)班級制度文化建設的核心理念:自主管理、無為而治本著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信任學生的宗旨,提出了「自主管理、無為而治」的管理理念,為學生營造一個「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天地,讓他們充分展現才華成為班集體的小主人。每名學生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務者。
  • 參與班級管理 培養幼兒自主能力
    原標題:參與班級管理 培養幼兒自主能力升入大班後的一天,晨間遊戲時,霖霖跑過來告訴老師:「樂樂碰了我不道歉,他還搶多多的玩具,是不是要批評他?」樂樂跑過來說:「多多的玩具太多了,其他小朋友都沒有了,我把他的玩具給其他小朋友……」霖霖:「你又不是老師,不能這樣做。」
  • 班主任管理班級的四種態度及效果分析
    通俗地說:班級管理「殺豬殺尾巴,各有各殺法」,但總結起來無外乎四種狀態:一、不勤而亂三飯後、學生就寢、就餐很少能見到班主任的影子,教室亂的一團糟,各種違紀行為層出不窮,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無外乎一方面由於學校監管不力,另一方面班主任的責任意識不強,缺少「馬不揚鞭自奮蹄」的敬業態度,往往會影響到臨近班級或級段的學風,實則為「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 核心素養理念下班級管理的新思考
    班級是學校管理的主要單位,學生核心素養主要通過班級中師生互動得以落實。重視學生個人發展的核心素養培養體系,在學生自主發展、學生個性發展、課堂教學管理、班級管理評價等方面對班級管理提出了新挑戰。核心素養培養理念下,學校班級管理面臨著新的挑戰。  1.管理模式:從班級管理到班級治理  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下,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主體,包辦了班級管理大小事務;學生作為管理的客體,凡事聽從班主任的安排,缺乏自主管理的意識和能力,導致學生的自主發展得不到保障。
  • 班級管理模式
    班級管理模式教育學中,班集體與班主任工作是考試常考的實踐類章節,並且主要以理解性實例為主來進行考查。因此,針對本節重要的知識點——班級管理的模式進行梳理,備考過程中,作為考生,我們不僅要清楚班級管理的模式有哪些,更重要的是能夠理解具體內涵,面對出現一個例子讓我們去選擇時能快速做對題目。
  • 班級管理「各司其職」
    今日自己打掃了教室,記錄了需要設置的崗位。暫定如下,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各司其職,但又不佔用學生較多時間。 初二1班班級衛生管理「各司其職」安排(暫定)1. 講臺:程芙  每節課下課順手整理一下講臺,物品擺放整齊。
  • 班級管理重在「理」
    第二類是協調性工作,即拓展班級教育空間,借力多方資源,協調好班主任與科任老師、班主任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班主任與家長等關係,使班級管理更有效,有利於學生的成長。第三類是決策性工作,即制定班級發展計劃,引領學生的發展方向。把這些工作理清了,接下來就是如何開展工作,即要理清管理思路,首先是要有班級精神、口號、奮鬥目標。
  • 將「雁群模式」引入班級管理,推動班級建設
    管理學家將這種能顯著優化群體管理的行為稱之為「雁群模式」。為此,我嘗試將「雁群模式」引入班級管理中,注重學生的自主管理和個性化發展,通過及時給予學生有效的激勵性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在班務管理上,班主任也可以鼓勵學生團結協作、人人參與。班級中有很多平凡卻重要的崗位,如電教員、圖書管理員、守門將等。針對每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實際情況,可在班內開展「競聘活動」,讓學生在認識自身的同時,都能在集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 如何實施有效的班級管理
    二、以學生自主管理為重點。   讓每一個學生參與班級管理,是實現學生自主管理的前提條件。一是要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係。班主任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相信學生具備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二是班主任要對班級實施宏觀管理,建立學生自主管理機制,用制度保障學生參與管理的權利。
  • 淺談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級細節管理!
    同時班主任也是學校裡最重要的崗位,可以說學校多日沒有校長可以,但千萬不能沒有班主任,你們是學校的根,是學生的魂,學校的發展、學生的成長離不開班主任的敬業與努力。作為有著近三十年從事德育管理工作的我,一路目睹著我們班主任的工作艱辛,一路伴隨著我們班主任的幸福成長,此時也想和大家共同來分享我對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級細節管理的一些建議。
  • 「2+2+2」班級管理模式
    ;「2+2+2」也是一個自主管理團隊,集管理、培訓、研究、體驗、教育於一體,整合資源,壯大管理隊伍,加強研究,促進合作,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班級自主管理模式研究的主題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主要是教師和家長這兩個方面的問題研究,也就是「2+2」班級管理模式,每班指定兩位老師共同擔任一個班級的班主任,不分正副,共同擔負同樣的職責,共同分管班級的工作,稱為「雙班主任」。同時選定兩位家長兼管班級工作,稱為「家長班主任」,主要協助班主任做好家長管理工作,擔負家長與學校聯繫和溝通的重要工作。